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道德上網
❶ 如何規范網路道德意識,實現文明上網
實名制,我能想到就這個了,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❷ 請你從道德、法律兩個角度回答,我們該怎樣正確上網
法律上:做自己能做的
道德上:做自己該做的
❸ 有關「上網道德修養與安全法規」的內容
http://www.xtjky.com/tbkt/ShowArticle.asp?ArticleID=3904
http://wendang..com/view/aac52c29647d27284b73514a.html這個比較好
❹ 什麼是網路道德
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調節網路時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
道德原則
基本原則
網路道德的基本原則:誠信、安全、公開、公平、公正、互助。
斟酌原則
網路道德的三個斟酌原則是全民原則、兼容原則和互惠原則。
❺ 論述如何遵守網路生活中道德與法律的要求,文明上網
互聯網作為開放式信息傳播和交流工具,已經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全國青聯,全國學聯、全國少工委、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等單位共同發布的《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對我們的網路生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遵守公約,爭做網路道德的規范。我們要學習網路道德規范,懂得基本的對與錯、是與非,增強網路道德意識,分清網上善惡美醜的界限,激發對美好的網路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網路道德行為規范。 遵守公約,爭做網路文明的使者。我們要認識網路文明的內涵,懂得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道理,增強網路文明意識,使用網路文明的語言,在無限寬廣的網路天地里倡導文明新風,營造健康的網路道德環境。 遵守公約,爭做網路安全的衛士。我們要了解網路安全的重要性,合法、合理地使用網路的資源,增強網路安全意識,監督和防範不安全的隱患,維護正常的網路運行秩序,促進網路的健康發展。 網路在我們面前展示了一幅全新的生活畫面,同時,美好的網路生活也需要我們用自己的美德和文明共同創造。讓我們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響應全國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的號召,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自尊、自律,上文明網,文明上網。
❻ 如何解決網路道德問題
培養良好網路道德,營造綠色上網空間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為教育理念的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正在改革,並制定了新課程標准、新課程結構、新課程評價,在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技術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計算機的普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我們的學生在網路環境下學習成為現實。
網路道德,一個並不陌生的詞語,隨時都會傳入我們的耳朵。在當今世界,隨著電腦走進千家萬戶和網路的不斷完善,已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接觸到網路,喜愛上網路。同時,也有不少人沉迷於網路不能自拔,成為真正的「網蟲」,由此而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家庭問題。網路暴力、網路犯罪、網路色情等一系列的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現象呈上升趨勢,它已對青年一代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小學生,他們處在身心發育都不很健全的時期,對外部的不良的影響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很容易被網路中不良因素所影響,因而在信息技術課程中開展相應的網路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確是非觀念、規范行為,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任務。
一、教師應加強網路道德的修養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教師具有良好的網路道德修養,他的行為也會感染、影響著學生。教師應如何提高網路道德的修養呢。首先,教師應主動學習網路知識,了解網路,同時提高自身的網路道德修養,做學生的表率。它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網路知識的學習問題;另一個是教師網路道德素養的提高。只有掌握了網路工具,教師才能與學生共用同一的網路平台進行交流,並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小學生上網的指導。教師為人師表,也必須率先垂範,做好小學生網路道德教育的示範帶頭作用。所謂「先莫先於修德」,塑造靈魂的工程師必須首先具備高尚的網路道德,從而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應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安全上網、文明上網的法律法規,讓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法規,從而使學生具有一定自我防範、自我保護能力。學校也應出台相應的關於學生上網的各項制度,嚴格規范學生的上網行為,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二、提醒學生網路交友要謹慎
現在,很多中小學生熱衷於上網聊天和交友。由於網路交友是一件新鮮事物,又不受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具有極大的方便性和誘惑性,學生們迷戀網路交友是很自然的。但有些學生因迷戀上網影響正常的學習,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學生沉溺於虛擬的網路交往而不能自拔,影響了現實生活中與父母、老師、同學的交流,極大的影響了學生的身心發展。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網路交往道德觀。在聊天時,一定要自學遵守網路文明,不要一和別人聊起來就說大話、騙人的話,認為網路上是虛擬的,是不真實的,有的同學在網上聊起來更是臟話連篇,還津津樂道,認為自己有本事、會聊。其實,這就失去了作為一個學生的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有悖於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所宣揚的做人的准則――誠信。從我做起,真誠交往,把網路變作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途徑,是學生們應當樹立的正確的網路交往道德觀,也是網路教育應有的責任和任務。
三、合理游戲,不要沉迷於其中
由於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他們對游戲有著特別的愛好。而網路上豐富的益智游戲資源為小學生快樂的學習提供的有利條件,讓他們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掌握了學習知識和操作技能,起到了事半攻倍的效果。
但是,萬事總有度。如果學生過份沉迷於網路游戲,對小學生的身心發育是極具傷害的。很多事實表明,一個學生整天沉迷於網路游戲,他的學習肯定會一落千丈,無心學習,而是在虛擬的游戲空間中尋找自己的快樂,在充滿了暴力、虛幻中度過,其後果可想而知。
小學生也需要輕松,現在的功課多,作業多,小學生也要通過多種方式來緩解自己的壓力,這可以包括玩游戲,少打游戲才對,不讓打游戲就無理可尋。游戲不是壞東西,只要是合理安排時間,玩游戲也可以鍛煉小孩子的大腦和反應能力以及對事物的操作感。時間上的安排家長要花工夫勸導孩子,讓他們能夠自主的合理的安排玩游戲的時間,讓自己的孩子知道學習始終是第一位的。緩解壓力還有很多方法可以的,游戲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
另外,全社會都要對網吧進行有效的管理,堅決禁止未成年人入內,從源頭制止學生進入網吧,這一工作目前還十分艱巨,需要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共同營造一個綠色的網路空間。
四、明確學習目的,合理取捨資源
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學習,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一個人所學的知識越多,說明他的學習越成功,很多家長鼓勵孩子加入互聯網正是看中了互聯網路強大的知識傳播功能。的確,網路的發展為知識傳播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古語雲「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事下」在現在成為可能。 但是,如果放任學生在網路世界中馳騁,缺乏正確的引導,其危害不亞於沉迷於網路游戲。因此,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善用網路資源,並教會他們如何明辨是非,分清哪些是有害的內容。為了幫助大家正確使用網路信息,教師可以搜集一些與中小學生學習生活有關的網址,並介紹他們上一些專開放給學生使用,具有一定學習價值的網站,讓上網的同學學會如何運用網路去實現自主學習。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更重要的是培養科學素養,是學習信息處理方法,是培養交流能力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通過互聯網路,孩子可以學習如何檢索、核對、判斷、選擇和處理信息,以達到對信息的有效利用,而且這種能力在未來的社會中是特別重要。
總之,具有良好的網路道德,能很好的促進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學生通過網路,可從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獲取信息。作為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利用網路上有用的信息,同時加強學生的網路道德建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網路道德規范,減少網路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要不斷的培養自身的和學生的良好的網路道德,不斷加強網路道德的探索,積極營造綠色上網空間,讓學生在浩瀚的信息世界裡遨遊,汲取健康向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營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想,這也是全社會大多數人共同的心願吧!
❼ 關於網路道德的問題
現在,冠以各式名目的網吧占據了各個城鎮的大街小巷,學校信息技術教育也被列為必修科目。信息技術革命的浪潮席捲著中國的各個領域,也正在改變著個體公民的生存方式。青少年總能敏銳的把握時代的脈博,「拷貝、恐龍、妹兒、刷屏、寬頻」等新詞成為他們的日常用語了,家長卻還不明白那個電視樣的顯示屏里怎麼能裝下成千上萬份的「文件」。人們都能明白「電腦和外語是新世紀兒童的兩條腿」、「計算機教育要從娃娃抓起」,自身將要落伍的緊迫感尚能想得開,自己的獨生寶貝是絕不能在這方面落伍的,買電腦花再多的錢也不心疼,而另一方面,紙媒體上頻頻曝光的騙財騙色的網路悲劇故事、孩子們數字化的酷打扮和嘴上流出的網路鳥語、網上自由傳播的色情暴力恐怖圖片等不良影響牽動著成人們的心。有的學校和家長乾脆不讓孩子上網,禁止學校附近開設網吧等,飲鳩止渴固不可取,因噎廢食同樣是倒行逆施。基於以上矛盾紛呈的社會現實,在教育界與學術界,青少年網路道德教育呼之欲出,現本人就此談一下個人的看法。
一、網路社會發展的前景是好的,相信網路社會會文明起來的。
網路社會是一個虛擬的社會,它不能完全等同於現實社會,它給人們提供了比現實社會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寬容。一個人在現實社區中熟悉方圓十里的人與事就不錯了,而在網上他面對的是整個宇宙和無限的心靈。它的衍化必然要遵循宇宙的法則,優勝劣汰,垃圾終究會消亡,文明一定會得到建立。當文明成為網上的時尚,不文明沒有絕跡也成了一種無謂的點綴。
網民隊伍不斷壯大,網民結構也會變得日益多樣化。能上網的人大多是有著一定教育背景的人,他們在現實社會中遵紀守法,以文明為已任,他們會有意無意的將現實社會中的行為習慣帶到網路社會,即便過量的網上自由會縱容一部分人在網上放縱一陣,可畢竟是一時的,想想誰樂意長時間的裝瘋呢,大多數人的心中是熱愛美好、渴求真誠的心與心的交流的。時下的互聯網上活動的大多是未婚的青少年,愛情是他們的旗幟,日有所思便夜有所夢,美夢而不得便自由的把心情發泄到互聯網。你去聽聽男宿舍熄燈後的卧談會,你會發現白天衣冠楚楚的好學生個個是唯交配為願的生猛禽獸,而第二天穿上衣服,他們照樣是好學生。這看不見對方的網路聊天室多麼象那熄了燈的宿舍。因此說青少年在網上的一些劣行無非是糧食中的一二顆鼠屎,是個問題但不足以對互聯網的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
二、教師的網上生存對青少年有著積極的表率意義。
中國社會的進步正在救贖著處於弱勢群體地位的中小學教師。如果說一部分教師能夠先「瀟灑」起來,互聯網無疑會成為他們飛翔的翅膀。貴為知識分子的教師有著良好的人文底蘊,彷彿一輛性能良好的汽車一旦駛入美麗城市間的高速路,青春會燃燒,思想會攀升,靈魂會翩翩起舞。
教師上網的表率意義主要表現為:
1、網上共享的教學資料會把教師從繁重的備課中解救出來,從冥思苦想的編教案變為針對全國優秀教案的取長補短,閉門造車式的論文寫作也會變成思想探索式的教學研究,全新的教師的重構必然會促進國民教育朝著更加科學化更加人性化的發展。
2、教師的才情是多側面的,比如網頁的製作,比如數學老師較好的貼子寫作,語文老師對體育的獨到見解,哪怕是網上游戲的技高一籌也會對網上青少年產生有益的影響。向師性的培植本身就會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望,何況教育意義的發生更多情況是表現在「熏陶」「影響」這樣的無言之教之中呢。
3、教師的人格和個性在網上的展示會提升教師群體在社會中的地位,也會促進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網民的情商的提高,義務地完成著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4、有餘力的教師還可以從事教育以外的社會效益的創造。比如英語教師的義務翻譯,生物教師對花卉愛好者的網上咨詢等,他們的義舉會讓互聯網上的社會變得更加親切更加溫馨,在一個美好的虛擬社區中生存,每一個ID背後的虛擬人的行為也會變得文明起來的。自由與無償是網上生存的要義,它能使人們體驗到大同世界的幸福。而我們的現實社會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時候,追求經濟效益也是正當的欲求,新提出的一種理念叫做"自由白領",它使人才不再被某一個老闆所束縛,資方與勞方的資源分配界面會得到時間上的延伸和空間上的拓寬,個體謀求物質幸福的機遇大大增加。教師無疑會成為實踐這一理念的生力軍,精神上的崇高與物質上的幸福,教師魚與熊掌兼得會是整個社會的福祉。
筆者接觸互聯網的時間不是很長,首先體驗到的是自我的解放,找資料寫教案十分的方便,寫文章發貼子或指點江山慷慨激昂或凝眉沉思風花雪月使我無比的愜意,同時也有意識的對網上的青少年實施一些「教育影響」。
其一是做一個文明的榜樣。青少年出沒的公共聊天室卻往往是最亂糟糟的地方,我也常去,首先要起一個文明的富有詩意的有文化氣息的名字。與人聊天也象現實生活中一樣用「你好」、「請」、「對不起」等禮貌用語,對新進來的人主動上前說「你好,請這邊坐」、「剛來?請喝杯茶」等,在虛擬的網路上這種語言會讓人感到有趣而溫馨的。網路語言的底線是說話不帶臟字,在此基礎上尊重書面語言的嚴肅性,網聊中尋求思想的碰撞,摒棄口語中的不必要的贅語,象詩歌一樣的直抒胸臆,象談禪一樣的逼近真知。有時找不到能用語言共舞的「聊友」,我便在聊天室中做一些詩歌朗誦式的獨白,這樣總會獲得或多或少的廉價的褒揚,自己心中一陣愜意的同時聊天室的空氣也得到了凈化。
其二是與一些不良少年或迷途失意者接觸,做一些「出淤泥而不染」式的引導。我曾與一個自稱有十二個網上老公的女學生周旋,最後勸她放棄了這種無聊的害人害已的感情游戲。我曾與多個或思春或失意的中學生攀談,以過來人的身份談論愛情與婚姻,幫他們解開心鎖。我曾幫助一名落榜考生策劃以她的專長面陳校長,毛遂自薦,終被當地一家名校錄取。總之,教師是我的身份,教育是我的職業,教育無邊界,教師恆久遠!
三、道德與法律各司其職,不同角度地規范網上行為。
網路是無限的,而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讓網路世界文明起來任重而道遠,於是有網路精英呼號奔走,希圖建立網路道德規則以約束網民的行為,他們的先鋒意識無疑會贏得來自全社會的景仰的目光。
然而,制定道德規則又是一個很難操作的問題。在轉型期的社會中,諸多價值觀念都在重新整合界定,社會道德准則也面臨著重新下定義。做為新鮮事物的互聯網,它所涉及的領域在不斷延伸,它所吸引的網民構成在不斷變化,國家的電信政策也在與國際接軌的十字路口觀望,此時,我們去制定網路道德規則是很難操作的。
任何規則都是本著服務全體的良好願望而約束著個體的行為,在規則面前,一部分人或者所有人的一部分自由將會被犧牲掉。而上網又是個非常個人化的行為,互聯事業方興未艾,網路世界草創初成,過多的提約束會不會扼殺它的活力呢。
我認為,網路道德應該止於個體內心對個體網上行為的約束,而關於網路的法律是對個體網上行為對現實社會的人和事產生影響的一種規范。法律不能去很細節很具體的干預道德層面的行為,道德也不要以很猙獰的面目去做網路的操刀手。
法律的制定主要是對網路這一新興傳播工作加強管理,干預協調公民網路生存與現實社會行為間的互動,是網上行為的最底線,超越了就要受到制裁。道德是一個寬泛的集體約定,網路道德應該盡力體現自由平等的精神,人人受益,同時以不文明為恥,道德對於違反道德的言行的威壓作用是要有一個培育醞釀磨合的過程的,它需要網路界的共同努力。
當網路道德與法律並存,良性互動,我們將會迎來一個自由的天地,我們的青少年將會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他們是未來的公民,是這個世界未來的主人,互聯網作為未來主人的重要肢體一定會十分健壯的,我相信!
❽ 什麼是網路道德,上網時如何做能體現自己的網路道德
網路道德是指以善惡為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評價人們的上網行為版,調節網路時權空中人與人之間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網路道德是時代的產物,與信息網路相適應,人類面臨新的道德要求和選擇,於是網路道德應運而生。網路道德是人與人、人與人群關系的行為法則,它是一定社會背景下人們的行為規范,賦予人們在動機或行為上的是非善惡判斷標准。 網路道德作為一種實踐精神,是人們對網路持有的意識態度、網上行為規范、評價選擇等構成的價值體系,是一種用來正確處理、調節網路社會關系和秩序的准則。網路道德的目的是按照善的法則創造性地完善社會關系和自身,其社會需要除了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之外,還有提升和發展自己內在精神的需要。
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覺按照社會主義道德的原則和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
要依法律己,遵守「網路文明公約」,法律禁止的事堅決不做,法律提倡的積極去做;
要凈化網路語言,堅決抵制網路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風,健康合理科學上網;
嚴格自律,學會自我保護,自覺遠離網吧,並積極舉報網吧經營者的違法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