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分工
㈠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隊伍包括哪些人員
一、組長:
負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總體工作。
二、副組長(分別負責不同部門):專
1、分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宣傳工屬作。
2、分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各項活動工作。
3、分管轄區未成年思想道德工作。
三、組員:
負責各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的具體業務。
㈡ 如何進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說明報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確保學校人才培專養的正確的政治屬方向,在確保學生全面發展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始終堅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校結合新課改,制定了德育工作各方面的計劃和措施,強化落實,切實抓出成效。充分發揮學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主渠道、主陣地、主課堂的作用,努力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代新人。
在具體工作中,首先注重教師的師德素養培養,制定教師德育工作計劃。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的教育法規,「十禁止」規定的內容等;其次,我校結合傳統節日和一些重要的紀念日,如國慶節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會主題活動,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文明禮儀教育;最後,學校、社會、家庭有機結合,建立聯防機制,形成合力。
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精神風貌有了很大的改進,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已經或正在養成,校園整潔、環境優美、學生舉止文明、校園秩序良好,已成為我校的特徵。
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應該包括哪些
(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深入進版行中華民族優良傳權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准備。
請採納,謝謝!
㈣ 社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設工作有哪些分工
要堅持廣泛動員,形成合力,進一步鞏固完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群齊抓共管、文明委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工作格局,吸引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不斷健全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要堅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從記住「三個倡導」24個字的基本內容開始,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課堂教學、家庭生活和社會實踐的各個環節,切實開展好「我的中國夢」、中華經典誦讀等思想道德教育實踐活動。要堅持立足自身,融合推進,不斷增強學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完善社區與學校、家庭聯系溝通機制,進一步形成社會化、開放式教育格局,健全完善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教育網路。要堅持強化措施,加大整治,深入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整治,開展校園周邊網吧整治行動,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流浪兒童等特殊群體未成年人,切實構建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文化環境。
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迎評工作,要精準對標,全力達標,高度重視,精心准備,全力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測評成績。要制定工作方案,統籌謀劃安排,精心組織網上申報、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宣傳動員等各項工作,細化分工,列出清單,制定措施,倒排工期,逐項銷號,全面有序推進各項工作。要實施網格管理,落細落小落實,將創建責任層層分解到各個網格,把責任落實到每個網格、每個崗位和每個責任人,真正實現在網格內提升工作水平,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創建要求。要精準精細精心,堅持高標准、嚴要求,確保各項指標不丟分、奪高分、爭加分。要加大宣傳力度,集中抓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等主題新聞輿論宣傳和社會宣傳,廣泛開展「踐行文明從我做起」、「小手拉大手,共創文明城」等活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濃厚氛圍。要強化督查督辦,嚴格獎懲問責,對工作成績突出的,要表彰獎勵,對出現問題、影響全市工作大局的,要嚴肅問責。
㈤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分管領導是縣委副書記還是宣傳部長
宣傳部長分管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是肯定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屬於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內容,其主管機構是當地的文明委及文明辦,而文明委的主任、副主任職務各地設置不盡相同,當地的宣傳部長一般都是文明委副主任,同時政府的一名聯系宣傳工作的副縣長也一般會擔任文明委副主任,而文明委主任,有的由縣委書記擔任,有的由副書記擔任。所以,副書記是否分管當地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還得看他是否是文明委主任,是否分管聯系宣傳思想工作。希望能幫到您!
㈥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包含哪兩個方面的內容
(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深入進行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教育和中國革命傳統教育、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傳統,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深重災難和中國人民進行的英勇斗爭,從小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與國情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正確認識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准備。(3)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大力普及「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備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學會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基本關系。(4)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努力培育未成年人的勞動意識、創造意識、效率意識、環境意識和進取精神、科學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觀念,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引導未成年人保持蓬勃朝氣、旺盛活力和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激勵他們勤奮學習、大膽實踐、勇於創造,使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㈦ 誰負責指導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
(一)身教重於言傳。 要想讓被教育者受教育,教育者本人必須首先做到。 否則如果你做不到,你說的越好聽,聽者反感心就越強烈。 (二)寓教於樂。 通過生動活潑的小故事,啟發聽者的興趣,讓受教育者願意聽,樂意做。
㈧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任務是:
(1)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
(2)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樹立和培育正確的理想信念。
(3)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培養良好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
(4)從提高基本素質作起,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
(8)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分工擴展閱讀: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須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中小學教育的全過程。
加快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的改進和建設,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德育資源,深入研究中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特點,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教材之中,並保證佔有適當份量。
努力構建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積極改進中小學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教學方法和形式,採用未成年人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把傳授知識同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
要積極探索實踐教學和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區服務的有效機制,建立科學的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綜合考評制度。要因地制宜,積極開展各種富有趣味性的課外文化體育活動、怡情益智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勞動,培養勞動觀念和創新意識,豐富課外生活。
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要把思想品德教育與法制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使二者有機統一,相輔相成。要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珍惜生命、遠離毒品」教育和崇尚科學文明、反對迷信邪教教育,堅決防止毒品、邪教進校園。要加強工讀學校建設,對有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進行矯治和幫助。
要採取堅決措施,改革課程設置、教材和教學方法,切實減輕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資料:意見_中國政府網
㈨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案
首先要明白未成年人是祖國家庭的未來只希望;教育是第一首要!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二、要全社會參與:學校、家庭、宣傳系統等進行道德與文化的宣傳教育。
三、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中一定一定要把文化層次分布建設部署好,這是搞好人文環境大問題!千萬不能搞濁低媚俗泛濫「文化」;權政者文化專家者必須明白文化概念:文是聖說覺悟的理律;化是覺明之歸;道化、德化、化育、造化、中化、中國化的文化;在高度人文環境中未成年人就自然得到教化培育。
道德,道遍萬物,貫穿一切,無不在道中。是宇宙不變的本體,老子釋有七律參明,並在一切存在、運動中普示普證其不可抗拒不可更改性。正是這一道的本體、究竟、統一、不變存在,才綱紀了一切生命行為的禍福生死、勝敗苦樂。說其有拿不來、摸不著、看不見,說其無律不離、則不廢、果不昧。而且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都不外是在試圖超越著什麼,又試圖在得到著什麼。如果把這兩個東西統以道代稱究之,結果可能真的非常意外的明確,而且它們本來就一個不可變的東西。所以是否可結論,人類一切文化、一切行為的奔波、分爭、尋究其最終本質,都不外是在求道、識道、用道、合道、直至得道而一弊之。若以識論之,道是絕對真理的極頂,若以在論之,道是相對至明的極心,普查人類的所有真理追求和設想,無一比老子的道更准確、更真實、更本然、更周圓。妙音賜禪,以究竟有而極虛、究竟無而極真、究竟尊而不為、究竟卑而不改、究竟生而若滅、究竟死而若生,故成一切生追求的最終統一最佳自然自在真本然。
德是道之用,是智慧、能量、境界、依受的實土之積,是智明的選擇,是主體我對依體眾順逆的利害。體用只可分解識而不能分立存,其合於道者曰積德自進道明,其背於道者耗德自墜苦暗。社會的權如此、勢如此、命如此,無一能超越道的德能綱紀。德中包括德能、德為、德受,為是緣起之根、聚散之因、運命之本。為的最佳效果是無不為,為的最高形式是無以為,單從字面之識實難確見老子真面目,不免錯判出唯心、消積的反向誤導。有為執皮,無為及本,生活社會中如果不存在無效於有、柔制於剛的事實,那就不是道的普遍性了。比如一件事的不同處理就本在著有無之別,而且無處不有,遍及世宇。無為不背有為,德治不背法治,只是明確揭示為的最佳狀態。人墜水中不為何以救,世面淪喪不治何以止。但法治不棄教治、不棄德治,這就是有無的統一,這就是不可能社會始終處在有為的法治狀態。當下生滅有亦無,當下執著無亦有,統一落實於生命的全部支撐是眾生。在這個實土上,古今聖明同倡范朴明天下、寧天下,此既德的無教無不教、無為無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