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法國
『壹』 如果巴黎從法國獨立了出去,對法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如果巴黎獨立,那法國的榮耀與實力會丟失一半。
巴黎經濟——世界級國際大都市。
巴黎是法國的絕品珍寶,也是世界的瑰麗城市,巴黎的美麗依託在法國民眾給予的血液中,法國的歷史沉澱傾注在巴黎城市點滴中,他們是一體的。法國首都巴黎如若獨立法國,那一天法國民眾第一個不同意。
『貳』 法國內部有沒有要求獨立的地方
我准備籌劃西西里起義,現在差點菜刀和酒瓶子!
『叄』 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有什麼關系
美國獨立戰爭發生在1775年–1783年。在此之前,1756年-1763年,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即英國-普魯士同盟與法國-奧地利-俄國同盟之間,為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戰爭。其中首要矛盾是英法矛盾。所以又稱英法七年戰爭。七年戰爭的地點包括北美地區。七年戰爭結果是英國-普魯士同盟勝利。 英國是在七年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只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但英國將這次的大帝國戰爭(北美地區)的戰費轉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當地居民的不滿。七年戰爭完後13年,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巴黎和約》成為了法國君主制時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國放棄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東岸。雖然法國仍然擁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紐奧良和瓜德羅普島,但是這次失敗標志著法國失去了新大陸。法國的外交策略黯然失敗,聲望也顯著下落。這次戰爭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並且在他死後成為了法國的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之一。 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於是,英國政府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並實行高壓政策,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暴發。 1778年2月法美簽訂軍事同盟條約,法國正式承認美國。1778年6月法英開戰,西班牙也於1779年6月對英作戰。俄國於1780年聯合普魯士、荷蘭、丹麥、瑞典等國組成「武裝中立同盟」,打破英國的海上封鎖。1780年12月荷蘭進一步加入法國方面對英作戰。北美獨立戰爭擴大為遍及歐、亞、美三大洲的國際性反英戰爭,英國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美國獨立戰爭中,有法國海軍力量的支持。 切薩皮克灣海戰,又稱維吉尼亞角戰役或簡稱海角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中最關鍵的一場海戰,爆發於1781年9月5日的切薩皮克灣附近,由湯瑪斯·葛瑞夫斯率領的英國艦隊對抗德·葛拉瑟伯爵指揮的法國艦隊。這場戰役雖然在戰術上是非決定性的,但對英軍來講,這是他們戰略上的重挫。 隨著法國海軍在切沙比克城的勝利導致英國軍隊在1781年的約克鎮圍城戰役中投降。1783年訂定的巴黎條約承認了美國的獨立。 另外,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是在美國獨立戰爭以後(1789年)暴發的,而1778年後法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對英作戰的軍隊還是法王的軍隊,法國資產階級還沒有掌握軍隊,法軍作戰是針對英國,不能說法國支持美國獨立戰爭是為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做准備。當然此時法國國內資產階級也在為本國的革命作準備。
『肆』 為什麼法國拼了命幫美國獨立
大概是這么回事:
英國是日不落帝國, 正在同西班牙 法國 爭奪大西洋制海權 18世紀英師團開赴中國搞戰略偵查 試圖打開中國市場,最早占據(最好是獨占)這塊當時的世界第一大國。
十八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內閣提出了一系列從北美取得收入的決議案(剪羊毛),增加了征稅品種,對北美從英國和外地輸入的商品實行差別很大的不同稅率,以保證英國獲得巨額利潤。最引起北美殖民地白人反感的,是1765年三月英國頒布的《印花稅法》。呵呵,領主要加稅了,那些為逃稅而來的白人開心的起來么。後來使用鴉片和炮艦也是為了打開國門,強化資源和市場佔有力度,掠取海量財富。
1773年是英國和中國的茶葉貿易 中國占據巨額順差 英國白銀大量流出 當時東印度公司開往美國的貿易船隊運輸的茶葉 在北美有個波士頓傾茶事件 人們不服啊:喝個茶還得交這么多稅,不幹!於是倒海里了
確切地說叫北美,因為名義獨立是1776年獨立宣言 事實獨立是1783年憲法 1783年9月3日,雙方簽訂《美英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那麼法國在幹啥呢?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歲),法國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國王,也是法國歷史中唯一一個被處死的國王。
1789~1815年,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崙同志此時的履歷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
德國在幹啥呢?
腓特烈二世「偉大的」(德語:Friedrich II von Preußen, der Große,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亦稱腓特烈大帝,普魯士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軍事家,政治家,作家,作曲家。這個人很厲害,它在位期間,德意志聯邦的實力迅速增強 。
生於柏林。少年時就長於吹笛,1740年即位。曾兩次發動西里西亞戰爭。1756年發動對法、俄和奧地利等國的七年戰爭。1772年同俄、奧乘波蘭內政危機第一次瓜分波蘭領土,獲得西普魯士。1785年組建由15個德意志聯邦國組成的諸侯聯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
腓特烈大帝是歐洲「開明專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甚至音樂諸多方面都頗有建樹,為啟蒙運動一大重要人物。在其鐵腕統治下,普魯士的國力迅速上升,在很短時間內便躍居歐洲強國之列。
當時的國際局勢是:
老牌帝國西班牙 法蘭西 英吉利 新崛起帝國普魯士 美利堅 實際8主英吉利
英國團結德國打法國的目的是避免出現一個極其強大的國家在歐洲大陸英國對岸,比如頂峰時期的拿破崙帝國,這是島國的噩夢
而法國不允許同時出現一個超強的英國和新崛起的潛在強國普魯士,1對2吃虧,於是扶持美國對抗英德
這樣就是2:2了,還好打,壓力較小
法國對美援助十分強力,可以說沒有法國發力,美國的獨立是不可想像的,當時北美白人連一支像樣的海軍都沒有,拿毛和不列顛艦隊干呢
那麼大家知道,拿破崙的目的是統一歐洲大陸,離島不列顛的目的是破壞歐陸統一,離岸制衡,維持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實力均衡或英國優勢,後來二戰中也是破壞希特勒同學統一歐洲的企圖,
那麼拿破崙同志需要扶持一個盟友,或者說不列顛的敵人,敵人的敵人可以作為朋友,那麼處於共同那個利益(對付不列顛),napolun同學幾乎是把法屬北美殖民地拱手送給了建國不久面臨各種困難的美利堅,
其實當時法國的國力也不支持它在北美維持力量存在和地區競爭,海地的失敗和拿破崙在地中海被英酋納爾遜擊敗可以說明
畢竟英國是當時的海上霸主 日不落帝國,法國海戰不行
事實也證明 美國成為英國霸權掘墓人,後來的世界超級大國 西方霸主就是新生的脫胎於英屬北美殖民地的美國
但是美國的迅速崛起多少令英法有些意外
美法兩國的關系比較微妙
後來北美的美國也成為法國的保護傘,制約著北方悍鄰——德意志人的威脅。
兩次大戰,美國都幫助法國打敗德國
這有點像三國演義 關羽放走曹孟德 ,若不放曹孟德,小小蜀國豈不是要悲催
拼了命不算 支援力度不小
『伍』 美國獨立法國得到了什麼
美國獨立戰爭,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的勝利,除了美國老百姓的努力,法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麼這場戰爭法國得到了什麼呢?給大家詳細的說明一下。
三、法國通過支持美國的獨立戰爭,讓英國關鍵的北美殖民地。
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英國和美國的戰爭失敗以後,也就宣布英國在北美洲的重要殖民地,全部的失去了!這樣的情況下,英國的殖民霸權受到了沖擊。從此以後只能夠和法國平等對話,這是法國取得的最大利益!
『陸』 法國於幾幾年獨立
(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7月14日國慶日
『柒』 法國 有哪些地方要求獨立
普羅旺斯它的三大浪漫所在
一、薰衣草之鄉隨著一部《熏衣草》的熱播,很多浪漫少女都迷上了那種花語為「等待愛情」的紫色小花,甚至有很多「花痴」千里迢迢地趕到熏衣草的故鄉――普羅旺斯一覓芳蹤。普羅旺斯著名薰衣草觀賞地分別為魯伯隆山區、施米亞那山區。1.魯伯隆山區(Luberon)塞南克修道院的花田是該區最著名的熏衣草觀賞地,也是《山居歲月》一書的故事背景,號稱全法國最美麗的山谷之一。山上有一座12世紀的修道院,塞南克修道院前方有一大片的薰衣草花田,是由院里的修道士栽種的,有不同顏色的薰衣草。2.施米雅那山區(Simiane-la-Rotonde)施米雅那是一個極具特色的山城,山頂矗立著一座建於12至13世紀的城堡羅通德,環繞著一大片的熏衣草花田。站在施米雅那城鎮里,隨處可見到紫色花田,無邊無際地蔓延。
二、馬賽和伊福島馬賽的著名,多少歸功於《馬賽曲》。它處在地中海北岸,是法國第二大城市。這里沒有巴黎的繁華,卻有地中海沿岸最迷人的景色:水天一色的藍,和人之間毫無間隔,站在海岸,卻彷彿立在水中央。市內賈爾德聖母院、聖讓堡壘、博物館等,都是值得一游的地方。而一部《基督山恩仇記》,卻把遊人的目光從馬賽的古老繁華中拉到了海中略顯孤獨的伊福島,因為那裡就是基督山伯爵被關押的地方。從馬賽港坐船20分鍾就到了伊福島。一邊手拿小說,一邊沿著書中描寫的道路探尋,別有一番情趣。
三、嘎納提起嘎納聯想到的是電影節。那麼多世界級的明星都會齊集在此,想必一定是個不錯的所在。從馬賽到嘎納,坐車只需1小時。除了著名的嘎納電影節,當地為了吸引遊人,還有很多其它節日。因此無論你什麼時候去,都能碰到好日子,不必因為沒有遇到眾星雲集的盛況而失望。
『捌』 為什麼法國支持美國獨立
英法原本就是夙敵,例如1337年 - 1453年歷經兩個世紀的「百年戰爭」,和美國獨立戰爭之前剛剛以法國失敗告終的「七年戰爭」,兩國之間的仇深似海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全世界爭奪殖民地的矛盾,而「七年戰爭」的目的主要就是爭奪北美殖民地,結果是法國失去了大多北美的殖民地,所以懷恨在心,俟機報復。美國獨立正好如法國的願,支持一個新生的、反英國的國家,結成同盟,可以大大削弱英國的實力,至於美國是什麼制度,先不考慮,一是因為先解決首要的矛盾;二是當時的美國整體尤其是軍事上,還並不強大,不足為慮。其實究其根本,就是英國在全世界爭霸過程中,樹立了許多敵人,法國、西班牙、荷蘭都借機對英國宣戰,連俄國都宣布武裝中立,實際上是利益的驅動,對他們自己有利。
『玖』 摩納哥是法國獨立出來的 還是原本就有的
看一下摩納哥的歷史可能會清楚一些:
1297年格里馬爾迪家族奪取了摩納哥城堡,開始了該家族對摩長達700年的斷斷續續的統治。14世紀形成公國雛形,1338年成為獨立公國。1525年,受西班牙保護。1641年9月14日,摩納哥同法簽訂條約,趕走西班牙人,1793年摩並入法國並與法結盟。1954年同法簽署睦鄰和行政互助協定。1860年再度處於法國保護之下。1861年同法國簽署協定,法承認摩獨立,同時摩放棄對芒通、羅克布倫兩大市鎮的所有權,領土由20平方公里縮小到現有面積。同年,法摩建立關稅同盟。1911年頒布憲法成為君主立憲國,法國負責保障摩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摩親王承諾在完全尊重法國的政治、經濟、航海和軍事利益的前提下行使主權。
2002年10月,摩法簽署了新的雙邊關系條約(已於2005年12月1日生效),再次確認法摩間傳統特殊友好關系,同時賦予摩更多的主權和權力。2005年摩法又簽署一系列條約,兩國關系實現重大突破:摩擁有自行任命包括國務大臣在內的所有政府成員的權力;摩法加強司法、行政、稅收等領域的合作。另外,摩納哥公國也是世界第二小的國家(僅次於梵蒂岡)。摩納哥地處法國南部,除了靠地中海的南部海岸線之外,全境北、西、東三面皆由法國包圍,所以與法國的關系非常密切。
『拾』 法國是在哪一年獨立的
法國是在1789年獨立的。
法國皇帝路易十六強行解散制憲議會,激起了巴黎人民的反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了象徵法國專制主義的巴士底監獄,並引爆了舉事著名的法國大革命.所以7月14日定為法國獨立日。
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1793年,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斷頭台,波旁王朝被推翻,封建制度被廢除,國內外反革命勢力被擊潰。
(10)獨立法國擴展閱讀:
法國獨立事件——攻佔巴士底獄:
攻佔巴士底獄是法國大革命中的一個進程。到18世紀末期,巴士底獄成了控制巴黎的制高點和關押政治犯的監獄。凡是膽敢反對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監禁在這里。巴士底獄成了法國專制王朝的象徵。
1789年7月14日,人民終於攻佔了巴士底獄。攻佔巴士底獄(Storming of Bastille) 成了全國革命的信號。各個城市紛紛仿效巴黎人民,武裝起來奪取市政管理權,建立了國民自衛軍。不久,由人民組織起來的制憲會議掌握了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