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跟法律

道德跟法律

發布時間: 2020-12-21 02:49:47

Ⅰ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在法律的范疇內,來講到底源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Ⅱ 道德和法律

一、道德是關於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善惡、美醜、正義與非正義、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榮譽與恥辱等觀念、規范、原則和標準的總和。二、法與道德的區別 1.生成方式上的建構性與非建構性。法在生成上往往與有組織的國家活動相關,由權威主體經程序主動制定認可,具有形式上的建構性。盡管從進化理性主義上說,法在根本上也是長成的,是累積方式進化來的,非人類智慧預先設計的產物,但在形式上卻不能不承認法的建構性。道德在社會生產生活中自然演進生成,不是自覺制定和程序選擇的產物,自發而非建構是其本質屬性。 2.行為標准上的確定性與模糊性。法有特定的表現形式或淵源,有肯定明確的行為模式和法律後果,因而具體確切,可操作性強;同時,其被任意解釋和濫用的餘地小,易排斥恣意擅斷。當然法的確定性也是相對的。道德無特定、具體的表現形式,往往體現在一定的學說、輿論、傳統和典型行為及後果中,其對行為的要求籠統、原則,標准模糊,只具一般傾向性,理解和評價易生歧義。當然道德的這種特徵,也是一種優長,可使道德在發展中有相當大的彈性和空間。 3.存在形態上的一元性與多元性。法在特定國家的體系結構基本是一元的,法律上的決策一致是其本性和要求,而這種決策上的一致是通過程序上的正統性達致的。法的一元化存在形態,也使它具有統一性和普適性。由於信念和良心是道德的存在方式,因而道德在本質上是自由、多元、多層次的。 與此相關的是法律評價的共通性與道德評價的個體化。法的評價是以法的專門化、職業化為背景的,建立在法律概念、規則、原則的相對確定性之上,也建立在對法律概念、知識、職業倫理的共識之上,因而具有最基本的共通性、一致性和可預期性。而道德評價是一種個體化的、非法定性的、主觀的、觀念性的評價,建立在道德標準的模糊性和多元性之上。 4.調整方式上的外在側重與內在關注。法一般只規范和關注外在行為,一般不離開行為過問動機,其所有縝密的設置都主要針對外在行為。道德首先和主要關注內在動機,不僅側重通過內在信念影響外在行為,且評價和譴責主要針對動機,這是道德作為內省自律控制方式的理由,因此成為促進人類自身提升和進步的深刻力量。 5.運作機制上的程序性與非程序性。這種比較最富有意義。法是程序性的,程序是法的核心。法的實體內容通過程序選擇和決定,其生成和實現也與程序相關。程序的本質是交涉性,法以權利、義務為實質內容,所調整的關系往往具有交涉性,因而就特別需要程序提供交涉方式和途徑,提供製度性協商和對話機制,以使選擇和決定能被交涉中的各方認同和接受。道德的重心在於義務或責任。在道德上,「權利不應成為履行道德義務的誘因」,[1]義務不對應權利,也不以權利為前提,因而,不存在以交涉為本質的程序;再者,道德以主體內省和自決的方式生成和實現,也使道德與程序無關。 6.強制方式上的外在強制與內在約束。法與有組織的國家強制相關,通過程序進行,針對外在行為,表現為一定的物質結果。專門機構、暴力後盾、程序設置、行為針對性和物質結果構成法的外在強制標志。道德在本質上是良心和信念的自由,因而強制是內在的,主要憑靠內在良知認同或責難,即便是輿論壓力和譴責也只能在主體對譴責所依據的道德准則認同的前提下發揮作用。 7.解決方式上的可訴性與不可訴性。可訴性是法區別於一切行為規則的顯著特徵,這意味著對與法相關的行為的個別處理是可能和可操作的,且是有預設的實體標准和程序規則作為依據的,故可實現對相類行為和情形的非差別對待,保證處理和決定的一致性和平等性。此外,法的可訴性還意味著爭端和糾紛解決的終局性和最高權威性。道德不具有可訴性,主要表現為無形的輿論壓力和良心譴責,且輿論的評價或譴責往往是多元的。三、當法和道德發生沖突時,我感到應當遵循法律的規定,因為,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如果突破這個「道德」的底線,社會秩序將盪然無存。

Ⅲ 論述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

一、聯系:

1、相互制約

法律是通過立法、實施並強制執行的, 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而道德則是通過科學、正確的評價, 推動法律的廢除、修改以及實施等。制約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行為, 都不會超越社會基本秩序的許可范圍。

2、在內容上相互滲透, 相互重疊

在法律規章制度中, 會存在一些道德條款, 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會有一些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

法律中的很多規章制度都是通過道德規范演變而來的, 其中蘊含著道德精神;同樣的, 在道德規范中, 也存在著很多具有法律性質的條款。尤其是在價值層面上, 兩者之間更是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可知, 兩者之間是相互滲透、相互重疊的。

3、在地位上相互轉化, 相互吸收

法律和道德兩者之間的根本目的是相同的, 都是保障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具體來說, 道德是法律的基礎, 道德規范中所規定的, 在法律中也會有所體現, 這也就體現了道德法律化的結果, 可見, 兩者是相互吸收的。

4、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作用

法律和道德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是相互作用的。在社會的發展中, 法律和道德在維護社會穩定方面均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 法律應是以道德為基礎的, 切不可認為法律是萬能的。因此, 只有將法律和道德兩者進行有機的融合, 才能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二、區別:

1、產生的時間不同

據史料記載, 法律最早產生於奴隸社會, 在當時, 人類經過不斷地發展, 逐漸進入到了私有制經濟時期, 統治階級為了更好地維護自身的利益, 就產生了不成熟的法律體系。道德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人類的產生, 可以說有了人類就有了道德, 例如:最初的宗教等等。

2、表現形式不同

法律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強制制定、實施並執行的, 具有嚴格的程序性, 從而就使得法律具有強烈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而道德則是社會在潛移默化的發展過程中悄然形成的, 道德並沒有具體的表現, 它是通過一個人的內心來影響一個人的行為規范的。

3、調整范圍不盡相同

法律是對人的行為規范進行調整、規定, 並不涉及人的思想限制。而道德則更加全面, 對人的行為規范、思想等方面均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調整, 在這其中, 更加註重對人的思想方面進行調整, 進而調整人的行為。

4、作用機制不同

法律是通過國家強制實施的, 若人違法犯罪, 就會依法受到處罰。而道德則是依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譴責的。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怎麼樣, 和法律並不相關。

5、內容不同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 兩者是相等的, 沒有無權利的義務, 更沒有無義務的權利。而道德則不同, 道德更注重對義務的強調, 對於權利的涉及少之又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 兩者之間的內容是存在一定區別的。

(3)道德跟法律擴展閱讀:

法律的門類

1、法律最初指國內法,只在一國主權范圍內適用。隨著國家間交流的頻繁,國際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國際法和國內法常常發生沖突,也隨著沖突逐漸彼此協調。

2、雖然所有的法律體系處理的議題通常都是很類似甚至是一樣的,不同的國家對於各種法律的分類和命名上通常都會不同。

3、最一般的區分為與國家密切相關的「公法」(包括憲法、行政法刑法)和規范私人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私法」(包括合同、侵權行為和物權法)。

4、在大陸法系中,合同法和侵權行為法屬於債法的一部分,信託法則在法令制度或國際公約下運作的。國際法、憲法、行政法、刑法、合同法、侵權行為法、物權法與信託法被視為「傳統核心課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更為重要的課題。

Ⅳ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

道德與法律是相互聯系的。它們都屬於上層建築,都是為一定的經濟基礎服務的。它們是兩種重要的社會調控手段,自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任何社會在建立與維持秩序時,都不能不同時藉助於這兩種手段,只不過有所偏重罷了。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動的。其關系具體表現在:

  1. 法律是傳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社會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會要維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傷害他人、不得用欺詐手段謀取權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類包括那些有助於提高生活質量、增進人與人之間緊密關系的原則,如博愛、無私等。

  2. 道德是法律的評價標准和推動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補充。第一,法律應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沒有道德基礎的法律,是一種「惡法」,是無法獲得人們的尊重和自覺遵守的。第二,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執法者的職業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識、道德觀念的加強,都對法的實施起著積極的作用。第三,道德對法有補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調整的,或本應由法律調整但因立法的滯後而尚「無法可依」的,道德調整就起了補充作用。

  3. 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況下會相互轉化。一些道德,隨社會的發展,逐漸凸現出來,被認為對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並有被經常違反的危險,立法者就有可能將之納入法律的范疇。反之,某些過去曾被視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為,則有可能退出法律領域而轉為道德調整。

總之,法律與道德是相互區別的,不能相互替代、混為一談,也不可偏廢,所以單一的法治模式或單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是相互聯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補的,都是社會調控的重要手段,這就使得德法並治模式有了可能。

綜上所述,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有這辨證統一的關系,他們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不可分割。

熱點內容
膠權認購承諾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2:35:50 瀏覽:602
公證全國統一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9 21:43:05 瀏覽: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