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法治報
① 淄博市中考5b3c包含哪幾科
山東中考改革5B3C,指的是會考科目和綜合素質評價八個等級中至少4B3C。
考試科目:語文150分(含書寫卷面分5分,地方課程和傳統文化納入語文科目考試)、數學150分、英語120分(含口語聽力30分)、體育50分,總分470分。考試科目按原始成績予以公布。
會考科目:物理90分(含實驗操作10分)、化學60分(含實驗操作5分)、歷史50分、地理50分、生物50分(含實驗操作5分)、道德與法治50分,信息技術50分。會考科目依據考試成績劃分為A、B、C、D、E五個等級,按等級形式公布。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維度。
(1)淄博法治報擴展閱讀:
1、無「3+4」對口貫通培養高職本科和高等師范教育類意向的考生,請不要填報該志願。否則,被該志願錄取後將不再參與普通高中志願的錄取。
2、考生指標生志願填報要理性,切忌盲目攀高,避免事與願違。如果指標生志願學校未被錄取,想繼續參與該校非指標生錄取的,考生需在非指標生志願中繼續填報該校。
3、考生普通高中非指標生3個平行志願要拉開檔次且有兜底學校,避免盲目攀高出現高分落榜現象。非指標生3個平行志願中,無意向的學校請不要填報,否則,被錄取後將不再參與初中後職業教育類志願(不含「3+4」對口貫通培養高職本科和高等師范教育類)錄取。
4、無初中後職業教育類(不含「3+4」對口貫通培養高職本科和高等師范教育類)意向的考生,請不要填報該志願。否則,被該志願錄取後將不再參與徵集志願的錄取。
5、選報初中後職業教育類學校志願的考生,須填寫專業是否服從調劑。
6、有意向填報「3+4」對口貫通培養藝術類和五年制高等師范教育類志願的考生需參加招生學校組織的面試,面試合格後方能參與招生錄取。招生院校面試時間已通過淄博市中考招生管理平台公布,請考生和家長及時關注報考院校的面試時間安排,按時參加面試。
② 尋找一些企業污染環境比較深入報道的例子,非常感謝!!!
山東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環境污染糾紛案
一、案情介紹
2005年11月16日,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接待了山東省淄博市鐵山小區居民反映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環境污染的信訪(該案由總局信訪辦轉來)。信訪當事人稱:2003年年底,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在距鐵山小區北面不足百米處投資興建了一家煉鐵廠,2004年6月該廠在無任何環保手續的情況下投產,該廠投產後給居民造成了嚴重的雜訊和粉塵污染,居民多次上訪(20餘次)呼籲解決,至今未能如願,遂決定採取法律手段控告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請求中華環保聯合會給予支持。
根據信訪當事人反映的情況,自2006年3月以來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幾次指派專人前往山東省淄博市鐵山小區進行實地調研,確認以下事實:
1.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確屬未經環保審批的違法建設項目(該公司年產50萬噸氧化球團項目和自立式300立方米高爐煉鐵項目於2003年4月分別由山東省經貿委、淄博市經貿委批准立項,在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未經批準的情況下,於2003年8月開工建設,2004年7月投入生產)。
2.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距鐵山小區不足100米,遠遠低於「煉鐵廠衛生防護距離標准」規定的1000—1400米的衛生防護距離。
3. 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高爐設計生產標准為350m3.低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制止鋼鐵電解鋁水泥行業盲目投資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103號)規定的鋼鐵投資建設項目的最低條件1000m3,屬限制淘汰類。
4.企業投產後排放的煙塵、雜訊、揚塵等污染,嚴重影響了鐵山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
5.鋼鐵行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屬國家環保總局審批。該項目未經環評即投入運行,確屬未批先建的違法項目。淄博市環保局曾以「建設項目未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擅自開工建設」為由對鐵鷹鋼鐵有限公司進行了處罰(淄環立字[2004]第034號),並於2005年11月24日作出「關於對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實施限期整改的通知」( 淄環發[2005]123號)。但時至今日,該廠的環保狀況仍無明顯改觀。
根據以上事實,中華環保聯合會環境法律服務中心支持鐵山小區居民對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訴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鐵鷹鋼鐵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妨害,並賠償損失。但由於地方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訴訟案件問題的通知》(法[2005]270號)和《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新類型、敏感、疑難案件受理意見(試行)的規定》的相關內容設置受理障礙,致使該案遲遲不能立案且未出具任何書面的不予受理裁定書。
為妥善解決案件過程中遇到的瓶頸,2006年11月8號聯合會向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函,建議山東省高院積極採取協調措施,妥善解決常本鳳等878人訴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環境污染糾紛案法院不予立案的問題。至今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沒有任何回復。
山東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環境污染案是中華環保聯合會接待的來訪和調研、援助的案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件,暴露出我國環境維權實踐中出現的法律問題,環境維權在工作實踐中,特別是基層的維權工作中遇到法律瓶頸。
本案兩個重要的不立案處理依據見本案資料附件1、2。
二、法律評述
1.從《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訴訟案件問題的通知》探討關於環境案件分案處理的法律問題
最高人民法院的該司法解釋在處理共同訴訟的相關規定上做出了比較明確的規定,有利於指導各級法院在處理共同訴訟按照我國司法實踐的需要開展具體工作,符合《民事訴訟法》關於共同訴訟程序的規定,有利於司法統一和法治框架內和諧社會的構建。法治自身的體系完善對和諧社會的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各級法院在處理環境侵權的問題上,亦應該響應國家構建和諧社會的的政策、目標,在法治國家的層面上做到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
但就環境維權的具體情況來說,我國《環境保護法》第六條明確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水污染防治法》第五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責任保護水資源並有權對污染水環境行為進行監督和檢舉;《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五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大氣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大氣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九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等等,這些法律規定使得環境侵害民事訴訟原告更具廣泛性。就山東淄博鐵鷹環境污染案所反映的環境維權的具體情況來說,環境侵權訴訟的原告具有廣泛性、團體性、弱勢性的特點,因此,我們認為,山東淄博鐵鷹環境污染案更應該以共同訴訟的方式合案受理,不應當分案訴訟。由於環境侵害所獨有的地域性、區域性,原告的團體性十分明顯。受害者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在財力上難以對抗強大的加害企業或政府公共事業部門,且受害人往往人數眾多,特別是當加害人也為多數的時候,使得傳統程序難以適應環境侵權訴訟。多數受害人的重大污染損害案件往往發生集團訴訟,因此環境侵害民事訴訟原告又具有團體性的特點。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根據環境侵權案件的特點,對於環境案件採取共同訴訟的辦法無異是比較科學、公正的處理方法。所以,應該在司法程序上對於環境侵權案件做出有利於其進行共同訴訟的規定。
但該司法解釋中規定,「當事人一方或雙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依法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受理法院認為不宜作為共同訴訟受理的,可分別受理」,賦予各級法院把共同訴訟案件分案處理的自由裁量權,這種案件處理傾向並未考慮到環境侵權原告的廣泛性、團體性、弱勢特點,在處理環境侵權案件時不能有效保護受害者的環境權益,並可能導致浪費司法成本、降低司法效率。
環境訴訟不適宜完全用直接經濟尺度來測量,環境訴訟的收益包括:因環境公益訴訟的進行而對環境公共利益、長遠利益的維護;公眾環境權的保障;正義的伸張和社會公德的倡導;對環境侵害行為的預防和抑制;國家法律尊嚴和權威的回復與肯定等。因此,環境訴訟活動因為獲取環境公共利益的維護、公眾環境權的保障而具有較高的倫理價值、社會價值等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素。
對於環境侵權做出有利於共同訴訟的規定,符合黨中央在《決定》中提到的「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推進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發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的要求,有利於公民環境權益的維護。
為此,中華環保聯合會向最高人民法院發送了法律建議書,建議最高人民法院以司法解釋的形式為環境維權做出有利規定,為環境維權的共同訴訟創造必要的法律基礎。環境案件共同訴訟制度的建立將極大地推動我國訴訟法治建設和環境法治建設,對我國公眾環境權益的保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2、《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新類型、敏感、疑難案件受理意見(試行)》關於環境立案規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探討
(1)對於此規定的合法性討論
按照全國人大常委會1981年6月《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的規定,有權制定司法解釋的主體只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十九條第(二)項、第二十條的規定,從本地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案情繁簡、訴訟標的金額大小、在當地的影響等情況,對本轄區內一審案件的級別管轄提出意見,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該規定明確提出各高院只能對於級別管轄提出意見,對於是否屬於立案范圍不能自行做出規定。而《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新類型、敏感、疑難案件受理意見(試行)》中規定:「對於法院受理後執行難度較大,由黨委政府處理更利於矛盾化解的案件,可以不予受理,但應與相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妥善化解矛盾」、「慎重把握敏感案件的受理時機,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最佳統一,防止個案立案不當引起工作被動」、「對群體性訴訟事實統一、請求近似、當事人眾多時,應化整為零,分案處理,盡量降低當事人的訴訟風險和費用,減輕壓力」等傾向於不立案的規定,並未按照法律規定就級別管轄做相關規定,違反了我國關於司法解釋效力的立法限制。從山東省高院規定的具體內容上看,其未能正確領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受理共同訴訟案件問題的通知》的根本宗旨,具體細則也與最高院解釋的根本精神相沖突,不能有效執行最高院的工作指示,也不利於維護全國司法工作的權威性和統一性。
(2)對於此規定的合理性討論
作為地方法院,在開展具體工作的時候尤其要克服地方保護思想,努力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對於基層環保工作而言,法律公正是最後的權利救濟,沒有環境司法公正,任何其它環境權利的救濟途徑都將沒有必要的、根本的保障。
公民的環境權益有賴於司法的公平、公正,環境訴權更是公民環境權的最基本權利。而《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新類型、敏感、疑難案件受理意見(試行)》中諸如「對於法院受理後執行難度較大,由黨委政府處理更利於矛盾化解的案件,可以不予受理,但應與相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妥善化解矛盾」、「對群體性訴訟事實統一、請求近似、當事人眾多時,應化整為零,分案處理,盡量降低當事人的訴訟風險和費用,減輕壓力」等規定,是迫於當地政府的政治壓力、破壞司法獨立、在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繫上背離了中央關於科學發展觀的政策導向的規定。從具體內容上看,該意見對於環境共同訴訟具有明顯的不予立案傾向。作為地方法院,應該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實現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而不應一味地迴避問題。
在國家一再強調要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形勢下,如果地方法院迫於某種暫時的壓力,不予受理或者消極抵制共同訴訟的訴權成立,必然會使環境污染受害者的權益無法得到應有救濟,這無疑助長了當地政府及相關企業忽視環境保護、甚至以犧牲環境來求得經濟的暫時發展的風氣,這種有保護地方利益傾向的規定是與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的法治環境格格不入的,是與中央堅持創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精神相違背的,也是與最高人民法院一貫以來堅持的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發揮司法維護公平正義的職能作用、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基本精神相沖突的。
根據法律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對下級地方法院的工作應予以指導和監督。對此,中華環保聯合會特以法律建議書的形式提請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因《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新類型、敏感、疑難案件受理意見(試行)》的規定致使山東淄博鐵鷹鋼鐵有限公司污染受害者的環境權益被排除在法律救濟之外、公民環境權益受到嚴重損害的問題予以監督。
3、對於如何避免法院違反法定程序拒不立案的方法探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不予受理的裁定書由負責審查立案的審判員、書記員署名;駁回起訴的裁定書由負責審理該案的審判員、書記員署名。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訴的,如果符合起訴條件,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該案中法院在做出不立案的事實決定後拒不出具書面證明,使得起訴人的訴權得不到應有的保障,嚴重的侵害了當事人環境訴權。對此現象,對可供參考的權利救濟途徑探討如下:
(1)向檢察機關舉報。
《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最高檢在《關於做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實施工作的通知》也明確提出檢察機關對於民事訴訟法的監督執行作用:檢察機關認真履行好這一職責,對於保證國家民事法律的統一正確實施,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作用,不斷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檢察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民事訴訟法是國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它的正式頒布實施,有利於進一步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發展,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堅持依法辦事,切實履行對民事審判活動的法律監督職責。所以,對於當地法院違反法律規定拒不出具不立案決定書的現象,可以求助於當地檢察機關,促使其依照法律規定進行民事訴訟法的執行監督。
(2)求助於當地人大機關、當地新聞媒體。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各級法院對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各級人大對本級法院行使監督權力。人民代表大會是廣大群眾利益的忠實代表,也是國家的權力機構,集中代表全國人民行使人民群眾的代議權、管理權、監督權。在我國立法、行政、司法相對獨立的體制下,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憲法》賦予的權力規定對於本級法院行使監督權。向當地人大機關反應法院違法不立案的情況,可以促成人民利益代表機構對其進行相關的處理或糾正,從而維護當事人的訴權。求助於當地新聞媒體則可以利用法治國家中法治文化的影響,促使當地法院在公眾法律意識的輿論壓力下做出合法的訴權處理決定。
(3)實行立案登記制度。
現行民事訴訟法規定了立案審查程序,經審查符合起訴條件的,才予以立案受理。這一規定致使一些當事人被排除在司法程序之外,加劇了起訴難度。現代法治文明的國家一般都實行立案登記制。只要當事人向法院提起訴訟,提交了符合要求的起訴狀,法院無需進行審查,應當立案登記,這就從起訴程序上解決了起訴難的問題,保障了當事人的訴權。
目前,《民事訴訟法建議稿》在繼規定起訴狀應當記明事項的第290條之後,第291條提出:「人民法院對於符合前條規定的起訴應當登記,不得拒收當事人的起訴狀。」因此,建議稿中取消了立案審查這一規定,代之以立案登記。
採用立案登記制度之後,對於訴訟解決請求人的濫訴的擔心是不必要的,沒有任何當事人會隨意起訴,因為捲入訴訟將給他帶來沉重負擔,是不得已而為的。而且對於濫訴沒有必要存在制裁措施,因為濫訴人將承受訴訟費用以及訴訟所自然消耗的時間和精力等。
三、關於環境案件立案問題的延伸:對於在環境公益訴訟制度下NGO在環境訴訟中角色定位的討論
環保NGO作為非政府組織,是人民團體利益的代表者。在現行的起訴人需具有直接權利、義務關系的《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下,NGO在訴訟參與上的作用十分有限。因為被排斥在訴權所有人的范疇之外,NGO在民眾的環境訴訟中只能做起訴人的協調、輔助、法律支持工作,例如提供環境法律咨詢、協調志願者律師的配置、普及環境法律常識等事務。而對於環境污染這一群體性、廣泛性、集團性、復雜性的訴訟類別,如果處在國家法律支持公益訴訟的條件下,環保NGO才能真正發揮環保社團所應有的優勢作用。
1、對於環境公益訴訟的探討。
我國環境公益訴訟立法的必要性毋庸質疑,通過改革開放以來的法律實踐和近幾年理論界的研究,大家對環境公益訴訟立法現在已是翹首以待,呼之欲出。
(1)理論准備日趨成熟。當環境公益的維護日益成為主流社會價值時,迫切要求賦予一定的主體以權利來實現對環境公益的保護,這種權利就是我們所說的「公眾環境權」。特別是政府機關侵害了環境公共利益時,為有效地維護公眾環境權,要求我們在法律上必須有所突破,賦予公眾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權利。雖然現行法律僅限於規定國家的環境管理權力和公民的環境保護義務,但學界就創立公眾環境權已基本形成共識。國家或政府作為受託人對於環境資源依法行使所有權和環境行政管理權,承擔環境保護的義務。如果國家或政府濫用權力或損害受託人的利益,公民可以主張權利。
(2)法律依據基本到位。從國內法來看,環境公益訴訟立法有其法律依據。我國《憲法》第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該條規定從根本上明確了公民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民主權利,其中的「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從理論上分析應當包括「訴訟」的途徑和形式;《民法通則》第5條規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環境保護法》第6條規定:「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環境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在《國務院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中明確提到,要完善對污染受害者的法律援助機制,建立環境民事和行政的公益訴訟制度。這些現行法律、法規都直接或間接的為公益訴訟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社會基礎已經具備。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進程的加快,環境污染的危害性也日益明顯。由於環境污染具有長期性、廣泛性的特點,往往受害人呈現出在較大地理范圍內為不特定多數人的特點,其損害不具有民事侵權中較強的針對性,造成公民不能夠主動提起訴訟。隨著這種環境污染的增多,以維護環境公益為宗旨的團體組織應運而生,通過這些團體,人們可以更有效地以法律為武器與侵犯環境權益的行為作斗爭。目前我國的環保社團約有2768個,隨著小政府大社會格局的形成,將為環境公益訴訟立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對於環保NGO在公益訴訟中的作用探討
我國環保民間組織起步較晚,20世紀80年代起才開始成立。隨著環保民間組織在環境保護方面作用的顯現,我國政府和高層日益意識到環保民間組織的重要性,對其採取支持和促進政策。與國外授予環保團體以環境民事起訴權存在差距的是,我國環保民間組織目前主要定位為進行環境教育、宣傳環境知識、提高公眾環境意識。但是,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環保NGO將首先成為環境公益訴訟領域有所作為的力量。
(1)從我國現有的公眾環境意識調查資料來看,我國公眾環境意識近年來雖有很大進步,但呈現出較強的政府依賴性,環保參與意識較低,缺乏主動參與的意識與行為,公眾多趨向於認為政府是環境保護的責任主體,而較少提及自身的環保責任。在這種環境意識背景下,我國公眾往往只關心造成自身財產和人身損害的環境侵權,而對侵害公共環境權益的行為卻極少關注。從我中心接待的6000餘次的咨詢和投訴中,多是涉及居民直接受害,而很少涉及整個地區或者整個流域的環境污染的投訴。
(2)由人民檢察院作為公益代表來提起環境公益訴訟,這一主張並不合理。人民檢察院雖是我國的法律監督機關,但現有的司法體制是否會影響其成為真正的「公益代表」令人存疑。檢察院作為國家機關,對某些損害公益行為會顧慮方方面面的關系、面臨重重壓力而懈怠起訴,從而因其復雜、深刻的利益關系會在剛剛起步的中國公益訴訟中步履維艱。
(3)環保NGO獨有優勢。環保NGO在環境公益訴訟中獨有優勢。環保NGO在訴訟意志上很少會受到干擾,更願意主動提出公益訴訟,彌補了國家機關意志不完全獨立的不足之處,便於形成強大的訴訟合力,充分保障違反公益的行為受到法律追究。而且,對於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環境訴訟而言,環保民間組織比之公眾在應付復雜的環境訴訟證據的收集、科技知識的運用、與污染企業的對抗等上,更為強勢。作為公眾參與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通過賦予其環境公益訴訟權,環保民間組織能夠帶動公眾環境意識和環境公益訴訟意識的提高。無論是從環保民間組織的設立宗旨來看,還是從比之社會公眾而言,在環境公益訴訟的構建上,應該將環保民間組織設置為訴訟主體。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環保民間組織也正逐步轉向採取務實行動,致力於在環境保護和環境公益訴訟領域有所作為。
因此,環保NGO因其所獨有的社會優勢、技術優勢、獨立優勢在公益訴訟中必然要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盡管目前我國的環保民間組織發育尚不成熟,但作為一種宗旨在於環境保護的組織化的團體,它能夠擔當起環境公益訴訟之責。社會公眾人多面廣且分散,知識水平和文化程度各異,通過環保民間組織有效地將公眾組織起來,以團體的形式表達公眾環境意願,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比之個人力量更為強大,更易引起社會和政府的重視。在中國的環境公益訴訟的歷程中,環保NGO無疑將扮演重要的角色。
③ 哪些人可以報考2021淄博公務員要滿足什麼條件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尚未開始,參考2020國考)
報考人員應符合以下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1982年10月至2000年10月期間出生),2019年應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職)人員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1977年10月以後出生);
(3)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6)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
(8)具備中央公務員主管部門規定的擬任職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④ 監獄法制科員做什麼
監獄法制科主要職責:指導本監獄的法制建設,負責監獄行政復議和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組織專有關屬監獄行政法規、政策調研和執行況的督查工作;管理、監督和指導面向社會服務的監獄相關工作;組織協調辦理各類議案、文件和會議。
⑤ 春秋戰國時期抓住機遇的人
扁鵲 管仲 晏嬰 墨子 孔子 老子 韓非 莊子 孟子 孫臏 李冰 生平 荀子 荊軻 張儀 蘇秦 李悝 鄒忌 申不害 吳起
你要的答案字太多 這里寫不了太多的字給你寫名字自己搜索就能找到 下面部分介紹
扁鵲,原姓秦,名越人,戰國時齊國渤海郡莫州(今河北任丘)人,一說為山東長清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國醫學的先河。
扁鵲青年時曾替貴族管理客館,因而結識了名醫長桑君,向他學習,被人認為是起死回生的神醫,其後開始往各國行醫。
他首先在虢國行醫,正巧遇上虢國國君的太子猝死。秦越人立刻前往並提供解決之法,他認為太子只不過是患了熱氣病,只要看看的下身是否溫暖,聽聽他的耳朵是否有聲響,看看他的鼻孔是否有擴張,就可以知道太子是否仍然生存。他救了虢國太子,自此他起死回生的醫術就不脛而走。
他後來到了齊國,遇上了齊桓公,齊桓公認為扁鵲的赫赫有名只不過純粹是神化誇張,於是對於他十分傲慢無禮。扁鵲一見到齊桓公,就對他說他有一個小病,只要立刻服葯就可以治好,齊桓公認為他只不過在嚇唬他,故此沒有理會。當扁鵲第二次建議要為他治病時,齊桓公也置之不理。當第三次扁鵲見到齊桓公時,齊桓公發覺自己的身體果然像扁鵲所說一樣,病徵散發出面,極為嚴重,他這才向扁鵲請教,可是扁鵲說由於齊桓公對於他的勸告置之不理,現在已經沒能救了。過了不久,齊桓公果然死了。有了病入膏肓的成語。
後來扁鵲到了秦國,由於太醫令李醯妒忌扁鵲的醫術,於是設計害死了扁鵲。
相傳《難經》為扁鵲所著。
管仲(?-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史稱管子,出生於潁上(今安徽潁上縣),春秋時代的政治家,哲學家。《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憲問第十四)也有關於孔子對他的評論,北宋蘇洵的《管仲傳》也有一些分析。
年輕時家境貧困,鮑叔牙發現管仲有才能,交為好友,經常和管仲往來,管仲常佔小便宜,鮑叔牙並不引以為意,反而處處為他設想,一直都善待管仲(蔚為美談,史稱「管鮑之交」)。後來,管仲輔佐齊國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其弟公子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孫無知篡位。
前685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公子小白即位,立為齊桓公,魯國卻支持其兄公子糾,因此齊國和魯國之間發生戰爭,管仲射箭中了齊桓公的帶鉤,齊桓公沒有死。齊國戰勝,鮑叔牙向魯庄公要求處決公子糾,並把管仲交給齊國。
在鮑叔牙強烈推薦下,齊桓公不計前嫌,拜管仲為相,甚至尊為「仲父」。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
晏嬰(?-前500年),字仲,謚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山東高密人。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節儉,謙恭下士著稱。據說晏嬰身材不高,其貌不揚。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現存晏嬰墓在山東淄博齊都鎮永順村東南約350米。
晏嬰頭腦機敏,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魯(今山東曲阜)人。他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漢代起中華文化中的主流學說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古代中國及朝鮮等周邊國家有深遠的影響,被後世尊為萬世師表。不細說了
老子(前57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老聃。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並認為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
商鞅(約前390年—前338年),中國戰國中期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衛國國君的後裔,公孫氏,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後封於商,後人稱之商鞅。執政秦國19年,實行變法成績卓著,史稱商鞅變法。商鞅年少時,專研以法治國,有學識。後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選賢任能,便到秦國去。通過宦官見到了秦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前359年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前340年,率秦趙軍敗魏,因功封於商,故稱商君。前338年,秦孝公崩,被誣謀反,車裂而死。
孫臏(? - 公元前316年),其本名不傳,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因其受過臏刑(剔去膝蓋骨),故名孫臏。他是孫武的後人,生於中國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戰國時期曾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幫助齊國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
生平
呂不韋在趙國經商時,偶然結識秦國交給趙國的王室人質贏異人(秦始皇之父,後改名贏子楚,即秦莊襄王),認為奇貨可居,決定幫助贏異人返回秦國,又將妻子趙氏送給贏異人,並連絡秦國王室,將贏異人接返秦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贏稷斃,太子安國君贏柱(秦孝文王)繼位三日後猝死,贏異人繼位(即秦莊襄王),呂不韋為相國,被尊稱為仲父。 三年後秦莊襄王病卒,十三歲的贏政繼位,即後來秦始皇,贏政發現母親趙氏與呂不韋有姦情,並傳出贏政為呂不韋之子,將呂不韋革職發配,後呂不韋飲鴆自殺。
荊軻中國古代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燕國太子丹曾在秦國為人質,回國後欲報此仇,遂四處尋覓又能刺秦王嬴政者,得荊軻。荊軻為獲得秦王信任,使因獲罪嬴政而逃亡燕國的樊於期自刎,並取其首級。又得燕督亢處地圖,內藏淬毒匕首以刺秦王。出發時,荊軻在易水旁留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千古絕唱。陪同前去的是燕國少年勇士秦舞陽/秦武陽。至秦國後,荊軻假稱要為秦王解釋地圖而靠近秦王,直至圖窮匕現,但終究未能成功。荊軻和秦舞陽雙雙被殺。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生卒年尚有爭論,約生於前353年~前335年,逝於前283年~前269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其作品文字華麗,想像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源頭之一。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因當年為屈原逝世2230周年,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⑥ 中國從漢到唐的法制變化及其原因和影響
國刑律發生了從法治到禮教、重刑主義到恤刑主義、法不阿貴到刑分等級的變化這些變化實質是在齊儒陰陽學的主導下完成的漢武帝「獨尊儒術」以來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確立了「德主刑輔」的治國思想
把刑罰的作用置於禮教的從屬地位秦律奉行的重刑主義
在後世至唐的立法中逐漸被廢止秦律在法律適用上雖然做到了「刑上大夫」
但對各種犯罪仍然規定「同罪不同罰」漢文帝後
「刑不上大夫」的禮治原則逐漸復活
到唐律形成「議、請、減、贖、當、免」完整系統的法律適用體系
使禮治的「親親」、「尊尊」在律法中得到了更徹底和全面地體現漢以降
侵害父權和孝道成為刑律重點懲戒的對象
但實質是維護皇權的神聖不可侵犯
關鍵詞:秦、漢律 唐律 重刑主義 恤刑主義 一斷於法 刑分等級 皇權至上 齊儒學
作者簡介:陳紅太(1956—)
法春晚林妙可搶話筒學博士
中國政法大學中外政治制度專業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一、關於法治到禮教的變化
秦、漢律的藍本要追溯到戰國時代魏文侯時李悝著的《法經》《晉書?刑法志》雲:「是時(指魏明帝定魏律前)承用秦、漢舊律其文始自魏文侯師李悝悝撰次諸國法
著《法經》 ……商君受之以相秦 漢承秦制
蕭何定律」《漢書?刑法志》有這樣的記載:「漢興
高祖初滲入滲出關
約法『三章』
曰:『殺人者死
傷人及盜抵罪』蠲削煩苛
兆民大說其後四夷未附
兵革未息
『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
於是相國蕭何攈摭秦法
取其宜於時者
作律『九章』」 瞿同祖先生在論述中國法律的儒家化時對秦、漢律的性質作了這樣的表述:「秦、漢之法律為法家所擬定
純本於法家精神」他認為
隨著周封建制度的衰落
法家應運而生
為國君所重「這些法家在政治上即占優勢
當時各國法律多由此輩制定
其所擬定之法律即娛樂新聞報道法家平日所鼓吹之主張李悝之《法經》
商鞅之秦法
固不待論
即蕭何所制漢律亦全襲秦舊
為法家一系相承之正統」 不過瞿同祖先生也指出:「法律之儒家化漢代已開其端漢律雖為法家系統
為儒家所不喜
但自漢武標榜儒術以後
法家逐漸失勢
而儒家抬頭
此輩於是重整旗鼓
想將儒家的精華成為國家制度
使儒家主張籍政治、法律的力量永垂不朽漢律雖已頒布
不能一旦改弦更張
但儒家確有許多機會可以左右當時的法律」 瞿先生的這一論斷
得到學界一些學者更為詳盡的論證徐世虹的研究表明
漢儒學雖然在漢中期取得統治地位
作為立法的指導思想的地位已經確立
但作為正典的漢律仍秉承秦律的框架和規范
尚沒有把漢儒學的禮教思想和主張貫徹到刑律的詳細的條文和規范之中不過在詔令和刑律的司法解釋中
漢2月21日山西地震儒學的這些思想和主張得到比較好的和充分的體現和貫徹 陳寅恪先生也曾指出:「兩漢之時雖頗以經義折獄
又議論政事
解釋經傳
往往取儒家教義
與漢律之文比傅引申
但漢家法律
實本贏秦之舊
雖有馬、鄭諸儒為之章句(見晉書三十刑法志)
並未償以儒家經典為法律條文也」
兩漢經過魏晉南北朝至唐
中國的刑律由漢九章律經魏律、晉泰始律、北魏正始律、北齊律、隋開皇律的增改
到唐律發生了具有根本性的變化對於這個變化
宋代聞名學者葉大慶在其《考古質疑》中說:「及唐律出
後世咸以為善」
「律准乎禮
旨要而文簡」《明史?刑法志》也說:「唐撰律令
一準乎禮以為出滲入滲出」清代聞名學者紀昀在《四庫全書總目<唐律疏議>提要》中也說
「論者謂唐律一準乎禮以為出滲入滲出
得古今之平」 張晉藩先生指出:唐律在禮與法的結合方面已臻成熟和定型
可以新華網評說一整套體現封建宗法等級思想與制度的禮
基本上法律化了以至「一準乎禮」成為對唐律的評價透過唐律可以發現禮與法的內在聯系
可以體驗禮是溶化於法的
可以印證禮是唐律的靈魂
唐律是禮的法律表現
二者互補而不可分的關系如同《唐律疏議?名例》中所說
「德禮為政教之本
刑罰為政教之用
猶昏曉陽秋相須而成者也」唐律是中國古代禮法結合的典範
以「德禮為政教之本」和「刑罰為政教之用」作為唐代立法的原則
已成公論
有的學者用「德主刑輔」、「禮法並用」來表述 不過
唐初太宗及其統治集團的法律思想與董仲舒的思想相同
主張「任德教而不認刑罰」
這與「禮法並用」是有區別的 對「德禮為政教之本
刑罰為政教之用」
這句話的理解
也不能把德禮和刑罰並列
或僅有先後之別刑罰只是德教中的一個環節
或德教的一方面體現cwb1什麼意思或者說
刑罰是德教中的刑罰
刑罰必須符合德教的禮義
即荀子所謂的「義刑」「義殺」是也 對唐初刑律主導思想的這種熟悉
可以在唐人吳兢編撰的《貞看政要》這本記載唐太宗和群臣問答錄中得到證實唐太宗在貞看元年說:「朕觀古來帝王以仁義為治者
國祚延長
任法御人者
雖救弊於一時
敗亡亦促既見前王成事
足是元龜
今欲專以仁義誠信為治
望革近代之澆薄也」貞看二年
太宗又講道:「為國之道
必須撫之以仁義
示之以威信
因人之心
去其苛刻
不作異端
自然安靜」 太宗名臣魏徵也主張「聖哲君臨
移風易俗
不資嚴刑峻法
在仁義而已故非仁無以廣施
非義無以正身惠下以仁
正身以義
則其政不嚴而理
其教不肅而成矣然則仁義
理之本也
刑法
理之末也為理之有刑罰
猶執御之有鞭策也
人皆從化
而刑罰無所施;馬盡其力
則有鞭策無23歲副局長的新聞所用」魏徵還認為:「遭良吏
則懷忠信而履仁厚;遇惡吏
則懷姦邪而行淺保忠厚積則致太平;淺薄積則致危亡是以聖帝明王
皆敦德化而薄威刑也」
從唐代的立法實踐來觀
《唐律》及其《疏議》體現出的主導傾向是維護以「三綱」為核心的禮教思想 劉俊文教授對唐律的研究表明
唐律的實質
也是唐律的最大的特徵是「一準乎禮」
而禮的精神最根本的是兩條「別貴賤」、「異尊卑」
也就是等級制和家長制一部唐律
就是從維護這樣兩個制度出發
構建了嚴密的刑律體系劉俊文教授把唐律的「等級制」高度概括為十二個字:「嚴別君臣
優崇官貴
異罰良賤」;把唐律的「家長制」也高度概括為十二個字:「親屬一體
五服制罪
尊長優越」劉俊文教授並用唐律中的大量條文充分而有說服力的證實了他對唐律實質的高度概括 陳鵬生教授指出:「唐律修撰以禮為指導
唐王蒙1500犯規律條文多源於禮
唐律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為禮所左右所以說
禮是唐律的靈魂
唐律是禮的法律表現」 唐律『一準乎禮』
這一斷語是確當的
自漢中期武帝「獨尊儒術」以來
雖然當時還不能對律法體例和正典條文用儒家倫理思想入行全面的修訂
但在詳細的司法中以及在對律典的解釋中
已開始把儒家的禮義或倫理思想貫徹入去如始自漢中期的「春秋決獄」和東漢盛行的漢律章句學 「獨尊儒術」對於中國律法的發展變化無疑具有導向性的作用這種居於主導地位的影響
逐漸滲入滲出到中國的律法制度中
經過魏晉南北朝隋的演入
到唐代就形成了「一準於禮」的《唐律》及其《疏議》從漢到唐中國律法的變化
主要有兩個顯著傾向和特徵:第一
律法規定更加符合人情人道
即更加人性化
尤其更注意對儒家倫理「親親」「孝道」的維護
對家族內部山東青州天氣侵犯尊卑秩序的犯罪懲處的力度加大;第二
律法規定注意對齊儒倫理「尊尊」「忠道」的維護
使對皇權不可侵犯的保護更加全面系統
同時也使貴賤等級制度不斷的法制化
即「刑分等級」不斷法制化並規范化
在定罪方面
唐律針對親屬相犯制定了許多特殊的罪名例如同樣是姦淫行為
但如所奸者為「小功以上親」
則不定為奸罪
而定罪名為「內亂」
科列「十惡」《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十曰內亂謂奸小功以上親、父祖妾及與和者」《議疏》曰:「《左傳》雲「『女有家
男有室
無相瀆易此則亂』若有禽獸其行
朋淫於家
紊亂禮景
故曰『內亂』」又如
同樣是謀殺行為或略賣行為
但所謀殺或略賣者為「緦麻以上親」
則不定為謀殺罪或略賣罪
而定罪名為「不睦」
科列「十惡」《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八曰不睦謂謀殺及賣緦麻以上親
毆告夫及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議疏》曰:「《禮石化cwb1什麼時候到期》雲:『講信修睦』《孝經》雲:『民用和睦』睦者親也此條之內皆是親族相反
為九族不相葉睦
故曰不睦」又如
同樣是殺人行為
但如所殺者為伯叔父母等期以上親
或同樣是毆人行為
但如所毆者為祖父母、父母
則不定為殺人罪或毆人罪
而定罪名為「惡逆」
科列「十惡」《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四曰惡逆謂毆及謀殺祖父母、父母
殺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議疏》曰:「父母之恩
昊天罔極;嗣續妣祖
承奉不輕梟鏡其心
愛敬同盡
五服至親
自相屠戮
窮惡盡逆
絕棄人理
故曰惡逆」
唐律不僅對親屬相犯設專門的罪名列滲入滲出「十惡」
不在「八議」等論贖之限
對犯「十惡」者
一律施以重刑
罪在不赦在量刑幅度上甚至比秦律更加嚴厲如《秦律》規定:「毆大父母
黥為城旦舂」《法律答問》有:「今毆高大父母
可論?比大父母」 唐律秉承漢律對不孝罪的處淄博青州新聞罰
不僅嚴厲而且范圍寬:《唐律?名例律》「十惡」條規定:「七曰不孝謂告言、詛詈祖父母、父母
及祖父母、父母在別籍、異財
若供養有闕;居父母喪
身自嫁娶
若作樂
釋聽從吉;聞祖父母父母喪
匿不舉哀
詐稱祖父母父母死」 對上述列舉不孝行為
唐律都給予嚴厲刑罰如「諸告祖父母、父母者
絞」 「諸詈祖父母、父母者
絞毆者
斬過失殺者
流三千里;傷者
徒三年」 「諸祖父母、父母在
而子孫別籍、異財者
徒三年」 「諸居父母喪
生子及兄弟別籍、異財者
徒一年」 「諸居父母及夫喪而嫁娶者
徒三年」 「諸聞父母若夫之喪
匿不舉哀者
流二千里;喪制未終
釋聽從吉
若忘哀作樂
徒三年;雜戲
徒一年;即遇樂而聽及參預吉席者
各杖一百聞期親尊長喪
匿不舉哀者
徒一年;喪制未終
釋聽從吉
杖一百大功以下尊長
各遞減二等卑幼
各減一等」 「詐稱祖父母、父母及夫死以求假及有所避者晉城海斯制葯有限公司
徒三年」 即使對祖父母、父母或丈夫被殺後私自和解的
也要給予嚴懲「諸祖父母、父母及夫為人殺者
私和者
流二千里;期親
徒二年半;大功以下
遞減一等受財重者
各准盜論雖不私和
知殺期以上親
經三十日不告者
各減二等」 唐律對侵害父權的其他一些行為也給與一定程度的處罰如對財產權侵害的保護:「諸同居卑幼
私輒用財者
十疋笞十
十疋加一等
罪止杖一百」 對主婚權侵害的保護:「諸卑幼在外
尊長後為定婚
而卑幼自娶妻
已成者
婚如法;未成者從尊長違者
杖一百」 又如對侵害教令權的保護:「諸子孫違反教令及供養有缺者
徒二年」 對於祖父母、父母在教責子孫時致死致殺
則予以寬宥「若子孫違反教令
而祖父母、父母毆殺者
徒一年半;以刃殺者
徒二年……過失殺者
各勿論」
除上文所列唐律對父權和孝道保護的律文外
在史載的一些司青浦廢品站火災法案例中
也體現對父權和孝道的偏重如程樹德《九朝律考?漢律考》「漢以春秋決獄之例」中記載:「建初中
有人侮辱人父者
而其子殺之肅宗貰其死刑而降宥之
自後因以為比
是時遂定其議
以為輕侮法」《魏律考》「不孝」中記載:「甘露五年
太後詔曰:夫五刑之罪
莫大於不孝夫人有子不孝
尚告治之」《晉律考》「晉以春秋決獄」中記載:「時女子李忽覺父北叛時殺父(周)處奏曰:覺父以偷生
破家以邀禍
子圉告回
懷嬴結舌
忽無人子之道
證父攘羊
傷風污俗
宜在投畀
以彰凶逆
俾刑市朝
不足塞責奏可
殺忽」這個案例
大有「孝」重於「忠」的味道對大義滅親的女子砍了頭周處還認為「俾刑市朝
不足塞責」《後魏律考》「魏疑獄以經義量決」中記載:「時雁門人有害母者
八座奏轘之而瀦其室
宥其二子虯駁奏雲:君親無將
將而必誅今謀逆者戮及期親
害親者今不及子
既逆甚梟2010年2月17日地震獍
禽獸之不若
而使禋祀不絕
遺育永傳
非所以勸忠孝之道
存三綱之義……奏滲透
世宗從之」 這個案例說明對不孝罪也應如不忠罪一樣實行連坐《舊唐書?刑法志》記載長慶二年為父擊人致死案:刑部員外郎孫革奏:「京兆府雲陽縣人張蒞
欠羽林官騎康憲錢米
憲征之
蒞承醉拉憲
氣息將絕憲男買得
年十四
將救其父
以蒞角抵力人
不敢撝解
遂持木鍤擊蒞之首見血
後三日致死者准律
父為人所毆
子往救
擊其人折傷
減凡斗三等;至死者
依常律即買得救父難是性孝
非暴;擊張蒞是心切
非凶以髫□之歲
正父子之親
若非聖化所加
童子安能及此?《王制》稱五刑之理
必原父子之親以權之
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春秋》之義
原心定罪;《周書》所訓
諸罰有權今買得生被皇風
動符至孝
哀矜之宥
伏在聖慈臣職當讞刑
合分善惡」赦:「康買得尚在童年
能知子道
雖殺文迪雅英文人當死
而為父可哀若從沉命之科
恐失原情之義
宜付法司
減死罪一等」此例說明司法往往「以孝原情」而突破律典規范
⑦ 淄博建無證明城市,是利民之舉嗎
淄博建無證明城市,是響應國家號召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更是做出簡政放權的一項利民之舉。是政府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持續深化“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依託數據歸集和共享,全面推進“減證便民”,盡快實現“法無規定一律取消”和“法有規定無需提交”的“無證明城市”建設目標,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惠民政策。屆時,百姓辦理相關業務,將省時省心省力,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正體現了政府堅持問題導向,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為導向,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的“堵點”“痛點”,切實解決證明材料過多過濫和“奇葩證明”“重復證明”“循環證明”等突出問題。堅持依法推進。凡是無法律法規依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對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以企業和群眾不用提交證明材料為導向,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通過數據共享、告知承諾、部門核驗等方式,實現辦事過程無需提交證明材料。堅持協同推進。實行市、區縣統一部署、同步推進,上下聯動。注重與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信用體系建設、“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工作的銜接,充分發揮疊加效應,形成協同推進的體制機制。堅持便民利民。圍繞流程再造持續減證明、減環節、減時限、減跑動,優化服務措施,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改革成果要讓企業和群眾看得見、聽得懂、用得上、得便利。
⑧ 被一個無賴這個天堵門口,派出所還不管咋辦啊
如果打架派出所已經將你進行行政處罰,而民事賠償部分也已經通過法院訴訟,該人就不能再去堵你家的大門,如果實施,就是違法行為。
你可以報案,要求公安機關依法對行為人進行處罰。
如果派出所不處理,其行為涉嫌行政不作為,你可以向其上級公安機關紀檢部門或者檢察院投訴,要求派出所說明原因。
⑨ 淄博市組織哪些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一)充分發揮教育部普法網法治宣傳主渠道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各級青少年法治知識競賽活動。
1.認真組織參加首屆全國青少年法治知識網路競賽。本次競賽是以測評為目的的競賽活動,旨在通過活動調研全國各地區學生的法治綜合素養,為今後科學的制定法治教育內容標准與教學內容提供相關依據。同時形成數字化的優質青少年法治學習網路平台,為廣大中小學校開展學生法治教育提供支持與檢測平台。參與對象分為小學高年級、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含職業高中)3個組別,整個比賽包括初賽和復賽。活動將為成績優秀的學生和優秀組織單位、教師頒發獎項。(比賽詳情請登錄賽事專題網頁http://user.qspfw.e.cn)
2.積極組織參加全省中小學生網上普法教育和普法作文大賽。本次活動採取網上普法教育的方式,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並答題。各區縣、學校組織中小學生登錄「山東省中小學生普法教育平台」網站(http//pfjy.irenw.com)按照相關要求輸入信息進行答題。本次活動分小學組、中學組兩類,普法試題均為選擇題。普法答題通過後,進入「山東省中小學生普法作文大賽平台」提交參賽作文。上線答題時間為11月2日至12月2日,作文大賽時間為12月4日至12月31日。活動設優秀組織獎、優秀輔導員;網路答題和作文大賽分設相關獎項,由省關工委、教育廳、司法廳聯合表彰。各區縣、各學校要以參加各級競賽活動為契機,充分利用網路平台進一步推進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並鼓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互聯網法律知識,切實提升青少年網路素養。
(二)以國家憲法日為契機,積極組織參加系列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1.組織參加全省中小學教師全員法治培訓。利用山東省教師教育網遠程研修平台對各區縣、各學校所有中小學教師進行法治培訓,並進行憲法專題輔導培訓。組織參加山東省教師教育網與教育部全國青少年普法網同步開展的「網上學憲法」活動。
2.開展向中小學贈送《憲法》教育讀本活動。根據省教育廳統一安排,免費向農村中小學學生發放憲法教育活頁本,向部分中小學贈送《憲法》教育讀本,作為圖書館配書。
3.組織開展中小學憲法晨讀等活動。組織一次憲法晨讀,利用晨讀時間,選擇憲法中的適當章節、條款,組織學生集體朗讀;舉行特別升國旗儀式;上一節憲法教育課,圍繞憲法學習日主題,以專題教育、社會實踐、班隊活動、遠程學習等形式組織師生集體學習憲法知識;校長主持一次教職工憲法學習活動或者為學生講授一次憲法教育課;充分利用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開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活動;各區縣教育部門組織一次集體學法,主要領導要深入中小學參加或者主持一次憲法教育活動。
四、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區縣、各學校要充分認識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把法治宣傳教育月工作擺到重要議事日程,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專人負責,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二)突出重點,注重創新。各區縣、各學校要結合各自實際,動員多方力量,整合多種資源,把法制教育宣傳月活動和學校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以《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為重點,積極開展法治班主任進課堂、法治教育創新案例徵集等活動,積極探索學校、家庭和社會相結合的法制宣傳教育途徑。
(三)加大宣傳,認真總結。各級各類學校要利用學校廣播、校園網、校報校刊、法制宣傳板報、宣傳櫥窗等傳統宣傳平台和網路視頻、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積極吸引師生和公眾參與互動,突出活動亮點、突出教育特色。
⑩ 淄博 安監局長 毛軍
我想大家都誤會了,此女包公不是你想像的那個包公吧~這個「包」貌似是個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