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立法職責
① 美國立法流程急!懸100!
美國的立法程序
美國國會是美國政府的立法機構,故美國的立法程序,實際上就是美國國會的立法程序。美國國會分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院。眾議院議員有435人,每一名議員代表一個國會選區,任期為兩年。眾議院里議員的席次是以每一個州的人口依比例計算,比方說加利福尼亞州人口眾多,選區也多,所以在眾議院里就有53名眾議員代表加利福尼亞州;相反的,懷俄明州雖然面積廣大,但是人口稀少,所以整個州就算一個國會選區,在眾議院里只有一個席位。參議院則不同,不管州的面積和人口多少,每一個州都有兩名參議員,所以參議院里總共有100席位,每一名參議員的任期為六年。美國國會的立法程序大體如下:
1.立法提案
美國國會的立法程序從擬定立法草案開始。在美國,任何人都可以擬定立法草案,但是任何新立法只有國會議員可以正式在國會里提出。在通常情況下,立法草案是由國會議員和其助理擬定的,這些議員會在其選區競選期間了解了選民對某些議題的想法,並向選民保證他如果選上將會在國會里提出其選民支持的立法草案。
參議員和眾議員被選民選入國會,其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制定法律。另外,議員的選民,不管是個人或組織,也可以把擬定的立法草案轉交給代表當地選區的議員。與此同時,美國行政部門,包括美國總統和內閣成員等也可以向眾議院議長或參議院議長提出立法草案。這種立法來源叫做「行政溝通」(Executive Communications)。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必須向國會報告「國家現況」,這就是為甚麼每年總統必須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的原因。總統通常趁這個時候向國會提出法案建議,在國情咨文發表過後,總統會正式把他的立法草案送交給國會有關委員會,委員會主席通常會立刻以原本的形式或修改過的版本向國會提出。
2.提案類型
提案的類型有四種。這四種形式包括法案(Bills)、聯合決議案(Joint Resolution)、共同決議案(Concurrent Resolution)和簡單決議案(Simple Resolution)。在參議院和眾議院里,大部份的立法都是以「法案」的形式提出。比方說,2001年到2002年期間,參眾兩院提出了8948 項法案和178項聯合決議案。在這些法案中,眾議院提出了5767項法案和125項聯合決議案。「聯合決議案」和「法案」兩者沒有很大的不同,兩者都需要經過同樣的立法程序,不過對美國憲法的修正案必須以聯合決議案的形式提出。這種決議案得到眾議院和參議院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後將直接送到總務管理局局長,讓總務管理局局長送交到各州徵求各州批准,不需經過總統批准。聯合決議案成為法律的方式和法案相同。
至於共同決議案和簡單決議案的處理方式則和法案或聯合決議案的方式有所不同。這兩種類型的提案通常和制定美國法律無關,而是和兩院議事規則、運作和表達兩院對事情的看法有關。所以當兩院通過這種類型的決議案後,決議案不會遞交給總統,要求總統批准。
共同決議案無約束力。眾議院提出的共同決議案得到全院通過後將由眾議院議事員簽署後做為記錄,參議院通過的共同決議案將交給參議院秘書簽署,兩院通過的共同決議案都不會遞交給總統採取行動。在國會開會期間,任何議員都可以提出新的立法。眾議院有關單位在收到新的立法後會給這個立法草案一個編號,然後把這個立法提案送交和這個立法有關的委員會(Committee)或小組委員會(Subcommittee),讓小組成員對草案進行審議。
3. 委員會和聽證會
根據國會圖書館的介紹,美國立法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可能就是委員會的行動。委員會或委員會小組成員在這個階段對提出的立法草案進行密集的考慮,仔細研究和辯論,如果立法議題有足夠的重要性,委員會會通過舉行公共聽證會,來了解正反兩方對這項立法的意見。接下來,委員會小組成員將對這項新的立法投票,來決定對這項立法採取甚麼行動。委員會成員可以對提出的立法進行修改,委員會成員再投票決定是否贊成這些修改。如果這項立法沒有在委員會審議階段得到批准,這項立法的壽命就在這里結束了。
4. 全院表決到兩院協調
得到委員會多數贊成通過的立法將被送到眾議院全院,在眾議院院會中讓全體議員對立法進行審議,辯論和投票。這項立法通過適當議事程序在眾議院全院表決後,將送到參議院審議。如果參議院對眾議院的立法有修改,這整個修改後的立法必須再送回眾議院審議。眾議院和參議院有時會在同樣一個議題上有不同看法,像最近在美國炒得沸沸揚揚的移民法案問題就是一個例子。
5. 總統簽署
當會議委員會的成員達成共識後,同一個版本的立法草案將會分別在眾議院和參議院表決,如果立法草案在兩院都得到通過,這項草案將送交給總統,請總統簽署,成為法律。
這五個步驟就是美國的基本的立法程序。
② 美國立法、司法、行政三者的關系
國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別由三個機關獨立行使,並相互制衡的制度。版三權分立制度是根據近權代分權學說建立起來的。三權分立制度為絕大多數的資本主義國家所採用,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機關組織與活動的基本制度。但因各國國情不同而有不同形式。
美國是實行三權分立制度的典型國家。美國憲法規定,立法權屬於由參、眾兩院組成的合眾國國會,行政權屬於美國總統;司法權屬於最高法院及國會隨時制定與設立的下級法院。根據三種權力相互制衡的原則,美國憲法還規定,國會有權要求總統條陳政策以備審議,批准總統對外締結的條約,建議和批准總統對其所屬行政官員的任命,通過彈劾案撤換總統,有權建議和批准總統對聯邦最高法院法官的任命,宣告懲治叛國罪,彈劾審判最高法院法官;總統對國會通過的法案擁有有限的否決權,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總統還擁有特赦權、對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和任命權;最高法院法官在總統因彈劾案受審時擔任審判庭主席。此外,根據慣例,最高法院有權解釋法律,宣布國會制定的法律違憲無效。實行總統制的資本主義國家一般都採用這種形式。
③ 美國國會的職能是什麼
美國國會
美國國會
Congress,United States
美國最高立法機關,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參議員由各州選民直接選出 ,每州 2 名 ,實行各州代表權平等原則。現有議員100名。當選參議員必須年滿 30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9年 ,當選時為選出州的居民 。任期6年,每 2年改選1/3 ,連選得連任 。眾議員數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由直接選舉產生,每州至少1名 ,人數固定為435名 ,必須年滿25歲,作為美國公民已滿7年,當選時為選出州的居民 。任期 2年,連選得連任。兩院議員長期連任現象極為普遍。議員不得兼任其他政府職務。
美國國會行使立法權。議案一般經過提出、委員會審議、全院大會審議等程序。一院通過後,送交另一院,依次經過同樣的程序。法案經兩院通過後交總統簽署;若總統不否決,或雖否決但經兩院2/3議員重新通過,即正式成為法律。國會還擁有憲法所規定的其他權力,如對外宣戰權、修改憲法權等。參眾兩院各自還擁有特殊權力。如總統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及總統任命的高級官員須經參議院「咨詢和同意」;參議院還有權審判彈劾案,有權在特殊條件下復選副總統;眾議院有權提出財政案和彈劾案,有權在特殊條件下復選總統。國會立法活動常受院外活動集團的影響。
國會兩院在各自議長主持下工作。眾議院議長由全院大會選舉產生,副總統是參議院的當然議長。兩院均設有許多委員會,還設有由兩院議員共同組成的聯席委員會,國會工作大多在各委員會中進行。
④ 美國的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都是什麼意思 怎麼相互制約,還有這三個權利哪個相當於大腦,哪個相當於足~~~
立法權由國會掌握,他是設定法律;司法權是有法院掌握,他可以來解釋法律;總統擁有行政權,他是執行法案。大腦是國會,監督機構是法院,行使權力是總統以及他任命的官員。
⑤ 美國主要的法律是什麼
美國主要有以下的法律:
一,國會法案(Act of Congress)
由美國憲法授權美國政府所制定頒布的成文法。當議案在國會兩院以簡單多數的得票通過,接著再由總統簽署後即完成立法,並正式成為聯邦法律。在頒布成為聯邦法律之前,議案必須通過參眾兩院的半數投票同意後,再經總統簽署。
二,憲法
按三權分立和制衡原則建立總統制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國會分參眾兩院,為最高立法機關。兩者現在都由各州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員為100名,各州不論大小,一律兩名;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眾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現固定為435名。法律須經兩院通過,有分歧時組成兩院聯席會議解決。國會主要職權為立法、修改憲法和進行彈勁等,以及專由參議院行使的批准條約和審議重要官員的任命。總統任期4年,主要由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提名候選人,經普選產生的選舉人間接選舉產生。總統兼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三軍統帥。國會只能按彈劾程序,由最高法院首席法官主持參議院審理通過,方得罷免總統。總統有否決兩院通過的法案的權力;但如兩院再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法律即有效。美國最高法院由總統提名並經參議院同意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審判獨立。
三,民法
包括的范圍很廣,除若干州有單獨的民法典外,一般包括許多有關契約、侵權、財產、繼承和婚姻家庭方面的制定法和判例,統稱為私法。多數州援照英國舊法,胎兒即享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應為其設財產管理人。多數州規定年滿18歲的公民即享有行為能力,未及此年齡者可就生活必需訂立契約,成年時可單方加以解除。
四,契約法
主要是判例法。19世紀末才開始制定某些統一的成文法,主要是商業方面。例如,適用於37州的《統一買賣法》(1906),適用於各州的《統一流通票據法》(1896)。20世紀50年代,有關契約的制定法陸續增加,其中最重要的是《統一商法典》(第2篇)和《消費者信貸保護法》(1968)等。美國沒有分章羅列各種契約關系的契約法,只有關於契約訂立、解除、無效和契約的內容、形式等一般原則的規定;不過,在部分法典內有專門適用於某種契約,如保險、代理、承攬等的特殊規定。
五,侵權法
沿襲自英國法,即民事侵權行為的受害人得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美國關於侵權的成文規定主要見諸州法,聯邦並無統一立法。故意侵權行為除保留英國法原有的傷害、侵佔財產、非法拘禁等外,增加了一些新項目,如干預隱私(竊聽、擅自使用他人照片等)以及生產危險商品等。過失侵權必須過失與損害有因果關系才負賠償責任,過失又必須是有違照管義務,其大小視行為人專業資格而定。例如工程建築師的義務高於建築工人。
六,財產法
是美國法中較復雜的法律之一。來源於英國封建時期地產法的一些概念與原則,與現代資本主義的一些財產原則相結合,所有權、抵押權、典質權和留置權等又相交錯,形成比較復雜的法律規定。與英國法相比較,其地產購置的登記程序比較復雜,產權的取得往往需要經過許多法律手續,因而,出現了產權保險制度。擔保利益包括不動產抵押和動產典質。
七,繼承法
是美國法中比較發達的一部分。規定有嚴格的遺產管理制度:動產在分配給繼承人以前,必須交由遺產管理人管理;不動產在理論上可直接移交繼承人,但實際上也經過一段管理。管理人的指定、許可權和報酬等都有詳細規定。不動產的繼承依財產所在地法,動產的繼承依被繼承人最後住所地法,因而遺產處理往往涉及不同州的法律。法定繼承的順序和份額,有些州作了明確的規定。
八,婚姻法
或稱家事法,各州有其不同規定。目前多數州規定廢除所謂「普通法婚姻」;而且不承認婚約的法律拘束力。各州一般都列舉可以要求離婚的理由。原來實行一方過失原則,1970年加利福尼亞州頒布新離婚法以後,許多州陸續仿效,改采感情破裂原則,進一步擴大了離婚的可能。離婚管轄比較復雜。各州對離婚前的住所要件規定不一,財產處理原則也不盡一致,所以在不同州起訴,結果往往相異。而且,離婚訴訟一般為屬事管轄,而扶養訴訟則為屬人管轄,所以往往不能同案解決,並經常需要在不同的州審決。
九,商法
與民法並無嚴格界限,如契約法、財產法等均兼屬民法與商法,《統一商法典》對商事關系作了較全面的規定。
十,公司法
規定頗為詳細,其特點為:在合夥與公司之間劃分出一類所謂聯營,指不同行業的聯營。公司本身不作分類,但區分非營利社團與盈利企業非營利社團如政治團體、科學團體、學校、宗教團體、體育俱樂部和農業實驗站等,參加者稱成員,不分紅,其法人權利義務和稅收等有別於盈利企業。盈利企業的成立、資金、經營和管理等均有較嚴格規定。董事會與理事會在法律上無嚴格區別。公司之成立依成立地法,公司之經營依公司所在地法。國家對跨國公司、母子公司、跨行業聯營公司有一定的干預,也有一定的支持。
十一,刑法
至今沒有制定統一的刑法典,只是在1962年公布了一部《標准刑法典》草案,供各州立法參考,但未正式生效。有的州在英國法的基礎上制定本州刑法典。到80年代,還有一半的州承認普通法中的罪名,即使有法典的也往往以普通法來解釋其中的規定。因而罪名和定義很不一致,刑罰也輕重不一。
十二,訴訟法
民事訴訟程序 與英國法無多大區別,採取辯論制,獨任審理,部分訴訟、特別是侵權訴訟等由陪審團裁斷,法官作判決。 刑事訴訟程序與英國法差別較多,舉其大者有:①被告人訴訟權利的保障上升為憲法原則。②若干州保留大陪審團審查重 罪起訴的制度。②非法取得的證據不得採納。④認可並大規模使用所謂「答辯交易」(Plea bargaining)方式。
十三,殘疾人法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報告,美國人口中有5100多萬人(占總人口約18%)有某種形式的殘疾,其中約3250萬人有嚴重殘疾。《美國殘疾人法案》(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簡稱ADA)於1990年7月26號簽署生效。這項立法被視為保護殘障美國人民權的一個重大勝利,在使用社會服務設施,出入公共場所和就業等方面給殘疾人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條件。殘疾人法案因而改變了千百萬人的生活。
⑥ 美國國會的最高立法機關的職責是什麼美國總統與國會之間的關系怎麼樣
國會。總統和國會的關系得看總統所屬的黨派是不是國會的多數派,是的話關系好,不是的話關系不好
⑦ 美國司法部的具體職責有那些
美國司法部的具體職版責權http://blog.sina.com.cn/u/499b1ed5010006ki
⑧ 美國的參眾兩院的職能和許可權分別是什麼
美國眾議院為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參議院。美國每一州以人口為基準在眾議院中行使代表權,但各州至少有一名議員。院內議員總數經法律定額為435名。眾議員一任兩年。眾議院主席稱之為發言人(the Speaker)
兩院制國會的起源是因為國家的創建者希望擁有一個貼近且跟隨民意公論的「人民議院」;以及與一個較為慎重且具貴族氣派的參議院,以防護集體情緒的狂亂。憲法規定法律之通過須經兩院允許。
眾議院一般被認為較參議院更具黨派色彩。憲法制定者中有很多人企圖讓參議院(一開始是由州議會選舉)成為公民直選的眾議院的制衡機構。於是「建議與同意」權(如批准條約的權力)授權僅由參議院單獨行使。眾議院也有其獨有的權力:倡議歲入法案之權、彈劾政府官員、以及在選舉人團僵持不下時選舉總統。然而,所有這些權力都可由參議院反制(counter-check)。參議院一般較眾議院及眾議員更具威望。參議員任期較長、人數較少、且(多數情況下)較眾議員代表更多的選民。
眾議院會議廳位於首都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山莊南翼。參議院在同一建築物的北翼開會。
憲法規定總統僅可在得到參議院『建議與認可』後任命人事與簽訂條約。眾議院在這兩項程序中並無憲法上的作用。所以參議院的權力較眾議院為廣泛。
在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中,眾議院有權在沒有總統候選人取得選舉人團多數支持的情況下,推選總統。第十二修正案要求眾議院自選舉人團得票數最高的兩名候選人中選出一名。
美國參議院是美國國會兩院之一,另一院為眾議院。美國每一州於參議院中均有兩位議員作為代表,與各州人口無關。所以全院員額為100名議員。參議員任期六年,相互交錯,故每隔兩年改選約三分之一的席位。美國副總統為參議院主席,但不擔任參議員;除非是為了打破表決平手的僵局,否則不得投票。參議院公認較眾議院更為審慎;參議員名額較少且任期較短,容許學院派看法與黨派之見,較眾議院更易自外於公共輿論。參議院擁有若干表列於憲法而未授予眾議院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國總統批准條約或任命重要人事時,須"采酌參議院之建議並得其認可"(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兩院制的國會是於制憲會議中所訂立的康乃迪克協議所得的結果。依該協議,各州在眾議院中的代表權以人口為基礎,但在參議院中具均等代表權。憲法規定法律之制須經兩院通過。參議院所單獨擁有的權力較眾議院所單獨擁有的權力更為重要。其結果使得參議院(上議院)所負的責任較眾議院(下議院)更為廣泛。
美國參議院承襲古羅馬參議院之名。其議場座落於首都所在的華盛頓特區,位於國會山莊北翼。眾議院則在同一幢建築的南翼召開會議。
憲法規定總統僅可在得到參議院『建議與認可』後任命人事。須得參議院認可的政府職位包括內閣閣員、聯邦行政部門首長、大使、最高法院大法官與聯邦法院。參議院可通過法律,授權行政部門不經參議院同意任命較次要的人事。通常來說,人事提名案是參議院委員會最優先進行聽證的主體。委員會有可能阻擋人事提名,但相當少見。人事案由參議院全體審議。多數任命案會得到通過,駁回內閣人事案特別少見。(美國歷史上僅有九次人事任命案遭徹底駁回)
簡單說:參眾兩院的區別:
1、總統與外國締結的條約及總統任命的官員須經參議院。參議院有權在特定條件下復選副總統。
2、眾議院有權提出財政案和彈劾案,有權在特殊條件下復選總統。但彈劾案須經參議院審判。
3、副總統是參議院的當然議長;而眾議院議長是全院大會選舉產生。
⑨ 美國國會的組成及職責
根據美國憲法和美國會眾、參兩院議事規則,國會領導層由參議長、眾議長、臨時參議長,兩院多數黨領袖和督導、少數黨領袖和督導組成。兩院民主黨黨團主席、共和黨大會主席、兩黨政策委員會主席、競選委員會主席不是國會領導層正式成員,但作為黨內主管領導參加國會領導層工作。 美國憲法規定,眾議長由全體眾議員選舉產生。雖然美國憲法未作具體規定,眾議長一般由贏得大選或中期選舉的國會政黨領袖擔任,在每屆國會開幕會上由全體眾議員選舉產生。眾議長為眾院領袖,也是多數黨領袖,對外代表國會。
眾議長系實職,有實權,任期同國會任期,可連選連任。根據眾院議事規則,眾議長擁有召集會議和宣布休會,維持會議秩序和控制會場設施,准予發言和取消發言,制定立法計劃和付諸實施,任命專門(特設)委員會、聯合委員會和聯席委員會主席和委員,批准議員、助手、官員因公出國訪問和在國內旅行等12項權力。
眾議長位列副總統之後,為國家第三號人物。 美國憲法規定,副總統兼參議長缺席參院會議時,選舉臨時參議長。根據美國會參院議事規則,每屆國會開幕會上選舉產生臨時參議長,行使參議長之權。臨時參議長一般由參院多數黨議員中資歷最深、任職時間最長的參議員擔任。
臨時參議長系虛職,無實權,任期同國會任期,可連選連任。其主要職責是主持會議,辯論和表決各類議案。通常情況下,臨時參議長指定他人代為主持會議。
臨時參議長位列眾議長之後,為國家第四號人物。 參議院和眾議院最明顯的差別是它們的大小。眾議院中有各州眾議院議員435名,以及華盛頓特區、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和波多黎各的無投票權代表,而參議員來自50個州,為數100名。這也使得眾議院需要更多的法案來規范議院的辯論行為。
參議院通常允許針對所有問題進行無限制的演講,但是也允許參議員通過投票來終止冗長的辯論。眾議院有專門的法案委員會,對幾乎每個提案的討論都加以時間限制。這使得眾議院在機構比參議院更加龐大的情況下仍舊可以以比參議院更快的速度通過議案。
因為數目原因,參議員通常比眾議員具有更多的媒體曝光度,以及在政黨內具有更高的地位,而眾議員則可能逐漸成為制定某個方面的政策的專家,例如財務、稅務、環境或者教育政策等。 參議院由各州自行選舉,每州不論大小各選出兩名任期六年的參議員,每兩年有三分之一的參議員改選,但是選舉過程受到美國憲法和聯邦法律約束(憲法第一條第四款)。1913年憲法第十七條修正案通過之後,各州的兩個參議員不再是由各州議會選出,而是由各州普選選出。
憲法規定每兩年各州需要舉行一次眾議員選舉,而每州的眾議員數目和每個眾議員的選區由每十年經過人口普查得到的數據決定(對於不足一個選區人口的小州,則規定由一位眾議員代表)。
除了各州之外,其他美國地區,例如華盛頓特區、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和波多黎各,也選舉它們的國會代表。這些代表不參與投票,但是可以參與其他活動,例如調查和辯論。
選舉候選人
參議員的資格是在就職時必須年滿30周歲,具有美國國籍必須超過9年,選舉時必須是選舉州的居民。眾議員在就職時必須年滿25周歲,具有美國國籍必須超過7年,而選舉時必須是選區的居民。
有黨派的國會候選人通常需要通過一次黨內初選,決定該政黨在普選中提名的候選人。由於黨派在美國選舉中的統治地位,大部分候選人都需要經過這一程序。在初選中,候選人可能在某些問題上採取激進態度以吸引當地的黨內選票,但是在普選中,候選人可能採取中庸的態度以吸引中間派的選票。
燕尾效應
大部分國會議員都在重新選舉中取得勝利。這歸因與他們作為議員享有的權利和義務,例如調查選民和媒體報道等等。作為黨派的一員,他們也會在競選中幫助同一黨派的候選人,使其所在黨保持或者增強對選區的控制,這被稱為燕尾效應。但是,選民也會根據總統的政績來在中期選舉中改變自己的投票目標。
由於每個眾議員的選區是由根據人口密度劃分的,所以在議會中占據多數地位的政黨會在每十年進行的基於人口普查數據重新劃分選區的過程中加強自身的地位。在一些時候,重新劃分選區的結果使得各區選民人口差別很大,或者種族差異很大。在1962年,最高法院引用了平等保護條款,開始禁止了這類行為。
盡管最高法院保護每人一票的權利,但是政黨仍舊在重新劃分選區上嘗試加強政黨的優勢,例如在計算機的幫助下,將反對黨的支持者劃到盡可能少的選區,或者劃到盡可能多的控制穩固的選區。 國會具有自己的信息部門,為議員提供信息服務,另外,議員也具有遠高於一般民眾的工資、自己的辦公室,以及數十雇員。根據憲法第一條第六款,議員也具有較少引用的特免權,在參與議會時的行為較公民有較少限制。議員的職務所需的辯論和演講也不會被以誹謗罪起訴。
國會中存在大量的核心會議。最有影響力的是各黨派的核心會議,通知議員該黨派的投票策略和其他信息。其他核心會議則多數和各種利益集團有關,例如阿爾巴尼亞問題核心會議、土豆問題核心會議、運動員核心會議等等,提供給議員關於某些特定問題的信息。 根據美國憲法,參議院名義上由美國副總統主持,但是副總統甚少引用此權利,而且他只是主持會議,沒有投票權,只有當投票結果為雙方相等時,他才有權將自己的一票投到自己認為合適的一方。在副總統缺席時,參議院會選舉一個臨時議長來主持會議。在實踐中,這個禮儀性職位由參議院的多數派的資深議員輪流擔任。
參議院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兩大黨派的核心會議選出的領導人和黨督手中。領導人具有首先發言、設立辯論日程、指定委員會任務和成員等權利,而黨督負責輔助領導人以及黨員交流。多數派領導人是參議院的發言人。
眾議院的結構基本和參議院類似,但是在會議開始時選出的眾議院議長具有和參議院多數派領導人類似的權利,而眾議院多數派領導人是議長的助手以及黨派的發言人。
委員會
國會的大部分立法工作由各種各樣的委員會及下屬委員會進行。一般議案提出後,都是先經專業委員會研究審核,再付諸表決。委員會的成員通常是處理提案方面的專家。國會立法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些委員會的效率。
由於國會指派委員會處理專門的議案,而委員會成員一般是相關事務的專家,國會甚少投票反對委員會的行為。委員會負責轉交議案到下屬委員會、針對議案舉行的聽證會日程,以及決定是否將議案提供給全體議員來投票。
兩院中有一些常設委員的委員會,處理一些諸如預算之類的長期問題。這些常任委員會的機構一般比其他委員會更為龐雜,而職位競爭更激烈,成員一般由兩黨的決策委員會指派。另外,兩院也會針對專門的問題和議案成立特別委員會。盡管一些特別委員會可能是常設的,但是大部分特別委員會是臨時的。另外,眾議院有專門用來規范法規產生過程的法規委員會。
除了這樣的院內委員會之外,面向國會整體的委員會,例如國會圖書館聯合委員會這樣的聯合委員會和確定議案最終版本的會議委員會,由兩院議員組成。
委員會主席通常由多數黨年資最深者擔任,但是如今有在委員會內民主選舉的趨勢。
⑩ 美國國會的職責是什麼
美國國會的基本職責就是制定國家法律法規,通過美國國家總統審核批准後,方可生效。除了制定法律法規,也會提議制定關系國計民生的方針政策,外交政策。
一般情況下,美國國會即立法機關,總統行使最高行政權,司法獨立,由此,構成美國三權分立體制。
美國國會(Congress,United States)行使立法權(legislative authority)。議案(bill)一般經過提出、委員會審議、全院大會審議等程序。一院通過後,送交另一院,依次經過同樣的程序。法案經兩院通過後交總統簽署;若總統不否決,或雖否決但經兩院2/3議員重新通過,即正式成為法律。
國會兩院在各自議長(speaker)主持下工作。眾議院議長由全院大會選舉產生,副總統是參議院的當任議長。兩院都設有許多委員會,還設有由兩院議員共同組成的聯席委員會,國會工作大多在各委員會中進行。
美國國會的主要和最明顯的任務是立法,制定影響每一個美國人的法律,立法經常需要在一些有爭議的問題上作出決定,例如醫療保險改革、戰爭、貿易匯率等,法案經過一系列的審議程序後才能成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