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網暴立法

網暴立法

發布時間: 2022-02-26 10:59:06

㈠ 多名律師呼籲網暴立法嚴懲鍵盤俠,如何讓他們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鄙人認為對於鍵盤俠的網路暴力,應該讓他們為自己的不當言論負責到底,具體說來:

1、三人成虎,臉上刺字

中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成語,來形容言語傷人的,比如“三人成虎”“眾口鑠金”等。而這些成語的背後,哪個不是血淋淋的現實啊,所以歷史到今天,進入網路時代下,在網路的加持下言語傷人的長舌婦,就更加可怕了,試想在沒有報紙的時代,幾句謠言,可是可以輕易讓被害人萬劫不復的。更何況是科技如此發展下的今天,要知道在網路上,鍵盤俠,長舌婦們,可是一次又一次肆無忌憚的用言語,要了人的命。

當然更重要是,要在網路上發展針對網暴的人民戰爭,讓這些網暴的文痞和既得利益者,明白網上的有的是讓他們。因為網暴言論而萬劫不復的正義力量。自己在正義面前,不過是角落裡的蟑螂而已!

㈡ 多名律師呼籲網暴立法嚴懲鍵盤俠,你支持網暴立法嗎

多名律師呼籲網暴立法嚴懲鍵盤俠,你支持網暴立法嗎?我支持,首先得清楚為什麼那麼人會在網上肆無忌憚的網暴,法律還不健全。盡管有法律的規定,但是不完善,更缺少對暴力行為的法律懲處。一些平台放縱、甚至支持網路暴力,從而牟利。有些人法律意識淡薄,不但不認為網路暴力違法,反倒認為是在做好事,是在以正義之名行道。有的人就是網路上的混混,以製造網路暴力過日子。網民的獵奇和娛樂心理、盲從和宣洩心理等因素成為了滋生網路暴力的土壤。網路不同於傳統媒介,網民與傳統受眾在信息的接收和使用上有著不同的心理特徵,這些特徵會影響到網民的網路行為。

㈢ 網路暴力日益嚴重,針對網路暴力該不該專門立法

網路暴力越來越嚴重,針對網路暴力當然應該有一些相關的法律去約束,而且現在國家也一直在不斷的跟變著我國法律的制定。畢竟我們整個社會是在不斷的發展,所以每一個事情每一件事都應該有法律的制裁。但是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有的一些新型出現的東西可能會給人類造成一些損失或者損傷。

由此可見,網路暴力對於我們很多的人來說,都非常的可怕。所以我們一定要活躍國家,趕緊頒布相關的政策,制止一下網路暴力,尤其是在網路上面遇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的時候,就需要有相關法律的約束和制裁。

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自主權。所以當我們遇到真正的損害或者一些危險的時候,一定要通過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現實世界當中,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只要影響到我們的,就一定是要需要改革的。而且我們一定要身處在世上,保護好自己,盡量不要把自己變成一個被大家所關注的人物。這樣才能夠讓我們很多的人覺得上網是一件舒服而簡單而且有趣的事情。避免了一些過多的干涉和交流,才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

㈣ 多名律師呼籲網暴立法嚴懲鍵盤俠,你贊成此建議嗎

網路暴力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吧,而且這幾年鍵盤俠的頻繁出事,導致很多人紛紛喪命,因此多名律師呼籲網暴立法嚴懲鍵盤俠,小編對這個建議是很贊成的,接下來一起看一下吧。

三、結語

最後小編想說通過這些事情可以看出大家的法律意識真的是微乎其微,而且大家也不知道自己的這些網暴言語是需要付出法律責任的,因此大家一定要警醒一些,不要通過一些片面的視頻片段或者是截圖來肯定一個人的品性,要知道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活法,只要觸犯到了法律,那麼必定是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的,因此小編呼籲大家一定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識,也不要跟從他人去謾罵對方。

㈤ 關於網路的立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安全保護辦法》內

《中華人容民共和國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 互聯網電子郵件服務管理辦法》《中國互聯網路域名管理辦法》等等,但是在我們國家關於這方面的法律沒有形成體系,基本上都是條例和規定,還有些是文化部發布的通知。

㈥ 四川省委書記對網路暴力表態,網路暴力是不是該立法規

我認為如今網路如此發達,網路暴力也屢有發生,會對當事人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我們應該正視網路暴力,立法規范是一種很好的途徑。

㈦ 網路暴力是否違法 我國有關網路暴力的法律規

法學上目前還沒有「網路暴力」的說法,沒法給予嚴格的法律定義。

網路暴力通常都被認定為民事侵權的范圍,但如果有人捏造事實在網路上公開、長期地對他人進行惡意的侮辱、誹謗,當事人可以誹謗罪提起刑事自訴,加強多邊合作機制與協調處理機制。

網路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同時也是一個和真實世界並行、交融的現實世界;互聯網的開放性、交互性、匿名性,很容易使有些網民不負責任的言行演化為「網路暴力」, 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等合法權益,給他們造成極大的精神傷害和心理傷害,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防治「網路暴力」必須疏堵結合、綜合防治。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提高網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的道德自律意識,增強他們的分辨能力、選擇能力和對低俗文化的免疫力,培養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的、負責的網路行為。

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快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研究,盡快出台相應的法規、制度,加大依法懲治的力度,通過法律手段規范人們的網路行為,凈化網路環境。

(7)網暴立法擴展閱讀

每個人都可能成為網路暴力受害者,網路暴力的肆無忌憚,正在以其獨有的方式破壞著公共規則、打破著道德底線。

網路暴力的危害很廣,從近年發生的網路暴力事件的危害進行匯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混淆真假

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網路這樣一個虛擬的社會,真假原本就難以辨識,而在網路暴力事件的不斷沖擊下,原本難以辨識的真善美和假丑惡變得更加難以區分。

通常,對真理的曲解並不在於信息源本身,而在於真理在傳播的過程中被歪曲混淆,網路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混淆了對與錯,真假難辨。

2,侵犯權益

網路暴力中,參與者非理性的群體攻擊侵犯了網路暴力事件當事人,對當事人的身心造成了傷害,並直接侵擾了當事人的現實生活。

尤其人肉搜索風靡開始,網民已不再局限於在網路上通過語言文字或圖像的方式對當事人進行攻擊討伐,通過人肉搜索手段直接從網路虛擬社會滲透到現實社會,對當事人的現實生活進行騷擾。

網路暴力事件中,受害人有名有姓,卻找不到具體的實施傷害的人,正因為如此,參與的網民抱著法不責眾的心理肆意而為。網路集體暴力中,網民很少考慮到當事人的心理。而當事人因網路暴力事件,所受的懲罰完全非等量懲罰。

當事人需要道德譴責,需要法律制裁,但絕對不需要披著道德外衣打著正義旗幟的暴力去解決。

3,影響價值觀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響外,網路暴力行為的頻繁發生,會影響網民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念是人類社會秩序正常運行、美好和諧社會得以構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無時無刻不在影響他們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就學校食堂旳例子來說,每到吃飯時會很擁擠,樓梯中總是人頭攢動,但是卻亂中又井然有序,就是價值觀念在發生作用。交通規則的道理相同,在交通規則還未制定、紅綠燈都還不存在的世界,馬路上來來往往的行人、車輛也會互相相讓,以使每一個通行的人能快點到達目的地。

社會的普遍價值觀影響了個體的價值觀,進而影響個體的行為。

4,社會和諧

網路暴力事件加速個人信息的泄漏,引發社會恐慌,阻礙和諧社會的進程。2012年4月半月談對公民如何保護個人信息權進行了網路調查,參與人數4142人。

其中對於個人信息是否泄漏的調查數據顯示:30%的人多次遭遇信息泄漏狀況,40%的人偶爾有信息泄漏的狀況,僅15%的人極少遭遇此情況,且15%的人對自己信息是否泄漏尚不清楚。

由此可見,至少70%以上的人遭遇過不同程度的個人信息泄漏狀況,個人信息安全關繫到個體的切身利益,個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當事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引發不安情緒。

網路暴力事件侵犯了當事人的名譽權、隱私權,泄漏了網民的個人信息,更加增強了個人信息的安全風險,引發了社會的恐慌情緒。

網路空間和現實社會是有共通之處的,有的學者則直接認為,「網路空間」也是「現實社會」,只不過它是一種通過虛擬技術進行信息交流和傳播的新型媒介而已。按照這樣的說法,網路空間,是人們生活的空間,是一個以虛擬為形式的「現實社會」。

那麼,在這樣一個社會所受到的一切影響也必然會作用到現實社會。網路暴力是「輿論」場域的群體性紛爭,以道德的名義對當事人進行討伐,可以說是網路自由的異化,這無疑阻礙了和諧網路社會的構建。

與現實社會的暴力行為相比,網路暴力參與的群體更廣,傳播速度更快,因此某些意義上說,可能比現實社會的暴力產生的危害更大。網路暴力的產生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危害大、影響范圍廣,而且蔓延趨勢嚴重。

㈧ 網路犯罪的立法

巴西國會參議院2012年11月在審議新的《刑法大典》時,首次把互聯網犯罪列入刑事犯罪范疇。新法對入侵電腦、竊取密碼和違法封鎖網站等行為作出了詳細的說明和定罪,如非法入侵他人電腦將被判三個月至一年監禁;通過遠程式控制制電腦非法竊取私人信息、商業和公司機密,可能獲刑半年至兩年 。
巴西這樣做的原因是近幾年來網路犯罪猖獗。據巴西銀行業聯合會統計,2011年不法分子利用銀行網路服務系統實施的犯罪活動比前一年增長了60%,導致銀行和客戶經濟損失達15億雷亞爾(1雷亞爾約合0.5美元);還有調查報告顯示,2012年網路犯罪共使巴西損失159億雷亞爾。
此外,2011年以來黑客兩次侵入巴西總統府網站,並曾「攻陷」參議院、國防部、國家地理統計局、中央銀行等多家機構網站。名人隱私也受到侵犯,如黑客入侵巴西著名女演員卡羅琳娜·迪克曼的電腦,竊取其個人信息並曝光私密照等。
巴西專家認為,此前缺乏專門的法律,制約了對網路犯罪的打擊,一些法官在受理網路犯罪案件時,定罪和量刑無法可依。此刻巴西國會不僅在《刑法大典》中加入打擊網路犯罪的內容,還在加緊審議政府提交的《互聯網管理基本法》,以對互聯網的服務質量、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作出更明確的規定。 日本也曾面臨同樣的問題。在還沒有專門法律打擊網路犯罪行為的時候,相關犯罪嫌疑人如製作和散布電腦病毒的人被逮捕後,只能以「違反著作權法」或「損壞器物」定罪。
對此,日本參議院全體會議在2011年6月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將製作病毒列為犯罪,該法當年7月14日正式生效。這項法律的「製作病毒罪」條款規定,對以惡意感染他人電腦為目的而製作或提供病毒的行為,處以三年以下徒刑或50萬日元以下罰款;對以惡意感染他人電腦為目的而「取得」或「存儲」病毒的行為,處以兩年以下徒刑或30萬日元以下的罰款。 俄羅斯立法加強了對兒童免受網上不良信息侵害的保護。俄羅斯議會於2012年7月通過《防止兒童接觸有害其健康和發展的信息法》修正案,並於當年11月正式生效。該法律規定,俄通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督局可根據舉報把提供吸毒、自殺和兒童色情信息的網站列入「黑名單」,然後委託電信運營商通知網站所有者立即刪除有關網頁。如果網站所有者拒絕執行,監管部門有權通過封鎖IP地址或過濾內容的方式阻止該網站信息傳播。
新法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全俄輿論研究中心、列達瓦中心等多家民調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60%至70%的俄羅斯人認為有必要通過法律對網路不良信息傳播加以限制。監管部門設立的網路非法信息舉報網站在2012年11月1日開通當天就收到3000多條舉報,並由此將6個違法網站列入「黑名單」。
俄羅斯還在國際上積極主張由國家對互聯網實施監管。2012年12月,俄羅斯代表團在迪拜舉行的國際電聯大會上提出了「網路主權」等倡議;之前在2011年9月,俄羅斯與烏茲別克、塔吉克和中國一起向聯合國提交了國際信息安全保護法的草案,提出應當限制在互聯網上傳播宣揚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破壞他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穩定的信息,並建立國際網路管理系統。

㈨ 網暴致死算不算犯罪

法律分析:算的,但目前還沒有關於網路暴力的相關刑事立法。因網路暴力致死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要求施暴者承擔刑事責任。受害人家屬可以帶著受到網路暴力傷害的證據,去公安部門報案,按誹謗罪處理。受害者可以帶著證據去法院起訴網路暴力的施暴者,要求得到民事賠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四十六條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通過信息網路實施第一款規定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