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李德裕法治

李德裕法治

發布時間: 2022-02-26 07:10:48

❶ "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此句出自何處

"變則通,不變則壅;變則興,不變則衰;變則生,不變則亡。"系今人創作,應改編自《周易·系辭下》:「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壅,發音yōng,障蔽;遮蓋: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戰國策·齊策》);壅阻 會乃率眾於州東築堰,壅汴水以浸其城。(《舊五代史·梁書》)。

此句表示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說明在面臨不能發展的局面時,必須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

(1)李德裕法治擴展閱讀:

解讀

這句話正是我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發源地。其意思是指事物在時間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發生變化的。不過,更朴實的中國老百姓從這句話中,摘出了兩個字,表達了更為實用主義的意思。那便是「變」和「通」二字,合起來,即為「變通」。變通一詞,目前仍然極具通用性。人們遇事不必死鑽牛角,而應該懂得通融、屈伸。

❷ 唐、宋歷史大事記

唐朝建立
唐朝疆域圖
隋朝末期,軍閥割據,民不聊 唐朝開創者 李淵
生。爆發隋末農民起義。大業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618年)五月,李淵篡隋稱帝,定國號為唐,隋朝滅亡。降隋恭帝為希國公,閑居長安,次年五月去世。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參見唐朝統一戰爭)。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被迫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 唐太宗 李世民
,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627—649)。
貞觀之治
唐朝疆域圖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武周代唐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結果太宗廢掉他們二人,最後立雖仁但無能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唐高宗在太宗晚年,與唐太宗的才人武氏,即武則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後,武氏入感業寺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後與蕭淑妃內斗,王皇後為了與蕭淑妃爭寵,主動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在大臣的反對下,高宗立武氏為皇後。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690年-705年),自稱聖神皇帝。武後也成為了中國王朝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由於謚號中的「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內統治時期,武後為了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後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盛世
後來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 唐玄宗 李隆基
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漢武盛世)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達到百萬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 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時唐朝疆域。
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嚇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唐朝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經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沖突。 唐末農民戰爭形勢圖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鑒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唐朝滅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 唐憲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時唐朝疆域。
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起義,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起義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後,唐僖宗在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 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形勢
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

北宋
北宋王朝大事系年表(公元960-1127年)
太祖趙匡胤(在位17年)建隆(960-963·11月)
1陳橋儐變
2杯酒釋儐權
3平亂鎮
乾德(963·11-968·11月)
1文臣知州,京朝官知縣
2收荊南、湖南
3收後蜀
開寶(968·11-976·12月)
1 一攻太原(北漢)
2火箭發明
4平南漢
8收南唐
太宗趙光義(在位21年)太平興國(976·12月一948·11月)
2興科舉,始修建繁塔
3吳越歸朝,陳洪進獻漳泉二州
4平北漢,楊業歸宋,攻遼高梁河之役
7夏州亂,繁塔成
雍熙(984·11月一987)
2始唱名賜第,梁顥是年中狀元
3三路伐遼,楊業死,宋自此不攻遼
端拱(988-989)
2喻皓建開寶寺木塔,歷8年始成,
另著木經
1遼始年年南下淳化(990-989)
2始每改元必鑄錢
3始糊名
4始分天下為十道,王小波李順起
4河北始種稻
5蜀亂平
至道(995-997)
3年3月太宗死,不改元
英宗趙曙(在位4年)治平(1064-1067)
1夏再擾邊
2濮議
3停止對夏歲賜
4英宗正月死,不改元
神宗趙頊(在位18年)熙寧(1068-1077)
1王安石上書変法
2王安石正式変法
4王韶經略河西
8宋遼爭界
9安石罷相元豐(1078-1085)
2蘇軾貶黃州
3改定官制寄祿格
5宋夏永樂之役,是年新官制行
6復夏歲賜
7資治通鑒成書
8三月神宗死,不改元,程顥死
哲宗趙煦(在位15年)元佑(1086-1094年4月)
1太後聽怔,新法盡罷,蜀洛黨爭始
2蜀洛朔三黨爭
3汝宮窯名噪天下,蘇頌水運儀像台成
8十月哲宗親政
9四月改元紹聖,紹述新法,得免役法紹聖(1094.4-1098.5)
2復青苗法
4貶元佑黨人元符(1098.6-1100)
2夏求和,復歲賜,河決內黃全北流
3正月哲宗死,不改元,《法式》成書
徽宗趙佶(在位25年)建中靖國(1101)
1蘇頌、蘇軾死崇寧(1102-1106)
1蔡京為相,禁元佑學術,立黨人碑
2女真各部統一
3制禮作樂
4交子跌價改錢引,建寶成宮,起花石綱
5蔡京罷相,復元佑黨人大觀(1107-1110)
1蔡京再相,程頤死
2再復元佑黨人籍
3始以宦宮入進士科政和(1111-1118.10)
1馬植入宋議結女真滅遼
3建保和殿(博物院),升蘇州為平江府
3興道教
4設道官、道祿、道秩,女真起兵攻遼
5金建國
6用林靈素
7徽宗稱道君皇帝重和(1118.11-1119.2)
1宋使海道赴金,金使至登州通好宣和(1119.2-1125)
1金始有女真文字
2宋金和議成,方臘起乂3罷花石綱
4艮岳成,金破燕京
5金掠燕京去,宋以百萬貫換空城
5指南針用於航海
6金不還山後諸州
7金滅遼,西遼建立
7十月金兩路攻宋,太原拒守,燕京降
7十二月金使至開封迫降,徽宗禪位
欽宗趙桓(在位2年)靖康(1126-1127.3)
1正月徽宗南逃,金攻開封不利,議割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索金500萬銀5000萬、緞100萬,宰相親王為質,陳東上書
1二月金北去,四月徽宗回,懲六賊
1九月太原破,十一月金兵破開封
南宋
南宋王朝大事系年表(公元1127-1279年)

太宗(中經五世)
(一)高宗趙構(在位36年)
建炎(1127.5-1130)
1金掠二帝宗室及技藝財寶圖籍北還
1五月高宗即位南京,改元復宋
1六月宗澤知開封,河北乂軍起
1十月高宗至揚州,十二月金兵盡破河北
2正月金破長安、鄧、均、房,至十二月盡占淮北
3二月金下揚州,高宗至杭州
3三月苗劉之變,四月高宗復辟,改官制,廢元佑黨籍
3五月高宗上表求稱臣不許,八月金再渡江南下,十二月陷臨安,高宗下海
3是年金禁漢服,令剃發。
4二月鍾相起乂,三月黃天盪大戰
4七月金立偽齊於大名,金回兵受擊
4十月秦檜回,倡南北和議
紹興(1131-1162)
1二月檜相,金占陝西,北撤過淮
1是年始發關子,忠乂軍抗金
2偽齊遷汴,始用突火槍
3宋向金求和,岳飛軍漸強
4三月金敗於仙人關,從此不敢攻蜀
4五月岳飛取襄鄧六州,九月金南下渡淮遇抗擊,十二月退
5高宗還杭州,征經總制錢
6偽齊攻宋而大敗
7冬,金廢偽齊
8金使至,胡銓等反和議
9正月宋金紹興和議成,河南陝西歸宋歲貢銀絹50萬
9七月金政變,宗弼(兀術)不準和議
10正月金還淮北於宋,五月金攻宋,七月岳飛郾城大捷
11收三大將兵權,岳飛獄成。十一月和議再成,以大散關、淮水為界,割商秦唐鄧之半。十二月岳飛死
12二月宋割地稱臣,金使來冊封
13行經界法
14禁私人修史
15金正式用女真小字
17是年《東京夢華錄》成書
21金為遷都燕京始修宮殿
23金正式遷都,改燕京為中都大興府,開封府為南京
25秦檜死
26金修汴京宮室,強遷女真、契丹人入中原定居
27金改宋京東西路為山東西路,訖有山東、西之名
28金加速大修汴京宮室,運一木至費二千萬,一車用500人
31金主亮四路大舉攻宋,東京留守完顏雍自立為金帝,採石大捷,始用霹靂炮
32金使來修好,六月高宗禪位孝宗
太祖(中經六世)
(二)孝宗趙昚(在位27年)
隆興(1163-1164)
1主戰議起,宋小出靈壁、宿州,有符籬之敗
2沿淮多戰,禁太學生伏闕上書,孝宗遣使議和。
乾道(1165-1173)
1降興和議成,約為叔侄、改貢為幣、銀絹各減五萬
6為岳飛建忠烈廟於鄂州
7河決原陽西王村淹開封
淳熙(1174-1189)
1金令女真人學女真語
2金禁帶刀槍,唯官衛及商旅許帶弓箭
3宋禁商賈用馬
5會子始許兩界並行,朱熹請修白鹿洞,賜岳飛謚武穆
7河決衛州,奪淮入海,梁山泊消失
8恢復白鹿洞
14高宗死
16二月孝宗禪位,始修蘆溝石橋
(三)光宗趙敦(在位5年)
紹熙(1190-1194)
2宋大修水利
3金修曲阜孔廟,蘆溝橋成
5六月孝宗死,光宗不問喪,太皇太後立寧宗
(四)寧宗趙擴(在位30年)
慶元(1195-1200)
1韓侂胄以後叔專權,貶道學為偽學
2禁偽學
3定偽學黨籍朱熹等59人
5頒《統天歷》,年365.2425日,今同
6朱熹死
嘉泰(1201-1204)
1臨安大火焚5萬3千家
2弛偽學黨禁
4封岳飛為鄂王
開禧(1205-1207)
2五月下詔伐金,宋金全線戰
2是年成吉思汗一蒙古
3史彌遠殺韓侂胄求和
嘉定(1208-1224)
1嘉定和議成,稱伯侄,歲幣30萬,另給犒軍費300萬兩,臨安大火焚5萬8千家
2蒙攻西夏,夏求和
4蒙古攻金西京大同迫中都,西遼亡
5蒙古再攻金河北
6蒙古再攻金河北
7五月金遷都汴
8蒙古破中都,得耶律楚材,河北金地大多入蒙古
10金兩路攻宋拓地,得大散關,蒙古建燕雲行省,任木華黎經略太行以南
11金再攻宋
12成吉思汗初西征
13楚材上言用治天下之匠治天下
16蒙古攻西夏
17金求和於宋,蒙首次西征還
五)理宗趙昀(在位40年)
寶慶(1225-1227)
2成吉思汗攻夏
3西夏滅,成吉思汗死,丘處機死
紹定(1228-1233)
2窩闊台為大汗元太宗
3楚材為蒙古初定稅制,設十路稅使
4蒙首次遣使來議假道滅金,蒙設中書省,楚材為令,以漢法治漢地,臨安大火,省、部、太廟盡焚
5蒙攻汴,金用震天雷、飛火槍,金求和,汴旋大疫,死者90萬,蒙再次遣使來議假道滅金並許河南地,十二月金哀宗出汴
6正月金哀宗逃歸德,四月汴京降,楚材改屠城之制,汴140萬戶得以全生,六月金哀宗至蔡州,十月宋蒙軍會師蔡州,史彌遠死,理宗親政,蒙修孔廟
端平(1234-1236)
1正月初九蔡州城破金亡,六月宋欲守河拒關而進軍三京,七月蒙軍南下爭河南,宋蒙四十年戰爭開始
2蒙古二次西征
3宋蒙爭四川、江北,蒙發行交鈔,趙復講學於燕京,理學北行
嘉熙(1237-1240)
1蒙三科取士
2蒙建太極書院於燕京
淳佑(1241-1252)
1理宗以周張程朱配孔子,蒙陷成都
2蒙再攻淮南,二次西征結束
4楚材死
6元定宗貴由立
7秦九韶《九章算術》成書,提出大衍求一術(中國剩餘定理早歐600年)、正負開方術
11元憲宗蒙哥立
12忽必烈征雲南
寶佑(1253-1258)
1忽必烈平雲南後北歸,蒙三次西征
2蒙收吐蕃
3宋廷以宋蒙戰而追究當年宋師入洛之謀
6蒙哥親攻蜀
開慶(1259)
1忽必烈攻鄂州,賈似道私許劃江歲幣
景定(1260-1264)
1忽必烈立(元世祖),始用年號曰中統,設官制,蒙漢並立
2蒙設各路提學
4宋行公田法
5蒙改元至元,設行省
(六)度宗趙禥(在位10年)
咸淳(1265-1274)
3修大都宮城
7蒙改國號為大元
9襄樊被圍五年余失陷,呂文煥降元
10六月元詔滅宋,七月度宗死,恭帝四歲,九月元伯顏出兵襄陽,十二月漢陽、鄂州降元,呂文煥招降沿江舊部
(七)恭帝趙顯(在位2年)
德佑(1275-1276.2)
1正月九江、安慶降,二月文天祥起兵入衛臨安,三月鎮江、平江降,四月江陵、兩湖降,六月泗川降,李庭之、姜才等復奪平江等城抗元,十二月宋太皇太後求和不得
2正月元伯顏兵臨安,宋奉降表,文天祥入元軍議和被扣,二月淮西降,三月伯顏擄全太後及恭帝北去,留諸將平江南,四月文天祥自鎮江元營逃回
(八)端宗趙昰(在位2年)
景炎(1276.5-1278.4)
1五月陸秀夫、張世傑等在福州立九歲益王為端宗,十一月元兵入福建,端宗下海
2二月廣東降元,時元只兒斡萬戶叛,伯顏率眾將北討,文天祥收復數城,九月元軍再南下,十一月張世傑奉端宗走井澳(中山海島)
3四月端宗死,陸秀夫等立8歲衛王昺
(九)帝趙昺(在位2年)
祥興(1278.5-1279)
1五月改元祥興,六月遷厓山(新會南),十二月元捕文天祥於廣東,元發南宋諸陵
2二月張宏范率元兵攻厓山,陸秀夫負帝投海,宋亡。

❸ 李紳吃雞舌是真的嗎

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唐詩人李紳《憫農》詩兩首,道盡了農民的辛苦,讓後人為這位詩人的悲天憫人情懷所感動。

但總有所謂的「揭秘」,網上隨便找找就可以找到李紳的黑材料,一說李紳嗜好吃雞舌,一餐要三百隻雞,只用雞舌,雞肉雞毛堆積如山;另一說李紳在政治上是李黨成員,投靠李德裕,辦了一件冤殺官員的案件。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雞舌湯】

雞舌湯是清代開始流傳的一道名菜,專門用於給人抹黑。

最早的出處是明末清初文人褚人獲的筆記小說《堅瓠集》,此人是《隋唐演義》的作者,是小說家,而非史學家。

而且褚人獲記載的雞舌湯,是用來黑北宋初期宰相呂蒙正的。文中說呂蒙正以前極其貧困,所以發達了之後甚是貪圖享受,每天必用雞舌湯。一天呂蒙正在花園中看到一座小山,竟然是雞毛堆積的,旁人說一隻雞只有一條舌頭,一碗雞舌湯就要幾只雞,於是呂蒙正從此不再食用雞舌湯。

後來這個段子又被用在很多人身上,包括宋代寇準、明代張居正,李紳只是其中之一。

雞舌在古代是一種香料,來自大食,又叫丁香、丁香母,能夠掩蓋口臭,官員上朝奏事都會在口中咀嚼雞舌香,與咯咯叫的公雞母雞舌頭無關。

雞舌做菜,正史中從無記載,包括李紳等人,都無這方面的記錄。

實際上編這些謠言的小人想像力都很匱乏,又大多沒有鍾鳴鼎食的奢侈享受經歷,如果把魏晉時期那些高官富商的奢侈美食嫁接到李紳身上,欺騙性估計能更強。

古人記載李紳等人的黑材料,主要集中在唐末筆記《雲溪友議》,其中有詩人吳武陵得罪李吉甫的經過,李紳對故人李元將、崔某的刻薄等。尤其對百姓,書中記載,李紳治下百姓有逃亡的,李紳說「汝不見掬麥乎?秀者在下,粃粏隨流者不必報來」,把老百姓當成谷糠,似乎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憫農的李紳,但其中也沒有李紳吃雞舌的記錄。

而且,這些記載畢竟只是來自唐人筆記,正史不見。不敢說是假的,但也不能以此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李紳。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丁香,也許這就是雞舌香)

【正史上的李紳】

李紳的曾祖父是李治、武則天時期的宰相李敬玄,百多年過去,家道已經中落,祖父、父親都只是個小小的縣令。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李紳34歲才進士及第,沒沾到其曾祖父的光。

之後李紳在朝中、地方上當小官,在金陵李琦賬下當從事時,因李琦欲反叛割據,李紳拒不為李琦做事,險些被殺。後來李琦被朝廷剿滅,李紳才被從牢中放出,並因此政治上得分,入朝當了右拾遺。

這是李紳仕途的起步,當時與李德裕、元稹都為翰林學士,時稱「三俊」。這段時間的同事,使李紳與李德裕有了互相提攜幫襯的基礎。

三人當中元稹先發達了當上了宰相,但元稹為相根基不穩,又有奸臣李逢吉在後面搞鬼,很快元稹就被罷相,李紳並未得到什麼好處。

李德裕當時是宰相候選人之一,也被李逢吉排擠外放出京。

「三俊」去其二。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三俊」最後一個李紳也沒能倖免】

實際上當時的李紳也已經做到了中書舍人、知制詔,也算是宰相候選人之一,只是排位不靠前而已,沒有必要借元稹和李德裕的光。

元稹、李德裕一去,李紳就成了李逢吉眼中的主要對手之一,並設計了一個局,把李紳和當時任吏部侍郎的韓愈一網打盡。

李逢吉調動李紳任御史中丞,韓愈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唐代御史中丞往往都兼御史大夫,李逢吉特意把兩個官位分開,就是要製造矛盾。

京兆尹是地方官,按慣例要去御史台拜訪走一下程序,但李逢吉既然要挑起事端,就明確在韓愈的任命詔書中說韓愈可以不去拜訪御史台。

李紳和韓愈的性格都是非常耿直,甚至到了偏執的地步。為此公文往來,互相指責,到了言辭不遜的程度,在朝中造成很壞的影響。

李逢吉因此把李紳和韓愈二人同時降級,解決了自己的相位威脅之一。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李紳的壞運氣並未結束】

之後李逢吉並未罷休,借唐敬宗剛剛繼位,就安排多人包括自己在唐敬宗面前上讒言,說李紳當年不支持唐敬宗為太子。這種讒言凡是皇帝就會輕信,尤其中晚唐的皇帝,於是李紳這次被貶端州(現廣州肇慶)為司馬小官。

李逢吉仍然不滿足,在第二年改元寶歷大赦天下時,在大赦詔書上做了一點手腳。

每逢大赦天下,一般被貶官員都能得到「量移」,就是調到離關中較近的發達地區為官,幾次下來就能回到長安。而李逢吉這次,只說已經「量移」的可以再次「量移」,就把李紳這樣剛剛被貶的一批官員排除到了「量移」范圍之外。

但當時的唐敬宗在宮中翻閱舊檔案,找到了唐穆宗時期的奏疏,其中就有李紳等人請立唐敬宗為太子的奏疏,於是唐敬宗知道李逢吉等人是讒言陷害李紳。加上其他大臣也為李紳等人求情,唐敬宗就修改了大赦天下詔書,允許剛剛貶官的也可以「量移」,李紳才得以離開端州這樣的偏遠地區,先到江州任長史,再到洛陽為官。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靠李德裕的李紳,開始了好運氣】

一直到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為相,年過六十的李紳仕途才真正得到轉機。當年同為「三俊」的三人,元稹此時已經死去兩年,李德裕年紀最小,卻在仕途上成就最高。

但當時「牛李黨爭」正盛,李宗閔、牛僧孺等人不斷排擠李德裕,直到唐文宗開成五年(839年)唐武宗繼位李德裕才重新回朝為相。

這幾年的李紳一直在外為官,先後任浙東觀察使、河南尹、淮南節度使等要職,雖然未能入朝,但也算是封疆大吏。

這段時間的李紳在地方上留下一些政績,包括治理霍山虎患、整治洛陽城中為非作歹的惡少等,史書記載還都是正面形象。

李德裕掌政後,李紳也得以入朝進入宰相班子,協助李德裕實現了唐王朝的「會昌中興」。李紳為相期間,並無傑出功績,但無論人品道德,還是執政能力,如果不符合宰相要求,李德裕或者唐武宗都不會讓李紳擔任宰相四年之久。

李紳也很幸運,唐武宗末期因中風辭去相位,外放淮南為節度使,不久病逝揚州,終年74歲,追贈太尉,謚號文肅。後來對李紳抹黑最甚的冤案,就是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實現會昌中興的唐武宗端陵)

【李德裕的悲劇】

李德裕是晚唐最傑出的政治家,其主政時期一直到唐武宗去世,這里要明確,我個人認為「牛李黨爭」的「李」是指李宗閔,李德裕無黨。

這一點,無論從李宗閔、李德裕為相時的政治風氣對比,還有執政效果對比,都能看出顯著差別,「牛李黨爭」最大的責任人是李宗閔。

但唐武宗之後的唐宣宗不知哪裡來的對李德裕的怨氣,上台之後第二天就免去李德裕相位,並在幾年內對李德裕一貶再貶,從宰相貶到了崖州司戶參軍,幾乎是唐王朝最低官位,最後病逝在海南島這個養老聖地。

唐宣宗也算是唐王朝傑出帝王之一,但在用人方面缺乏眼光,在位期間並無「名相」,尤其對李德裕的處置是個很大的錯誤。

其中李德裕的一次關鍵被貶,就是因為李紳辦的那件「冤案」。李紳是協助李德裕實現「會昌中興」的宰相班子成員,李紳的黑歷史,就是李德裕的黑歷史。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晚唐最傑出的政治家李德裕)

【吳湘冤案始末】

這件事情史書上記載還是比較詳細的,唐宣宗時期的宰相白敏中是白居易的同族弟弟,之前本來是李德裕推薦才任中書舍人這樣的重要職務,但唐宣宗繼位之後又成為排擠李德裕最狠毒的一個,效果是五年之內連升十三級進入宰相班子,其忘恩負義為時人所不齒。

事情發生在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當時揚州江都縣尉一個叫吳湘的官員因罪下獄,李紳當時已經辭去相位,任淮南節度使。按唐律,吳湘應當是死罪,於是李紳按此上奏朝廷。

吳湘的罪名主要兩條,一是貪污受賄,這是重罪;二是娶了普通百姓的女兒為妻,「有逾格律」,只是違紀並非違法。

唐代雖然不是法治社會,但對官員處置還是很慎重的,尤其老吳家和李德裕有怨,之前吳湘的叔父吳武陵據說得罪過李德裕的父親李吉甫,於是就有言官懷疑其中有問題。

朝廷派了一位御史崔元藻核查此案,崔的核查結果與揚州地方官大同小異,第一罪名無異議,第二罪名不實,那個女子也算是官宦人家的女兒,吳湘娶她不算違紀。

李德裕是處理這個小案子的最後一道程序,吳湘被處死,崔元藻因「無定奪」,被貶崖州司戶。這里崔被貶的原因不詳,估計是因為這么個小案子,你朝廷御史親自去重新審理,就該把授權用好,又重新回到我宰相案頭是什麼意思?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但李德裕罷相之後,白敏中等人把這個案子翻了出來。

吳湘的哥哥叫吳汝納,是個進士,曾經當過小官員,到長安告了御狀,說李紳在淮南依仗自己曾經是宰相,製造了吳湘冤案。又說本來應當是秋後才能處決罪犯,而李紳盛夏時就下令處死了吳湘,且殺了就埋了,沒能歸葬家鄉。

崔元藻被貶肯定也是心中不滿,也改口說吳湘雖然有罪,但罪不至死。又說李德裕當時權傾朝野,自己調查的真相無法上奏皇帝,李德裕採用了李紳的上奏才處死了吳湘。

唐宣宗派人審理,完全採納了吳、崔等人的供述,結論是李德裕、李紳結黨冤死了了吳湘。

繞了一大圈,終於把李德裕牽連進來了。於是李德裕雖然被罷相,卻也是閑職高位,因此事被貶為潮州司馬這么個小官,赴任途中再次被貶到崖州。

李紳也未能倖免於難,雖然已經去世,但仍然「詔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這是唐王朝神龍革命後對武則天時期酷吏的處置方式。(《新唐書》)

當時李宗閔一黨勢大,掌權的崔鉉、白敏中、令狐綯都是其中成員。「吳汝納、崔元藻為崔、白、令狐所獎,數年並至顯官。」(《舊唐書》)

還原真實的中唐宰相李紳,憫農詩作者,吃雞舌是假,黨爭冤案是假
(海口五公祠)

《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三部正史對此記載基本一致,都是吳湘有罪被叛死罪,後來崔元藻改口說罪不至死,造成李德裕、李紳被處置。

另一部接近正史的《冊府元龜》還補充了一點細節,反而更說明此案有問題。

「李紳文宗開成中鎮維揚,有顏氏女殊色,為遊客吳湘所聘(吳湘即江都縣尉也。與紳爭婚顏氏紳怒其無禮拾贓罪奏而殺之非遊客也。)紳屢求之意欲遺李德裕,為湘所拒,乃誣以他罪害之,顏氏尋亦自裁。」

意思是說李紳是為了把這個女子獻給李德裕,才想法設法弄死了吳湘。

❹ 法制史的一道選擇題:唐朝科舉制度的類型:貢舉、科舉、制舉。 制舉應該作何解與門蔭制度有什麼關系

制舉:即「制科」。歷代臨時設置的考試科目。始於漢,皇帝常稱制詔,提出問題,親自策問應舉之士,董仲舒以賢良對策,即其例。唐朝科舉中的一種,通常分常科和制舉。制舉是皇帝為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置的特科,隨時設科,名目繁多。最常見的有賢良方正科、直言極諫科、博學宏辭科等。唐文宗以後制舉始實際停廢
門萌即萌祖蔭,依靠前人的功績而致仕。應該前者是後者的一種掩飾 可以說成黑幕 如現在的特招生

❺ 漢唐盛世對現實社會的借鑒意義,告訴我是什麼,晚上要考的,萬分感謝!!!

盛世是相對於周邊來說的,唐朝時綜合國力遠超於同期的其他國家!唐朝最值得肯定的一點就是大力發展了科舉制度,使天下人成才有規可循!對社會的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❻ 中國歷史上最出色的宰相都是誰

首先,我的結論不是從那些無聊的電視劇和演義中得來的。
說正題:按時間說。
管仲:助齊桓公成就霸業,大大加強了齊國當時的實力「春秋第一相」
商鞅:變法圖強,使得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最強的國家,為秦國滅六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斯:雖是「焚書坑儒」的幫凶,但他輔佐秦始皇一統中原,定郡縣之制,功不可沒。
蕭何:西漢政治家,攻克咸陽後,他收取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並知民間疾苦,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且一直為劉邦據守關中,做好後勤,且為劉邦推薦人才,官拜丞相。
陳平:在楚漢戰爭中就為劉邦屢出奇謀,為人十分公平,漢初三傑「退休」後官至丞相,得以善終。
諸葛亮:三國時期蜀國丞相,他並沒有演義中那樣神乎其神,並非一個傑出的的軍事家。但無法抹殺他對蜀國政權延續的功勞,輔佐劉備,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魏徵:大唐名相,敢於進言,樹立了歷代君臣關系的典範。使得唐朝在貞觀時期能回復國力
狄仁傑:武則天時期宰相,體恤百姓,不畏強權,舉賢納能,使得武則天時期能夠積蓄國力。
姚崇、宋璟:輔佐唐玄宗創了開元盛世,堪稱治世之能臣。
趙普:隨為人刻薄,但十分好學,精通吏事,能為朝廷舉賢納能,忠心耿耿。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雖對他有所爭議,但他變法圖強,增強了宋朝的經濟。
脫脫:元朝初年宰相,頒布了許多好的政令,廢除了許多弊政,使元朝向農耕經濟發展,為元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楊一清:明朝嘉靖年間內閣首府,鏟除了禍國殃民八虎之一「劉瑾」,文采極好,但最後被小人所害。
張居正: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實行了「一條鞭法」和「考成法」,使得萬曆年間明朝能積蓄國力,推動了明朝後三十年的發展。
劉墉:清乾隆、嘉慶兩朝重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峭直敢諫聞名於世。其書法味厚神藏,有廊廟氣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學大家。
曾國藩:清代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他步入仕途後,曾十年七遷,37歲當上二品京官。他奉行「立言、立功、立德」。立言,他著述、家書、日記,廣為流;立功,他挽救了大清朝;立德,他事事以身作則。因此,他除了「一品侯」頭銜之外,還有「中興第一名臣」、「洋務運動領袖」、「聖賢」、「近代史之父」諸等稱謂。

打得我都累死了,我可是親手打的啊!你要不給分可就太沒良心了。。。。。。

❼ 有富強民主文明的24個景點哪裡有

.1、麗江:
麗江市區中心海拔高度為2418米,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麗江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個世居民族,其中納西族23.37萬人,彝族20.14萬人,傈僳族10.62萬人。其中納西族占古城區及玉龍縣(即原麗江縣)總人口的57.7%,並且著有「國中貴原,雲中麗江。

麗江旅遊景點:玉龍雪山、大研古城、雲杉坪、白水河、甘海子、冰塔林、束河古鎮、拉海市、虎跳峽、瀘沽湖、麗江木府、東巴萬神園、四方街、印象麗江、玉水寨、梅里雪山、萬古樓

No.2、三亞:
三亞市位於海南島最南端,因三亞河(古名臨川水)有三亞東西2河至此會合,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亞」,東鄰陵水縣,西接樂東縣,北毗保亭縣,南臨南海及三沙市,陸地總面積1919.58平方公里,海域總面積6000平方公里,人口68.5萬,是一個黎、苗、回、漢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三亞是中國最南部的濱海旅遊城市,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通信樞紐,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開放黃金海岸線上最南端的對外貿易重要口岸。

三亞古稱崖州。"崖州在何外,生渡鬼門關。"唐宋兩代流放到崖州的大巨就是李德裕、趙鼎、胡銓等四五十人。他們只見山遮海攔,前路已盡,這就懷疑已經走到了天的邊緣,海的盡頭,"天涯海角"的名稱由此而來。

❽ 想知道誰是中國最牛的政治家

《中國六大政治家》,梁啟超主編,1911年出版,認為近代中國之衰敗唯有崇尚法治,始得振衰起隳,富國強兵。書中被稱為六大政治家的是:管仲 、商鞅 、諸葛亮 、李德裕 、王安石 、張居正。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