普通法律立法
❶ 普通法律和憲法有什麼區別
(一)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
1、憲法的內容比普通法律要廣泛、全面、重大。
2、憲法的效力高於普通法律
(1)憲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據或立法基礎。
(2)普通法律與憲法不相抵觸的原則。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包括鄉規民約)
(3)一切憲法主體都必須以憲法為最根本的活動准則。
3、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嚴格、復雜 。
★在中國程序嚴格的表現是:
(1)提議修改的主體——
全國人大常委會
全國人大的五分之一以上的代表。
(2)修改憲法主體——全國人大。
全國人大須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憲法的修正案。
(二)、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
(三)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❷ 憲法建立在普通法律的基礎之上 是普通法律的立法依據 這句話對嗎
1、不對
2、前半句錯誤:不能說憲法建立在普通法律的基礎之上;後半句正確。
3、正確的表述:憲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
例如,民法通則第一條規定:「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總結民事活動的實踐經驗,制定本法。」這就是說,民法通則是根據憲法制定的,它是憲法中有關民事權利和義務內容的具體化。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這種關系,通常被稱為「母法」和「子法」的關系,即憲法為「母法」,普通法律為「子法」。
另外:
一、憲法與普通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
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如: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根本制度、國家的根本任務、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組織和職權、國家標志等。而普通法律規定的只是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問題,如:刑法只規定犯罪和刑罰等方面的問題,民法只規定公民之間發生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等方面的問題。
二、憲法與普通法律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不同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第五條第三款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任何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
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憲法第五條第四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❸ 憲法與普通法律的區別
憲法和法律的區別主要有三點:
第一,憲法規定的內容與普通法律規定的內容不同。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它的內容在於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是國家的總章程。憲法所規定的內容都是國家生活中最重大和根本的問題,它是國家和公民活動的法律基礎。憲法在內容上的特點,是就多數國家的情況而言的,反映著憲法的一般規律。憲法的根本法特徵,就是憲法不能像普通法律那樣具體。這是由於憲法並不是法律匯編,它不排斥立法機關的日常立法工作,而且要求有這種工作。憲法作為國家根本法,它是立法機關進行日常立法活動的法律基礎。因此,在憲法中通常都對國家的立法原則作出規定,使立法機關在進行日常立法活動時有所依據,並通過自己的立法行為使憲法具體化。因而憲法又稱為"母法」、「最高法」,普通法律則被稱為「子法」。
第二,在法律效力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法律效力即指法律所具有的約束力和強制力。國家賦予法律以約束力和強制力是法律具有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法律得以發揮作用的必要條件。違反憲法的行為,同樣必須依法予以制裁。同時,由於憲法是國家根本法,因此,憲法不僅具有一般的法律效力,而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謂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含義包括:1.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和基礎。2.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3.憲法是一切組織或者個人根本的活動准則。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為了體現憲法的權威性,保持憲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多數國家對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規定了不同於普通立法的特定的嚴格的程序。制定和修改憲法的權力是一種最高的國家權力,體現著國家的主權。而普通法律的修改沒有憲法那麼嚴格,因此,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❹ 普通法律在立法程序上是不是需要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一半以上通過
是的。
我國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數通過;法律和其他議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❺ 我國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礎是什麼
我國普通法律立法的基礎規定見於憲法及立法法。
《憲法》第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普通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
《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❻ 普通法律與基本法律的區別是什麼有知道的嗎
法律通常是指由社會認可國家確認立法機關制定規范的行為規則,並由國家強制力(主要是司法機關)保證實施的,以規定當事人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行為規范(社會規范)。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是兩者是不同的劃分標准所對應的劃分類別,法律既可以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非基本法律、專門法)兩類,也可以劃分為憲法性法律和普通法律。
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統稱,如刑法、民法、訴訟法以及有關國家機構的組織法等法律。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種具體社會關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內容的規范性文件的統稱。其調整范圍較基本法律小,內容較具體,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
普通法律是以憲法為基礎,由國家立法機關依一般立法程序制定、頒發的用以規范某種社會關系或社會關系某一方面行為規則的規范性文件。
❼ 普通老百姓如何立法
可以將自己的想法轉達給轄區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會將收集的意見或建議形成提案,逐級上報,如果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持,就有可能成為法律法規。
❽ 制定普通法律的根本依據是什麼
根本法,即憲法,是指在一個國家中,規定國家的最根本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家機構組織和活動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制定修改需要經過特別的程序。普通法,其內容一般是調整某一或者某些社會關系,效力低於根本法,制定和修改必須符合根本法,程序較根本法簡單。關
注
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法與普通法律的主要區別
一、在規定的內容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普通法律作為部門法,調整的只是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而作為根本法的憲法,它規定的是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我國現行《憲法》在序言中就明確宣布:「本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
二、在法律效力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由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所具有的就不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現在:
(1)憲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據和基礎;
(2)普通法律不得與憲法相抵觸;
(3)憲法是一切組織或者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
三、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與普通法律不同。
由於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為了體現憲法的嚴肅性,保持憲法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多數國家對憲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規定了不同於普通立法的特別程序。
❾ 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的區別
法律分析:基本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普通法律,是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又稱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內容不同於一般法律。一般法律的內容只涉及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某一領域。基本法的內容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的根本問題,它規定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六十二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一)修改憲法;(二)監督憲法的實施;(三)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四)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提名,決定國務院總理的人選;根據國務院總理的提名,決定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的人選;(六)選舉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根據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提名,決定中央軍事委員會其他組成人員的人選;(七)選舉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八)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九)選舉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十)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十一)審查和批准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十二)改變或者撤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不適當的決定;(十三)批准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十四)決定特別行政區的設立及其制度;(十五)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十六)應當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的其他職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❿ 憲法為什麼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礎和依據
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關系
1、聯系:
(1)都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
(2)都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3)都主要取決於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
2、區別:
(1)規定的內容不同。
憲法規定的是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如國家的性質、根本任務和根本制度的等等。而普通法律知識對刑事、民事、經濟、行政等國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規定。
(2)法律地位和效力不同。
憲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所謂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表現在:
①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人們通常把憲法與普通法律的關系稱為「母法」與「子法」的關系。
②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在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權威,法律、行政法規的內容和精神都不得與憲法的原則和規定相違背,否則,就會因違憲而無效。《憲法》第5條第3款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③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准則。憲法》第5條第4款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
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嚴格。其目的是保障憲法的權威性和穩定性,是國家長治久安,社會健康發展。
憲法制定時往往要成立一個專門機構,如制憲委員會、制憲議會或憲法起草委員會等。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大代表才有權提出並由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2/3以上多數通過。而普通法律的制定修改,則以全國人大全體代表的過半數通過。
總之,從內容上看,憲法規定了國家生活中的根本問題;從效力上看,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從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憲法比普通法律更嚴格。所以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