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會育人
❶ 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社會主義社會的道德教育,主要是培養人民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提高人民的歷史主動性,推動社會秩序和社會風氣的不斷改善。它既從現實經濟政治關系的實際需要和可能出發,又著眼於人民道德境界的不斷升華。
它不僅注重清除一切舊道德的消極殘余和影響,積極配合和保證政治、法律、知識、審美等方面的教育,而且更注重於培養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選擇能力。
(1)道德會育人擴展閱讀:
從類型劃分的角度說,德育即培養學生在私人生活、國家與社會公共生活、職業生活中的道德意識,以及合乎私德、國民公德與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習慣。
德育包括私德、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私德教育即培養學生的私人生活的道德意識及行為習慣;公德教育即培養學生的國家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道德意識及符合國民公德和社會公德的行為習慣;職業道德教育即培養學生職業生活的道德意識及合乎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習慣。
從層次劃分的角度說,德育即對學生進行道德理想、道德原則、道德規則的教育,激勵學生的高尚行為,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
德育包含理想、原則、規則層次的道德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即運用道德倡議形式激勵學生的高尚行為;道德原則教育即運用道德指令或道德倡議形式指導學生的正確行為;道德規則教育即運用道德禁令或道德指令形式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
從德育任務的角度說,德育包括發展學生的道德認識、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學生的道德行為習慣等三個相互聯系的方面。
當代學校德育重在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敏感性。道德判斷力即運用一定的道德標准對一定的事件或行為進行對與錯、當與不當的判斷的能力;道德敏感性即敏銳地感知、理解和體察自己、他人及社群的情感、需要和利益的能力。
❷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什麼意思
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意思,教育是根本,品德教育是前提。
教師教學,本職是要教會學生本事學知識,但前提是要先教會學生怎麼去做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學生的品德教育必須放在首要位置。
教書必育人,育人先育德。上學時曾聽老師講「有德有才為聖人,有德無才為凡人,無才無德為庸人,有才無德是危害」,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另國家領導人也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的戰略思想。由此也可見,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道德會育人擴展閱讀:
德育的意義: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關繫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繫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所以,道德教育刻不容緩,責任重大。而德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靈魂,作為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學校應時刻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把德育工作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壞孩子。孩子的道德行為的形成,與他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有關系。作為孩子的家長和承擔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稱號的教師,更應把德育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而我們也相信心裡有愛的老師,就能帶出有愛的學生!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德育工作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從點滴中收獲實效,讓我們每一位超凡人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我們的努力下,學生以知礪志,以德立身,立足社會,立足未來!
❸ 十大育人體系內容是什麼
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科研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實踐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文化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網路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心理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管理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服務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資助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組織育人質量提升體系
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程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
發揮科研育人功能,優化科研環節和程序,完善科研評價標准,改進學術評價方法,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引導師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學術導向,培養師生至誠報國的理想追求、敢為人先的科學精神、開拓創新的進取意識和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
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養成相結合,整合各類實踐資源,強化項目管理,豐富實踐內容,創新實踐形式,拓展實踐平台,完善支持機制,教育引導師生在親身參與中增強實踐能力、樹立家國情懷。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化校風學風,繁榮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建設優美環境,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社會風尚。
大力推進網路教育,加強校園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拓展網路平台,豐富網路內容,建強網路隊伍,凈化網路空間,優化成果評價,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引導師生強化網路意識,樹立網路思維,提升網路文明素養,創作網路文化產品,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守護好網路精神家園。
堅持育心與育德相結合,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深入構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平台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著力培育師生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促進師生心理健康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協調發展。
把規范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加強教育立法,遵守大學章程,完善校規校紀,健全自律公約,加強法治教育,全面推進依法治教,促進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強化科學管理對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營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的育人環境。
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圍繞師生、關照師生、服務師生,把握師生成長發展需要,提供靶向服務,增強供給能力,積極幫助解決師生工作學習中的合理訴求,在關心人、幫助人、服務人中教育人、引導人。
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建立國家資助、學校獎助、社會捐助、學生自助「四位一體」的發展型資助體系,構建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實現無償資助與有償資助、顯性資助與隱性資助的有機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於擔當的良好品質。
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增強工作活力、促進工作創新、擴大工作覆蓋、提高輻射能力,發揮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院(系)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層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工會、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等組織的聯系服務、團結凝聚師生的橋梁紐帶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項工作和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
❹ 品德與社會學科的育人價值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品德與社會學科目前在我們的小學教學中舉足輕重,因為它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程。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要凸顯教育的功能,這樣會使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育人作用發揮得澳淋漓盡致。《品德與社會》中很多內容有利於拓寬孩子們的學習視野,因為視野與信念有直接關系,品社學習中的信念教育,不是單一的、灌輸式的,而是通過擴大認識視野和自我經驗等學習活動而漸趨形成的自我認同。這就要求我們面對學生社會生活的實際,面對學生的成長要求,進行有創造性的教學活動。認識人類與環境的相互關系(自然、社會、人),一定要落實到學生的實際生活,這一切需要圍繞著現實社會問題來學習,要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尊重自然法則、人文關懷的態度,形成人生信念和正確的價值觀,並培養分析、反省、批判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合作、欣賞和創造。
二實小 洪曉寧
❺ 育人先育德前一句是什麼
育人先育德前一句是育人為本。意思是教育是根本,品德教育是前提。
教師教學,本職是要教會學生本事學知識,但前提是要先教會學生怎麼去做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學生的品德教育必須放在首要位置。
教書必育人,育人先育德。上學時曾聽老師講「有德有才為聖人,有德無才為凡人,無才無德為庸人,有才無德是危害」,因為縱使一個人有很淵博的知識,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另國家領導人也曾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要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的戰略思想。由此也可見,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1、育人為本要堅持德育為先,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學習才有動力,前進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
2、育人為本重點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幼兒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於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於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育人為本就是要大幅提高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育的各個階段都要重視打牢創新基礎,倡導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活力。
4、育人為本就要以幼兒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以幼兒為主體就是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把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❻ 有關育人,提高道德修養,的中考作文。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媽的孩子像快寶......」
今天,我同父母一同坐在電視機前觀看《2011感動中國》,節目中每一個人物的事跡,都令人為之感動。然而我更加欣賞和欽佩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
事發時兩歲小女孩妞妞掛在10樓窗檯,樓下穿著小格子連衣裙的吳菊萍,脫了高跟鞋,估摸著小女孩掉落的位置,張開雙臂,在小女孩快落地的一剎那,用左手臂硬生生接了小女孩一下。就聽到「砰!」的一聲,小女孩落在了樓下的草地上,那女子也昏倒了,小女孩壓在了女子的左手臂上。小女孩仰面躺在草地上,頭朝東,腳朝西,兩人都沒了聲響,
過了一會兒,女孩「哇——」的一聲哭了出來,在場所有人這才送了一口氣。隨後,保安將其送到醫院...
她接住了,接住的並不僅僅是一個幼小的孩子,而是一個正鮮活的生命,她挽回了一個家庭的幸福。
吳菊萍的勇氣和膽量都是令人欽佩的,當她脫掉高跟鞋,向妞妞下落的地方跑去的時候,她應該早就想到了自己的胳膊會承受不住這么大的壓力,骨折對她來說都是輕的,但她並沒有退縮。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心中的一個寶。失去了該有多麼痛苦,因為,她也有一個正七個月大的孩子,也更能體會到這個感受。
有網友算過,吳菊萍在地面上接到孩子的重量至少是334.5公斤。這個數字,無不令人震驚。一個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在一個年輕媽媽身上發生了,並且拯救了這個孩子。
這位美麗天使的翅膀受傷了,正躺在如她心靈般純凈的病房裡,一天天的康復..
天使並沒有陶醉在榮譽和贊美之中,而是說了一句「我是一個普通人,終究還是要回到普通的生活中去。」這簡短而又樸素的話語,回答了用各種眼光看她的人們。這位天使只是個普通人,以前是,將來也是。但現在,她是杭州的英雄,是中國的英雄。這個英雄平凡而又偉大,她的事跡同樣也會感動著每一個人。
這位媽媽帶來的感動從一個人,到一座城市;從一次感動,到一次贊美,到一場洗禮。一位用雙手拖著生命更托舉出真善美大愛的「最美媽媽」,感動了杭州,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
❼ 育人為本的德育為先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最集中體現就是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要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必須強化教育引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胡錦濤總書記的講話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的《決定》,提出了教育工作的戰略任務,是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指針。
一、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當前,在學校教育中,漠視、輕視、淡化育人功能的現象有所抬頭,重能力、輕德行,重分數、輕素質,重尖子、輕全體的現象依然存在。這是淡忘教育根本目的的表現。其實,學校從其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育人為本」的機構。隨著時代變遷,學校的形式、內容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但其最核心的育人功能始終沒有變。教育成效不應只看學生是否能准確填寫標准答案,更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看他們是否掌握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能力,看他們是否具備了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辦學的根本問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這是教育目的的回歸,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結合當前實際,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必須創新德育觀念、目標、內容、方法,把德育融入學校課堂教學、學生管理、學生生活全過程,充分體現時代性,准確把握規律性,大力增強實效性。一是要堅持把愛國主義教育與愛家鄉、愛家庭、愛自己統一起來,把國情、省情、市情、縣情和鄉情教育納入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對身處的時代、生活的社會環境有全面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遠大志向,從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礎。二是要豐富德育教育活動內容,《決定》提出,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圍繞這些內容開展教育活動,塑造學生的思想品德、健全人格和健康個性。三是要從小事做起,開展形式多樣的行為養成實踐活動和心理疏導,教會學生知識技能,教會學生動手動腦,教會學生生存生活,教會學生做事做人,教會學生終身學習,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目前,在全市學校中開展的「六心」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好形式、好載體,要堅持不懈地抓好、抓實、抓出成效。
二、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必須全面提高教師職業素養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是教師的第一職責,是教師職業的最高追求。著名教育家啟功先生為北京師范大學題寫了「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這八字校訓,既豐富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也傳承了「為人師表」的傳統教育理念,至今都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教師有素質,做好學生的行為示範。教師的行為示範包括政治行為示範、思想行為示範、教育行為示範、道德行為示範、業務行為示範和日常生活行為示範等方面。就是說,教師的政治態度、政治覺悟、政治品質、政治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教師在從教活動和待人接物中的態度、情感、行為,教師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儀表、文明、禮貌等等,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按照《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堅持做到以身立教,以身示範。
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需要動員全社會共同努力並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實施素質教育不僅涉及教育各個階段和領域,更涉及文化傳統、經濟發展、社會結構、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須統籌兼顧、協調推進,動員全社會力量,形成推進素質教育的合力。
各級政府要堅持以實施素質教育為主題促進教育改革和發展,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提高科學領導教育工作的本領。
要充分發揮共青團、婦聯、科協等群眾團體的作用,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環境。完善教育法律的執法監督機制,提高各級政府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能力。
要進一步完善各部門推進素質教育的協調機制,推進小學、中學、大學有機銜接,教學、科研、實踐緊密結合,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改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強化教育引導,增進社會共識。
荀子說,「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國家振興在於人才,人才培養在於教師。要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崇尚當教師光榮的職業追求,努力提高教師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他們的智慧潛能,讓他們在素質教育的大潮中競顯風流。
要加強輿論引導,增強新聞傳媒、文化團體和互聯網的社會責任感,建立新聞媒體教育宣傳報道自律機制和責任制度,嚴禁發布有違素質教育精神的報道和廣告,營造有利素質教育改革發展的社會輿論環境。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黨和國家向人民的庄嚴承諾,是各級政府的責任,是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和價值追求。國家規劃的素質教育的工作目標是:到2020年,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增強,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和考試評價制度基本形成,學校教育更加富有生機活力和鮮明特色,社會文化環境、用人制度和教育體系結構更加有利於學生成長,形成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各行各業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良好局面,使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體質與健康狀況明顯改善,學生學習、做事、合作、生存、創新的能力極大提升,以適應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對人才的需求,適應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是要把規劃目標轉化為工作實踐,把各級各類學校辦得更具生機活力,把青少年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未來公民、有能力的建設者和能擔當的國家棟梁。讓我們共同為之奮斗。
❽ 如何反駁道德育人
『道德』反過來念就是『得道』,因此光憑幾本書和幾句話就能育人,就很膚淺了。
❾ 德育育人名言警句
1.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誇美紐斯
2.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訣」在於,當一個人還在少年時代的時候,就應該在宏偉的社會生活背景上給他...
3.
道德和才藝是遠勝於富貴的資產。墮落的子孫可以把貴顯的門第敗壞,把巨富的財產盪毀,而道德和...
4.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謝覺哉
❿ 道德模範是育人工作獎勵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