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與修身養性

道德經與修身養性

發布時間: 2022-02-23 10:58:15

㈠ 道家經典作品有哪些(除《道德經》)。希望是寫修身養性的。

道家的根本經典是《道德經》這個是道家最高級的課程。

當然,學高級的課程之前,需要有基礎,基礎是《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

道家講一體,然後講二用。二用是什麼?二用是產生變化。

就像中國道家所講的太極,一體是太極,二用就有陰陽,就起變卦,太極生二儀,陰陽,陰陽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這是中國道家講的。

展開就是道家所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太上感應篇》http://www.amtb.tw/section1/advance.asp?web_amtb_index=81&web_choice=32

《文昌帝君陰騭文》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72&web_rel_index=1706

㈡ 關於修身養性。

最好的方法是讀書,選擇適合的書籍。簡單些的可以看《三字經》,選錢文忠的解讀三字經就可。或是可以讀《菜根譚》,老子的《道德經》。

㈢ 怎麼修身養性。怎麼能給自己一個信念,一種信仰,才能保持樂觀的心態。道家思想可以嗎,《道德經》到

信仰不會從天而降,而是慢慢建立的。 它是在你最空虛寂寞時伴你度過長夜的力量,是在春風得意時讓你謙虛謹慎的能力。 信仰其實人人都有,可能會是我們的家庭,親人,子女,事業,文化等等。它漸漸成為我們的責任,成為我們的行事和思維方式的標准。所以要將文化達到信仰的高度是需要深入了解和努力修行的。 《道德經》與 佛學 有異曲同工之妙。 比如《道德經》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與《金剛經》的「說法者本無法可說」。 自古道家和佛家的訴求就有相似。但是佛學遠比道家的體系要龐大精深的多。每一種文化信仰的最終目的就是「解脫」。比如基督教,信上帝。伊斯蘭教,信真主,佛教念阿彌陀佛等等等等。都是為了解脫。各個教義也是闡述如何通過「信」得到解脫。每個宗教都有一套思想理論體系。佛教以及道家是為數不多的無神論宗教,當然現在有些形式化的,甚至迷信的。但那不是本來的佛教、道家。佛、道兩家是講求實證的宗教,通過學習、修行按地證果。而且允許人們懷疑,自古有「小疑小悟,中疑中悟,不疑不悟」的說法。可以這么說,佛學即使科學,又是哲學,但卻並非科學和哲學。時間有限了,仁者,總之就是希望能正信一個可以實證的精神信仰吧!

㈣ 道德經,一直想修身養性,自己脾氣易怒,想在道德經裡面找到修養竅門,一直未能改變性情,求助有這方面指點

下文來是道德經的精髓自,你悟一下,相信對你有幫助 : 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㈤ 《道德經》中有哪些「提高素養、修身養性」的句子

書到用時方恨少。。。。

㈥ 老子《道德經》是真正的修養大法嗎

老子《道德經》是真正的修養大法.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譽為萬經之王。

㈦ 道德經有什麼現實意義

道德經的現實意義:

《道德經》是道家的主要經典著作,全書五千餘言,由春秋末期的老子所作。既然我們要運用《道德經》,那首先就要知道《道德經》主要講了什麼?其實《道德經》主要可以總結為四點:

第一,提出了「道」與「德」的概念。

「道」是老子創造性地提出的宇宙觀,是宇宙及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和動力之源。它普遍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且經久不衰,道是虛無的,非顯現的,但可感知,玄妙深奧,更無法用言語來說明。「德」是「道」在人世間的體現,「道」是客觀規律,而「德」是指人類按客觀規律辦事。凡是符合於「道」的行為就是「有德」,反之,則是「失德」。

第二,提出了「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思想。

老子指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一切事物都以對立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事物正反兩方面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相互轉化的。

總之,《道德經》從最初的創作至今已兩千多年,但對於我們當今社會的發展和個人的修身養性依然具有巨大的借鑒意義,我們要將《道德經》的精髓與當代社會的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讓道家思想繼續綻放出絢麗的光芒。

㈧ 修養和道德的區別

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西學東漸」以來,中西「倫理」與「道德」概念經過碰撞、競爭和融合,目前二者劃界與范疇日益清晰,即「倫理」是倫理學中的一級概念,而「道德」是「倫理」概念下的二級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們有著各自的概念范疇和使用區域。思想道德修養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修養、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心理品質修養,美學修養,敬業修養等。其中政治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核心內容,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要內容,而心理品質修養則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按照這些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規律而構成的。

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當代大學生因其生長在改革開放年代,置身於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價值觀念的碰撞,復雜的社會現實和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使其人生選擇尤為艱難。怎樣使大學生正確認識人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就成為思想道德修養課的重要內容

加強素質修養,提高道德水平。
追求高尚人格,不斷完善自身。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養課全部內容的最後落腳點。思想道德修養的目的是不斷完善人格,不斷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強自我修養,培養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養不僅是指「道德修養」,而是涵蓋著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質等方面的綜合修養。修身律已,重視自我修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極為重要的傳統美德。在現代社會中,自我修養在培養大學生自強不息精神,增強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章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大學生加強自我修養的方法與途徑,為當代大學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斷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階梯,實現了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的目的

㈨ 《論語》和《道德經》那本書更適合提高自身修養呢

少讀《論語》以正身,中年後讀《道德經》以陶情

㈩ 道德經。修身養性。

自己的本性不受損害。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個人修身不僅飽含了為人、修身、處世的智慧,還包含著始終要有一顆平常心去應對日常的煩惱和不幸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