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明朝的立法思想

明朝的立法思想

發布時間: 2022-02-27 01:04:48

Ⅰ 翻譯「明朝法律思想概述」

summery of legal/juristical conception/ideas in Ming Dynasty

Ⅱ 明初重典治國的立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明朝初年的統治者之所以會比以往歷朝歷代都更為堅定地選擇重刑主義作為國家立法和司法的指導思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朱元璋個人的特殊經歷和背景。
朱元璋出生在安徽鳳陽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17歲削發為僧,乞食與合肥、六安、壽縣一帶,後來又棄僧還俗加入紅巾軍隊伍,由九夫長、低級軍官,到都元帥、封望,終即帝位。朱元璋早年流浪於民間可謂是顛沛流離、備嘗辛酸,並且也經歷了元朝末年農民起義的風雨洗禮,所以他對元末吏治腐敗的可憎場景以及人民反抗的驚人力量都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他說:「昔在民間時,見州縣官多不恤民,往往貪財好色,飲酒廢事,凡民間疾苦視之漠然,心實怒之。故今嚴法禁,但遇官吏蠹害吾民者,罪之不恕。」[⑤]因此,朱元璋的重典治國首先就是重典治吏,「太祖開國之初,懲元季貪冒,重繩贓吏。」[⑥]
其次是明初統治者對元朝法制教訓的汲取和總結。
經學者考證,除了個別條款(如民間私藏兵器等)元律重於明律和有關政治性「賊盜」、「殺人」的條款元明相同之外,元朝法律的幾乎所有條款都比明律的量刑要輕。元律中一些關於禮教、職制方面的刑法則輕到了甚至是違法不罰的程度[⑦]。所以《元史·刑法志》說:「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緩弛而不知儉也。」因此,朱元璋就認為「姑息」是世亂的根源,他說:「歷代多因姑息,以致於人惑侮」,「胡元以寬而失,朕收平中國,非猛不可。」
最後,是明初社會現實的狀況使然。
明王朝建立伊始,經濟蕭條、民生維艱,而且「民狃元習為私滅公、暴戾日滋」,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政局動盪不安,這些都被日夜為社稷安危擔憂、急於求治的朱元璋看作是「亂世」的表現。因此,為解決農民與地主、舊地主與新地主以及新地主集團內部的種種矛盾,朱元璋認為有必要實施自古以來「刑亂國,用重典」的策略。

Ⅲ 唐代和明代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

唐代的立法指導思想
1.德主刑輔,禮法並用
2.立法要寬簡
3.保持法律的穩定性
4.強調執法嚴明
明代的立法指導思想
1.重典治亂世。
2.禮刑並用。
3.加強法制宣傳。

Ⅳ 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導思想是怎樣的

明朝處於我國封建社會的後期,為了維持政治、經濟不遭受嚴重的破壞,君主專制統治更加強化,並發展到極端化的程序。這一時期的立法指導思想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確立的,對整個明朝的立法活動都有深刻的影響。
一是重典治亂世。具體體現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兩方面。朱元璋認為,國家的穩定,首先取決於封建國家能否實行對於各級官吏的有效管理。他試圖通過重典治吏,來達到更好的治民、治國,強化中央集權。
二是禮刑並用。朱元璋也從歷史中意識到,一味強調鎮壓,僅靠嚴刑峻法,雖可以取得一時之效,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主張禮法並用,將禮的預防犯罪的職能同法的鎮壓的職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堅持嚴刑酷法,又強調德禮教化,儒法結合,禮刑並用。
三是加強法制宣傳。朱元璋將立法與法制宣傳結合起來,要求老百姓知曉法律是如何規定的,用實際案例來教育老百姓。

Ⅳ 明朝立法思想明刑弼教是什麼意思

明,彰明、彰顯,弼,輔助、輔弼。 彰明刑罰,輔以禮教。 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知道,治國安民有兩個武器:一是刑罰懲處的儆戒作用,一是禮教的教化作用。這再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不同的只是,在不同朝代,階級斗爭激烈尖銳程度有所不同,統治者運用這兩手的孰先孰後孰輕孰重就有所區別。 比如,漢唐盛世,社會穩定,在立法指導原由上就主張寬刑輕典,所謂「德主刑輔」(以首先教化為主,刑罰懲治為輔)、「德體刑用」(以首先教化為本體,刑罰懲處為其服務)、「明德慎罰」,就是寬刑輕典的立法原則。 明代朱元璋在元朝的滅亡中吸取了教訓,強調「刑亂國用重典,重典治吏」,重農抑商,打擊豪閥和為富不仁者,在法制史上留下了嚴刑峻法的濃重的一筆。後世學者總結明代「重刑罰,輕教化」的立法思想,提出了「明刑弼教」的概念。

Ⅵ 明初的立法指導思想是什麼

自稱「淮右布衣」、「起自寒微」的明太祖朱元璋,以元代滅亡為鑒,十分注意總結歷代的統治經驗,對封建法律制度的建設非常重視。他總結元朝失敗的原因,在於「朝廷暗弱,威福下移」,因而綱紀廢弛,官吏放縱,激化階級矛盾,更激發了農民大起義。所以朱元璋極力主張「立國之初,當先正綱紀」,用重典懲治「奸頑」,使大權歸於朝廷,用法律手段來維護極端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所以明朝建立以後,在立法上確立「刑亂國用重典」的指導思想。

(一)重典治國,明確重刑主義

正由於以朱元璋為首的明初統治者立法的指導思想,主要是「刑亂國用重典」,所以在編制大明律時,朱元璋雖然表示同意丞相李善長等人的建議「今制宜遵唐舊」,但實際上是用重刑思想來指導他們的立法工作。《明史·刑法志》說:「『始,太祖懲元縱馳之後,刑用重典。』」在重刑思想指導下制定的大明律,其所規定的刑罰在許多地方都比唐律要嚴刻得多,而且在實踐中還經常「法外用刑」,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氣氛。明時大臣常因小過而招致殺身之禍,結果弄得「時京宮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及幕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朱元璋對封建統治集團內部用刑尚如此嚴厲,其對人民鎮壓的殘酷,就可想而知了。

明初的統治者為什麼要採用重刑思想呢?明太祖在《大明律序》中說:「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論」,統治者企圖用恐怖屠殺來鎮壓人民的反抗,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明太祖晚年曾為其重刑原則進行辯護,認為明初採用重刑是一時的權宜之計,是治亂世不得不採取的措施,而非永久性的原則,如治平世,刑罰自然應當輕緩。實際上,明太祖的重刑思想在明朝的立法和司法活動中是貫徹始終的。大明律制定以後,各朝皇帝根據階級斗爭的需要採用頒發皇帝詔令的辦法作過某些變通,但基本原則與精神實質並無更改。

(二)「明禮以導民」,強調禮義教化的作用

明初雖然採用重典來鎮壓被壓迫者的反抗,但並不放棄禮義教化的欺騙手段。在頒布大明律時,朱元璋明確指出「仿古為治,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這就是說,對一般人民用儒家的禮義來教化,使之放棄反抗斗爭,自覺地遵守封建社會秩序。對不聽教化而決意反抗的「頑民」,則用法律強制手段來鎮壓,以消除對封建政權的威脅。統治者認識到專用刑罰只能取得一時的社會穩定,教化才能達到長治永安。為體現這一思想,《大明律》卷首增列「八禮圖」和「五刑圖」,律文中規定了「存留養親」、「同居相隱」等體現禮法結合原則的內容。

基於上述認識,明初統治者根據階級斗爭的發展,巧妙地運用禮義與刑罰這兩個統治工具,把教化與鎮壓結合起來。具體到法律規定上,則表現為:明律一方面加重了對直接觸犯封建統治行為的鎮壓,另一方面減輕了對非直接觸犯封建統治行為的刑罰。例如,聞父母喪匿不舉哀,唐律流二千里,明律減為杖六十,徒一年。大明律的「輕其所輕,重其所重」的辦法,自然是以封建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為轉移的,這表明了封建統治與刑事鎮壓經驗的充分積累。

Ⅶ 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導思想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是明朝的開國皇帝,也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在位期間廷杖大臣、廢相、設錦衣衛、大殺功臣(也包含懲治貪贓枉法的元勛)等諸多辣腕功過難斷,也立下了明朝君王極權及高壓統治的典型。

朱元璋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極大爭議的人物,可說是位賢君,也可稱暴君。持正面評價者通常都是從其大力打擊貪污,恢復經濟著眼,歷史記載朱元璋是少見勤政的皇帝;而持負面評價者則多從其高壓統治著眼,如殺戮功臣、文字獄及廷杖。洪武六年,朱元璋鑒於開國元勛多倚功犯法,虐暴鄉閭,特命工部製造鐵榜,鑄上申戒公侯的條令,類似戰國時代的「鑄刑鼎」,已經隱約透露了日後屠戮的信號。後來的胡惟庸案實際上成為朱元璋整肅功臣的借口。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的家奴盧仲謙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往來勾結,以「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見誅,接續又誅殺陸仲亨與唐勝宗、費聚、趙雄三名侯爵,株連被殺的功臣及其家屬共計達三萬餘人,連「浙東四先生」亦不能免。朱元璋還特地頒布《昭示奸黨錄》。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蔣獻誣告藍玉謀反,牽連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領幾乎一網打盡,此時又頒布《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殺江夏侯周德興,以及殺穎國公傅友德,與他同時被殺的還有藍玉的副將,在捕魚兒海戰役中立功的定遠侯王弼,藍玉死後不久,定遠侯王弼就對傅友德說:「帝晚歲峻誅殺,我輩幾無噍類矣」,朱元璋知悉後,賜死王弼。1395年開國六公爵最後一位僅存者馮勝被殺。至此,明朝的開國功臣幾乎被殺盡,開國六公爵除了鄧愈外,可以說無一善終。這時朱元璋說:「自今胡黨藍黨概赦不問。」朱元璋晚年嗜殺,大臣們祇要觀察皇帝當日臨朝的穿戴,即悉皇帝心情好不好,「太祖視朝,若舉帶當胸,則是日誅夷蓋寡,若按而下之,則傾朝無人色矣。」[4]

總括而言,朱元璋誅殺功臣是鐵的事實,這也造成靖難之役時,能勤王衛主的老臣已經不多見,僅存者只剩下武定侯郭英、長興侯耿炳文等人。曾經向朱元璋建議「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朱升,洪武三年告老還鄉,特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但他的兒子朱同最後被賜自縊。清代學者趙翼說朱元璋:「借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盡舉取天下之人而盡殺之,其殘忍實千古所未有。」

除大誅功臣外,朱元璋也殺文人,吳晗《朱元璋傳》中開列了被殺文人的名單:「處州教授蘇伯衡以表箋論死;太常卿張羽坐事投江死(注,不是他跳江自殺,而是綁起來扔到長江里);河南左布政使徐賁下獄死;蘇州經歷孫右;曾為藍玉題畫,泰安州知州王蒙嘗謁胡惟庸,在胡家看畫,王行曾作過藍玉家館客,都以黨案被殺;郭奎曾參朱文正軍事,文正被殺,奎也論死;王彝坐魏觀案死;同修《元史》的山東副使張夢兼、博野知縣傅恕、福建僉事謝肅都坐事死,曾在何真幕府的趙介,死在被逮途中,曾在張士誠處作客,打算投奔擴廓帖木兒的戴良,畏罪自殺。不死的,如曾修《元史》的張宣,謫徙濠州;楊基罰作苦工;烏斯道謫役定遠;顧德輝父子在張士誠亡後,並徙濠梁,都算是十分僥幸的了。」

明太祖雖標榜復古,但他大多數制度是從蒙古學的,廷杖與責打臣下是從蒙古學的,法制是從蒙古學的,違反了「刑不上大夫」的古訓。另外,他與蒙古人一樣,為了動員全社會,他十分重視戶口普查,每個人有固定的義務,每個大臣首先是家臣,然後才是大臣。人民分為軍戶、匠戶、民戶,不許隨便轉換工作,這是從成吉思汗的十戶制學的。從前大臣上朝是不用跪對的,明朝則要,因此明朝君主是絕對專制的。

Ⅷ 請提供關於明朝法律思想的資料

明朝法律思想概述
[摘要]:長期以來,在研究中國古代法制史的明代部分時候,受不真實的文獻誤導,人們把明代的司法情況說得過於黑暗,對於明朝政府的法律思想也缺乏客觀的評價。我試圖從多個方面對明朝的法律思想做一個正面的概述。

[關鍵詞]:明朝 君許可權制 非君

[正文]:

一 對君權的限制

首先來研究下明朝政體方面。明朝的政治體制非常特殊,如果我們仔細的研究可以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明朝的皇帝不勤政,但是明朝的政府機構一直沒有出現混亂局面,這是什麼原因呢?明太祖廢除宰相設立內閣,建立了一種新的政府體系,就是文官政治,其實不過就是今天被那些君主立憲制國家修改使用的一種政治體制。首先,內閣是由官職比較低的文官組成,類似現在我們國務院的一個政府機構,文官體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面使皇帝成為了一個在一定形式上面的虛位,治理國家的任務也由一個人的家天下慢慢成為了君臣共為。皇帝的權力因為內閣的存在被極大的削弱了,比如明萬曆皇帝,他想立自己想立的太子都做不到,結果只好以不上朝為名不見群臣,但是明朝的社會一直在向前發展,因為當時的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文官體系。 皇權在許多方面受到限制。這些限制來自法司、內閣、御史、給事中以及其他廷臣,甚至錦衣衛。若奏劾不納,或用刑過輕,往往出現連續奏劾,甚至「抗章極論」。[1] 我個人認為,一個國家由一個文官政府集體管理好是遠比由一個獨夫完全負責好的!

二 否定君主專制思想的出現
為什麼明朝會出現民主思想的萌芽?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封建制度漸趨衰落。早期的民主啟蒙思想也在潛滋暗長。明後期,思想家李贄,指責儒家經典並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聖人」。他揭露道學的虛偽。他反對歧視婦女和壓抑商人。李贄是我國反封建的思想先驅。他的思想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帶有民主性的色彩。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激烈批判的要數明末清初的黃宗羲,他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對「人治」,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張。黃宗羲的思想震動了當時的學術界,對晚清民主思潮興起也有一定的影響。他與顧炎武、王夫之提出了中國比較成系統的民主思想,尤其是他說的——君為天下之大害。明末像海瑞那樣罵皇帝的屢見不鮮,萬曆時期更是蔚然成風。大家都很熟悉的海瑞海鋼鋒其人為人耿直,因為反對明嘉靖帝的政策而上書大罵嘉靖帝,但是誰知道,當時的海瑞不過是一個六品的知事,大家想想,一個六品的小官的奏章可以直接面呈皇帝,這正說明了對君主專制的普遍否定。大臣連篇累牘地指責君的過失,毫不掩飾地揭露當朝皇帝「酗酒」、「戀色」、「貪財」、「尚氣」,四毒俱全,裝生病,「藉此自掩」,「禁城之內,不樂有君,」「怨讟愁嘆,難堪入耳」,等等。官僚士大夫甚至以批逆鱗為榮,留中奏疏不下百多件。[2]

三 重懲官吏贓罪

明朝的抄家滅族,更多的是針對王公大臣官吏,貪官污吏。對王公大臣各級官員懲罰極其嚴格。官吏的經濟犯罪直接損害了封建王朝的利益,政府既怕因階級矛盾激化而被農民起義推翻,也不能容忍地主階級內部異己力量羽毛日豐威脅皇權,因此,明朝特定的政治、經濟條件決定了這個時期堅決、嚴厲地懲治貪官污吏。 對於重懲官吏贓罪的司法實踐,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點:(1)對犯贓案件深挖深查;(2)皇親國戚與公侯犯贓加重處罰;(3)懲辦與儆戒相結合;(4)藉助民眾力量懲治貪宮污吏。作者認為:明初重懲官吏贓罪收到了積極的效果。首先是吏治得到整飭,從而為明朝前期的繁榮鋪平了道路。其次,增加了國家的實力,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3] 反觀清朝的刑罰,對於百姓的懲治則大得多。滿清律規定:凡漢人三十人以上集會者,皆以謀反罪處斬。[4]只怕沒有哪個朝代有此酷法吧。

註:

[1]尤韶華《明代司法續考》緒論 廈門大學出版社
[2]劉志琴 《重新認識末世衰變——〈晚明史論〉代序》
[3]楊一凡著《明初重典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大清律例》

http://cache..com/c?word=%C3%F7%B3%AF%3B%B7%A8%C2%C9%3B%CB%BC%CF%EB&url=http%3A//www%2Etxhan%2Ecn/simple/index%2Ephp%3Ft6150%2Ehtml&b=0&a=38&user=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