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教師的道德修養
1.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方法有哪些
一、加強理論學習,注意內省,慎獨; (一)要加強理論學習: 1,教師要回認真學習理論答,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2,應在理論學習中去深刻理解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要求。 3,應當學習教育科學理論和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 (二)道德修養應注意內省和慎獨; 二、勇於實踐磨練,增強情感體驗; 三、虛心向他人學習,自覺與他人交流; 四、確立可行目標,堅持不懈努力。
2.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主要包括
師德,是教師工作的精髓。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正是折射出這種教育哲理。「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榮的事業」,擔負著培養祖國未來的特殊使命,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艱巨任務。
3. 你認為教師職業最重要道德修養是哪些
教師職業最重要道德修養是這些
1、堅持知和行的統一
堅持知行統一的原則,就是要把學習道德理論、提高道德認識同自己的行動統一起來,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師的師德觀念不是自發產生的。教師只有掌握了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學、心理學、文學、倫理學、美學知識和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常識、基本原理,懂得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美,什麼是丑,什麼是高尚的行為,什麼是卑劣的行為,什麼是人民教師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品質,為什麼應當具備這些道德品質等等,才能提高對師德的認識,形成師德觀念,為師德修養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每一教師在師德修養過程中更要注重品德實踐,注重行,自覺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真正成為道德的高尚者。總之,只有堅持知和行的統一,才能真正提高師德修養。
2、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
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教師要不斷進行道德理論和知識的學習,加深對師德修養意義和作用的理解,不斷增強修養的動力; 同時要善於通過各種方式把良好的道德動機轉化為客觀的、外在的、現實的實際行動。在動機和效果的統一上實現師德境界的升華,既重視動機,又重視效果,才不會成為「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動機和效果的統一上對自己提出比較全面的要求,是師德修養中必須堅持的。
3、堅持自律和他律的結合
所謂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師依靠發自內心的信念對自己教育行為的選擇和調節。所謂他律,就是指外部憑借獎懲以及各種制度規范等手段對行為進行的調節和控制。希望能幫到你
4. 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有什麼特點
一、教師職業道德及其基本特點
(一)、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
1、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一是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的獨特性,說明了它是教師這一職業所特有的,是與教師這一職業密切聯系的專門性道德。二是揭示了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說明教師職業道德不只是教師在職業生活中所應遵循的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還包括教師對規范或准則中內得而成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
(二)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特點
(1)、教師職業道德的教育專門性。指教師職業道德對教育善惡的專門體現性和對教育的專門適用性。
(2)、教師職業道德體現教書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教師:「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3)、教師職業道德內容的全面性。它包括職業理想、職業態度、職業責任、職業技能、職業規范、職業良心、職業作風、職業情操等。
(4)、教師職業道德功能的多樣性。它包括職業工作的精神動力、人際關系和利益關系的調節、言行示範的自覺性等
二、我國當代教師職業道德原則和基本規范
(一)、我國當代教師職業道德的建構(1)繼承性(2)時代性(3)全面性
(二)、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原則(1)教書育人原則(2)樂教勤業原則(3)人格示範原則
(三)我國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
1、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調整教師與教師職業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尊重學生、信任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熱愛學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熱愛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條件。教育愛內涵的思想特徵:A、教育愛的廣泛性 B、教育愛的引導性 C、教育愛的理智性和純潔性 D、愛與嚴的結合
2、嚴謹治學。嚴謹治學是處理教師和教學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其基本含義是: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鑽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方法,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1)好學不倦,努力精通業務(2)把握規律,科學施教(3)嚴以律己,嚴格執教(4)不斷探索,勇於創新
3、團結協作。團結協作是調節教師與教師、教師與領導等教育主體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1)關心教師集體,維護集體榮譽(2)克服文人相輕,相互學習配合(3)尊重同志,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4、尊重家長。尊重家長是處理教師和學生家長之間相互關系的道德規范。教師與學生家長的基本關系表現在:(1)社會地位的平等性(2)聯系交往的互尊性(3)教育過程的配合性
5、廉潔從教。廉潔從教是調整教師與物慾誘惑之間的道德規范。其基本要求是: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求私利。古人雲:「不受曰廉,不污曰潔」 廉潔公正是為師立教的根本。
6、依法執教。依法執教是調整教師勞動與法律制度之間的職業道德規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覺遵守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
7、為人師表。為人師表是教育活動對教師個人言行的要求。其基本含義是:模範尊守社會公德,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以身作則,注意自省、自察、自糾。特點:表率性、律己性、統一性、真實性。
三、教師職業道德修養
(一)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意義
1、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教師道德人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需要。2、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
1、堅持知和行的統一。2、堅持動機和效果的統一。3、堅持自律和他律的結合。4、堅持個人和社會的結合。5、堅持繼承和創新的結合。
(三)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基本方法
1、加強理論學習,注意「內省」,「慎獨」 2、勇於實踐磨練,增強情感體驗3、虛心向他人學習,自覺與他人交流 4、確立可行目標,堅持不懈努力。
教師派祝您考試成功!
5. 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社會主義主義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
1、政治素質
政治素質是教師整個素質結構中的統帥,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教師職業活動的目的、方向和動力。教師要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業務素質
扎實的知識功底,良好的學業修養,是教學必備的基礎。學識淺薄,淺嘗輒止,教起課來必然干癟無味,捉襟見肘;學識豐富,源頭活水汩汩流淌,教學就會有聲有色,游刃有餘。
3、心理素質
由於教師的職業特點及其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大量研究結果證明,教師的心理素質尤其是個性品質和個性心特徵,對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深刻的影響。
(5)什麼教師的道德修養擴展閱讀:
社會主義教師道德修養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的。實踐是師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實踐是檢驗師德修養客觀效果的唯一標准。實踐是師德修養水平不斷提高的動力。
因此,教師進行道德修養必須投身於社會實踐,首先,要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中去。只有在兩個文明的建設之中,教師道德修養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在億萬人民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並得到考驗和檢驗。
其次,要投身教育實踐。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實踐,教師道德修養中的各種矛盾都存在於教書育人的實踐當中。每個教師要把教師道德要求化為自身內在的道德品質,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或犧牲一定的個人利益。 教師能否戰勝自我、自覺自願的依據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適應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需要,這些只有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才能做出回答。
6. 教師職業道德素養包括哪些內容
一、主要包括:
1、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努力做一名優秀教師,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崇高職業理想,體現了教師職業素質的本質,具體包括:
(1)、熱愛教育事業。
(2)、熱愛學生。
(3)、獻身教育事業。
(4)、勇於同一切危害教育事業的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
(5)、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2、自覺履行教師職業責任,就是要求教師把職業責任變成自覺的道德義務,為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新人而無私奉獻。具體內容有:
(1)、教師必須自覺地做到對學生負責。
(2)、對學生家長負責。
(3)、對教師集體負責。
(4)、對社會負責。
3、樹立積極主動的勞動態度,努力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樹立積極主動的勞動態度。具體內容有:
(1)、教師必須有主人翁的責任感。
(2)、具有從事教育勞動的光榮感與自豪感。
(3)、要有肯於吃苦的精神。
(4)、教師職業紀律.
4、教師職業應遵守的規章、條例、守則等。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要有教師意識並不斷強化這種意識。
(2)、認真學習教師職業紀律的有關規定。
(3)、在教育勞動中恪守教師職業紀律。
(4)、從一點一滴做起。
(5)、虛心接受批評,勇於自我批評,善於改正錯誤。
5、教師要有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教書育人活動的效果是教師職業技能的反映。具體內容有:
(1)、刻苦鑽研業務,不斷更新知識。
(2)、要懂教育規律。
(3)、要具備一定的管理知識。
(4)、勇於實踐,不斷創新。
二、教師素質是職業素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有了教師職業勞動之後,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總結概括而成,並在他們的著作中表達出來的。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6)什麼教師的道德修養擴展閱讀:
1、教師職業道德素養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
2、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但是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范、准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范、准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准則
3、教師道德素質比教師文化素質更為重要。師德才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
7. 教師的道德修養包括什麼
教師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因此,教師的素養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的素養呢?
一.師德素養
「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教師的師德素養是教師素質的核心、靈魂。因此,教師作為育人的主體,首先要具有完善的人格,要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上堪為師表,以良好的師德風范去影響學生。以人格影響人格,以素質造就素質。正如大教育家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教師的師德素養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的教化作用,人民教師一定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努力完善自我,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肩負的是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的神聖使命,我們必須樹立偉大而高尚的理想,努力做到「熱愛教育、獻身教育」,「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二.專業知識素養
教師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專業人員,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具備專業知識素養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的。
教師的勞動是一個復雜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要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資之深,則左右逢源」。一個教師要是死啃教材,不注重補充鮮活的血液,連自己也變得陳舊了。作為教師始終要有知識的緊迫感,無論教材怎麼編,無論課程怎麼變,你必須是一個知識的擁有者,這樣你才無愧於自己,無愧於學生。「知識用時方恨少」,這是不變的真理。
三.學習素養
馬卡連柯告訴我們,教師的技巧,並不是一門需要天才的藝術,但它是一門需要學習才能掌握的專業。學習是發展之本、進步之源。學習是教師發展進步的第一要務。當前,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人,教師要熟悉和掌握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不加強學習,不主動地去掌握新的知識技能,就無法勝任本職工作。教師擁有「一桶水」已遠遠不夠了,教師應該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所以,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
教師終身學習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陶行知說得好:「要想學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這指出了教師學習的重要性,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新。
四.心理素養
教師肩負著神聖的育人使命,教育人者必須先受教育,要讓學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教師首先要消除心理方面的疾病障礙。有一個豁達的心腸,健全的性格,愉快的心境,融洽的人際關系和百折不撓的勇氣,面對困難,樂觀向上,正視自己,控制不良情緒,樂於助人,與人為善,熱愛工作,熱愛生活,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帶動學生。
當然,教師的專業素養還有很多方面,努力踐行才是最真。
8. 什麼是教師道德素養
教師素質,來又稱教師專源業素質,是指能順利從事教育活動的基本品質或基礎條件。是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
師德主要從教師的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既是師德的規范,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
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
(8)什麼教師的道德修養擴展閱讀:
教師素質的本質:
教師素質是職業素質的一種表現形式,它是有了教師職業勞動之後,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總結概括而成,並在他們的著作中表達出來的。
教師職業素質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勞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道德品質的總和,它是調節教師與他人、教師與集體及社會相互關系的行為准則,是一定社會或階級對教師職業行為的基本要求。
9. 簡述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內容
一、愛國守法。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 二、愛崗敬業。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三、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四、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五、為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2.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 3.了解學科的發展脈絡 (2)職業道德素養。教師的職業道德是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它是教師道德結構中的主體部分,它在調節教師全部道德品質中起重要作用。 (3)知識素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因此,具有比較淵博合理的知識是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 (4)能力素養。一定的能力素養是進行和完成某種工作所需具備的,教師的能力素養是進行教育活動,完成教育任務的重要保證。 (5)身心素養。教師勞動是一種充滿高度創造性的繁重的腦力勞動,又是一種兼有一定強度的體力勞動,所以教師必須有良好的身心素質做保證。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質是教師職業素養建立的基礎,其在教師的職業生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奮的精神和輕松愉快的心境,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