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品質
⑴ 會計職業道德主要內容包括
1. 愛崗敬業
"愛崗"是指會計人員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它是做好所有工作的重要前提。"敬業"是指對工作盡職盡責的態度,它是一切職業道德的基石。
會計工作細致繁瑣,會計人員只有對所從事的職業喜愛,培養自己的職業興趣,再為自己樹立努力的方向,才能刻苦鑽研業務;才能從容應對每天周而復始的算賬、記賬的單調工作;才能廢寢忘食地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才能夜以繼日、精凋細琢地勤懇工作,端正自己的工作作風,使自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工作作風等都能夠勝任會計工作崗位的要求和標准。
同時,會計人員還要以積極地態度對待本崗位工作,凡事多問個為什麼,做事不應付,做人不對付,上緊作風發條,積極主動高標准地完成本職工作,在普通枯燥的崗位上干出讓別人佩服,讓自己驕傲的工作。
2. 精通財經法規
會計工作的有效運行是一個單位經營管理和日常活動的根本保障。會計人員不僅要遵守單位的財務規定,更要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要知法依法、知章循章、依法依規的處理財務業務,對工作中的出現的涉及到執法守法和執規守規方面的問題才能處理的得心應手。
同時做好宣傳工作,結合會計工作對服務和監督對象進行有關財務方面知識普及,使這些法制觀念深入人心,把依法依規辦事滲透到日常經濟活動中,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為單位領導把好財務關。
3. 依法辦事
"依法辦事"之所以能夠作為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和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對社會利益產生的重大影響分不開的,也正是由於會計工作的這種重要性,僅僅靠道德的力量不能對會計人員的行為進行有效的制約,所以將"依法辦事"明確為職業道德規范之一, 加以強調,目的是從法律和道德兩方面對規范會計人員的職業行為。
一般而言,依法辦事包含兩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求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織牢制度籠子,握緊法紀戒尺,不做違法亂紀的事。二是要求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要勇於跟違法行為做斗爭,要向違法行為說"不"。特別是面對組織領導授意或施壓的情況,要堅持原則,恪守依法辦事的職業道德要求。
4. 客觀公正
會計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憑證,真實記錄、公正核算,摒棄自己和單位的私利,不摻雜個人主觀意願,不順從上級領導的錯誤指導,准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經營狀況,提供相關財務報告。
這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客觀公正的道德品質,對復雜疑難的經濟業務,實事求是地科學判斷,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會計人員要客觀公正、公平公開, 既不唯上、不唯權,又不唯情、不唯利。這些看似簡單的要求,其實是會計人員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 是一種工作態度和職業准則。
5. 參與管理
會計工作的特殊性決定會計人員不僅僅是開展核算工作,編報反應財務經營狀況的報表,還要熟悉服務對象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確保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單位經濟管理活動中存在問題、薄弱環境進行分析並提出合理化建議,改進措施; 增強經濟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的預策、分析能力,同時,在經營管理決策的制定、執行和調整以及預測市場前景和發展均勢等方面,提供全面、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服務。此外,會計人員還要當好管理者的經濟參謀,推動資源合理使用,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提升單位的經濟運行效益。
6. 保守秘密
會計人員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時,應當樹立保密觀念。這是其它許多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當中所沒有的,也體現了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由於會計職業的特殊性,對於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產品成本價格及重要單據,客戶信息等商業秘密,會計人員有機會掌握。這些秘密一旦泄露給現實的或潛在的競爭對手,將會關繫到企業生死存亡,對企業的經濟利益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同時也會損害會計人員自身的形象和利益。
會計人員要時刻以法律和職業道德約束自己,保密守信,對機密資料不外傳,不外泄。日常工作中保持警惕,防止無意泄露。
⑵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工作準則
會計職業道德主要內容有八項,包括以下方面:
1)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熱愛會計工作,安心本職崗位,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2)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執業謹慎,信譽至上,不為利益所誘惑,不弄虛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公私分明、不貪不佔、遵紀守法、清正廉潔。
4)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5)堅持准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
6)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鑽研,不斷進取,提高業務水平。
7)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鑽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
8)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⑶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是什麼
愛崗敬業。
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徵的、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各種經濟關系的職業行為准則和規范。 會計職業道德是一般社會公德在會計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引導、制約會計行為,調整會計人員與社會、會計人員與不同利益集團以及會計人員之間關系的社會規范。
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體現了社會要求與個性發展的統一,著眼於人際關系的調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與惡為評價標准,並以社會評價(榮譽)和個人評價(良心)為主要制約手段,是一種通過將外在的要求轉化為內在的非強制性規范。
(3)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品質擴展閱讀: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會計職業道德能指導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方向,表現出會計職業道德的指導功能。會計職業道德指導著社會公眾和會計人員自願地選擇有利於消除各種矛盾、調整相互關系的會計道德行為。
避免相互之間矛盾的產生擴大,緩和與解決已產生的矛盾,改善會計領域內人與人之間、個人與單位之間、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促進會計人員協調一致,保質保量、及時地完成會計工作。同時,會計職業道德通過社會輿論和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表現,影響和引導會計的科學發展方向。
會計職業道德通過造成社會輿論、形成會計道德風尚、樹立會計職業道德榜樣等方式深刻影響、教化人們尤其是會計人員的會計道德觀念和會計道德行為,培養會計道德習慣和鍛煉會計道德品質,促使會計人員人格升華以及提高社會道德水準。
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化功能一方面引導會計人員履行會計職業道德原則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另一方面通過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社會道德,推動社會道德水準不斷提高。
⑷ 會計人員應具備優良品質
1、敬業愛崗。會計人員應當熱愛本職工作,努力鑽研業務,使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適應所從事工作的要求。
2、會計人員應當熟悉財經法律、法規;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和本單位有關規定 。
3、會計人員應當按照會計制度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會計工作,保證提供的會計信息合法、真實、准確、及時、完整。
4、客觀公正。會計人員在辦理會計事務中,應當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5、搞好服務。會計人員應當盡其所能,為改善單位的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6、保守秘密。會計人員應當保守本單位的商業秘密,除法律規定和單位領導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單位的會計信息。
(4)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品質擴展閱讀
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擔任會計職務應當通過相應級別的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或號評。
如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 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3 年以上經歷; 擔任總會計師應當在取得會計師任職資格後主管一個單位或者單位內一個重要方面的財務會計工作不少於3 年。
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
⑸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它包括八個主要內容: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廉潔自律,客觀公正,堅持准則,提高技能,參與管理,強化服務。
一、愛崗敬業:熱愛會計工作,敬重會計職業,嚴肅認真,忠於職守
二、誠實守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
三、廉潔自律:公私分明,不貪不佔
四、客觀公正:實事求是,不偏不倚
五、堅持准則:熟悉准則,遵循准則,堅持准則
六、提高技能:要有不斷提高會計專業技能的意識和願望
七、參與管理:努力鑽研業務,熟悉財經法規和相關制度,提高業務技能,熟悉服務對象的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
八、強化服務: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5)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品質擴展閱讀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指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們在共同的職業興趣、愛好、習慣、心理基礎上形成的思想和行為方面的道德規范,如會計的職業責任、職業紀律等。
會計工作能否提供客觀、公正的會計信息,能否對本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真實性進行監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是否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按會計法律和會計准則的要求進行。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貫穿於會計工作的所有領域和整個過程,著重點在於調整會計領域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它的實現依靠人們內心的觀念、慣例、傳統、社會教育以及輿論的壓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
⑹ 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內容
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內容:
一、愛崗敬業
愛崗敬業是指忠於職守的事業精神,這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
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否愛崗敬業是判斷每個從業者是否有職業道德的首要標志。
愛崗是敬業的基石,敬業是愛崗的升華。
如果不愛崗,就談不上敬業。如果只有一腔熱情,沒有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和忠於職守的實際行動,敬業也就成為一句空話。
二、誠實守信
誠實是指言行思想一致,不弄虛作假、不欺上瞞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諾,講信用,重信用,信守諾言,保守秘密。
誠實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則,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精髓。
誠實與守信具有內在的因果聯系,一般來說,誠實即為守信,守信就是誠實。有誠無信,道德品質得不到推廣和延伸;有信無誠,信就失去了根基,德就失去了依託。誠實必須守信。
三、廉潔自律
廉潔就是不貪污錢財,不收受賄賂,保持清白。自律是指自律主體按照一定的標准,自己約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過程。
廉潔自律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前提,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
四、客觀公正
客觀是指按事物的本來面目去反映,不摻雜個人的主觀意願,也不為他人意見所左右。公正就是平等、公平、正直,沒有偏失。客觀公正是會計職業道德所追求的理想目標。
客觀是公正的基礎,公正是客觀的反映。要達到公正,僅僅做到客觀是不夠的。公正不僅僅單指誠實、真實、可靠,還包括在真實、可靠中作出公正選擇。
這種選擇不僅是建立在客觀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在主觀上作出公平合理的選擇。
五、堅持准則
堅持准則是指會計人員在處理業務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會計法律制度辦事,不為主觀或他人意志左右。
這里所說的「准則」,不僅指會計准則,而且包括會計法律、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以及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制度。
會計人員在發生道德沖突時,應堅持准則,以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眾利益和正常的經濟秩序。
六、提高技能
提高技能是指會計人員通過學習和實踐等途徑,持續提高會計職業技能,以達到和維持足夠的專業勝任能力的活動。
作為一名會計工作者必須不斷地提高其職業技能,這既是會計人員的義務,也是在職業活動中做到客觀公正、堅持准則的基礎,是參與管理的前提。
會計職業技能包括會計理論水平、會計實務操作能力、職業判斷能力、自動更新知識能力、提供會計信息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職業經驗等。
七、參與管理
參與管理是指間接參加管理活動,為管理者當參謀,為管理活動服務。
對會計工作來講,參與管理就是要求會計人員積極主動地向單位領導反映本單位的財務、經營狀況及存在的問題,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積極地參與市場調研和預測,參與決策方案的制訂和選擇,參與決策的執行、檢查和監督,為領導者的經營管理和決策活動,當好助手和參謀。
八、強化服務
強化服務就是要求會計人員具有文明的服務態度、強烈的服務意識和優良的服務質量。
會計人員待人處世的態度直接關繫到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和工作的成效。
強化服務的結果,就是奉獻社會。任何職業的利益、職業勞動者個人的利益都必須服從社會的利益、國家的利益。
如果說愛崗敬業是職業道德的出發點,那麼,強化服務、奉獻社會就是職業道德的歸宿點。
⑺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功能包括()
指導功能、評價功能、教化功能。
(1)指導功能
在社會經濟生活中,會計職業道德能指導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方向,表現出會計職業道德的指導功能。
(2)評價功能
會計職業道德使人們依據會計職業道德標准,通過社會輿論和個人心理活動等形式,對會計人員的會計職業行為等進行善惡評價,標明褒貶態度。
(3)教化功能
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化功能一方面引導會計人員履行會計職業道德原則和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另一方面通過遵守會計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直接和間接地影響社會道德,推動社會道德水準不斷提高。
(7)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品質擴展閱讀: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具有如下特點:
1、職業性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是會計職業界提出的,與會計職業活動緊密相連,具有鮮明的會計職業特徵;
2、自覺性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對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的約束作用,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道德的力量來維護;
3、綜合性
既有對會計人員業務素質的要求,也有對其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會計職業道德主要內容有八項,包括以下方面:
1、愛崗敬業
要求會計人員熱愛會計工作,安心本職崗位,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2、誠實守信
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執業謹慎,信譽至上,不為利益所誘惑,不弄虛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潔自律
要求會計人員公私分明、不貪不佔、遵紀守法、清正廉潔。
4、客觀公正
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5、堅持准則
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
6、提高技能
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鑽研,不斷進取,提高業務水平。
7、參與管理
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鑽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
8、強化服務
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⑻ 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
1、會計職業理想,會計人員的擇業目標,或維持生計,或發展個性,或承擔社會義務,或兼而有之。它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靈魂。
2、會計工作態度。會計工作的職業特徵要求會計人員在從事會計活動時,既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又積極主動,富有創造性。這是會計人員履行職責義務的基礎。
3、會計職業責任,即會計人員擔任某項職務或從事某項工作後就應承擔(或被賦予)的相應義務。職責與職權相互關聯。會計職責是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主要標准。
4、會計職業技能,包括完成會計工作所必要的知識以及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與經驗。它是會計人員圓滿完成會計工作的技術條件。
5、會計工作紀律。保密性、廉正性(正直、誠實、廉潔)與超然性既是維護和貫徹會計職業道德的保證,也是評價會計行為的一種標准。
6、會計工作作風。它是會計人員在長期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習慣力量,是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連續貫徹的體現。在工作中嚴謹仔細,一絲不苟,勤儉理財,嚴格按會計規范辦事,自覺抵制非首先因素的侵襲等等,均是良好的會計工作作風。
(8)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品質擴展閱讀
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范疇,現代會計職業首先的形成與發展,往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
1、以會計職業責任和義務為核心,重在社會對個人的「防範」,理論對慾望的「束縛」的他律階段。
2、以會計職業良心為核心,會計工作職責轉變為會計人員內心首先感與首先行為准則的自律;
3、職業良心在職業目標的統帥下融為一體,職業道德的他律性與自律性高度統一,外在導向的價值目標定會計職業首先守則,加強會計職業首先教育,能主會計人員增進會計職業修養三位一體,是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首先風尚和改善會計職業,並卓有效地保證其他會計規范順利貫徹實施的重要條件。
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特徵:
1、內容的一致性
在我國會計工作已成為社會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人員的個人利益、職業利益和社會利益是一致的。會計人員的職業活動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他們受國家或集體的委託從事會計工作,
其目的是為了滿足社會和人民群眾的需要,故個人利益能在社會和人民需要中實現。因此,會計工作的目的與會計道德對會計人員的行為要求是一致的。
2、法律的制約性
會計職業道德與會計法規有著諸多職能上的區別。前者要求會計人員「應該怎麼做」,是一種道德意識的內心的信念。而後者要求會計人員「必須怎樣做」,是一種對禁止性後果的確認,是一種外在的強制力量。
3、穩定的連續性
會計道德在內容上與會計工作時間是緊密結合的。在長期的會計工作中,會形成一種比較成熟的職業品質,並且在一個較長時間內這些道德的性質和方向保持不變。如任何社會的會計人員都希望自己正直廉潔,而這一點很少成為其他職業者的標准。
會計人員這種行為方向的穩定性決定了會計道德的連續性,這種連續性表現為世代的會計傳統、會計習慣和會計風格,正是這種穩定連續性使會計實現由低級向高級、有不完善向完善方面的發展和演進。
4、廣泛的滲透性
從縱向來看,會計道德隨著會計行為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發展階段。從橫向來看,會計道德滲透到同一歷史時期的各個國家和地區,滲透到各個工商企業、行政單位、事業團體以及每一個獨立核算單位,對這些單位的會計工作產生重大影響。
5、經濟的實踐性
與其他道德相比,會計道德與社會經濟實踐活動總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有經濟活動的地方,就存在會計道德。會計道德起源於總結與經濟實踐,又作用於、運用於會計實踐。會計道德對於經濟實踐來說,是保證社會再生產過程有效運行的最有價值、最「經濟」的工具。
⑼ 會計職業道德八大准則是什麼
會計職業道德主要內容有八項,包括以下方面:
1)愛崗敬業。要求會計人員熱愛會計工作,安心本職崗位,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2)誠實守信。要求會計人員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執業謹慎,信譽至上,不為利益所誘惑,不弄虛作假,不泄露秘密。
3)廉潔自律。要求會計人員公私分明、不貪不佔、遵紀守法、清正廉潔。
4)客觀公正。要求會計人員端正態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應有的獨立性。
5)堅持准則。要求會計人員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始終堅持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
6)提高技能。要求會計人員增強提高專業技能的自覺性和緊迫感,勤學苦練,刻苦鑽研,不斷進取,提高業務水平。
7)參與管理。要求會計人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鑽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本單位經營活動和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積極參與管理。
8)強化服務。要求會計人員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9)會計職業道德基本品質擴展閱讀
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原因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物質財富不斷增加,各種社會誘惑也隨之增加,而會計作為我國各職業崗位中有著關鍵性作用的職業,其工作人員在利益驅使或權力的脅迫下某些時候會進行一些違法違規行為的操作,如進行會計造假,偽造、篡改、隱匿會計資料,進行會計賬簿、會計報表造假,以權謀私,利用職位之便謀取私利,貪污受賄、挪用公款等。造成該種現象原因大體分析如下:
(一)會計從業人員自身素養有待加強
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高學歷、高職業道德的會計從業人員數量不斷增加,但我國會計行業從業人員整體職業道德素養水平卻仍存在不足,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
①部分會計人員職業能力不強,在執行會計業務時墨守成規,不願學習新的會計職業技能,對於新的會計思想、方法不願接受,尤其是部分從事會計行業多年的老會計人員,不願創新,不願接納新的事物,導致知識、技能的老化,不能很好促進企業會計的發展,使之真正推動企業的發展。
②部分會計人員不能很好的主動學習,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職業道德水平,他們甚至對國家最新出台的一些會計法律法規都不能很好的了解掌握。
③一些會計人員在利益面前經不住誘惑,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堅持原則,做一些違法違規的事情,或存在上級領導因利益對會計人員進行施壓,造成部分會計人員為了明哲保身,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為領導的私利服務。
(二)領導者原因
多數會計人員是在企業上級的領導下開展工作的,一些領導者的意志往往會被強加給會計人員,如果某些上級領導的職業道德素養不高,就會導致一些會計人員放棄職業道德,為領導服務。
如部分上級領導在各種利益驅使下或為了追求過高目標額的實現等滿足一己私利的行為而放棄職業道德,利用職位之便脅迫會計人員為其私利服務,而部分會計人員會在利益的誘惑或領導者以將其辭退等行為的脅迫下放棄職業道德,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會計信息造假等各種違規操作,致使會計信息失真,損害企業集體利益。
(三)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不夠重視
經濟發展,物質財富增加,各種利益誘惑隨處可見,在如此物慾橫流的社會背景下,增加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就顯得更為重要,而目前我國關於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的培養卻不足,整個社會的職業道德重視度並不高,職業道德雖在工作實踐中能夠不斷加強,但其本身的教育培養也不容忽視。
首先,學校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不足夠重視,學校往往只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培養,忽視了職業道德教育,而知識學習階段價值觀的培養,對以後進入職場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其次,進入會計行業之後的職業道德教育多以公司培訓為主,但公司培訓也多為職業能力的培訓,忽視了對職業道德的培訓。對職業道德教育的不重視成為職業道德素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監督機制不完善
雖然我國已制定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來規范會計人員行為,但關於會計人員違反職業道德的處罰辦法的法律規定卻仍不健全,無法達到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的人員實現嚴懲嚴辦以警示的作用,導致部分會計人員無視法律的存在,鋌而走險,謀取私利,法律對其監督存在一定的漏洞。
我國對會計行為的其他監督還包括審計監督、財稅監督等,但這些監督部門往往各自為政,缺少有效的溝通協作,不能真正的發揮對會計人員的有效制約。會計監督體系的不完善使得會計管理存在一些漏洞,而有些會計人員鑽了會計管理的漏洞,進行一些違法違規操作,喪失了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