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刑法學
① 案例刑法學 案例分析題 急!
我認為是不能對吳某進行立案。這個問題的核心理由是吳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的客觀要件。故意殺人罪的客觀要件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殺人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藉助一定的凶器,也可以是徒手殺人,但是如果使用放火、爆炸、投毒等危險方法殺害他人,危及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財產安全的,應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論處。對於教唆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或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去殺害他人的,對教唆犯應直接以故意殺人罪論處。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既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對所謂的「安樂死」,仍應以故意殺人罪論處,當然,量刑時可適用從輕或減輕的規定。乘坐飛機發生飛行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特別是遇到強烈風暴墜毀,是意外事故,是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的,而絕對不是一種必然的結果。這種結果是吳無法預料和實際控制的小概率事件。如果我們說吃飯能噎死人,就每天給他哥哥吃飯,希望他哥哥噎死,可能直到他哥哥自然死亡,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相反,變成了吳某對於哥哥的贍養行為了。因此,吳的行為無法構成殺人罪的客觀要件.
② 求一篇關於刑法學的案例分析
刑法學中的過失是指 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導致某種危害結果的發生但是由於疏忽大意 或者自己對於避免結果發生過於自信 導致危害結果發生的主觀態度
由此可見 過失分為疏忽大意的過失 和過於自信的過失
刑法學中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導致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是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主觀心理態度
依次可見 故意可以分為直接故意(希望結果發生)和間接故意(放任結果發生)
肖某之子的死亡 屬於肖某的過失造成的 即過於自信的過失
肖某對於自己的話對兒子的勸阻能力過於自信 導致危害結果發生 之所以不認為肖某屬於間接故意 是因為 間接故意和過於自信的過失之間的區別在於 前者對與危害結果是不排斥的 後者強烈排斥危害結果 肖某之子死後 肖某很難受 證明其對於這一 危害結果的排斥
肖某對於其丈夫的態度是直接故意 追求其丈夫死亡的危害結果 不用過多分析
③ 刑法學分析案例
答:1、他們的行為抄構成犯罪。
2、應用。因為我國刑法的空間效力有屬地管轄權、屬人管轄權、保護管轄權、普遍管轄權。一般情況下,屬地原則優先。雖然山本某某是日本人,但他並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所以他們的行為適用我國刑法管轄和處理。他們的行為應當定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認定時應當考慮毒品的數量,而不是它的純度。根據刑法第357條規定,去量刑。
④ 刑法學案例分析
第一題:
(1)李某不屬於累犯.根據我國刑法第六十五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2)應將李某盜竊他人財物判處一個刑期,然後根據我國刑法第六十九條規定:"判決宣告以前一人犯數罪的,除判處死刑和無期徒刑的以外,應當在總和刑期以下、數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決定執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過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過一年,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過二十年。"
第二題:
(1)法院判決不正確.王某犯有搶劫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犯盜竊、詐騙、搶奪罪,為窩藏贓物、抗拒抓捕或者毀滅罪證而當場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脅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入戶搶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搶劫的;
(三)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
(四)多次搶劫或者搶劫數額巨大的;
(五)搶劫致人重傷、死亡的;
(六)冒充軍警人員搶劫的;
(七)持槍搶劫的;
(八)搶劫軍用物資或者搶險、救災、救濟物資的。
"
(2)應以搶劫罪判處王某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⑤ 刑法學案例分析2
1、主觀罪過是復間接故意。制不以追求殺人結果為目的,但明知可能會造成殺人後果且放任結果的發生。因此,為間接故意。
2、故意傷害致死。
(1)林某的打人行為是針對對方故意實施的,且造成對方外表三處表皮輕傷。這足以表明,林某有傷害田某的故意。
(2)田某的死亡是由於林某的打人行為和自身的特殊體質相結合而發生的,自身的體質並不足以阻隔林某的打人行為與田某的死亡的因果關系。因此,應認定為具有因果關系。
(3)客觀上,造成了對方外表三處表皮輕傷,且造成最終的死亡。
因此,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⑥ 刑法學分析案例
我瞎蒙的,僅作參考:
甲持匕首尋找搶劫目標的行為是為其犯罪製造條件的行為,包括專准備作案工具屬和到達犯罪現場,應該屬於犯罪預備。
甲受到並的暴力攻擊並還擊屬於正當防衛,參見正當防衛的5個構成要件。
甲對丁實施的犯罪行為是搶劫,至丁死亡是發生在搶劫過程中,而且是搶劫財物的必要手段,應定搶劫罪,是加重處罰的情形。
量刑范圍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⑦ 刑法學案例分析題
第一題:
答:1、李某不屬於累犯,累犯是指因犯罪而不定期一定刑罰處罰,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於法定期限內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並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5年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犯罪分子,陳某為前罪後罪雖然都是故意犯罪,縣陳某不在五年內故意犯罪,但是一般累犯還有一個條件就是前罪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後罪應當被判處有期徒行以上刑罰,陳某的前罪判處的是有期徒刑一年緩期,既前罪判處的低於有期徒刑,故陳某不構成累犯。
2、李某因第二次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二年有期徒行:
(1)李某因犯盜罪(1000
以上)數額較大,應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管制。
(2)李某在拘押期間自動交待其在1997年曾實施過盜竊,根據《型法》第六十七條之規定,被採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某人和正在服型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記,所以,李某在拘押期間的交待自己的盜竊行為,且數額不大,犯罪較大,可以免除處罰。
(3)綜上所述,李某犯故意傷害罪判罪判處有期徒刑2年,考慮到陳某拘押期間有自首的情節,且犯罪較輕,應當免除處罰,決定判處李某有期徒刑2年。
第二題:
答:1、法院
的判決不正確,根據《刑法》第55條和第57條的規定,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故應當處死刑,剝奪權利終身而不是剝奪政治權利10年。
2、(1)判決有錯誤。李某是在盜竊後逃跑的過程中被乘警李某發現進而對李某故意,傷害致使李死亡,這要同盜竊過程中被他人發現而對其實施故意傷害相區別,一種是犯罪後逃跑,時被發現,一種是犯罪過程被發現。
(2)從安案例上分析,法院在認定事實上錯誤認定為盜竊過程中被他人發現,而實施故意傷害他人的行為,故判決錯誤。
(3)李某的罪行應讓數量並罰,A、李某犯盜罪,數額較大,應當判處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B、李某犯故意傷害致人死亡罪,應判處死刑,剝奪政治要利終身。
⑧ 兩道案例刑法學的題 要詳細答案
一,豬大角來與菜心綠屬於過失源傷害。二人的行為都沒有故意的意思,因自己的不當行為(豬大角持刀離開工作崗位,菜心綠在明知對方手中有刀的警告下對其實施推搡)而造成了他人的傷害,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李某的行為屬於犯罪未遂。因其已經進入了准備實施犯罪的場所,因客觀因素而無法或沒有實施犯罪行為,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⑨ 刑法學案例分析
張某的行為構成了故意殺人罪.
但是由於他並未將李某殺死,即故意殺人未遂版.
所謂故意殺人(未遂)罪,根據權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是指故意的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由於行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為。
此案正是由於張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客觀原因所致未達到殺死李某的目的,因此其為未遂狀態.
⑩ 刑法學案例分析
現在的司法考試採用的犯罪構成理論是三要件說:構成要件符合性(該當性,難聽內)、違法性、有責性容。
這兩個案子,構成要件符合性都是具備的,行為也具有違法性,有責性方面有區別。
第一個案子,李某的行為應該是意外事件。疏忽大意過失與意外事件的區別 ,關鍵點為是否要求行為人應當預見到危害結果的發生,即行為人知否具有注意義務、是 否具備注意能力,其判斷的標準是在行為人標准。
第二個案子,我認為,楊某為過於自信的過失。過於自信的過失和間接故意在意志因素有重大區別,表現為:對結果有無否定、反對的態度並憑借了一定的避免條件或措施。即間接故意表現出行為人對法益的蔑視態度,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而過於自信的過失中,則表現出行為人對法益的尊重。
做題和實踐中認定在於:有否證據表明行為人希望危害結果的產生,有,直接故意;有否證據證明行為人積極避免危害結果的發生,有,過於自信過失。都沒有,間接故意。
基於這個證據分析和「路人稀少」,再結合具體的案情,我目前在間接故意和過於自信過失兩者之間也拿不準是哪個。看你是站在哪方的角度上解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