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道德篇

道德篇

發布時間: 2020-12-21 03:58:59

『壹』 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下聯

上聯抄:孔孟詩書道德篇襲出文章
下聯:周公日月春秋筆下山水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
下聯:張公筆墨春秋捲入山水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
下聯:關公風雨春秋筆下歲月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
下聯:老莊日月春秋捲入山水

『貳』 《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中道德篇名句有哪些

1、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版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權於弘揚高尚的德行,在於關愛人民,在於達到最高境界的善。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譯文:懂得停下來然後才穩定,穩定然後才能冷靜,冷靜然後才能平心靜氣,平心靜氣然後才能仔細考慮,仔細考慮然後才能有所收獲。

3、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中庸》

譯文: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


4、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譯文:學習並且時常地復習,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道德上有修養的人嗎?

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

譯文: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叄』 老子道德經全文及譯文

1、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2、譯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它並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辭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說明的,它並非普通的「名」)。「無」可以用來表述天地渾沌未開之際的狀況;

而「有」,則是宇宙萬物產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觀察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觀察體會「道」的端倪。無與有這兩者,來源相同而名稱相異,都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奧,而是玄妙又玄妙、深遠又深遠,是宇宙天地萬物之奧妙的總門(從「有名」的奧妙到達無形的奧妙,「道」是洞悉一切奧妙變化的門徑)。

(3)道德篇擴展閱讀

作品賞析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肆』 大學思修道德篇1000字

1.道德本質
道德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歸根到底是由經濟基礎決定內的,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反容映。因此不同經濟關系下,道德表現不同。道德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2.道德功能與社會作用
主要功能:
a.認識功能(主要通過道德觀念、道德准則、道德理想等形式來實現);
b.規范功能(規范社會成員在職業領域、社會公共領域、家庭領域的行為及個人品德的形成);
c.調節功能(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主要通過道德評價來實現)。

『伍』 老子道德篇33章:...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知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最後一句怎樣解釋

富有屬於那些知足的人,有志之人必然是有強大執行能力的人。佔有而不喪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記的人才是長壽。

『陸』 《道德經》中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這是什麼意思啊謝謝

。「道可道,非常道;名哥名,非常名。」這十二個字,是老子《道德經》九九八十一章的第一章的開頭句,也是道經的總綱。它的意思是可以用語言表述的「道」,它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用語言說出的「名」,它就不是永恆的名。也可以更進一步理解為,道路是可以行走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走的道路;名是可以求得的,卻不是平常人所追求的名。
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於身、免禍於社會的聖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聖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人生之道無非是追求自由、幸福、健康、長壽之道,同一條人生道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聖人之道,也就是順其自然,返樸歸真之道。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前賢解老,開篇即陷入道不可言說論,這就為打開老子道的大門設置了障礙。
「道」,是老子首創的含有深刻哲理意義的概念。道的本意是「道路」的意思,引申為萬物運動變化所依循的秩序、方法和規則。除此以外,老子「道」的哲學概念還有以下內容:一、道體,即「道之為物」,是只有心靈才可以認識的客觀實在,標志著宇宙萬物的本原。道體的本質是「小」,是可以為心靈所認識的,其前提條件是修德,即必須使自我意識合乎自然法則。二、道性,即由道體所體現出的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標志著世界萬物之所以發生、發展、轉化、滅亡的根本法則。道性是客觀的,其客觀性是由道體的物質性所決定的。對道性的把握,決定於修道者的悟性也即理性思維。道的境界越深,悟性越高;悟性越高,識道的能力越強。所謂修德悟道,就是強調「修」、「悟」二字,修是修正,是要不斷地揚棄自我不符合客觀規律的思想意識;悟是體悟,是要把直覺思維寓於理性思維之中,只有理性思維或者只有直覺思維都不可能獲得真理。宗教源於直覺思維,唯物論源於理性思維,而老子的道德論是直覺思維與理性思維相結合的產物——識道是直覺思維,修德是理性思維。三、道境,即識道者通過反思默修所進入的忘卻自我、沒有煩惱、逍遙無礙的靈明境界。
「道可道,非常道。」前一個「道」同於後一個「道」,都是名詞「道路」的意思,但前一個「道」特指聖人之道。中間的「道」,是名詞用作動詞,為「行走」的意思。「常道」,指沒有體道的平常人行走的道路,也即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
「名可名,非常名。」前一個「名」是指沿聖人之道行走所得到的名也即「朴」之名(二十五章);中間的「名」,是名詞用作動詞,即「求得」、「佔有」的意思;後面的「名」,指功利之名。「常名」,指常人所追求的名也即功利之名。聖人內求,所得之名,雖虛而實;常人外求,所得之名,雖實而虛。首章開宗明義,確立了道的哲學概念,並向世人說明:人類的康莊大道不是常人之道而是聖人之道,人生的意義也不應是追求外在的名利而是追求內在的真

『柒』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求下聯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
下聯:周公日月春秋筆下山水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
下聯專:張公筆墨春秋卷屬入山水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
下聯:關公風雨春秋筆下歲月

上聯:孔孟詩書道德篇出文章
下聯:老莊日月春秋捲入山水

『捌』 道德篇的作文兩百字.

道德只是個很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口頭上的道德非常簡單,人人版都知道事情的對與錯,知權道是非,為什麼做起來難呢?行為上的道德很少人去做,而是被個人財產誘惑,以此,像吸了毒一樣,管不住自己,做了我們所說的口頭道德上的錯誤行為。

我也犯過這樣的毛病,想快快做完作業,抄了同學的第1道題,接著心裡想:不就是只抄了1道題嗎,再炒最後一道,又抄了一道,一而再,再而三的想法冒了出來,實際上呢!我這些題都不會,考試時繼續錯下去。

生活中,還有很多像這樣的例子,我們要從小約束好自己哦!

熱點內容
自然債務法律效力 發布:2025-01-18 03:45:00 瀏覽:205
商業侵權的法律責任包括 發布:2025-01-18 03:44:47 瀏覽:538
社矯條例 發布:2025-01-18 03:18:09 瀏覽:923
交通法規禁止 發布:2025-01-18 03:14:28 瀏覽:342
社會與法一夕陽紅直播 發布:2025-01-18 02:37:46 瀏覽:724
謠言轉發多少條付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18 01:48:20 瀏覽:471
女性就業地方性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9:02 瀏覽:923
最新婚姻法房子歸屬問題 發布:2025-01-18 01:22:43 瀏覽:87
國際經濟法原理 發布:2025-01-18 01:22:39 瀏覽:340
有關醫院建築的法規 發布:2025-01-18 01:22:35 瀏覽: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