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的特點
❶ 法律的特徵是什麼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是由法律規定屬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❷ 法學專業的特點
法學專抄業是朝陽學科,從社襲會需要來看是大有發展前景的。從法律系畢業生就業現狀來看,他們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能夠在檢察機關、審判機關、行政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仲裁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從事法律服務工作。
就業前景非常廣泛,做警官、檢察官、法官、行政機關公務員,到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務,做律師,到高校做法學教師,到研究所做法學研究者都是不錯的選擇。
(2)法學的特點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學習法律知識,並非單個的苦思冥想或者獨自奮斗,可以和朋友或者同事合作學習,用問題引導彼此進行探討,這個是學習法律的一個好方法,也是一個學習法律的人需要注意的一個細節問題。
學習法律需要養成一種運用法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而這種思維方式是需要通過不斷的訓練所能獲得的,而非是單純的記憶法律條文的方式而能獲得的。因此學習法律需要注意養成法律思維方式而費訓練大腦記憶力。
❸ 中國的法律特點是什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是新中國成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經驗制度化、法律化的集中體現,具有十分鮮明的特徵。
(一)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一國法律體系的性質由一個國家社會制度的性質所決定。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們構建的必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體系,它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它包括的全部法律規范,它確立的各項法律制度,必須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以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為本質要求。這是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資本主義法律體系的本質區別。哪些法律需要制定,哪些法律不需要制定,具體法律制度的內容如何,都要從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出發,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從人民群眾的根本意志和長遠利益出發。
(二)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要求。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作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實踐,為法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波瀾壯闊的舞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相伴而生、相互促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一方面,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法律體系構建提供內在需求和動力,提供實踐基礎和經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越向前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越深刻,對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的要求就越迫切,法律體系構建所依賴的基礎也就越扎實。另一方面,法律體系的構建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法制環境,積極發揮促進、規范、指引和保障作用,注意妥善處理法律穩定性和改革變動性的關系,在及時肯定已有成功做法、鞏固已有改革開放成果的同時,又要為進一步改革開放留下空間。
(三)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結構內在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科學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很不平衡。與此相適應,在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集中行使立法權的前提下,為了使我們的法律既能通行全國,又能適應各地方千差萬別不同情況的需要,以便在實踐中能行得通,遵循在中央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主動性、積極性的憲法原則,我國逐步確立了統一而又分層次的立法體制。實踐證明,這一立法體制符合我國國情,是行之有效的。與這一立法體制相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結構上表現為統一而又多層次的特徵,既有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也有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還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據法定許可權制定的地方性法規。這一立法體制也決定了各構成部分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說,憲法是統帥,法律是主幹,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是對國家法律的細化和補充。它們由不同立法主體按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立法許可權制定,區分不同層次,具有不同效力,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符合統一、系統、分層的科學要求。
(四)該法律體系體現了繼承中國法制文化優秀傳統和借鑒人類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建,始終立足於基本國情,從實際出發,堅持將傳承歷史傳統、借鑒文明成果和進行制度創新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兼容並蓄,充分體現這個法律體系在文化上的先進性、包容性和廣泛性。一方面,繼承中華法制文化中的優秀成分,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需要進行制度創新。另一方面,充分吸收人類法律文明的成果,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但又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根據中國國情和實際,吸收有益之處,為我所用。實踐證明,只有既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法律文化傳統,又借鑒吸收人類法律文明成果,才能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五)這個法律體系體現了動態、開放、與時俱進的發展要求。
經過30多年的努力,目前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總體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必須看到,社會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並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實踐沒有止境,法律體系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它必然是動態的、開放的、發展的,而不是靜止的、封閉的、固定的。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整個國家還處於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還有個完善過程,因而反映並規范這種制度和體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就必然具有穩定性與變動性、階段性與前瞻性相統一的特點,必將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進程的現實需要而不斷發展完善。社會實際變化了,法律體系必將隨之變化並與之相適應。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及時制定新的法律規范,修改原有的法律規范,廢止不符合社會實際、過時的法律規范。因此,不能用靜止、孤立的眼光看待法律體系,而應始終保持發展的、開放的態度。
❹ 法律規則的特點
一、法律規范的概念
法律規范又稱為法律規則,是指通過法律條文表現出來的,規定社會關系參加者法律上的某種具體的權利和義務,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結構的特殊行為規則。
二、法律規范的基本特徵
1、法律規范是由國家制定、認可的,由國家強制的行為規范;
2、法律規范規定了社會關系參與者法律上的權利和義務;
3、法律規范是普遍適用、並能反復適用的;
4、法律規范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
5、法律規范具有嚴密的邏輯結構。
法律規范具有以下特徵:
(一)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法律是國家意志的表現,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行為規范。所謂國家制定,是指由有權創製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根據調整社會關系和規范人的行為的需要,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的法律規范。所謂國家認可,是指由國家立法機關或司法機關賦予社會上既存的某些習慣、教義、禮儀等以法律效力而形成的法律規范。
由於法律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因此,法律具有權威性和統一性。法律的權威性是指法律的不可違抗住,任何人均應遵守執行;法律的統一性是指各個法律規范之間在根本原則上是一致的,除極特殊的情況外,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總的法律體系,且該法律體系內部各規范之間不能相互矛盾,在本國主權范圍內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其他社會組織制定的行為規范以及沒有上升為法律的習慣、教義、風俗等行為規范不屬於法律的范疇。
(二)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
實際上,法律的實施主要依賴於社會主體的自覺遵守執行,只有相關的社會主體不遵守法律規范,並依照法律規范應當就不遵守法律規范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時,才會由國家機器保證實施。這是法律不同於其他社會規范的重要特點。
(三)法律是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
法律是一種社會規范,調整人的行為和社會關系,不同於技術規范。社會規范調整人與人的關系,約束人的行為;而技術規范調整人與自然界、人與勞動工具之間的關系,如度、量、衡等,這些規范不屬於法律的范疇。當然,隨著管理科學的出現,人類管理社會的規則技術化,又產生了所謂社會技術規范,如環境保護、食品衛生、建築質量標准等,這些規范已經納入了法律規范的調整范圍。
(四)法律是規定權利和義務的行為規范
法律以權利和義務為機制,影響人們的行為動機,指引人們的行為,調節社會關系。法律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僅指個人、組織(法人和其他組織)及國家(作為普通法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而且包括國家機關及其公職人員在依法執行公務時所行使的職權和職責。法律不僅規定義務,而且賦予權力或權利。這是與道德、習慣等社會規范不同的。
❺ 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法學主要有下列幾點:
①在各派剝削階級法學中,有的認為法與經濟無關,甚至說法是決定經濟的;有的雖也承認法與經濟有關,但否認經濟對法的最終決定作用。
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了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認為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這種意志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歸根結柢是由這一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是由這一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並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②剝削階級法學家盡管對法的本質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一個共同點是在不同形式上否認法的階級性,甚至認為法是超階級的「全民意志」的體現。
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並不是超階級的,它是由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的階級通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無產階級時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在他們看來全都是掩蓋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偏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62頁)。
只有社會主義法制,才真正反映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③剝削階級法學一般也承認實在法是國家制定的,但由於他們往往把國家說成是超階級的,把國家制定的法律說成是社會公共意志的體現,從而模糊了國家和法的階級本質,曲解了國家和法的關系,鼓吹所謂「法律至上論」,把法置於國家之上。
馬克思主義法學分析了社會階級的關系,認為一定階級的國家和法都是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是有階級性的,它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階級性的。
④剝削階級法學大都認為法是超歷史的,永恆存在的。
馬克思主義則認為,法並不是超歷史的,既不是永恆存在,也不是永久不變的。
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
當法存在的時代,它又隨著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政權性質的變遷而變遷。
剝削階級的法律都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可以相互模仿沿用,而無產階級廢除了剝削,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則必須創建自己的法制。
到了共產主義社會,隨著國家的消亡,法也將趨於消亡。
(5)法學的特點擴展閱讀:
辯證唯物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而辯證唯物主義是由辯證的唯物論和唯物的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三部分組成。辯證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了人類文化的優秀成果,特別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創立的。
辯證唯物主義的誕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它克服了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機械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真正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
❻ 法律職業的特徵是什麼
一、法律職業的特徵 法律職業的特徵如下:
第一,法律職業具有法律專業性。法律職業的技能以系統的法學理論或法律學問為基礎,並不間斷地培訓、學習和進取。法律職業的從業者應當是經過專門法律訓練、從而擁有法律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者。法律職業的知識是一種專業性的知識,既包括關於法律規則的知識,又包括法律方法、法律觀念甚至是法律理念的知識,法學是一門重要的社會學科知識類型。
第二,法律職業具有相當大的自主性、自治性和精英性。法律職業共同體成員職業化地從事法律活動,不受外部力量的於涉,他們對自己的職業性活動負責,自主或自治地決定自己的活動。
第三,法律職業具有職業倫理性。這種職業倫理不同於大眾倫理或公共道德。法律職業倫理維系著整個法律職業共同體。法律職業者都要遵守正直、忠誠、廉潔等道德要求,從而使其行為受到約束,使法律的公正得以保證。
第四,法律職業的思維是一種程序性思維。法律職業者的法律思維是一種程序性的思維,追求的是程序中的「真」,不同於科學中的求「真」。
第五,法律職業具有共同的職業精神追求。法律職業是一種以法律為信仰的職業有著共同的職業精神追求,在法律職業形成的過程中也就形成了一種職業信仰,它成為法律職業共同的精神追求。
❼ 馬克思主義法學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研究了社會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系,認為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但這種意志並不是憑空產生的,歸根結柢是由這一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是由這一社會的經濟基礎決定並反過來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並不是超階級的,它是由社會上居於統治地位的階級通過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則,是為統治階級的利益服務的。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講到無產階級時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法律、道德、宗教,在他們看來全都是掩蓋資產階級利益的資產階級偏見」。只有社會主義法制,才真正反映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總之,法同國家一樣,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在階級社會中,它總是有階級性的。到階級消滅時,具有階級性的法也就不存在了。
三、馬克思主義法學分析了社會階級的關系,認為一定階級的國家和法都是實現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是有階級性的,它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階級性的。首先,取得政權、統治國家的階級必須把它的勝利果實,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使之成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制度。其次,法律由國家制定,還須由國家的強制力保證其實施。
四、馬克思主義認為,法並不是超歷史的,既不是永恆存在,也不是永久不變的。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出現。當法存在的時代,它又隨著社會的生產方式和政權性質的變遷而變遷。剝削階級的法律都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基礎上,可以相互模仿沿用,而無產階級廢除了剝削,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則必須創建自己的法制。
❽ 學法律的人有什麼與眾不同的特點
學法律的人的特點很多,比如:思維嚴謹、謹言慎行、層次感比回較強、邏輯推理、喜歡證據答、平和的心態等特點。
法律人」,是指以律師、法官、檢察官、律師為代表的經法律專業訓練掌握法律知識和技能、信仰法治恪守法律職業倫理的職業共同體成員。資深的法律人稱為法律家,在英語里即lawyers。
❾ 法律的特徵是什麼
法律行為具有以下三個特徵:第一,法律性。法律行為是法的現象的重要組回成部分,是答由法律規定的、具有法律意義、可以用法律進行評價的人的行為,由此區別於一般的社會行為。第二,社會性。法律行為作為人的活動,具有社會性的特徵,法律行為並不是一種孤立的行為,而是其他社會行為的一種形式或一個方面。第三,法律行為是能夠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為是人所實施的行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反應了人們對一定的社會價值的認同,一定利益和行為結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動方式的選擇。
❿ 法律人具備哪些特點
法律人具備以下特點:
一是,要有廣博深厚的法律知識素養。深厚的法律知識素養包括三個層次:良好的法律理論素養;良好的部門法知識素養;熟練的法律實踐經驗。法律實踐經驗是對法律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是對具備的法律知識素養的檢驗,它是法律人法律知識素養的有機的組成部分。
二是,要有明辨審慎的法律判斷能力。法律活動的本質是一種對事實和法律的兩個方面的判斷活動,就是運用法律判斷事實,通過事實適用法律。法律實踐作為正義之事,法律尤其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惟有如此,才能日漸接近正義,維護正義,伸張正義。
三是,要有理性嚴謹的法律思維技巧。法律的思維不同於日常思維的基本特點是,法律是理性嚴謹的邏輯,而日常生活思維則理性與情感並重。
四是,要有公正嚴明的法律道德操守。法律乃正義的化身,法學乃正義之學。法律人必須具有正義的品德、公平的心態、嚴明的操守,這是保證法律公正得以實現的基礎,沒有這樣的道德基礎,法律就會成為不良利益主體為惡的工具。
五是,要有以人為本的法律人文關懷。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考察一切法律活動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法律的制度設計乃至程序展開都應當貫「人」的標准,而不是某些抽象的「概念」或者西方的「學說」;同時法律人也應當把「為了人的發現」和「一切為了人」的「現世」精神和最起碼的人文關懷注入到自身的法律實踐過程中,始終把當事人的利益放在重要的法律實踐位置上,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