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山東最先

法治山東最先

發布時間: 2022-02-24 08:40:45

『壹』 中國的法治發展的歷史

1949年新中國成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該綱領提出:「廢除國民黨反動政府一切壓迫人民的法律、法令和司法制度,制定保護人民的法律、法令,建立人民司法制度」,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宣告了國民黨舊法統的滅亡。國民黨舊法統的廢除,宣告了國民政府政權的徹底終結,為新中國的法治建設排除了障礙、奠定了基礎。 為了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法治,我國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規

1954年,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954年憲法》誕生,奠定了新中國立國、治國的最根本的法律基礎,也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依據。新中國的法治發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也歷經曲折。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確立法律的地位和權威。1982年憲法作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法律的地位和權威通過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確認與保障,並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指導下,我國現行基本法律相繼出台。同時,為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還制定頒布了涉外經濟法律法規。

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1999年3月15日,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又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上升為國家意志,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一批民商、經濟、行政、社會領域的法律法規相繼制定。這一時期,我國共制定、修改法律190條,行政法規353條,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各個法律部門已經齊全,以憲法為統帥,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組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形成。從此,我國法治建設進入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為主要內容、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奮斗目標的新的發展階段。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把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了中國法治建設的新篇章。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宣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這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治建設所取得的一項極其重大的成就。一個以憲法為統帥和根本依據,部門齊全、數量適度、體例科學、質量較高、內在統一、外在協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與此同時,我國公民法律素質明顯提高。

由上可知,我國法治建設在新中國成立以來走過了輝煌歷程,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時毋庸諱言的是,我國法治建設也歷經曲折和磨難,在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等各個環節也的確程度不同地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國法治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時,也要認識到存在的不足。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在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奮斗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把我國法治建設勝利地推向前進。

『貳』 法治這個詞是誰提出的

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了 只是知道在近代我國第一個提出 依法治國(法治)的是李步雲。 而我國最早提出 法治的 一定是 諸子百家 法家的代表人物 韓非子。 關於 李步雲 的簡介: 李步雲,男,1933年生,湖南婁底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湖南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廣州大學人權研究中心主任。 1949年11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10月入朝參戰,1952年6月負傷回國,1955年1月轉業到地方工作。曾任部隊團政治處民運幹事,縣人民政府科員等職。1957年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學習,1962年本科畢業,1965年研究生畢業。1967年2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工作至今。曾任該所研究員,法理學研究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委員,《法學研究》雜志主編,社科院人權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2000年10月起任湖南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湖南大學法治與人權研究中心主任。現兼任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宣部、司法部「國家中高級幹部學法講師團」講師,國家行政學院等十餘所大學的教授 [1] 。 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 貌似 不是 法律人士。

『叄』 中國最先毀滅的省份

當然是台灣了。
省是世界上一些國家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再上面就是中央政府。
中國元朝實行的行省制是現代省級行政區的開端,行省屬於中央行政機構中書省在地方的派出機構,全稱「行中書省」。腹里地區(今河北、北京、天津、山西、山東、內蒙古部分)則由中書省直轄。時全國共10個行省、1個中書省轄地、1個宣政院轄地。
明朝初沿元制,後以行省權力太大,將行省一分為三。設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合稱為「三司」,皆為省級行政區最高機關。
清朝承襲明制,保留各承宣布政使司,但布政使司轄區直接通稱為「行省」,並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設置固定製的總督、巡撫掌管全省軍民事務,布政使成為巡撫屬官。時全國共18個布政使司(省)等25個省級行政區。
台灣1885年(清光緒11年)建省;10年後的1895年清政府以《馬關條約》割讓與日本;台灣即從中國行政區域中消失。-------------毀滅了。
1945年抗戰勝利後,台灣光復; 1949年國黨在內戰失利中退守台灣,至今台灣維持著一個「zhmg」的框架,與大陸分治至今。

『肆』 法治起源於什麼時候

一般認為:「『法治國家』起源德國。法治國的概念據認為起源於康德的一句名言:『國家是許多人以法律為根據的聯合。』

『伍』 太平天國運動為什麼首先在山東爆發

不是太平天國,是義和團;為什麼義和團首先在山東爆發?

首先德國在山東半島的殖民活動比較猖狂,先是利用傳教士被殺強行佔領了膠州灣和青島,然後開始向內地滲透;其他國家殖民者像英國、俄羅斯也開始將觸手伸向山東,英國佔領了威海衛,激起了山東人民的極大憤慨;
還有一個因素是極度仇視洋人的頑固派毓敏出任山東巡撫,提出「民可用,團應撫,匪必剿」,對義和拳採用撫的辦法,將其招安納入民團。於是義和拳成了「義和團」,而口號亦由「反清復明」改成「扶清滅洋」。
以上兩個原因。

『陸』 依法行政 依法執政 依法治國的先後順序

你好!依法行政 依法執政 依法治國是按照內涵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 按照三權分立的理論 行政是與立法和司法並列的一項國家職能,依法行政表現了立法、司法對於行政的制約,更多的是表現政府在法律的框架下運作。執政是比行政更高層次的概念,包括了對社會整體發展方向的把握,提高到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依據法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依法治國,已經超越了一個政府、一個黨派的高度,而是將依法作為中國崛起於世界的必由之路。

『柒』 法治始於哪個朝代,代表是什麼

在我國依法治來國的主張,最早是由源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思想家管仲、慎到、商鞅、韓非等人提出的,尤以韓非為代表。韓非著有《韓非子》一本,他主張「霸道」和「以法治國」。秦統一天下後,全面推廣法家思想,依法治國。但是過於嚴峻,忽視了人情和道德因素,摒棄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捌』 提起山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說起山東這個地方我就有很多話要講,這個讓我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家門背井離鄉來到這個離家幾千里以外的地方,從陌生到到熟悉,最後因為一些人一些事開始有了牽掛,有了留戀,並為之留下了。

說說我對山東第一想到的是什麼吧,那當然是素有“五嶽之首”之稱的泰山,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我當時去的時候正是學校放五一假期去的,當時年輕氣盛想著要去爬泰山了特別的激動,其實也沒做什麼攻略,覺得不就是爬個山嘛,能有多累。

『玖』 「法治」概念最早由誰提出

法治最早應該源於夏商時期的理官。後形成法家學派。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內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容派,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其思想源頭可上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刑名之學,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貿易、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法家思想作為一種主要派系,他們提出了至今仍然影響深遠的以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這就足以見得他們對法制的高度重視,以及把法律視為一種有利於社會統治的強制性工具,這些體現法制建設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為中央集權者穩定社會動盪的主要統治手段。當代中國法律的誕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法家思想對於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約束還是很強的,對現代法制的影響也很深遠。

『拾』 中國法制時代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

夏朝。抄

夏商兩代的司法體制襲及其職能,尚未從行政、軍事體制及其職能中分離出來,它們基本上是合而為一體。夏商兩代屬於中國早期的神權法時代,司法制度具有鮮明的天討、天罰、神判的特色。

隨著司法審判制度的產生,作為刑罰執行機構的監獄也開始出現。

秦律規定,男子身高不滿六尺五寸,女子身高不滿六尺二寸者不負刑事責任或減輕刑事責任。秦律規定應把被告人有無犯罪意識作為判定是否犯罪的重要依據。但同時,秦又有客觀歸罪的傾向。

(10)法治山東最先擴展閱讀:

在封建社會,法律是維護封建秩序、維持封建禮教和對人民進行鎮壓的工具。

根據這種原則制定的《唐律》,首先把謀反、謀大逆、謀叛等定為「十惡」罪,犯者不得赦、減或贖免。其次,保護封建土地所有權,嚴禁妄認、盜賣、盜耕公私田。

再次,竭力維護各種封建性的等級特權,皇族、官僚、富人犯法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減刑或免刑,奴婢、部曲犯法則比「凡人」加等論罪。

《唐律》還起調整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各成員之間的關系,以及保證統治機構正常運行的作用。《唐律》是傳世的中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它對亞洲許多國家產生過顯著影響。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