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名師講堂法學

名師講堂法學

發布時間: 2022-02-24 04:24:45

法學考研名師有哪些有哪些好的視頻教學

法學是一種很神聖的職業,法學更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學,孫紅亮教授講回的法學,李苑教授講的,答還有就是聽些《憲法學》,《刑法學》,張明顯所講的《法理學》,《政治理論學》,俞榮榔的《中國法律思想使》,嚴存生的《西方法律思想使》《比較憲法學》周葉中的<憲法〉姜明安的〈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龔詳的〈比較憲法與行政法〉法學是關鍵性的教學,自學+實踐+努力+付出+團結+勤奮+夢想+思想+正法=法學職業的成功殿堂。 祝你收獲成功!

Ⅱ 哪裡可以下載或觀看法學學術講座的視頻或音頻啊

http://www.fawang.net/Article/ShowSpecial.asp?ClassID=1&SpecialID=4&page=5
http://bbs.crazystudy.com/crazy/archiver/tid-46578.html
http://www.tongfabbs.net/dispbbs.asp?boardid=2&id=731
http://www.ourznbbs.com/archiver/?tid-84325.html

Ⅲ 關於要選擇哪個司法考試培訓機構

我去年大三考的,400。因為大三出國了很多課沒有學,就報了一個輔導班,萬國的。一共上了一個來月,我的司考學習時間是兩個月。

我覺得報輔導班最大的好處就是老師一遍一遍給你梳理,幫助建立知識體系,而且重復的過程就是記憶的過程,我記得當時算起來應該是一共梳理了5-6遍,不同的老師說的重點有時候是不同的,也方便查漏補缺。

每天聽8、9個小時的課很累,但是一定要認真聽,多做筆記,晚上回去再看一遍,跟著老師來就可以了。我最後一周病了打了一周點滴基本都沒怎麼學習以為自己完了呢,最後還過了,很慶幸。

說起網路班的問題,如果你有時間有財力一定還是報個現場聽真人的班,不要網路的,也別報看視頻的那種班,因為真人和你是有互動的,老師會根據學生的反應來上課的,上課一定要跟上老師的思路,老師問問題要積極思考大聲回答,這是一種回憶知識運用知識的鍛煉。我看視頻會睡著……

Ⅳ 問:有沒有有趣的法學課堂推薦

「庭內」法學講堂我覺得還可以。加把勁兒每天花30分鍾,上7天就能掌握,法內學論文的獲獎秘笈容,學術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獨立思考的理念和方法論。尤其可以隨時隨地,打開微信就能學習。法學是個龐大的體系,必須保持著學習的習慣和好奇心。我最近也要寫法學論文,剛好在「庭內」法學講堂看到關於怎麼寫論文的秘訣,很有幫助。

Ⅳ 《民法學》課程主講老師是誰

法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內人民大學民商法容教研室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婚姻家庭法研究所執行所長。兼任中國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青少年法律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法學會航空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民商法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房地產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土地學會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顧問、北京市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曾獲得過國家教育部頒發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主要研究領域有民法總論、商法理論、物權法、債與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社會保障法等。

Ⅵ 司法考試講座,各科講得最好的老師分別是誰

司法考試界李仁玉教授的課真的太好了,華瑩司法考試從05年開始至今天2020年2月22日16年了每4個過3個的口碑至今一直保持著,瑞達和其他機構很多講師都是萬國和華瑩培養出來的!

Ⅶ 易延友的教育背景

1992-1996,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
1996-1999,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法學碩士;
2001-2002,英國華威大學法學碩士;
1999-2002,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法學博士。 著作
1. 《刑事訴訟法(第四版)》(法學階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
2. 《刑事訴訟法精義》(法學名師講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3.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re》(英文教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美國海馬出版社,2012年。
4. 《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5. 《證據法的體系與精神》,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6. 《刑事訴訟法(第三版)》(21世紀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
7. 《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8. 《刑事訴訟法(第二版)》(21世紀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
9. 《刑事訴訟法(第一版)》(21世紀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沉默的自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論文
1. 《刑事強制措施的體系及完善》,《法學研究》,2012年第3期。
2. 《論無罪推定的涵義與刑事訴訟法的完善》,《政法論壇》,2012年第1期
3. 《論最佳證據規則》,《比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4. 《公民憲法權利的刑事程序保護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以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為中心展開》,《清華法學》,2011年第4期。
5. 《證人出庭與刑事被告人對質權的保障》,《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6 《對抗式刑事訴訟的形成與特色——兼論我國刑事司法中的對抗制改革》,《清華法學》,2010年第2期。
7. 《眼球對眼球的權利——對質權研究》,《比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隨筆
1. 《檢察官客觀義務需要理論與實踐支撐》,《檢察日報》,2009年9月23日。
2. 《日本陪審團的恢復及對中國的啟示》,《南方周末》,2009年7月。
3. 《官位與資源讓學者們馬失前蹄》,《法制日報》,2009年6月24日。
4. 《重典治亂與司法能動主義無關》,《法制日報》,2009年8月31日。
5. 《法院判決應當經得起法律的推敲——英文字母入姓名不符合我國法律》,《法制日報》,2009年3月4日。
6. 《量刑辯論程序理應推廣和完善》,《法制日報》,2009年6月。
7. 《我國暫不宜設立藐視法庭罪》,《法制日報》,2009年1月22日。
8. 《保障眼球對眼球的權利》,《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
9.《律師應當為何而戰》,《中國律師》,2008年。
10.《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檢察日報》,2006年5月18日。
11.《法院判案何須請示》,《南方周末》,2004年5月27日。
12.《人民法院整體迴避於法有據——評法官謀殺院長案》,搜狐評論,2003年10月13日。
13.《我們能被關押多久》,《南方周末》,1999年11月2日。
14.《「可不知論」與「不可不知論」》,《南方周末》,1998年12月18日。
15.《法院如何給說法》,《南方周末》,1998年9月25日。
16.《法官應代表哪家的利益》,《南方周末》,1998年6月26日。
17.《毒樹之根豈可不挖》,《南方周末》,1998年6月5日。

Ⅷ 清華大學易延友

易延友 1973年生

教授、博士生導師
清華大學法學院證據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1992-1996,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法學學士
1996-1999,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法學碩士
2001-2002,英國華威大學法學碩士
1999-2002,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法學博士

還是比較年輕的老師,有沖勁。
請看清華大學官方鏈接:
http://www.tsinghua.e.cn/publish/law/3563/2010/20101220195201791121787/20101220195201791121787_.html
網路:
http://ke..com/view/1001350.htm

下面引自清華大學官方介紹
學術成果
(一)著作
1. 《刑事訴訟法(第四版)》(法學階梯),法律出版社,2013年。
2. 《刑事訴訟法精義》(法學名師講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3. 《Understanding China』s Criminal Procere》(英文教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美國海馬出版社,2012年。
4. 《中國刑訴與中國社會》,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5. 《證據法的體系與精神》,2010年,北京大學出版社。
6. 《刑事訴訟法(第三版)》(21世紀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2008年。
7. 《陪審團審判與對抗式訴訟》,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8. 《刑事訴訟法(第二版)》(21世紀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2004年。
9. 《刑事訴訟法(第一版)》(21世紀法學教材),法律出版社,2003年。
10.《沉默的自由》,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
(二)論文
1. 《刑事強制措施的體系及完善》,《法學研究》,2012年第3期。
2. 《State Ideology Transition and Procere Model Transformation: China』s Criminal Procere Law and Its Revisions》,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2.
3. 《論無罪推定的涵義與刑事訴訟法的完善》,《政法論壇》,2012年第1期
4. 《論最佳證據規則》,《比較法研究》,2011年第6期。
5. 《公民憲法權利的刑事程序保護與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以美國聯邦憲法第四修正案為中心展開》,《清華法學》,2011年第4期。
6. 《證人出庭與刑事被告人對質權的保障》,《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第2期。
7. 《對抗式刑事訴訟的形成與特色——兼論我國刑事司法中的對抗制改革》,《清華法學》,2010年第2期。
8. 《眼球對眼球的權利——對質權研究》,《比較法研究》2010年第1期。
9. 《Can A Government Compulsorily Make Citizens More Free? Revisiting Non-Judicial Detentions under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in PR China and Their Justifications》, in Tsinghua China Law Review, 2010, vol. 2.
10. 《刑事審級制度的建構與反思》,《法學研究》,2009年第3期。
11. 《美國聯邦證據規則中的關聯性》,《環球法律評論》2009年第6期。
12. 《除罪化、程序法治與法的可預期性——以黃碟案為中心的法理透視》,《清華法學》2009年第4期。
13. 《特免權規則:美國的制度與實踐》,《證據科學》,2009年第4期。
14. 《英美證據法上的證人作證規則》,《比較法研究》,2008年第6期。
15. 《證據規則的法典化——美國<聯邦證據規則>的制定及對我國證據立法的啟示》,《政法論壇》,2008年第6期。
16. 《傳聞法則:歷史、原理與發展趨勢》,《清華法學》2008年第4期。
17. 《Arrest as Punishment: the Abuse of Arres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PUNISHMENT &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NOLOGY, 2008, vol. 10, No. 1.
18. 《英美證據法上的專家證言制度及其挑戰》,《環球法律評論》,2007年第4期。
19. 《英美法上品格證據的運用規則及其基本原理》,《清華法學》,2007年第2期。
20. 《冤獄是怎樣煉成的——從<竇娥冤>中的舉證責任談起》,《政法論壇》2006年第3期。
21. 《權衡原則是怎樣把人權消滅掉的——以<刑事訴訟法>第93條為例》,《法哲學與法社會學論叢》,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22. 《證據學是一門法學嗎——以研究對象為中心的考察》,載《政法論壇》2005年第3期。
23. 《陪審團移植的成敗及其啟示》,載《比較法研究》,2005年第1期。
24. 《英美證據法的歷史與哲學考察》,載《中外法學》,2004年第3期。
25. 《陪審團在衰退嗎?——當代英美陪審團發展趨勢解讀》,載《現代法學》,2004年第3期。
26. 《論證據法學的理論基礎》,載《法學研究》,2004年第1期。
27. 《論辯訴交易應當緩行》,載《法學》,2003年第12期。
28. 《走向獨立與公正的司法——司法改革研究述評》,載《中外法學》,2000年第6期。
29. 《論反對自我歸罪的特權》,《比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30. 《對自由心證證據制度哲學基礎的再思考》,《比較法研究》1998年第2期。
(三)隨筆
1. 《檢察官客觀義務需要理論與實踐支撐》,《檢察日報》,2009年9月23日。
2. 《日本陪審團的恢復及對中國的啟示》,《南方周末》,2009年7月。
3. 《官位與資源讓學者們馬失前蹄》,《法制日報》,2009年6月24日。
4. 《重典治亂與司法能動主義無關》,《法制日報》,2009年8月31日。
5. 《法院判決應當經得起法律的推敲——英文字母入姓名不符合我國法律》,《法制日報》,2009年3月4日。
6. 《量刑辯論程序理應推廣和完善》,《法制日報》,2009年6月。
7. 《我國暫不宜設立藐視法庭罪》,《法制日報》,2009年1月22日。
8. 《保障眼球對眼球的權利》,《南方周末》,2008年11月27日。
9. 《律師應當為何而戰》,《中國律師》,2008年。
10. 《附帶民事訴訟與刑事被害人權利保障》,《檢察日報》,2006年5月18日。
11. 《法院判案何須請示》,《南方周末》,2004年5月27日。
12. 《人民法院整體迴避於法有據——評法官謀殺院長案》,搜狐評論,2003年10月13日。
13. 《我們能被關押多久》,《南方周末》,1999年11月2日。
14. 《「可不知論」與「不可不知論」》,《南方周末》,1998年12月18日。
15. 《法院如何給說法》,《南方周末》,1998年9月25日。
16. 《法官應代表哪家的利益》,《南方周末》,1998年6月26日。
17. 《毒樹之根豈可不挖》,《南方周末》,1998年6月5日。

Ⅸ 理論法學是聽哪位名師的課件好點

中國兩大法學法理學知名教授:孫國華,他是中國權威的法治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回成立後任清答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主任,北京大學哲學繫心理學專業主任、系副主任及校務委員,同時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理事,《心理學報》常務編輯。他重視比較心理學的研究,專長兒童心理學,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兼任中國法學會學術會成員,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顧問。他是研究馬克思法學為主。沈宗靈,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後在復旦大學、北京大學等校執教。曾任北大法律系法學理論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學比較法—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家會總幹事,中國法學會比較法學研究會總幹事,國際法律哲學與社會哲學學會中國分會第一任主席。現任中國法學會名譽理事,教育部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季員會特邀委員。1994年當選為國際比較法科學院聯系成員。近年來主要從事法理學和比較法學研究,他是研究西方法學為主。

Ⅹ 通過看《法律講堂》文史版,知道有哪些學習法律的方法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