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城管局法治建設工作自檢自查報告

城管局法治建設工作自檢自查報告

發布時間: 2022-02-25 16:27:53

❶ 法制建設工作總結

一、法制與法治
「法制」一詞,古已有之。但對其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解釋。在我國,「法制」的用法首見於《禮記•月令》:「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繕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懼罪邪。」此處所謂法制,乃指國法、法律或典章制度,強調法律制度的形式意義。也就是說,任何法律制度,只要是國家(或官府)創造的,即使是酷法、惡法,或專橫之法,也屬法制,具有一律遵守的效力。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法制不過是人治之下的一種法律統治形式。這種人治之下的法制(「專制的法制」),與近現代以民主制度為基礎的法制(「民主的法制」)有著根本的區別。「近代意義的法制概念及思想,是由西方學者創立的。它強調: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職人員和公民個人都必須無條件地嚴格執行和遵守的法律,不允許任何人做法律不允許的事情。」②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法學界對「法制」這一概念的解釋也是眾說紛紜。基本觀點有三種:「一種是從靜態的角度,把法制解釋為『法律制度』;一種從動態的角度,把法制解釋為嚴格遵守執行和遵守法律與制度,依法進行活動的一種方式,是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的統一體;一種則簡化為依法辦事的原則,即一定階級民主政治的制度化、法律化,並嚴格按照法律進行國家管理的原則。」③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許多學者趨於贊同從動態與靜態的結合將其定義為,「所謂法制,是一國法律制度的總和,它包括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法律監督的合法性原則、制度、程序和過程。」④至於資產階級思想家、法學家對法制的含義的解釋,都是和他們各自的政治主張密切聯系的,如有的主張君主立憲制,有的主張三權分立制,有的主張民主共和制,有的主張「議會至上」,有的主張企業自由,有的主張福利國家等等,不一而足。那麼,對社會主義法制如何界定?學界的觀點基本一致,社會主義法制即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體現工人階級領導下的全體人民意志的法律和制度的總稱是社會主義立法、守法、執法、司法、法律監督各環節的統一,核心是依法辦事。其基本要求為「十六字方針」,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社會主義法制是與社會主義民主緊密相關的。
法治,是一個復雜的法律概念。在西方學說史上,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AristotleBC.384-322)最早論述法治問題。他在《政治學》一書中指出:「法治應當包含兩層含義:已成立的法律獲得普遍的服從,而大家所服從的法律又應該本身是制訂的良好的法律。」⑤近代以來,隨著自由、平等、人權等人文主義精神的弘揚,人們重在原則和制度層面上討論法治問題,而把法治的核心歸結為「依法對國家權力的限制和制約。」其內容大體包括:法律至上,權力在法律之下;法律公開;依法行政;司法獨立;保障權利和自由;實行正當程序。二戰以後,在國際上,法治的思想和原則又有了新的發展。1959年在印度召開的「國際法學家會議」通過的《德里宣言》強調了三項原則,即立法保持「人類尊嚴」,防止權力濫用、司法獨立和律師自由。可以看出,法制包含兩個部分,即形式意義的法治和實質意義的法治,是兩者的統一體。形式意義的法治,強調「依法治國」、「依法辦事」的治國方式、制度及其運行機制。實質意義的法治,強調「法律至上」、「法律主治」、「制約權力」、「保障權利」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形式意義的法治應當體現法治的價值、原則和精神,實質意義的法治也必須通過法律的形式化制度和運行機制予以實現,兩者不可或缺。其是與人治相對的一個概念。綜觀法治一詞的使用狀況,其具有如下意義:它是運用法律治國的方式、依法辦事的社會狀態、一種價值取向或一種政治制度。因此,社會主義法治應表述為「社會主義國家的依法治國的原則和方略,即與人治相對的治國的理論、原則、制度和方法。」⑥其基本內容包括:「健全民主制度;加強法制建設;推進機構改革;完善民主監督制度。」⑦

文章來源:工作幫手網

❷ 誰執法誰普法自查報告 存在的問題

實現全民守法,首先要全民懂法,懂法就需普法。將「誰執法、誰普法」作為「法律八進」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將執法辦案與普法宣傳相結合、日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屬地管理和上下聯動相結合,把普法宣傳教育滲透到執法辦案的全過程,通過文明執法促進深度普法,通過廣泛普法促進文明執法。以扎實的普法宣傳工作讓法治思維和觀念進入群眾的腦中心中,形成全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❸ 誰執法誰普法 自查報告

一是明確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綱要》和《意見》確定的目標要求,強化部門普法工作責任,健全完善「誰執法
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形成部門分工負責、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全面推動「法律六進」工作深入持久開展。教育引導全社會增強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善於依法維權,為建設活力美麗幸福譙城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是堅持工作原則
。一是堅持執法辦案和普法宣傳相結合的原則。將普法宣傳教育滲透到執法辦案的全過程,利用以案說法、以案普法、以案學法等方式普及法律常識,通過文明執法促進深度普法,通過廣泛普法促進文明執法;二是堅持日常宣傳和集中宣傳相結合的原則。在日常廣泛開展法制宣傳的同時,根據自身職能,結合特殊時段和節點,開展各類重點突出、針對性強的集中法制宣傳活動,切實增強工作的實效性;三是堅持上下聯動和屬地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強化上級部門對下級部門、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的指導,堅持區、鄉鎮聯動普法。落實普法工作屬地管理責任,強化黨委政府對部門普法工作的監督考核,努力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實施、政協支持、各部門協作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法制宣傳教育新格局。
三是細化工作內容。制定了國家機關普法責任清單,並按照責任清單要求,把150條普法責任清單分解到全區33家單位,責任到個人,形成了各級各部門「誰主管誰負責,誰執法誰普法」新常態下普法宣傳工作新格局。

❹ 當前法治建設存在哪些問題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們黨高度重視內法治建設,但容必須清醒看到,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相比,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
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有的法律法規未能全面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工作中部門化傾向、爭權諉責現象較為突出;
2、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比較嚴重,執法體制權責脫節、多頭執法、選擇性執法現象仍然存在,執法司法不規范、不嚴格、不透明、不文明現象較為突出,群眾對執法司法不公和腐敗問題反映強烈;
3、部分社會成員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維權意識不強,一些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辦事觀念不強、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現象依然存在。
這些問題,違背社會主義法治原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妨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必須下大氣力加以解決。

❺ 如何貫徹落實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情況匯報

黨政主要負責人作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應當切實履行依法治國重要組織者、版推動者和實踐權者的職責,貫徹落實黨 中 央關於法治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對法治建設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把本地區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