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和道德
❶ 憂鬱症是不是精神病,與精神分裂的區別
不一樣的,這是二種不同的疾病。
一、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境障礙,可由各種原因引起,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且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嚴重者可出現自殺念頭和行為。多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症的症狀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情感低落:常表現為愁眉不展,心煩意亂,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對前途悲觀失望,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情感低落有晝重夜輕的特點。
2、思維緩慢:思維遲緩、聯想困難,自覺思考能力下降,對刺激反應遲鈍,注意力集中困難,記憶力減退。
3、言語動作減少與遲緩:言語少、聲音低,經常獨坐一處不與他人交往,愛好和生活樂趣喪失,精力減退、疲乏,走路時行動緩慢,嚴重時可達到不吃不喝、不言不動的抑鬱性木僵的程度。
4、此外,抑鬱發作時還可出現惡心、心悸、胸悶、出汗等軀體症狀,男性患者可出現陽痿,女性患者則出現性感缺失或閉經。同時,還可有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食慾降低、體重明顯減輕等症狀。
二、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個性改變,思維、情感、行為的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的不協調為主要特徵的一類最常見的精神病,是精神病中最常見的一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狀:
1、反復出現的言語性幻聽;
2、明顯的思維鬆弛、思維破裂、言語不連貫,或思維貧乏或思維內容貧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維中斷,或強制性思維;
4、被動、被控制,或被洞悉體驗;
5、原發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覺,妄想心境)或其它荒謬的妄想;
6、思維邏輯倒錯、病理性象徵性思維,或語詞新作;
7、情感倒錯,或明顯的情感淡漠;
8、緊張綜合征、怪異行為,或愚蠢行為;
9、明顯的意志減退或缺乏。
❷ 抑鬱症到底是什麼
抑鬱症是一種精神或者是心理疾病,主要表現就是情緒低落。在情緒低落的同時還會出現興趣的下降,對原來感興趣的事情現在不在感興趣,比如說原來喜歡打球、喜歡化妝、喜歡和朋友一會兒出去吃個飯,現在對這些事情都不感興趣,不願出門,不願交流。另外還會出現自我評價下降,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如以前,出現一些消極、悲觀、厭世的想法。
有些抑鬱症的患者還會出現全身各個系統的功能下降,比如說覺得腦子反應不如以前,思考問題吃力,出現頭疼、頭暈、嗓子發堵,或者是出現心慌、胸悶、憋氣,還會伴有消化道的症狀,比如沒有食慾、食慾下降、體重下降,還有一些會出現疲乏,沒有原因的疲乏,所以抑鬱症它的核心表現是情緒低落,同時會有認知功能的下降,腦子反應比較遲鈍,覺得腦子的反應能力不如以前,思考問題吃力,還會出現自我評價的問題,還有一些人悲觀厭世,甚至是自殺的想法,以及出現全身軀體的不適。
抑鬱症是一種可以治療的疾病,通常輕度的或者是中度的可以心理治療,如果是比較嚴重,特別是伴有自殺觀念,一般需要服葯來治療。如果有抑鬱症的這些表現,建議到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去盡快的就醫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抑鬱症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❸ 如果自己有抑鬱症,是否可以要求別人對自己好,這樣算是道德綁架嗎
如果自己有抑鬱症,我覺得你可以請求別人對你好一點,但不要要求或者命令別人對你好一點。你可以提出你的需求和請求,你對你自己更要好一點。祝好。
❹ 抑鬱症的人都很自私嗎
抑鬱症的人不一定都是很自私。可能在外人看來這個人是非常的正常,覺得他很多時候過多的只是考慮自己,很少去顧及他人的感受,所以難免有些時候就會認為他比較自私。
其實他這是一種心理上的疾病,而且他們平常也是過得不開心,想要擺脫內心焦慮但靠自己又很難走出來。所以一定要好好的正視他們,一定要給予他們更多的一些理解包容。
作為朋友的話,還是要好好地去跟他們交流,讓她放寬心,好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平常的話不能太壓抑,不要想太多。作為家人更要給予更多的一些關愛陪伴,而不應該覺得他們想太多。
生活中這樣的人一般來說可能跟他們的性格有一定的關系,相對性格都是比較敏感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對會比較差。
❺ 為什麼經歷過抑鬱症的那些人都那麼優秀
因為經歷過抑鬱症的人都知道自己以前過的日子是有多難熬,他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生活,他們會比平常人更加珍愛生命,更加珍惜和身邊人相處的一切機會。經過抑鬱症,看懂了很多事情,所以他會比平常人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努力的去生活,所以也會顯得更加優秀。
所以我們能夠看到那些抑鬱症治療好的人會那麼優秀,而面對身邊的抑鬱症患者,我們一定不要用歧視的眼光去看他,要學會包容他,幫助他,讓他找到自己的奮斗目標,讓他走出陰影,能夠更好的生活。
❻ 得抑鬱症的人是因為心胸狹隘嗎
我覺得不能把抑鬱症的得因歸在心胸狹隘上吧,抑鬱症的原因也有很多啊,並不能這么說吧。抑鬱症確實會給人有點那種感覺,想不開,但也不能說明這是心胸狹隘吧。世界上還有很多心胸狹隘但沒有抑鬱症的人呢。
❼ 抑鬱症患者能否免除一切法律責任和道德 譴 責
抑鬱症患者,還有剛剛被納入精神病的網癮都不能以精神病為由免除一切法律責任,也許會有一點減輕,但那是相當有限的。
得精神病都屬於個人問題國家不會給補貼的...
❽ 抑鬱症患者能否免除一切法律責任和道德譴責
抑鬱症患者意識是清晰的啊,要能免除一切法律責任那這社會要怎麼辦,全球那麼多的抑鬱症。。。。別開玩笑了
❾ 得了抑鬱症的人都很善良嗎!
當下很多人在患上抑鬱症後,發現了一個規律:好像大部分得了抑鬱症的人都是好人。
而心理學也研究發現,很多抑鬱症患者是潛意識中的攻擊性無法朝外,轉而朝向內引發的情緒障礙。
那麼難道真的只有好人才會患上抑鬱症么?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除了生理不斷在進化,我們的心理也是不斷適應這個生存世界的。
心理學中有一門學科叫精神分析,這個學科就是在研究人類潛意識下的心理防禦機制。
關於人心理功能的防禦方式有很多種,大部分人都是用來防禦讓自己的感覺良好,
但是「好人」運用的防禦是——自我攻擊和壓抑情感體驗甚至往往會有討好人格。
那麼到底一味忍讓和善良真的可以讓我們來應對這個世界么?
抑鬱的人,多數是責任感很強,自己承擔的很多,為了迎合外界更好,造成自己的壓抑無法釋放。
因為上述這些給自己承擔了太多的責任,造成很多的壓抑、糾結和內心沖突長期無法釋放。
但是這樣的善良好像並沒有讓我們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縱容他人,傷害了自己。
倘若我們不去討好別人,這一切是不是就不會發生呢?
如果我們更加堅定一些,是不是會避免更多傷害呢?
但就是因為我們一味的謙讓,一味的容忍,害怕得罪他人,讓自己陷入更多痛苦之中。
那麼造成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我做咨詢了解到,包括我自己,早年經常被教育要「懂事」。
這個懂事都是盡量壓抑自己的慾望,先滿足他人,我不能否認這樣的教育不好。或許在這樣的大家庭社會里,往往閹割自己慾望的人容易生存。
但是長此以往下去,人的本能得不到滿足,那麼一定會從其他地方尋求出路。
抑鬱症或許就是告訴我們,不能再如此的生活了。
我們的前半生一直在思考如何迎合討好他人,而下半生該如何悅納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說,抑鬱還有一些積極意義。
我個人認為,無論是身處在抑鬱痛苦中還是走出抑鬱的問題,都需要在這個「好人」的前提下學會合理表達不滿、不認同、憤怒、甚至攻擊。
這個和我們從小教育理念相悖,好像這樣就是一個不道德自私的表現,但是要知道一個人如果連愛自己和保護自己都不會,你如何愛別人和保護別人?
你只有這樣才會讓自己軟塌塌的人格慢慢開始有力量,開始真的可以做到敢愛敢恨。
「生活有一點我不是太喜歡,就是它總讓更懂事的人來承擔糟糕的感受和結果。」善解人意的人就是「最懂事」的人。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活著,多一點鈍感倒也沒有什麼不好。不過,如果敏感特質發揮得好,它同樣是一種優勢,比如喬布斯,他曾花一個月時間在上千種黃色里去挑選一個他最滿意的顏色,盡管這千種顏色在很多人看來,毫無差別。但是,他在意,那也是他喜歡的禪,在細碎里,悟到更純粹的禪。
如果你有抑鬱困惑可以私信我,我這里給送你一份專業的自評量表以及我個人走出抑鬱的方法以及電子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