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道德教育
① 教育與道德的必然聯系,並說明教育的道德標准有哪些 德育原理
論德育過程及其規律德育過程的規律是德育原理的理論問題.教育者認識並掌握這一規律,便能科學地組織德育過程,卓有成效地培養大學生的思想品德.為此,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努力去探索德育過程的基本理論和實踐問題,這對於充分發揮德育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德育學是研究德育過程中一般規律的科學.德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德育思想理論的產生和發展與整個教育思想理論是同步的,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它則晚於教育學產生在近代.現代的德育學理論是傳統德育思想理論合乎邏輯的發展成果.無論是傳統的德育思想理論,還是近現代的德育學,從來都是重視研究德育客體的心理現象,注意吸收心理學的有關研究成果的. 正確認識某一事物發生、發展的過程,是實現某門學科科學化的必由之路.我們要使德育科學化,探求德育過程的規律,必須首先認識德育過程. 德育過程簡單地說,就是教育者進行德育工作,完成德育任務的過程.因此,構成德育過程必須有三個基本因素:第一,德育過程的活動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第二,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是構成德育過程的又一基本因素.第三,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是構成德育過程的第三個基本因素.德育過程就是這三個基本因素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統一過程.確切地說,德育過程就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遵循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發展的規律,對受教育者有意識地施以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影響,促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過程. 德育過程同人們道德品質的形成和完善是相一致的.某個人具有某種道德品質,從確切意義上講,應該是這個人同時具有某種道德認識、情感、意志、信念和習慣.如果不具備或不完全具備這五種因素,就不能認為他已經具備或完全具備某種道德品質.由此可見,道德品質這個范疇是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習慣這五種因素的集合體.對大學生施行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社會主義道德、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必須是一個使學生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逐步對共產主義道德確立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形成道德習慣的復雜過程. 就我國而言,由於古代德育一直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德育思想異常豐富,構成了一幅以儒家為主幹的各種德育思想交互作用的漫長畫面.我國古代思想家在對德育問題進行研究時,很早就已不自覺地涉足心理學問題.比如我國古代儒家的經典之作《大學》在論及如何進行個人修養這樣一個德育問題時,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段文字說明:古人已經認識到修養不是外在的修身而是內在的修心;提出「正心」、「誠意」的修養方法,而這些用現代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又比如,貫穿我國古代德育思想始終的人性論問題實際又是個心理學問題.德育要培養人,要教人怎麼做人,必然要解決什麼是人這樣一個理論問題,因此早在先秦的思想家們就對人性的起源,人性的善惡進行思考,進而又對人性的構成加以分析,這為深化德育思想的理論工作並為現代就我國而言,由於古代德育一直居於教育的核心地位,因此德育思想異常豐富,構成了一幅以儒家為主幹的各種德育思想交互作用的漫長畫面.我國古代思想家在對德育問題進行研究時,很早就已不自覺地涉足心理學問題.比如我國古代儒家的經典之作《大學》在論及如何進行個人修養這樣一個德育問題時,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這段文字說明:古人已經認識到修養不是外在的修身而是內在的修心;提出「正心」、「誠意」的修養方法,而這些用現代的科學術語來說,就是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又比如,貫穿我國古代德育思想始終的人性論問題實際又是個心理學問題.德育要培養人,要教人怎麼做人,必然要解決什麼是人這樣一個理論問題,因此早在先秦的思想家們就對人性的起源,人性的善惡進行思考,進而又對人性的構成加以分析,這為深化德育思想所作的理論工作,同時它又開辟了現代德育思想的實踐的道路. 德育的意義: (1)德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條件和保證; (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條件和保證; (3)德育是是想教育目的的條件和保證. 在階級社會中,歷來的統治階級,都需要通過德育塑造其社會成員的思想品質,以維護和鞏固本階級的利益.這是影響人們思想的頭等大事.因此,歷史上各個時代和各個國家的教育都把德育放在首位.我國古代教育中,禮(德育)就是「六藝」之首.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學而》中指出:「弟子入則孝,出則梯,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就說明實行「孝」「涕」等道德修養應先於「學文」.資本主義教育也毫不例外,英國教育家洛克就曾強調,在培養紳土的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是最不可缺少的」.階級社會中的德育是有鮮明的階級性的.無產階級為了完成自己的歷史任務,推翻剝削階級,消滅剝削階級,清除剝削階級影響,建設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更必須重視德育.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一貫重視德育.毛澤東在抗大教育方針中就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建國後,又多次強調要加強德育,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鄧小平在l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毫無疑問,學校應該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目前,在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改革開放的形勢下,學校教育中加強德育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② 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
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區別是一個側重於科學知識方面,另一個側重於思想道德方面,共同點都是教育。
科學教育是一種以傳授基本科學知識為手段(載體),以素質教育為依託,體驗科學思維方法和科學探究方法,培養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建立完整的科學知識觀與價值觀,進行科研基礎能力訓練和科學技術應用的教育。
道德教育,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中國社會主義時期實施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
③ 道德在教育中的作用
道德是一定社會調整人與人之間關系和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和准則。專我們所說的道屬德教育,是指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和共產主義道德教育。這兩方面都是共產主義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都是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為指導的。兩者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是共產主義道德教育的兩個層次。進行道德教育,就是通過對受教育者進行倫理道德知識的灌輸,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觀念、道德原則變成人們普遍遵循的道德風尚和道德習慣,提高全社會的道德水平。
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和原則是社會主義初級階級社會關系的基本特點的反映。在現階段,我國普遍實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就是要求幹部、黨員和群眾要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條件下人與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和處理戀愛、婚姻和家庭關系;正確認識和遵循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在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同時,必須認真提倡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即克己奉公、助人為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提倡大公無私的共產主義奉獻精神。
④ 如何看待當今社會的教育與道德問題
當今社會存在的教育和道德問題很多,比如新聞報道的老師猥褻小學生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還有各種做好事反到被誣陷成罪魁禍首,對於現在這令人困惑的現象,我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但是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很重要,本人認為應該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問題的根本就是各種教育的問題。國家應該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如果能夠保證學生在校期間都可以與老師交流溝通,也便於老師可以及早發現問題。我覺得能保證每個老師科目老師只帶一個班,那一個班的學生都有任課的科目老師負責,並且各個班級之間也有良性的競爭,希望這樣能密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關系,師生情自然會很深,老師工作也輕鬆了,待遇也提高了,更能激發老師的工作熱情,而學生有什麼負面情緒老師都應該能感覺到,學生也會更願意與老師談心。這樣既能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能提高教育質量,保證祖國的下一代健康成長,當然也要家庭教育的配合。談到家庭教育,我覺得只有家長的經濟和生活條件有保障了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既然同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為什麼只有在一些事業單位或者國企才能有好的福利待遇,就是因為貧富差距太大,所以才會出現每年有那麼多的人考公務員,考銀行。不是說不能優待高材生,但是基礎工作也很重要。為什麼農民工因為衣服臟在公交車上即使有空位也不能做,而且被認為是值得表揚的。試問誰不想出去見人的時候穿的乾乾凈凈的,只因為他們工作起來沒有時間打理好自己後再出門,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我們也不會見到穿著臟衣服的這些生活在底層的農民工。
⑤ 教育道德和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
老師和學生的區別
⑥ 教育道德的含義、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的比較、教育道德的作用
教育道德的含義: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提高道德覺悟和回認識,陶答冶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樹立道德信念,培養道德品質,養成道德習慣。
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的比較:(1)教育法規與教育道德之間存在共性,也有區別;(2)教育法規和教育道德相互聯系:一方面兩者相互交叉並可以實現相互轉化;另一方面兩者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相互作用。表現在道德價值判斷對制定教育法律規范起指導作用,法律是道德價值判斷實現的保證;教育法律規范和教育道德規范在調整教育關系,規范有關教育行為過程中有互補作用。
⑦ 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有什麼區別
科學教育與道德教育區別是一個側重點在科學方面,另一個側重點在道德方面,共同點都是教育.
⑧ 幼兒社會教育與道德教育之間,存在哪些不同
分數和道德教育本身就不能對立,不能說那個重要那個不重要。毛主席時代提出:德:智:體全面發展。無德的人,學識越高,身體越健康可能對社會危害越大。反之,身體再建康,再有德,沒有高學識對社會貢獻也不會太大。偉人毛主席對學生的要求「德」字第一重要,做人沒有好的品德,再多的才何用?文化高做壞事,那是要禍國殃民的!可見德字何其珍貴,人民為什麼稱缺德的是小人?那是因為小人做事不得人心,主要就是缺德!
教育應以做人道理為基礎。不會做人有多大學問廢人。不能為仕途金錢利意當官發財而學。技術,術理化各科為人而干,德為先。孩子上學長大能有好工作掙大錢太現實。但是未來幾十年前社會什麼形勢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