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遵守道德是

遵守道德是

發布時間: 2022-02-25 16:52:58

① 人為什麼要遵守道德

道德是社會抄價值觀的一種體現,而襲法律是道德的基礎,遵守道德是為了維護社會,人倫的和平發展,更是人道延伸的先決條件。然而此道德的核心唯仁義二字,故此道德非上天只德。而且我們中國人所講的道德更是儒家文化所熏陶而出,講究仁義智信等,但卻沒有平等二字!所以很多人會對道德產生疑問,這很正常!而現在的道德已經變味,就是為了維穩!恭喜樓主對道德產生疑問,說明樓主對社會的認知開始升華咯!無道德,殺伐出。道德盛,有大偽,道德就是把雙刃劍,會閹割一些人,也會造就一些人。所以樓主不必偏激,謹行你心中的道即可

② 大學生如何遵守道德

第一,大學生應該自覺自願地恪守和履行法定義務。

法律是最底線的道德,因為在任何國家和任何社會形態中,法律與占統治地位的道德原則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統治階級的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是相互滲透的。統治階級通常把本階級的道德賦予法律效力,把自己的道德標准確認為法律規范。

第三,大學生應該努力在生活中踐行積極守法行為。

所謂積極守法,是相對於消極守法而言,作為守法道德的要求之一,大學生理所當然得要倡導並踐行積極守法的觀念。

積極守法,是指以法律主人的姿態出現,自覺、主動、創造性地按照法律規定,在法律的激勵下,去做一切有利於貫徹法律的事情,推動法律的完善和發展,積極守法者既是守法的主體,又是法律的主人,積極守法是大學生守法的美德境界、願望的道德境界

③ 為什麼要遵守道德

道德是法律的底線 如果不能夠很好的作從道德。那麼人很有可能會觸犯法律

④ 是遵守道德對還是遵守秩序對

沒有絕對的對與不對,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所以我們就更應該要遵守公共場合的秩序,要遵德守禮,並自覺維護好公共場合的良好秩序。這個就好比是十字路口為什麼一定要設置紅綠燈一樣,試想一下,如果十字路口沒有紅綠燈,那車輛就會亂作一團,所有車輛都無法通過,這就需要紅綠燈來維護這個交通秩序。所以,遵守公共秩序非常重要,生活在社會這個大家庭的我們,也必須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才能讓生活更舒心!

⑤ 是遵守道德還是恪守道德

恪守道德的人一定會遵守道德

⑥ 遵守網路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什麼

使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健康,不至於出現道理倫理的扭曲。

⑦ 人為什麼要遵守道德

個人覺得道德與法律本質上都是人的社會性的產物,對於社會來說,道版德一定上可以權修正人之間的關系,維護一個群體的安定,人的動物本能就是個體性,是為了個人利益而生存,屬於自利行為,動物性有助於人類開發自然,鍛煉能力,強化競爭,但如果沒有社會性來協調或者制止一些會損害到他人核心利益(生命)的行為,這種自利性會導致人類為了利益無所不用其極,最後文明自滅,回到野獸的狀態。當然現在的道德,法律力量夠強大,人類的社會性力量比較強,個人不嚴重違反道德(反人類)對整體社會性損傷不會太大,但你個人會遭到社會性(或者是害怕這種社會性遭到損失的人)的反噬,輕則被孤立,重則被懲罰,而遵守道德意味著你可以可以利用這種社會性去聯系他人,從而有助於保護自己,並且通過社會去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利益。

⑧ 怎麼遵守道德

我覺得全靠個人自己的操守吧,你的存在讓自己覺得舒服也讓別人感到舒服就好了吧。

⑨ 道德是人們行為應遵循的什麼和標准

道德感:(Moral feelings)道德感是人根據道德規范來評價社會行為時所體驗到的情感。這句話說明了幾個問題。
首先,情感也許是我們道德的基礎。孟子就有過很好的論述: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由是顴顴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看到小孩子掉到井裡,難免就為他難過心痛,並不是和孩子的父母有什麼交情,或是要什麼榮譽。我們只是有一種惻隱之心,否則我們就不是人了。
所謂的」惻隱之心「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就是共情(Empathy,有些人譯為同理心,哎,還不如惻隱心呢)。每個正常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別人的痛苦,常常能讓我們掩泣,別人的快樂,也能讓我們開心。正是因為我們能感受到別人的喜怒哀懼,我們才會用道德來對待別人。
其次,道德也是社會性的。如果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就不存在所謂道德與不道德了。而因為道德具有社會性,所以古今中外、各個民族,他們的道德就會存在區別。比如,中國古代有裹小腳的傳統,歐洲人販賣黑奴,在那個時代可以被接受,在我們現在就不行,就是因為整個社會價值發生了改變。

道德判斷:道德就是人們對社會行為來進行價值判斷,形成道德觀念。美國心理學家科爾伯格對道德判斷及道德發展做了很好的論述。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關於道德判斷的一些分類。
科爾伯格用兩難故事發來考察各個年齡段的兒童,然後得出了他的結論。兩難故事的例子如下:
歐洲有個婦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葯能救她,就是本城一個葯劑師最近發明的鐳。製造這種葯要花很多錢,葯劑師索價還要高過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製造鐳,而這點葯他竟索價2000元。病婦的丈夫海因茲到處向熟人借錢,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夠葯費的一半。海因茲不得已,只好告訴葯劑師,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請求葯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欠。但葯劑師說:"不成,我發明此葯就是為了賺錢。" 海因茲走投無路竟撬開商店的門,為妻子偷來了葯。
請問海因茲應該這么做嗎?為什麼?
根據兒童的回答,科爾伯格認為道德推理存在三個層次,每個階段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1)前習俗層次,年齡在4-10歲左右
第一階段:這個時候兒童的道德完全依賴於是否受到懲罰。孩子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就是,「海因茲是不對的,因為警察會抓他。」
第二階段:這個時候兒童的道德依賴於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比如,孩子們會說,」海因茲的老婆要是對他好,就應該去偷,對他不好,就別偷。「這種道德,是互惠型的,而非有什麼原則。
(2)習俗層次,年齡在10-13歲。
第三階段:這個時候道德是一種習俗,如果行為能得到表揚,那麼就是好的。孩子們會說,」他偷葯會讓家人蒙羞,她其中也不一定要吃,他不應該去偷。「
第四階段:這個階段的道德是強調權威的,就是說看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是否遵從權威。」他偷東西是不對的,因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為他妻子的情況就變得合法。「或者,」偷東西是不對的,但是不這么做,他又沒有盡到做丈夫的義務。「
(3)後習俗層次。年齡在13歲以後
第五階段:道德是一種社會契約。規范的存在,是為了集體的利益。因此規范是可以質疑的,也可以進行理性分析、進行協商。孩子們會說,」他不應該偷葯,丈夫沒有偷葯救妻子的義務。葯劑師雖然不對,但是這畢竟是他的權利。「,」法律禁止偷竊,但是沒有考慮為了救人而偷竊的情況,這說明法律存在問題。海因茲是對的,錯的是法律不夠完善。「
第六階段:道德是基於普遍的倫理原則,比如平等、尊嚴、自由、生命等。這個時候的道德往往成為一種體系,會根據個人所選擇的某些倫理原則而形成系統的、全面的道德體系。這個時候的回答就會變成,「生命是寶貴的,我們應該尊重其他生命,這是一切道德的基礎。海因茲的偷盜即使受到懲罰,那也是值得的。」「海因茲這么做是不對的,也許城裡還有其他人得病,他們本來可以買到,但是因為他的偷竊他們卻得死去。他的偷盜是自私的表現,對別人不公平。」

科爾伯格認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到達最後的道德階段,有的人一生都停留在權威階段。因為最後的階段,人的道德水平是基於他的理性認識才產生的。他必須認識到道德的相對性,然後懂得在不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倫理原則是要取捨的。

⑩ 人為何要遵守道德

中國目前道德危機形勢嚴峻,直接影響社會發展
盡管幾千年來誠信的美德曾使古老的專華夏民族屬贏得過享譽世界的美名,盡管建國60年來黨和國家為誠信建設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運行中因誠信缺失而引發的經濟社會矛盾屢見不鮮,個人誠信、企業誠信、政府誠信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問題,有的甚至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信任危機像惡性「病毒」一樣,在全社會快速傳播蔓延,又猶如一顆毒瘤正在侵蝕著我們國家和社會的驅體,我們不能不正視。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