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周克
① 法學碩士太難了怎麼辦
你好!
學習沒有捷徑
哪個都很難
人總要苦一陣子
熬過這段就好了
希望能幫到你!!!
② 有人知道這個叫什麼
朱蒂提亞 (蒙眼女神 司法女神)
西方的正義女神,也叫司法女神,是法律、法官的化身和象徵,也是西方司法理念的符號與標志。正義女神的雕像,經常出現在西方國家法院、法學院的前面或建築物上。它的形象常常是一位年輕的女子,面容庄嚴,神情肅穆,蒙著眼罩或閉著雙目,一手持天平,一手握一把寶劍。在雕像的背後,刻著一句廣為流傳的古羅馬法律格言:「為實現正義,哪怕天崩地裂。」近500年來,她日日矗立於天地之間,默默無聲,卻令人肅然起敬,揭示並維護著西方世界一種悠久的法律觀念——「法,就是公平正義。」
其實,二千多年前的正義女神,並不是今天這種形象。正義女神的形象演變,體現了西方法律理念的發展進程。正義女神的原型,源於三種古老的神話。
第一,古埃及的正義女神「瑪特」。她是太陽神拉的女兒,她的形象是頭上插著鴕鳥毛,一手握劍,但另一隻手沒有拿天平。她和妹妹奧斯瑞斯分別負責對活人和死人的審判。
第二,古希臘的正義女神泰米斯。她是天神和地神的女兒,後來成為主神宙斯的第二位妻子。她的名字原意為「大地」,轉義為「創造」、「穩定」、「堅定」,從而與法律發生了聯系。她的形象是一位手持天平的庄嚴婦女。她和宙斯所生的女兒「狄克」,也叫「正義女神」。狄克掌管白晝和黑夜大門的鑰匙,和母親一起維持人間秩序。
第三,古羅馬的正義女神朱斯提提亞。她的形象結合了古希臘正義女神泰米斯和她女兒狄克的特點:一手持天平,一手握劍,有時蒙眼閉目,有時還坦胸露懷。但值得一提是,她的眼睛最初是睜開的。這在古羅馬帝國時代的2枚硬幣上,可以得到證明(圖①-②)。圖①為古羅馬公平女神像,她的形象是右手持天平,左手持豐饒角。圖②為古羅馬正義女神像,她的形象是右手執權杖,左手持橄欖枝。這兩枚硬幣同屬公元96-97年的羅馬帝國時代,它說明起碼在公元1世紀時,正義女神既沒有「蒙眼閉目」,甚至還沒有「手持天平」。給正義女神「蒙上眼罩」的歷史性「改造」,是在古羅馬法律制度經歷了幾百年艱難發展之後的「成果」。
神話傳說常常折射人間現實。古希臘及古羅馬時代的法院,法律尚不健全,有很多都是民眾的會議,法院裁判案件時的身份,有點像被臨時拉來評理的「公正人」,並不主動去搜集或調查證據,只是像神話中手持天平的「泰米斯」那樣,根據雙方提交的證據來確認事實,裁斷是非。公元6世紀,羅馬皇帝查斯丁尼為重新統一羅馬帝國,制訂了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備的成文法典《國法大全》。這部「大法」直接影響到整個西方法律文明的發展。羅馬帝國滅亡後,西歐國家逐步出現發現罪犯、搜集證據的法律機制。12-14世紀,英國形成「大陪審團」和「小陪審團」制度,歐洲開始設立檢察官,偵緝、起訴重大犯罪。德國也於15世紀頌布了維持社會秩序的「警察」法令。至此,完備的西方「公檢法」法律制度才正式為正義女神「蒙上眼罩」奠定了「可行」的基礎。
作為法院的象徵,正義女神「蒙眼閉目」的法律隱喻是什麼呢?她是裁判之神,用天平衡量訴訟雙方提出的證據,證據充足的一方即勝訴,證據不足的一方就敗訴,用寶劍加以懲處。她的職責是「裁斷」而不是發現,所以眼睛應該蒙上或閉起,這樣有助於她排除干擾,用心思考;對抗權貴,實現正義。
據考證,最早的蒙眼正義女神鵰像是雕塑家漢斯·吉恩於1543年為瑞士伯爾尼「正義噴泉」創作的雕像。當時,女神鵰像除了蒙眼、天平和寶劍外,還有很多其他象徵物:如王冠(代表尊貴)、權杖(代表威嚴)、束棒(代表刑罰)、蛇(代表仇恨)、狗(代表友情)、書籍(代表法律)、骷髏(代表死亡)、十字架(代表宗教)等等。但這些「附件」,在後來都被逐漸簡化。1995年,俄羅斯發行紀念二戰勝利50周年銀幣三枚,其中紐倫堡審判的幣圖中,有手持天平、腳踏納粹軍旗的蒙眼正義女神形象(圖③)。
-----------------------------------------------------------------------------------
這是德國法蘭克福舊市政廳羅馬廣場 正義女神噴泉,她左手持天平,又手持利劍,恰如理性與激情的完美統一。
③ 請簡述法學的歷史發展和重要貢獻的人物。
法家主張實行文化專制;提倡統治者必須牢牢鉗制司法,。主張夷族連坐,寧枉勿縱。
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國。在此後的兩千多年裡,漢武帝獨尊儒術。
統治者是以儒家思想哄天下,以法家思想治天下。
韓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為首,主張在政治與治國方術之中,「勢」,即權力與威勢最
戰國時期法家
法家思想是由儒家和道家分化發展而來的。戰國時期法家主要有兩派:一派以李悝、吳起、商鞅為代表,他們主張用法治代替禮治,強調法的重要性;
另一派以申不害為代表,他們主張「循名責實」,要求統治者以權術控制臣下,統治百姓。韓非在總結兩派觀點的基礎上,吸收荀子的某些思想,構建了一整套法、術、勢相結合的君主集權理論
可以說,法家的歷史哲學觀相對於其他哲學流派完全是一種全新革命的觀點。
儒家墨家道家三家雖然思想主張各有不同,但是具有一種共同點:人類社會的黃金時代在過去,而不在將來。自古代的「黃金時代」以來,歷史在逐漸退化,因此,人的拯救不在於創新,而在於回到古代。這就是三家的「歷史退化觀」
。三家的這種觀念,來源於中國依循過去經驗的傳統思維方式。中國人大多是農民,農民通常被耕種的土地所束縛,很少外出旅行。農民種地,按時令變化耕耘種地,只需憑借過去經驗,遇到新事,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主張「 法治 」的一個學派。儒家學派的最後一位大師荀子(荀卿)是其先驅者,他的弟子韓非子(韓非)則是法家學派的集大成者。
作為儒學大師的荀子在政治主張上對孟子的學說又有所發展。在尊王道、舉賢能的基礎上,荀子主張兼稱霸力,法後王;不迷信天道鬼神而強調人的能動性,具有唯物主義的思想成分。
韓非子與老師的政治思想也不盡相同,他尖銳攻擊儒墨之道,提出了以法治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思想,形成了較完整的封建專制主義理論。
代表人物: 申不害、商鞅、韓非子、李斯、桑弘羊、周興、來俊臣
④ 美國法學院的排名表
1. 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地理位置: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
長期全職高水平職位就業率:75%
律師考試通過率:98%
LSAT成績中位數:169
賓大除了沃頓商學院是其招牌學院之外,法學院也非常出眾,國際法、稅法和知識產權法是招牌專業。在畢業生的就業方面,賓大校友的表現也非常出色,75%的學生畢業後都在政府機構或大型法律機構找到工作,其中90%為全職。賓大法學院的校友網路中不乏甲骨文的CEO
Safra Catz以及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Owen Roberts。
2. 芝加哥大學 University of Chicago
地理位置:Chicago, Illinois
長期全職高水平職位就業率:80%
律師考試通過率:92%
LSAT成績中位數:170
芝大法學院向來以法律和經濟聞名,並且學校專業偏向學術,有經濟法背景的學霸最適合芝大的氛圍。就業上,芝大的地理位置雖然不佔優勢,但是學校的就業率卻是所有法學院當中最高的——80%,其中超過54%的學生就職於超過500人的大型律所。
3. 哈佛大學 Harvard University
地理位置:Cambridge, Massachusetts
長期全職高水平職位就業率:68%
律師考試通過率:95%
LSAT成績中位數:173
哈佛大學在培養學生上非常注重學生的職業化律師思路和技能的訓練,器律師考試通過率高達95%,不過哈佛學生成績要求也非常高,LSAT成績中位數為173,跟耶魯大學並列分數要求最高學校榜首。
4. 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
地理位置: Stanford, California
長期全職高水平職位就業率:73%
律師考試通過率:90%
LSAT成績中位數:171
斯坦福大學靠近矽谷,西海岸眾多頂級的法律公司是學生實習和就業很好的去處,並且起薪都比較高。不過斯坦福在招生時難度也是非常高的,除了分數要求高之外,一般HIA喜歡有實務經驗的律師或有亮眼創業經驗的。
5. 紐約大學 New York University
地理位置:New York, New York
長期全職高水平職位就業率: 65%
律師考試通過率:96%
LSAT成績中位數:169
紐約大學法學院相比起哈佛斯坦福等超級法學院實力相對較弱,學院規模不大,但是紐約大學的優勢就在於其處於曼哈頓中心的地理位置,學生實習機會很多,因此其畢業生在各大律所中也很受認可
⑤ 甘肅政法學院怎麼樣法學系在政法類學校中排名如何
甘肅政法學院的教學口碑較好;法學系在政法類在學校中的排名較為靠前。甘肅政法學院的相關優勢介紹具體如下:
1、甘肅政法學院的師資力量較強:甘肅政法學院有教職工894人,其中專任教師總數633人,高級職稱教師41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513人,博士127人,博士在讀67人,聘請兼職、客座教授282人。專任教師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全國優秀教師2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
2、甘肅政法學院的教學成果較好:甘肅政法學院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5項,其中一等獎2項。學校立項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 117 項,內容涉及卓越人才培養、創新人才培養、信息化技術運用、課堂教學改革、第二課堂拓展、實踐實訓教學等領域。
(5)法學周克擴展閱讀:
甘肅政法學院的其他介紹:
甘肅政法學院建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9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科研創新團隊3個、省級智庫1個,設置犯罪心理測試技術研究中心、偵查理論與實務研究中心、法學研究所等校級科研機構,獲批成立司法鑒定中心。
此外,學校與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英國胡弗漢頓大學、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國立大學、俄羅斯聖彼得堡大學、哈薩克法律大學等中國以外的高校建立了互派留學生、訪問學者、聯合培養等校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
⑥ 我曾經看過法學中的一個原則,就是法律沒有規定禁止的,就是合法的。叫什麼原則來
法不禁止即自由,法無授權不可為,也稱」法不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他出自西方十七、十八世紀的法諺,是對盧梭的《社會契約論》與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這兩部著作中相關思想表述的提煉和延申。
法不禁止即自由是針對私權利主體而言,指法律沒有明確禁止公民去做的事就應該視為允許,政府就不應干預。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每個人,只要他不違背正義的法律,就應允許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
畢竟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都是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合法權利,除非受到代表公意的法律的明確禁止,否則公民的行為就不應當受到任何限制與干預。
法無授權不可為是針對公權利主體而言的,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凡是未經法律明確授權,公權力機關就不得行使該種行為,越權無效。
實際上法無授權不可為是西方古典形式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即公民是國家主權的享有者,政府只能通過公開的,經過公民授權制定的,代表公民意志與利益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法律進行統治;凡是作為主權者的公民沒有授予的權力,為公民自身所保留,政府不得享有和行使。
(6)法學周克擴展閱讀:
1. 公權力不適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理由
第一,從公權力的天性看,公權力有任意擴張和侵略私權的天性。孟德斯鳩說,「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提出了三權分立理論,其目的就在於以權力制約權力,通過抑制權力之惡以弘揚權力之善。社會主義國家更加強調權力的監督制約與反腐倡廉。
所以,權力的范圍與限度是明顯小於權利的,此所謂「制約權力以保障權利」。所以,不能將用於保障權利的法不禁止即自由錯誤地用於對權力的界定上。否則,勢必使權力過分張揚與膨脹。
第二,從公權力的來源看,公權力源於私權利。從啟蒙時代確立的民主理論認為,國家權力來源於公民權利,因此,權利在位階上高於權力,在界域上廣於權力。權力服務於權利,只能為了權利而約束權力,而不能為了權力而約束權利。
從權利與權力的關系來看,「法無禁止即可為」是一個寬泛的、擴充性的、外向性的規定,更適用於私權利的自由性;「法無授權即禁止」是一個狹窄的、限制性的、內斂性的規定,更適合公權力的剋制性。
2. 公權力適用「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後果
第一,公權力適用於「法無禁止即可為」,理論上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後果:一是會會導致公權力的無限擴張,從而成為警察國家;二是會產生泛刑化、重刑化,用嚴刑峻法治理社會,會走向反法治反人權的專制社會,帶來對權力的個人崇拜和個人迷信。
第二,公權力適用於「法無禁止即可為」,在實際生活中會產生兩方面的消極後果:一是濫作為。由此帶來的隨意執法損害了法律權威,破壞了公民的法律信仰,而這種法律信仰比嚴苛的法律制度更為珍貴。二是不作為。
「法無禁止即可為」意味著自由選擇,即對法律未禁止的事項,可以選擇做也可以選擇不做。對個人而言,這種自由意味著權利,為或不為出於個人意願而免於外部干預。
但是對國家而言,權力的行使具有強制性,公權力不是自由而是職責,因而不能隨意放棄。權力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權利,權力的不作為將會喪失其存在的目的和意義。
⑦ 潘德克頓法學派簡介
⑧ 請詳細介紹法學的潘德克頓學派
未來的中國必將是一個法制更加完善的國家,這也是我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法制工作者們將承擔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得多的責任,他們的努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繫到我們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榮辱。
考生類別:文史類、理工類。
就業前景:主要到立法機關、行政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工作。
畢業生就業分布統計:
機關:15.44%
國有企業:12.57%
錄取研究生:11.48%
民營及私營企業:10.48%
金融單位:8.39%
其他事業單位:6.03%
出國:3.21%
高等學校:3.05%
三資企業:2.49%
部隊:1.93%
中小學及其他教學單位:1.89%
科研設計單位:0.63%
醫療衛生單位:0.26%
自主創業:0.25%
註:本專業的各方向及就業率分別是法學80.05%、經濟法76.24%、國際法93.55%、國際經濟法82.51%、刑事司法100%。
畢業生應具備的能力: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熟悉我國法律和黨的相關政策;具有運用法學知識去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主要課程: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民法、商法、知識產權法、經濟法、刑法、民事訴訟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主幹學科:法學。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參考文獻:法學專業報考指南(sina)
⑨ 西周法制思想
"以德配天,明德慎罰"是西周時期的法制思想。
一、西周時期的理念與法律指導思想
(一)「以德配天」的指導思想
1、產生的背景
西周統治者通過總結商紂王暴政亡國的教訓,認識到「為政以德」的重要性,並用「德治」的理念改造夏、商傳統的「君權神授」的思想,建立起「以德配天」的指導思想。
2、「以德配天」的思想內容
(1)修養君主道德,適應天道要求
「以德配天」的天,指天命,天道。引伸為自然規律。在西周統治者看來,上天選擇人間君主的標准,是「為政以德」。人間君主要想獲得上天的支持,首要條件是修養道德,以道德約束統治者的私慾。唯有「敬德」,「明德」的君主,才符合天命與天道的要求,才能獲得上天的保佑,求得王朝統治的長久。
(2)「以德配天」的三大要素
①敬天,指祭祀與尊崇上天,服從天命。
②敬宗,指祭祀與尊崇祖宗。
③保民,指在維護王朝統治的前提下,保護百姓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3.「以德配天」思想是西周從神治到德治思想的重大轉折
「以德配天」是西周統治者逐漸擺脫神權思想控制,實施「以德治國」統治模式的重大轉折,是中國政治理念與政治法律思想的重大進步,並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
1、「明德慎罰」思想的產生
西周初期統治者以殷紂濫施酷刑為鑒,確立了德治理念,並作為治國基本方針。進而提出了「明德慎罰」的法律思想。
2、「明德慎罰」思想的主要內容
(1)西周「明德慎罰」,是統治者的治國理念與法律指導思想
明德,指倡導本階級倫理道德並用「忠」、「孝」等道德觀念教化灌輸百姓,使社會成員的頭腦中形成預防犯罪的精神堤壩,有效地遏制犯罪。慎罰指在適用法律與實施刑罰時,保持克制與審慎。除不得不殺的重大罪犯外,一般都可以寬緩處理。
(2)西周「明德慎罰」思想,奠定了中華法系治國的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