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建設的基礎
A. 如何抓好道德建設這個基礎
十八大報告將抓好道德建設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的一部分。黨建專家認為,強調道德建設的基礎性作用,並將其作為「理想信念」問題的三大重要內容之一,是對該問題內涵的豐富。「以思想理論建設黨性教育道德建設』為內容支撐,三足鼎立,『理想信念』就有了更加穩固的基座。」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龔維斌指出。
受訪專家表示,道德建設本身內容就非常豐富,這一觀點同樣得到不少基層幹部群眾的贊同。「我們國家擁有5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悠久歷史,一貫崇文尚德,對傳統美德的繼承發揚,也是堅定理想信念不可忽視的部分,自然也是道德建設的題中之義。
「十八大將道德建設納入理想信念范疇,並將其定位為『基礎』,是非常科學的。」謝春濤表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想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能夠堅守自己的精神追求,就首先應該培養自身的道德觀念,「人們無法想像,一個沒有道德的人,會是一個理想信念堅定的共產黨員。」因此,把道德建設作為基礎抓好,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模範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範者、誠信風尚的引領者、公平正義的維護者,以實際行動彰顯共產黨人的人格力量,既是一個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個崇高的追求。
B.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公民道德的主要內容如下:
1、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
2、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
3、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4、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十四條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第六條 教育應當堅持立德樹人,對受教育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增強受教育者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國家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法治、國防和民族團結的教育。第四條 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
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
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
C.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的《決議》明確指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十五大報告又指出:要「深入持久地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這就是說,我國現階段,社會主義道德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基本原則是集體主義。
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是逐步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以及共同富裕,與集體主義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社會發展的最終目標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客面上要求在全社會弘揚為人民服務精神。因此為人民服務精神和集體主義原則,是社會主義內在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制度的倫理反映。
(3)道德建設的基礎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法: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中心環節,創建活動作為吸引和組織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形式和重要載體,必須把思想建設突出出來,貫徹始終。要堅持在各種類型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突出思想內涵,強化道德要求。
各項創建活動的工作安排和內容設計,都要體現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使活動的過程成為灌輸道德教育、弘揚道德新風的過程。
D.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是: 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二)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1) 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2) 思想道德建設決定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發展方向。(3) 思想道德建設,主要包括理論建設、理想建設、道德建設和紀律建設。在思想道德建設中,首先要抓好理論建設。道德建設,主要是指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的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建設。(4) 倡導「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5) 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集中體現。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關鍵是要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三) 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1) 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現代化建設的智力支持問題。(2) 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3)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是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科技的現代化,不僅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基礎和保證,也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4) 社會主義文化植根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創造活動。我們的文化事業應該繼承和發展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傳統,積極吸收世界文化優秀成果。(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其基本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幾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都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抓住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馬克思主義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性質和方向,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掌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打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榮辱觀的主要內容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E.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版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以馬權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1、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2、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
F. 什麼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風
G. 什麼是道德的直接基礎
社會主義道德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基礎的反映;是在無產階級自發形成版的樸素的道德基礎上權,以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為指導,由無產階級自覺培養起來的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以社會主義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以代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的先進道德體系。
1、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2、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3、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4、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
H. 社會道德建設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的是什麼
個人品德。個人品德主要是指個人依據一定的道德行為准則在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穩定心理特徵及價值趨向,是個人道德自覺的結晶,也是社會道德規范、道德原則在個人身上的綜合體現。
它涵蓋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意志等各個方面。良好的個人品德形成是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的基礎,有利於奠定全社會道德建設的基石。
(8)道德建設的基礎擴展閱讀
個人品德形成一般經過三個階段:
一是學習。學習是個人品德形成的起點和基礎,它包括道德知識、道德典範、道德經驗的學習。人通過學習不斷增強道德認識,提升道德境界。
二是自省。反省是外在道德規范內化的必經之路。一個具備了道德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會努力去促使自己按照社會公共的道德規范和要求去行動,並能隨時警醒自己的行為,及時調整以保證正確的方向,學會自省是道德主體成熟的表現。
三是踐履。人的道德修養並不是脫離具體實現的「閉門造車」的結果,只有在豐富社會實踐中,才能鍛造出高尚的人格。當一個人具有了道德認知,就會在實踐中躬行。
I. 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礎
科學的道德教育是道德建設的基礎
正確的道德導向是道德建設的核心
良好的道德環境是道德建設的土壤
合理的道德獎懲是道德建設的手段
J. 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從我國歷史和現實的國情出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在公民道德建設中,應當把這些主要內容具體化、規范化,使之成為全體公民普遍認同和自覺遵守的行為准則。
為人民服務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是社會主義道德區別和優越於其它社會形態道德的顯著標志。它不僅是對共產黨員和領導幹部的要求,也是對廣大群眾的要求。每個公民不論社會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形式做到為人民服務。在新的形勢下,必須繼續大張旗鼓地倡導為人民服務的道德觀,把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貫穿於各種具體道德規范之中。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形成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公民都應當承擔的法律義務和道德責任。必須把這些基本要求與具體道德規范融為一體,貫穿公民道德建設的全過程。要引導人們發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熱愛祖國、報效人民為最大光榮,以損害祖國利益、民族尊嚴為最大恥辱,提倡學習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方法,艱苦創業、勤奮工作,反對封建迷信、好逸惡勞,積極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