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疫情期間的法治問題

疫情期間的法治問題

發布時間: 2022-02-24 08:19:30

1. 疫情期間有哪些舉措顯示出法治思維

在疫情期間依法進行疫情核查,疫情檢驗。依法封城依法管理,既顯示出法治思維,供參考。

2. 請聯系疫情期間的事例談談培養法治思維的重要性。

摘要 2021年4月12日 以法治精神去思考和處理疫情中出現的利益沖突至關重要.疫情中公民法治思維的培養能促使其自覺維護社會公共安全,控制疫情蔓延;嚴格規范行為邊界,保障疫情中的社

3.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什麼

疫情期間關於疫情的法律規定有很多,比如:《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四十八條,突發事件發生後,履行統一領導職責或者組織處置突發事件的人民政府應當針對其性質、特點和危害程度,立即組織有關部門,調動應急救援隊伍和社會力量,依照本章的規定和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採取應急處置措施。《國境衛生檢疫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都對疫情防疫、違法行為進行了規定。
【法律依據】
《傳染病防治法》第七十七條,單位和個人違反本法規定,導致傳染病傳播、流行,給他人人身、財產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4. 疫情期間如何培養公民法律意識

這個事情我們要遵守公民的法律意識,要維護國家的法律正常運行,要有社會公德,要遵守相關的社會管理。

5. 疫情期間我國出台了哪些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疫情病即臨床上所指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起的新冠肺炎,常見症狀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少數患者有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四十二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力量,按照預防、控制預案進行防治,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必要時,報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決定,可以採取下列緊急措施並予以公告:(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劇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動;(二)停工、停業、停課;(三)封閉或者封存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公共飲用水源、食品以及相關物品;(四)控制或者撲殺染疫野生動物、家畜家禽;(五)封閉可能造成傳染病擴散的場所。第四十五條 傳染病暴發、流行時,根據傳染病疫情控制的需要,國務院有權在全國范圍或者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權在本行政區域內緊急調集人員或者調用儲備物資,臨時徵用房屋、交通工具以及相關設施、設備。

6. 疫情期間,有哪些涉及到的法律問題需要注意

現如今,疫情是我們的頭號大敵,也是我們所有中國人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奉獻屬於自己的力量。除了在一線抗擊疫情的醫務人員之外,還有很多的部門和人員都在行動,不管是管控還是設立檢查點,都是應對疫情的必要措施,而在這個期間,也讓我們看到了很多人性“黑暗”的一面。面對疫情,我們一定要做到守則、守規、守法!需要注意哪些法律問題呢?

3、不得擅自哄抬物價。

在防控疫情期間,不管是日常的財米油鹽還是防護設施設備,都是必需品,也是短缺品,也正是因為如此,有些人在此刻不是想著如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是想著發國難財,想著靠疫情一夜暴富。哄抬物價的行為屢見不鮮,而對於我們普通百姓而言,如果遇到哄抬物價的行為,一定要取證舉報,讓他們受到應有的處罰!

疫情當前,匹夫有責。對於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可能能做的不多,但是做好了自我的防護、少給國家添麻煩,好好的呆家隔離就是最好的奉獻。相比於那些自以為是、不嫌事大的人來說,我們更加顯得平凡而偉大!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7. 疫情防控期間有可能涉及刑事犯罪的行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疫情防抄控期間人人應響應國家號召齊心協力自覺遵守執行國家規定,防禦疫情發展,對於撓亂疫情防控破壞公共防控設施,以疫情為由炸偏造假危害群眾利益,抬高物價,虛報謊報疫情的都要接受法律制載依法定罪追究刑事責任。

8.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疫情期間如何體現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原則,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學立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體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機構設置和組織編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就要加快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機構編制科學化、規范化、法定化,改進機構編制管理方式。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定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完善機構和編制方面的黨內法規。協調發揮好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在規范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中的作用,把黨政機構統籌起來考慮、設置,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政機構新格局。要完善黨政部門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編制方面的規定,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和編制,充分發揮法律引領、推動、保障機構改革的作用,保障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順利、平穩、有序開展。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現組織法定,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奠定製度基礎。

深化改革,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在行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要做到職責明確;在履行職能和行使權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精簡整合辦事機構,精幹設置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簡化辦事手續環節,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改革行政執法體制,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整合精簡執法隊伍,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解決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發揮法治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進法治的關系。實現改革與法治相向而行、同步雙贏,要求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要求,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與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相關的法律法規,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該制定的制定,為機構改革掃清法律障礙,為改革後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提供製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設定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事項,應當及時啟動法律修改和廢止程序,確保在法治的框架內推動改革。只有將改革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動改革,以剛性的制度管許可權權,才能增強改革的合法性與權威性,順利完成改革任務。十三屆全國人大修改憲法,賦予國家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用一節五條的篇幅規定國家監察機關的產生、性質、組成、體制、許可權和程序等重大問題,並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就是為了確保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於憲有源、於法有據,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既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進改革,充分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主動適應改革需要,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

9. 疫情期間各種法律訴訟時效是否都要延期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疫情這一不可抗力的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適用訴訟時效中止制度,須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1)發生時間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
(2)因此疫情的影響,致使當事人不能行使請求權;如若此疫情並未對當事人行使請求權造成障礙的,不適應訴訟時效中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條,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
(三)繼承開始後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
(四)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
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六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