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行政立法
Ⅰ 我國那些機關擁有行政立法權
我國抄的憲法和法律將行政立法權賦予特定的行政機關,即國務院及其所屬各部委、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擁有行政立法權。此外,經權力機關特別授權,某些經濟特區的市人民政府也擁有行政立法權。(深圳、廈門、汕頭、珠海市等) 。
Ⅱ 我國並非所有層級的政府均擁有行政立法權是否正確
正確。比如縣級政府就沒有立法權。
Ⅲ 屬於我國行政立法主體的是哪一個
行政立法主體,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的國家行政內機關容。我國的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Ⅳ 我國的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哪些
我國立法主體包括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二章法律
第一節立法許可權
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第八條 下列事項只能制定法律:
(一)國家主權的事項;
(二)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
(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罰;
(五)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
(六)稅種的設立、稅率的確定和稅收徵收管理等稅收基本制度;
(七)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徵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
(十)訴訟和仲裁製度;
(十一)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
第九條 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
第十條 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事項、范圍、期限以及被授權機關實施授權決定應當遵循的原則等。
授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五年,但是授權決定另有規定的除外。
被授權機關應當在授權期限屆滿的六個月以前,向授權機關報告授權決定實施的情況,並提出是否需要制定有關法律的意見;需要繼續授權的,可以提出相關意見,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決定。
第十一條 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
第十二條 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決定行使被授予的權力。
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被授予的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
第十三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改革發展的需要,決定就行政管理等領域的特定事項授權在一定期限內在部分地方暫時調整或者暫時停止適用法律的部分規定。
Ⅳ 我國享有行政立法權的行政機關有哪些
我國的憲法和法律將行政立法權賦予特定的行政機關:
1、國務院及其各部委,省專,自治區,直轄市;
2、省、自治區的屬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3、經權力機關特別授權,某些經濟特區的市人民政府也擁有行政立法權.
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Ⅵ 我國的司法、行政、立法機構之間的關系
三權分立。司法,行政受立法機構的監督。行政司法相互獨立。
Ⅶ 如何完善我國的行政立法,行政執法行政司法
如果,你是做題目。那就加強....、完善...、健全...等一大堆廢話,照著書上抄就好。
如果版不是,權那就陪你說說吧!
孩子,記住在中國,所謂的立法、執法、司法,都只是黨的一句話而已,沒有公平可言。怎麼完善只有當出現能夠制約黨的組織或者部門出現,才會出現所謂的公平。什麼叫立法,就是黨說:我們要有本法律。人大就開始開會,完事還得問問黨說行不行? 黨說不行,那就接著立。即使法律錯誤了,黨說:好。這也能通過的。記住,中國任何事情、文件都必須有黨委一把手的簽字!
Ⅷ 我國關於行政立法的法律規范有哪些
行政法律體系包含的法律規范有不少,凡是規范和約束行政管理方面版的法律法規,都屬於行政法權律法規,無法一一列出。
下面只列舉部分:
行政法律:
行政訴訟法
行政強製法
行政復議法
行政許可法
行政監察法
行政法規:
徵用土地公告辦法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Ⅸ 試論述我國的行政立法體制
行政立法體制是指國家行政立法機關的體系及其的劃分
1、行政立法主體:行政立法活動是由有行政立法權的行政機關進行的,根據憲法、組織法以及立法法的規定,國務院有權制定行政法規;國務院各部委及直屬機構有權制定部門規章;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的經濟特區市的人民政府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2、行政立法許可權:行政立法許可權是指行政機關制定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許可權范圍,即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可以就哪些事項作出立法性的規定。
行政機關行使行政立法權必須嚴格遵循法律保留原則。法律保留即凡是由法律規定的事項,只能由法律規定,其他規范無權規定,否則構成違法。根據《立法法》的規定,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保留以下事項的立法權:國家主權的事項;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產生、組織和職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別行政區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對非國有財產的徵收;民事基本制度;基本經濟制度以及財政、稅收、海關、金融和外貿的基本制度;訴訟和仲裁製度;必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項。其中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與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屬於法律絕對保留事項。
行政法規規定的事項有以下三個方面:(1)執行具體法律規定事項。(2)實施憲法規定職權事項,即憲法第89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3)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立法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事項,國務院可以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授權決定先制定行政法規。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即國務院各部門規章制定的依據是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並且只能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地方規章可以規定的事項是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以及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3、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
行政立法的效力等級是指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在國家法律規范體系中的地位。憲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法規、規章不能同憲法相抵觸;法律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規章;省級人民政府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較大市的人民政府的規章。
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