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戰2與香港法治精神
『壹』 看了寒戰2,請問香港警務處處長,保安局局長,律政司司長的級別和從屬關系
這三位官員都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主要官員,警務處長是保安局長的下屬,但這二者並不是律政司司長的下屬。
香港回歸後,警務處處長由行政長官提名,國務院(中央人民政府)任命。警務處處長就警務處的管理及效率向保安局和行政長官負責,由三位副處長協助,其中一位主管行動,轄下設有兩個處級部門──行動處和刑事及保安處;另外一位主管管理事務,轄下分為三個處級部門:人事及訓練處、監管處和財務及政務及策劃處;最後一位主管國家安全,轄下一個處級部門:國家安全處。
『貳』 寒戰2郭富城分析四個象限錢、權力、家庭,還有一個是啥
個人
『叄』 相較於第一部而言,《寒戰2》的評價如何
《寒戰2》在2016年的暑期上映之時,大獲好評。它相對於第一部來講,是一次全面的提升,不論是影片內容的豐富程度、票房成績,還是演員的表現,《寒戰2》都實現了飛躍。
《寒戰2》的全方面提升使觀眾更加期待第三部的上映,《寒戰》三部曲又將成為港片新的經典系列。
『肆』 港片《寒戰2》是一部怎樣的作品
《寒戰2》:港式警匪片的突圍之戰
本月8號上映的幾部新片當中,國產2D動畫長片《大魚海棠》可謂是呼聲最高的一部,但是在首日開畫之後,隨著風評的一路走低,讓這部打著「等了十二年」旗幟的情懷片面臨異常尷尬的窘境,相反,能夠與其一爭高下的港片——《寒戰2》隨著口碑的一路飄紅,影院上座率自然水漲船高,而至於《寒戰2》為什麼能夠在口碑和票房上雙向壓制《大魚海棠》,除了一貫優質的港式警匪片製作,同樣和它不隨意賣弄「情懷」,不依仗「微時代」自來水宣傳分不開。
港式警匪片的變革
香港本土電影在經過97回歸之後,很多原本的類型片開始青黃不接,走向式微被視為不能逃避的命運,但是很多電影人還是在原本的類型片基礎上做出了相應地調整,從吳宇森浪漫主義風格的《英雄本色》到杜琪峰冷暴力開山之作《槍火》,以及新世紀一開始的《無間道》三部曲,飽含97回歸和98金融風暴大事件的香港電影開始了一種自我的探索。
毫無疑問的是,在09年的《竊聽風雲》爆出之後,很多人對於港式警匪片並沒有完全失望,而杜琪峰帶領的「銀河印象」也不是唯一的港式警匪片道路,所以當12年《寒戰》上映之後,我們心中早有定論,這部電影並不會曇花一現,從結尾郭富城飾演的警務處處長被人威脅就知道,第二部早就排上了拍攝的日程,只是沒想到等了四年才再次上映。
《寒戰》系列對於港式警匪片的變革與其說是一場風格和敘事策略的轉變,倒不如說是對香港政府機關的一種商業性思考。原本的浪漫式槍戰和單純的警匪敘事被擱淺,從整個香港法制和執法機關的權謀斗爭引發出的法治精神的思考,才是整部電影的思想內核,可以說,這是一部裝點著「紙牌屋」風味的「普法電影」。
模式化的嵌套敘事
不管是第一部還是第二部,《寒戰》系列的兩部都是用一種嵌套式的敘事方法來講述故事。第一部一開頭便是劫匪挾持了警車和五名警務人員,接下來便是郭富城和梁家輝為了「寒戰」行動的種種產生矛盾,隨即行動失敗,第一層敘事也宣告完結。但是之後開始的第二個故事則是建立在第一個故事之上,第二個故事拋卻了第一個故事裡傳統港式警匪片的警匪對立、跟蹤、反跟蹤、追車和槍戰等,但是第二個故事則引入了保安局、廉政公署等一些香港執法機關的內部權謀斗爭,而這個才是敘事重點。
同樣的,在《寒戰2》中,依然是這種敘事策略,一開頭的第一個故事便是用郭富城的妻子來威脅警局,從而換取彭於晏飾演的囚徒,這次行動依然失敗。第二個故事依然是建立在第一個故事之上,只是這次拖拉出更加龐大的執法機關和高層領導,諸如立法委員會、律政司、財政司等高層政治人物,而這些人都被刻畫為企圖為了團體利益而換掉郭富城飾演的警務處處長。
這種政治立場上的設定和片中某處低調打光的權謀房間會議,讓這部電影有著極高的「政治危險」,不知道是不是製片方公關做的好,把廣電的那群人說服了,總之《寒戰2》的上映本身也算是一種進步。而如上面的這種嵌套敘事不僅限於電影內部,而且還存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間,第二部的故事之所以能夠更宏大,很大程度是因為第一部鋪墊的好,而且目測第三部的政治格局只能更大,不能縮小,這種「趕鴨子上架」式的故事發展總能不斷提高觀眾的期待門檻,所以某種程度上說,未來的第三部只能高於第二部和第一部的水準,就算是等同也會失去觀眾的良好風評。
細節處的考慮欠妥
《寒戰2》相比於第一部,勝在後期的敘事節奏上更加凌厲、剪輯上也更快、跟碎,但是與第一部相比,它的細節處或者說關鍵的情節點還是很有問題的,這種讓觀眾不能信服故事的後果,編劇應該負全責。
第一次大的情節點失誤則是出現在文詠珊飾演的律師能夠跟蹤到梁家輝和彭於晏以及前警務處長的碰頭,並且還拍到了對於後期故事走向起到關鍵作用的照片,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張照片,郭富城和周潤發將會受到極大的牽制,甚至對於梁家輝那一派將會無從下手。之所以說文詠珊不可能拍到,原因在於電影對於前警務處長的人物設定——退休後履任美國、以色列等國的高級安全顧問,而且目前香港警隊的第三代通訊系統其實就是屬於他自己的公司,這樣一個情報和安全措施方面的萬能人物竟然被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律師拍到自己的幕後照片,這件事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如果非要找到一個理由,那就是這里必須得有人提供他的真面目,不然故事無法發展,所以只能讓本片最漂亮的角色拿到。
當然另一個情節點則是警務處的莫sir被郭富城下套,下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這個莫sir被知道下套之後還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繼續做事,並沒有通知上司梁家輝,這也是最終梁家輝一派徹底垮台的原因之一。
單憑這兩個大的情節失誤,就足以使本片在觀影者心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不過好在電影影像水準延續第一部,光是那個一分多鍾的驚艷開頭就足以和《龍紋身的女孩》片頭相媲美。
熱點社會問題的集錦
其實《寒戰》系列的成功不僅僅是在於扎實穩定的影片質量,還在於它對於時下熱點政治問題的反映。如果稍微對香港社會有些了解,便會知道香港在特首選舉問題、香港行政制度改革問題上有較大爭議,《寒戰》從第一部警務處內部爭斗到第二部一票執法機關互斗,不難想像,第三部的格局甚至可能會延伸到香港特首——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層面的敏感政治討論,所以如何把握這個政治方面的度,相信對於製片方來說,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稍有差池,就會有不能在內地上映的風險,這可是商業片絕不允許的事情。如果對於前段時間香港金像獎略有關注,你也應該知道《ten years》這部電影所受到的「政治待遇」,當然,也正是這種「政治擦邊球」才讓一票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
當然除了香港本土的政治問題,還有在全球都一直熱火的「恐怖襲擊」問題,要知道「寒戰」系列電影故事發生的導火索就是「恐怖襲擊」(雖然本質是為了警局內部領導層更替,但是形式上則是恐怖襲擊),不僅如此,伴隨恐怖襲擊而連帶發生的市民知情權問題、警方和執法機關的權利限制、輿論管制等都是當下的熱點時事。
不過《寒戰》系列是否能如《無間道》一般,能在三部曲中水平一致,這種本來就難以回答的問題,估計還是得再過四年之後才能知曉。
『伍』 電影《寒戰2》如何評價有哪些細節值得推敲
作為《寒戰》的續集,相信大家都是抱著對《寒戰》的喜愛而去觀看的,不得不說,《寒戰2》延續了港片一如既往的燒腦模式,而第一部埋下的伏筆也讓大家對第二部產生了好奇心,對它的期待也變得很高,可是作為續集,要麼超越第一部,要麼就把坑填滿,可《寒戰2》並沒有超越第一部,而且依然留了很多伏筆,看得人雲里霧里的。
大家都知道,港劇看起來是非常過癮的,可能是在第一部的壓力下,讓第二部顯得並沒有那麼好,劇情剛開始的精彩,也和後面埋坑的結尾形成了對比,其實一部好的影片,在我的理解當中,是會踩上每一個精彩的點,達到讓人慾罷不能和看了還想看的效果,因為劇情的原因,大家可能抱著新鮮的態度去看了第一次,就不會再有第二次,這樣的反差,可能是周潤發郭富城和梁家輝這樣級別的人物都救不回來的,所以這部影片要是想讓第三部也精彩的話,可以換個精彩的劇情,來達到讓觀眾喜歡的程度,而不是靠著大咖吸引人氣。
『陸』 寒戰2和使徒行者香港票房
樓主,你好,你要的這部電影我有,直接發鏈接的話會和諧,你直接擺渡 撲克黑桃七電影 就可以拉
『柒』 聯系《寒戰》談談什麼是法治或法治精神
《寒戰》編劇和導演都是梁樂民、陸劍青,片長93分鍾,一直保持著風馳電掣的速度,沒有「尿」點,也沒有打盹的空隙。上來就是一樁沖鋒車的人間蒸發事件,香港警方為了找回失蹤的警員,發起了「寒戰」行動。案情反轉了又反轉,反派鎖定了又松開,如此復雜的故事濃縮在一個半小時內,那隻能是全速前進,小站不停。到片尾時,主幹問題基本捋清楚了,但某些枝節上的謎團仍在--看樣子還有第二部。
《寒戰》雨驟風狂的敘事頗能給人觀賞的快感,但這還不是它真正的獨到之處。通常的警匪片,都是大英雄和大反派之間的戰爭,道高一尺,魔高一仗,西風和東風的交戰越激烈,站在風口上的觀眾就越開心。可是《寒戰》卻不是這樣的配置,好人之間的猜心疑雲佔了主要篇幅,留給反派暴露面目和自揭心曲的時間不超過15分鍾。通篇看下來,兵賊對決不過是必須要藉助的劫材,最振聾發聵的是對香港法治精神的拆解和宣講。
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長說了一段話:「香港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亞洲最安全的城市,法治是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法治是個重要而抽象的概念,宣傳片可以正面闡釋,而警匪片則需要通過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其要義。梁家輝扮演的副處長李文彬,開場即憑資歷和權威出任「寒戰」行動總指揮,卻因獨斷專行和戰果微薄而失去同僚信任,被楊采妮扮演的女下屬指為:你這是人治而不是法治!郭富城扮演的另一副處長劉傑輝,通過正當程序奪去李文彬的權柄,然而他也有軟肋和暗傷,行動再度功敗垂成。劉傑輝不但沒能力挽狂瀾,反倒成了廉政公署懷疑的黑警...
故事層層推進,香港行政部門的內部運作機制和彼此的監督關系躍然眼前。警務處長是由保安局任命和管理的,掌管著全香港所有的警務人員。保安局對下屬官員進行品行鑒定,品行不合格者能力再強也得不到任用。廉政公署則對所有的警員實施監督,一旦發現貪墨和妨礙司法公正的行跡,可以不經過保安局直接請人「喝咖啡」。警務處、保安局和廉政公署形成了一個類似於總經理、董事長和監事會的三角關系,互為犄角,彼此制約。
法治社會不是光喊口號就能達致的,需要嚴密的制度設計,煩瑣的運行程序,以及高昂的維護成本。在這套嚴密的體系下,沒有人可以一手遮天,忽略程序的李文彬下了。沒有人可以一錯再錯,判斷失誤的劉傑輝下了。沒有人可以把私人揣度轉化為公權意志,李治廷扮演的廉署幹探沒能如願抓到「黑警」。也沒有人可以輕易地拍腦袋決策、拍胸脯保證,劉德華扮演的保安局長不敢放出一句不負責任的豪言。
法治可以保障人權,法治還能改善人性。誰頭腦中都有偏俠自私,但總是被剛性規矩約束,總是綳緊守法的意識,久而久之,你就會成為隨心所欲不逾法的人。但這並不是說制度是萬能的,法治可以框正人心,人的主觀能動性反過來也會砥礪制度。劉傑輝敗中求勝的一招,正是對廉政公署制度的創作性運用。而李文彬在廉署里咆哮公堂,那是用一輩子的經驗和榮耀,嘲笑了制度運用不當的淺陋和虛弱。是的,一部有思想的電影,必然不會止步於公理和常識,它還需要在認知的模糊地帶翩翩起舞,引發觀眾內心的糾結與交戰。
從情感表達、人生意韻、敘事流暢諸方面看,《寒戰》跟《無間道》比尚有不如,但作為香港法治精神的故事樣本,它於當代中國更有現實意義。影片的結尾,李文彬向劉傑輝敬禮,這是最後的點題:性格固然不同,只要信仰法的精神就能共事合作。動機固然不同,只要執守本分就能各得其所。
『捌』 《寒戰2》它帶有港片的新趣味,到底有多好看呢
在今天,「港片」是珍稀品,香港的導演們當然還在第一線拍戲,但是徐克、陳可辛、爾冬升們,都是以內地作為創作對象。這是一個好的商業時代,王晶也能憑借「澳門系列」,重回最賣座導演的行列,更不用說新一代的鄭保瑞、林超賢們,也紛紛在內地扎穩了腳跟。一個問題是,這些香港導演拍的,其實算不上是我們習慣意義上的「港片」
近幾十年,除了杜琪峰和銀河映像的堅守,「港片」走向了全面的衰落。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的創作承繼,或者是類型題材上的優勢,都不復存在。「港片已死」終於成為了一個偽命題,因為就連「港片是否已死」,也早已不能掀起一點討論的波瀾。
這就是《寒戰》的珍貴,它的製作精良固然值得稱贊,而更為重要的是,它在港片慣常的警匪題材上,找出了一點「新港片」的可能性。舊式的港產警匪片,內核其實是穿著西裝的武俠片。無論是吳宇森的英雄片,又或者杜琪峰的那些槍戰片,骨子裡都是英雄化的。這類電影本質上,和架空時代的科幻片並無區別。《寒戰》的主角則是現代香港,它的法律、機構、制度,以及所有一切背後的城市文化。在《寒戰2》里,梁樂民、陸劍青把「講政治」的戲碼拔高了。槍戰戲固然會有,但這部警匪題材的港片,真正的戰場是城市的權力中心,交鋒的也不是什麼警察和悍匪,而是法治與人治。
梁家輝和他背後的人,代表的是人治。在今天香港的法治時代,只要有人,法治就不是全無破綻。張國柱扮演的反派bass,有一句點題的話:「如果排隊上位的,都是自己人,委任誰,有什麼分別?」
與之爭鋒相對的,是郭富城和周潤發們,他們所恪守的底線是正義,
『玖』 香港電影寒戰2中的寒戰二字是什麼意思
第二部
《寒戰》於2012年11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寒戰2》是這一部的續集.
『拾』 寒戰2分析人叛變除了,家庭,金錢,權利還有一個是什麼
寒戰2分析人叛變除了,家庭,金錢,權利還有一個是什麼
家庭,金錢,權利,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