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兩家庭道德

兩家庭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2-23 19:55:36

⑴ 2、中國的傳統道德在家庭和社會方面分別有哪些主張

中國的傳統道德在家庭和社會方面的主張:


①家庭方面:孝順、和睦、有責任心


②社會方面:尊老愛幼、樂於助人、與人為善


⑵ 家庭道德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會群體,他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關系組成的一種特殊的版社會生活權形式。一個家庭要生存,要發展,要繁衍後代,要教育子女就需要有一定倫理道德規范來維系和處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這就產生了家庭的道德。

⑶ 家庭道德有哪些

父慈子孝,夫婦有義,兄友弟恭,妯娌和順
父母對子女要慈愛,子女對父母要孝順
夫婦之間要有情意和道義
哥哥對弟弟要有愛,弟弟對哥哥要恭敬。
妯娌之間要和睦相處。

⑷ 家庭道德,有哪些方面

到居委會問問什麼叫五好家庭,她們會給你講明白你的問題的。

⑸ 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准則

法律維系的只是家庭關系的低線,——眷養費,婚姻財產;
道德維系的才是家庭關系的實質內容——尊老愛幼,夫妻協手。

家庭關系是靠是道德而不是法律來維持。理由如下

1、突破法律低線的不到百分之十,則百分之九十家庭維持在道德的准則中。

2、法律產生效用之時,必是家庭關系破烈之日,何來家庭關系?

3、人是情感動物,而情感(親情愛情)要靠內在的道德維系,法律強制的只剩金錢,何來自發的情感?家庭關系的實質何在?沒了!

4、家庭關系要有實質內容,而不是表面形式:間諜以夫妻名義(有結婚證就存在法律保護)形於世,那麼,他們有家庭關系嗎?沒有,是假夫妻;相反,因戰爭離散海峽兩岸的親人,沒有法律維系,但亦然是親人,亦然存在家庭關系.

⑹ 家庭中的道德規范有

家庭生活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答: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鄰里和睦相處

參考鏈接顏色太艷了,我給你全文K出來吧
第一框 家庭生活需要道德規范

1、 什麼是家庭道德規范?

答:調整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道德准則,就是所說的家庭道德規范。

2、 我們為什麼要遵守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

答:(1)是維系家庭關系的重要條件

(2)遵守家庭道德規范有利於家庭生活協調、健康發展

(3)遵守家庭道道德規范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3、 家庭生活道德規范的主要內容?

答: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友愛兄弟姐妹,鄰里和睦相處

4、子女有家庭責任感的表現是什麼?

答:(1)子女有家庭責任感首先表現在主動承擔家務上

(2)還表現在當家庭遇到困難時,盡力為家庭分憂解難

第二框 孝敬父母

1、 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答:(1)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養育,都浸透著父母的心血。

(2)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不僅是應該遵守的道德規范,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

2、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答、孝敬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不向父母提過分要求。

第三框 尊敬長輩

1、 為什麼要尊敬長輩?

答:(1)我們的長輩不僅對社會做出了貢獻,而且對家庭盡了責任

(2)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並被不斷的發揚光大

(3)尊敬長輩不僅是親情上的表現,道德上的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法律的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表現,是每個人都應具有的品德

2、 怎樣正確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

答:(1)要尊敬長輩:首先要在人格上尊敬長輩;其次對長輩要有禮貌;要體貼、照顧長輩

(2)要學會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要學會用平和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養成商量的習慣,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子女應該多聽長輩的意見

第四框 友愛兄弟姐妹

1、 為什麼我們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稱為「手足之情」、「同胞之誼」?

答:因為兄弟姐妹之間有著共同的血緣關系,又長期在父母的養育下共同生活,朝夕相處,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2、 我們為什麼提倡兄弟姐妹知之間要互敬互愛?

答:(1)兄弟姐妹之間的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對於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建立幸福美好的家庭,是十分重要的。

(2)友愛兄弟姐妹也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家庭道德規范之一。

(3)總之兄弟姐妹之間是異常親密的關系,是手足之情,我們應該友愛我們的兄弟姐妹,做到互敬互愛。

3、 怎樣做到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敬互愛?

答:(1)哥哥姐姐對弟弟妹妹要愛護;弟弟妹妹對哥哥姐姐要尊重;要學會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4、 怎樣正確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

答:(1)兄弟姐妹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只要這些矛盾不是原則性的,就要學著用協商的方式解決,做到互諒互讓

(2)兄姐要發揚風格,主動謙讓;弟妹也要顧全大局,不要斤斤計較

(3)重大問題上要讓父母知道,求得父母的幫助

第五框 鄰里和睦相處

1、 什麼是鄰里關系?

答:家庭與家庭之間這種毗鄰而居的關系就形成了鄰里關系。

2、 為什麼要鄰里和睦相處?

答:(1)鄰里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關系,它的融洽與否,直接關繫到社會的安定、家庭的幸福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2)鄰里關系搞得好,對人們生活產生積極影響;搞得不好,則會產生消極影響

(3)鄰里和睦相處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重要的道德准則

3、 怎樣做到鄰里和睦相處?

答:(1)要互諒互讓;(2)說話、做事要考慮左鄰右舍的利益;(3)對鄰居的困難要熱情幫助

⑺ 家庭,道德

應該嚴管。

⑻ 職業道德與家庭道德的關系

我們先解釋一下這四個德的含義:
一.職業道德

因為自己本身是老師,所以我就先談談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從事的是培養人的工作,教師勞動最有影響力的就是「言傳身教」,也就是說教師是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品質和人格魅力來對學生進行教育的,無論哪一層的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的把教師當成自己的榜樣。韓愈在《師說》中曾給教師下過這樣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是說教師應具有淵博的知識,而同時教師不但要「通其業」,還要「成就其道德」,也就是說,教師還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墨翟也說過這樣的兩句話:「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他認為教師要有學識,但更要有德行,品德行為是根本。當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說:「教師要有兩種人格,一種是經師,是教學問的;一種是人師,是教行為的。」這些都說明了教師不但要有學問,更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因為我們的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的師德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具有怎樣的道德品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在學生的心靈上產生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有時甚至會影響他們一生。,有個別老師看到那淘氣頑皮的學生總是會用教鞭來教訓他們,,而我因為,作為一名真正的好教師是不應該打學生的,我們應該用心來教導我們的學生,跟他們講道理,談心,讓他們慢慢懂得我們的用心和苦心。我們要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准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也有些人認為教師並是一個好的工作,剛畢業時我也不想當老師,那個時候我爸爸是一名中學校長,我爸爸堅持讓我考老師,我聽從了我爸爸的意見考取了教師,既然我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愛這份職業,對此我要擺正我的思想態度,做老師並是為了求得自己的富裕,而是為了能夠培養出祖國的下一代,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一點點的教授給自己的學生,我們應該在頭腦中牢牢的樹立一種信念:我所做的一切工作,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孩子開心,讓家長滿意、放心。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無論我做了什麼都是毫無意義、徒勞的。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或者有煩躁心情時,不把自己的心情帶到課堂上,每當我走進教室的時候,我就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情,不讓課堂受到自己心情的影響。

二、社會公德

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公德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三、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准則,涵蓋了夫妻、長幼、鄰里之間的關系。家庭生活與社會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和發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繫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和諧。要大力倡導以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為主要內容的家庭美德,鼓勵人們在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四、個人品德

我的理解,每個人先有良好的個人品德,才能有和諧的家庭美德,有了無數個美好和諧的家庭,才能為社會修煉更加美好的社會公德,才能建和諧社會,才能使我們社會大家庭安寧團結,有了安定的社會環境,我們才能從事自己嚮往的職業,在各自的崗位上去准守職業規范。反過來,只有在遵循職業道德規范中去努力工作才能實現個人價值,個人價值提高了,家庭成員的職業修養、文化素養也會隨之上升,有了一個個和諧美好的家庭,每個家庭的美德修養提高了,我們的社會公德品味自然上檔次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他是由無數個家庭組成,一個家庭是由N個人組成的機構,正是這些基本機構的道德意識上升了,他才推動著我們社會文明的進程,推動著我們民族的道德意識不斷前行,推動著一個國家的整體素養向更高境界修煉,才能向世界展示我們中華民族之魂。因此,我認為這「四德」應該是相互補充、承接的關系。個人品德是家庭美德的基礎,家庭美德又是社會美德的基礎,而職業道德和個人美德相似,個人美德與家庭美德中間便存在承接關系。所以,個人道德修養影響著家庭美德,家庭美德與社會公德有著直接、緊密、不可分割的關系。

由此,我聯想到我們身邊的點滴小事,個人品德高尚了,可以隨處給我們周圍的人帶去溫馨,送去溫暖與關愛,公交車上,我們常看到大腹便便的孕婦、老態隆重的老人等需要幫助的人受到別人的幫助和關照,村裡鄰里之間的謙讓與文明,禮貌的交流與提醒……都是那麼溫馨,這些難道不是個人品德的高尚給我們的社會帶來的和諧嗎?個人品德高尚了,我們不僅展現個人修養,更代表你自己所在單位的形象,只要一個作為人的個體存在,他的言行舉止絕不僅僅代表個人,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人,因此,我們時刻銘記,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美德的傳承靠我們每個公民。

其關系:
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這四個道德是一個有機的統一體,其外延由大到小,內涵由淺到深,共同構成一個完善的道德體系。在四德建設中,人的能動性及個人品德建設是事關重要的,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構建和諧文化體系的進程,個人的修養特別是個人品德的修養是樹立四德意識、規范言行舉止、建設和諧家庭、模範地做好工作、維護社會和諧的基礎。可以說,個人品德修養猶如石投水中引起環形水波一樣,是四德建設的波源和基點。實際上,這是要求我們每個人在道德建設過程中自覺地以自身品德修養為起點,首先向內作工夫。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體現為一種系列關系,個人品德是系列之始,亦即個人品德、修養、構建和諧家庭、建設和諧社會有內在的統一性,個人品德修養是社會公德的擴大,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是個人品質的外化與擴大。不僅如此,在道德建設與人的關系中,人還是道德的體現者,只有個人具備優良品德修養才能由己及人,才能由己及家庭、集體和社會。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和諧文化中道德建設也是如此。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競爭與協作、先富與共富、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關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發揚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良好道德風尚

⑼ 什麼叫家庭道德環境

家庭道德環境 可以分三個來理解:
首先是家庭, 也就是組成這個家的內人,包括父母爺爺奶容奶等直系親屬。
其次是道德, 也就是素質。
最後是環境, 也就是這些人組成的一個小區間,一個小范圍。
綜合來說就是: 家人的素質所營造出來的一個小區間。
由於人員少,整個環境內的素質受到每個人的影響都很大。 所以說家庭道德環境很重要。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