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公民道德建設原則

公民道德建設原則

發布時間: 2022-02-22 06:04:14

『壹』 公民道德准則的原則是什麼

遵守公民道德准則

一、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和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

二、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是社會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維護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條件。

三、職業道德

基本要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最高層次要求。

四、 家庭美德

1、戀愛中的道德規范

基本要求:尊重人格平等、自覺承擔責任、文明相親相愛。

2、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家庭美德的基本規范: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五、個人品德

(一)個人品德及其作用

個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1、個人品德對道德和法律作用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個人品德是個體人格完善的重要標志。3、個人品德是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重要的主體精神力量。

(二)掌握道德修養的正確方法

1、學思並重的方法。2、省察克治的方法。3、慎獨自律的方法。4、知行合一的方法。5、積善成德的方法。

(三)錘煉高尚道德品格

第四節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範學習;參與志願服務活動;引 領社會風尚。

『貳』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哪些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

1.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2.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3.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5.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6.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專業化程度的增強,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人員職業觀念、職業態度、職業技能、職業紀律和職業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

7.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中共中央頒布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規范集中概括為二十字:「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2)公民道德建設原則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在新世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順利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在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把法制建設與道德建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公民道德建設的不斷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體系。

這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對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愛國守法」,強調公民應培養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自覺地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和護法。

2.「明禮誠信」,強調公民應文明禮貌、誠實守信、誠懇待人。

3.「團結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和睦友好、互相幫助、與人友善。

4.「勤儉自強」,強調公民應努力工作、勤儉節約、積極進取。

5.「敬業奉獻」,強調公民應忠於職守、克己為公、服務社會。

參考資料:網路: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人民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全文

『叄』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

以下系轉載: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原則是集體主義。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作為道德原則的集體主義所講的「集體」,指的是社會整體。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的集體主義,既不是在原始公有制基礎上自發地形成的把氏族、部落的集體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的那種以部落為界限的原始樸素、狹隘的集體主義;也不是以社會整體利益代表者的面目出現,而實際上要求維護的只是剝削階級或小集團甚至個人私利的假冒的集體主義;而是在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斗爭中發展起來的,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真正的集體主義。無產階級在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中,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了要求革命隊伍的同志自覺地維護和服從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整體利益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後,這種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便發展成為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社會主義道德的集體主義原則,包含著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根本上是統一的,二者是相輔相成、辯證發展的。集體利益體現著個人的長遠的根本的利益,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利益的有機統一;每個人正當的個人利益,本身就是集體利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集體利益作為全體成員共同利益的體現,它的發展和實現本身,就蘊涵著個人正當利益的發展和個人價值的實現。第二,主張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提倡在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個人要顧全大局,要以集體利益為重。在必要的情況下,個人應當為集體利益而放棄個人利益,甚至為集體利益獻出寶貴的生命。第三,在強調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前提下,同時強調集體必須盡力保障個人正當利益能夠得到滿足,促進個人價值的實現,並力求使個人的個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必須以集體主義為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關系的必然要求。具體說來,其主要依據是:第一,集體主義原則同社會主義制度內在地聯系在一起,集中地反映了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關系的根本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建立,人民當家作主,實現了人們的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而且使個人的根本利益依賴於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因而,集體主義成為了調節人與人、個人與集體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這就要求全體社會成員在承認國家和集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的前提下,把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維護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和發展個人利益。可見,集體主義在本質上與社會主義制度內在地聯系在一起,集中地反映了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關系所決定的道德關系和道德要求。第二,集體主義原則科學地回答了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這一基本道德問題。集體主義原則論證了個人與集體、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的辯證關系,闡明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個人要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國家和集體利益則從根本上保障和促進個人利益的發展。這樣,集體主義原則就科學地解決了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之間的關系問題,從而為解決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其他問題奠定了基礎。第三,集體主義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核心的要求。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這一道德核心在集體主義原則中得到了集中體現。人民作為最大多數社會成員構成的整體,是社會整體利益的代表者。集體主義原則中的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從本質上說就是全體人民的利益。集體主義原則要求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實質上也就是要求個人為人民的事業做出貢獻,為維護和增進人民的利益服務。因此,集體主義原則所要求的,也正是為人民服務這一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所要求的,集體主義原則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核心的要求。第四,在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中,集體主義原則對其他原則和規范起著指導作用,處於主導地位。集體主義原則直接反映了社會主義經濟和政治關系,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核心的內容,對人們的道德觀念、道德選擇、道德行為,提出了比其他道德原則和規范更為概括、更為根本的要求。因此,集體主義原則高於社會主義道德體系中的其他原則和規范,是規定和指導這些原則和規范的最高層次的原則。第五,集體主義原則是貫通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的統一原則。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基礎,都是公有制。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作為公有制的必然產物,它是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的共同原則,差別只在於集體主義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原則與作為共產主義道德原則,在對人們的道德要求上存在著高低層次的不同。隨著社會主義公有制發展為共產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道德便必然發展為共產主義道德,從而集體主義原則必然由社會主義道德原則,發展為共產主義道德原則。所以,集體主義原則體現了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的統一。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集體主義原則對於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激發勞動者的主人翁責任感,反對損公肥私,保證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和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從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所以,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問答》)

『肆』 社會主義的道德建設原則是什麼

堅持貫徹集體主義的基本原則。

《綱要》在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中的總體要求裡面提到要「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集體主義作為道德原則,具有正確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與國家利益關系的重要作用。集體主義原則提倡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矛盾時,集體利益優於個人利益,國家利益又高於集體利益,個人要以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為重,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個人應當為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放棄或犧牲個人利益。與此同時,集體主義原則又要求集體和國家必須盡力保障個人的正當利益能夠得到滿足,促進個人自由全面發展和人生價值的實現。從根本上說,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是相輔相成、辯證發展的,一方面,沒有集體和國家的富強,就不能切實保障個人的發展;另一方面,集體和國家又因為個體的能動性得到充分發揮,才能成為充滿活力、具有創新能力、富有蓬勃朝氣的集體和國家。

『伍』 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

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為人民服務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歷史的主體,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中國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也必然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最高表現和核心所在。在公共基礎知識考試中,大部分帶有「核心」字眼的,都是同「人民」相關的。比如: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中國社會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三農問題的核心是農民;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共產黨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等。

『陸』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的《決議》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十五大報告又指出:要「深入持久地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這就是說,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是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以及共同富裕,與集體主義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客面上要求在全社會弘揚為人民服務精神。因此為人民服務精神和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內在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倫理反映。

(6)公民道德建設原則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法: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創建活動作為吸引和組織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載體,必須把思想建設突出出來,貫徹始終。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

各項創建活動的工作安排和內容設計,都要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使活動的過程成為灌輸道德教育、弘揚道德新風的過程。

『柒』 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方針原則主要有哪些

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方針原則主要有:
(1)堅持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與社會主義市場版經濟相適應。
(2)堅持繼承權優良傳統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3)堅持尊重個人合法權益與承擔社會責任相統一。
(4)堅持注重效率與維護社會公平相協調。
(5)堅持把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結合起來。
(6)堅持道德教育與社會管理相配合。

『捌』 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集體主義

『玖』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