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經言行

道德經言行

發布時間: 2022-02-24 16:55:40

⑴ 「用一句話概括道德經,看誰的最深刻,最經典」

●●●●●用一句話概括道德經,看誰的最深刻,最精典?之問題的回復答案 其答案是這樣的!

用最深刻最精典的一句話來概括《道德經》的答案應該是怎樣描述的?

耿閣(鳴天士君)著

答曰:《道德經》最深刻最精典最哲理最智慧最學問最偉大最理性的概括性的一句話就是即:「《道德經》是講有無的;是講無極的;是講道德的;是講自然的;是講宇宙的;是講無極宇宙的;是講無極宇宙道德的;是講無極宇宙道德行為的;是講無極宇宙行為道德的;是講無極宇宙並人類社會的道德行為之行為道德的」。總之用其極簡極簡的一句話而言之就是即:「《道德經》是講無極宇宙的」或之曰:「《道德經》是講整個無極宇宙的道德行為之行為道德的並之其是講整個人類社會的道德行為之行為道德的」。耿閣 2020年4月4日中午11點31分

●●●●●道德經中的哲理神境智慧學問普天蓋地通宇納宙之其精髓成千上萬無所不包無所不及實乃盡美盡善矣!耿閣(鳴天士君)著【(老子《道德經》共5162字,但思想精華都濃縮在這4個字上 琢磨君專欄 03-04 20:11 優質原創作者 文章作者:琢磨君)】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
答曰:「老子先生的所本然本意的「道」總然概然綜然終然而論之就是其客觀存在著的宇宙事物的客觀規律客觀真理的之其宇宙事物運動運行行為的道德行為或之行為道德的道理」。極簡言之:「就是無極自然宇宙時空母之客觀規律客觀真理的道理」。終然說之:「就是有物混成的象帝之先的那個「宇宙時空母」或之「宇宙事物母」或之「宇宙數律母」的客觀規律客觀真理的之其道理」。耿閣(鳴天士君)著 2020年3月30日早上8點38分

●●●●●●如何理解老子的「道」的精神?
答曰:「老子的道就是無之無極之宇宙·老子的道就是無之宇宙之無極」。「老子之道就是無極自然宇宙事物運行行為的道德行為或之行為道德的之其客觀規律客觀真理的道理」。

●●●●●子今有約先生所言乃大慧矣!所謂之靜柔不爭的要素只不過是《道德經》之中的無數的成千上萬的哲理哲慧之中的宇宙觀自然觀道德觀人類觀之中的一部分的智慧學問而已罷了!耿閣(鳴天士君)著 【(用一句話概括道德經,看誰的最深刻,最精典?之問題的回復答案)】

⑵ 老子道德經中的經典語句及譯文 給些經典的,不是要原文啊!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文]
道可以說就是路,但不僅僅就是指路.路是道的名,但不僅僅就是路這一個名.
我們沒有給道取名的時候,道就已經創造了天地;我們現在給道取了名就叫道,萬事萬物是由於道的存在而產生.(天地是如何創造的,請看第二十五章)
在事物的發展變化中,當我們對該事物無利害關系時,能觀察到事物變化的美妙之處;但當我們對該事物有利害關系時,就能觀察到並指出事物變化的過錯,這就是道.
華北平原以盛產小麥著名.假設在小麥收割的時節,你和家人來到了華北平原,你可以看到金黃大地,麥浪滾滾,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農民兄弟們手握鐮刀,揮汗如雨.你會感到大自然是多麼美麗,大自然是多麼和諧.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那麼美妙.
突然,你發現他們正在收割的小麥是你家的小麥,而且他們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這時你所看到的景象,就和你在前面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你會生氣,你會發怒!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出現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有欲和無欲的結果.
無欲和有欲同出於道,但不同名,二者合起來觀察就能看到道的深奧之處,道即深奧又神妙,道就是所有自然規律的發源地.
總結:這就是道,需要我們知道,從不知道變為知道,從無知變為有知.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譯文]
人大約分為三等:一等人學得了道理,就會勤學苦練,在言行中按道理為人處世.二等人聽說了道理,將信將疑,不知道該怎麼辦;三等人聽說了道理,大笑,認為這個道理可笑荒謬.如果三等人聽說道理後不笑,那就恰恰是違背道理了.
古人有過這樣的總結:光明的大道有時看不見的(這里暗示,道理不是人人都能明白的);前進的大道有時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有時有些崎嶇;有德的人有時很謙虛;道德高尚的人有時認為自己的道德還不足;修煉道德的人有時要偷偷摸摸;誠實質朴的人有時好像變壞了.
有道之人有時候被壓制;有道之人有時被閑置;成大事的人,有時需要更長的時間去磨煉;
講道理不需要很大的聲音,事實和道理勝於雄辯;道理是沒有形狀可以讓我們直接觀察到;道往往隱藏很深,我們都不知其名.只有遵循「道」,萬物才能善始善終.

⑶ 道德經 名句

1.道可來道,非常道。
2.上善若水。源
3.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4.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5.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7.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⑷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道德經》的經典語句:

1、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是全書的開篇,也是所有閱讀《道德經》的人最難以理解的一句話。一般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那反過來,如果不是一般的「道」,是不是就無法表述呢?

道,是悟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真有點「玄而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其實,從全書來分析:道,指的是自然的規律,引申為事物的原則、方向等等。不管怎麼樣,遵循自然規律、把握事物的原則和方向總是沒有錯的。

2、道法自然。法,是效法、遵循的意思。道要效法自然。自然的偉大在於它按照自己的規律不偏不倚地運行著,沒有一點私心。自盤古開天,一片混沌,天地分開孕育萬物。日升日落有規律、打雷下雨有規律、生長凋零有規律、物種更替有規律,一切都按規律辦事。

道,要效法自然,也就是要順應自然的規律,不違背事物運行的規則。如果不遵守這個原則,就會遭受報應。比如亂砍濫伐就是導致水土流失、胡亂排放就會污染環境導致疾病增多等等。所以,「道法自然」四個字價值連城,值得一生牢記。

3、上善若水。這四個字是書法作品中最多見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的一個境界。這四個字包含了老子的「柔弱勝剛強」、「包容」及「不爭」的思想。水,是柔弱的,沒有石頭的堅硬,卻可以水滴石穿;

水,是不爭的,遇阻就繞行,卻能奔流不息;水,是低調的,專往低處走,卻成就了「海納百川」的奇觀;水,是堅強的,可以仍受高溫化為蒸氣,可以忍受寒冷結為堅冰。水,幾乎無所不在,高山平地都有水,植物需要水,動物需要水,人也需要水。

所以,人要向水學習,包容一切,因為不爭而化育一切。懂得了這四個字,做人就不會那麼多稜角,做事就會懂得迂迴,人生就會懂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順勢而為。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的起源是什麼?世界的精彩是如何演變過來的?世間萬物總有個源頭,但誰也說不清那個源頭是什麼。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萬古的難題。

所以,老子姑且用「道」來代表萬物的起源。道」,是萬事萬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道」的規律一步一步逐漸發展,於是有了精彩的世界。

三,代表著循環往復。正確的事情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出好的結果。錯誤的行為循環往復地做,就會帶來壞的結果。比如:「事不過三」、「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規律循環往復就造就了萬物。

5、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句話闡明了不爭的智慧,避免自己做「黃婆賣瓜,自賣自誇」的人。不自我表揚,反能顯明。不自以為是,反能是非彰明。

不自己誇耀,反能得有功勞。不自大,所以才能長久。因為不與人爭,所以遍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爭。生活中,這句話是很有指導意義的。

⑸ 記載老子言行的古籍除了道德經還有哪裡

《太上感應篇》,不是記錄他的言行,是道家的一個奠基的思想

⑹ 《道德經》是老子的言論集嗎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道德經並非老子的言論集,而是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等,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被譽為「萬經之王」。

⑺ 《道德經》中關於「水」的言論有哪些 要原句啊

第 八 章
上 善 若 水 .
水 善 利 萬 物 而 不 爭 ,
處 眾 人 之 所 惡 , 故 幾 於 道 .
居 善版 地 , 心 善 淵 , 與 善 仁 ,
言權 善 信 , 政 善 治 , 事 善 能 ,
動 善 時 . 夫 唯 不 爭 , 故 無 尤 .

⑻ 《道德經》雲:「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智不言,諸不知。

這是針對聖人與普通人進行的對比.說明普通人和聖人的區別.

聖人達到了不言而善應,不為而成,不行而至.

普通人就是普通人,該說還是要說,該做還是要做,通過知、言來取得信息和得以認識社會和宇宙萬物。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