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生命從道德

生命從道德

發布時間: 2022-02-27 11:17:11

道德,生命,生活的關系是什麼

道德是一個生命中比較高級的衡量成分,生活必需是人的生活,在世上的一系列的活動,生命生命的。

Ⅱ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要珍愛生命、善待生命,從心理和道德品質角度,給我們什麼啟示

1、道德:要傳承和弘揚中華互助美德;關愛他人生命;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發揚敬業奉獻的公民道德;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心理:地球上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要珍愛自己的生命、遇到挫折也不放棄;關心、理解、尊重他人,換位思考、善解人意、諒解他人。
如果從身體健康角度:積極鍛煉、注意飲食衛生和心理健康、盡量避開危害身體健康的場所、有病及時就醫等。

Ⅲ 生命道德的基本理論是什麼

生命是有限的倫理道德是長久的,

這就是說人在有生之年做人要講道理,

講文明,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Ⅳ 根據「為了健康和生命」主題,從道德和法律的兩個方面,寫出網貼的內容

為了讓生命更健康的「善待自我」
我的《44歲那一年……》一篇千餘字文章獲得中國科協主辦的《生命與健康》全國科普文章徵文一等獎,科協要我在發獎會上說幾句話,於是,我就作了題為《為了讓生命更健康的「善待自我」》的發言,因為是自己的切身體驗,講出來也許對他人有一點參考價值,於是將它重新整理了一下。

我是一個已經步入老年(61歲)的「中年人」(心理年齡),想想自己不算太長又不算太短的人生,雖然覺得很累,但還是一個勁兒地向前沖;雖然生活的負荷比較地沉重,但仍興致勃勃地活著;雖然飽受人生的煎熬,但總想為這個社會做點什麼……

看看周圍像我這樣年齡段的知識分子,絕大多數的人似乎都處於像我這樣的「生存狀態」,不同的則是,我的人生似乎更「典型」、更有一點「代表性」吧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這一代的知識分子是在「多災多難」的環境中成長、發展起來的,因而心靈的深處烙上了一個時代的深深痕跡,內心世界中總存在著深刻的、沒有得到及時排解的矛盾、困惑、沖突,所以,有不少同齡人甚至來不及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就匆匆「走」了,留下了無法彌補的遺憾。

所以,對我們這一代的知識分子來說,從某種意義上說,《生命與健康》的問題比哪一個群體都尖銳、突出,《再造人生》、《再塑人生》的任務——即怎樣過好「餘生」——恐怕比哪一個年齡層都困難、都艱巨。

所以,我想從自己的生活歷程告訴我的同時代的朋友: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生存的環境,但是,我們卻能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生活的環境可以「折磨」我們的人生,但是,我們卻可以使自己的人生不受「折磨」。

這其中,關鍵的關鍵就是要做到五個「善待」:「善待自我」、 「善待事業」、 「善待人生」、「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對此,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自我心理調節」,以便「適應環境、改造環境」。

為什麼我國在通向現代化進程中患有精神疾患的人群呈逐年上升的態勢?為什麼現代人群中患有身心疾患的人越來越多?為什麼有很多人以不文明的或反文明(譬如自殺、賣淫、犯罪等)的方式去「適應」社會?為什麼……原因自然很多、很復雜,但有一點不能迴避,即有很多人不會「善待自我」、「善待事業」、「善待人生」、「善待生命」、「善待健康」,不會「自我心理調節」,更不會「如何適應環境、如何改造環境」。

譬如,就以「善待自我」來說,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個性弱點。在一次給青年人的人生講座中有一位年青人問我:「請你用最簡潔的語言來概括,你們這一代人與我們這一代人的最大差異是什麼?」我想了想說:「我們這一代人滿足於做『永不生銹的鏍絲釘』,而你們這一代則永遠不會滿足做『永不生銹的鏍絲釘』。」聽的人都笑了,然而卻是「實情」,我們這一代,習慣的是服從組織,習慣的是一切聽領導的,上頭說的都是對的,很少有自己去獨立思索的習慣,有時明明從感情上感到別扭的事,還要從自己思想上去找問題,去「鬥私批修」,去狠抓「自己思想一閃念」,錯的永遠是自己,對的永遠是社會……這幾乎成了我們這一代的思維定式,誰這樣做了,誰就是好樣的,誰不這樣做,那就成了「另類」了,當然,這不能怪我們,能不成這個樣子嗎?所以在這樣的體制、文化的背景下,自然是不太能做到「善待自我」的,這個「自我」自然就缺乏自己的人生設計,缺乏個性的活力,缺乏生氣勃勃,缺乏創造精神,缺乏……當然,我這樣說絕不是要將我們這一代說得得一錢不值。

再以「善待事業」 來說,我們這一代的確是以事業為重的一代,社會責任性很強,將自己的一切都撲到了自己的工作上、事業上,不為名、不為利,而且是不遺餘力的,思想單純,干勁沖天,真還有點生家性命都不顧的勁,所以,國外的學者評價我們這一代是共產黨教育最成功的一代……好不好呢?好!遺憾不遺憾呢?有一點。為什麼?因為這個「善待事業」太單一了,太盲目了一點,因而有不少人為事業奮鬥了大半輩子(譬如,有不少搞社會科學的),結果什麼都沒有留下來,即便是留下來的,也是「大而無當」,一點社會價值都沒有,真還有點感到「空落落」的。

再以「善待人生」 來說,誰都說,人生是復雜的、豐富的、多彩的,然而我們的人生是由計劃經濟體制決定的,從人一出生下來後的托兒所、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是由社會「計劃」好了的,自己的人生自然是由社會定好了的,就以當年的大學畢業分配來說,上頭強調的是「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所以當時的大學畢業生,第一志願都填的是「服從祖國分配」,自己的人生都是由組織安排而定的,顯然,這樣的人生怎麼「善待」都是有缺陷的,不是盡善盡美的。

再以「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來說,在崇尚社會利益至高無上的年代裡,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業餘生活永遠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實際上是經常是無足輕重的、忽略不計的,誰如果多往這方面去考慮,哪就是個人主義,就是小資產階級思想,就得受「幫助」、挨批判……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怎樣「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所以,在我的同齡人中,未老先衰的不少,早年患病的不少,中年英逝的不少,「善待生命」 、「善待健康」成為我們這個群體中客觀存在的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我這樣說,是不是消極了一點?用過去傳統的眼光來看,似乎有那麼一點;但是,從現代人的觀點來看,並非如此,更何況,如果我們能從這一代人生活歷程的足夠反思中汲取有益的教訓的話,那麼,它帶給人們的是:事業更加成功和生命更加健康。

如今,大家都在熱情漚歌新世紀的到來,都在那兒說新世紀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給人帶來發展機遇……對不對呢?一點都沒有錯。新世紀的確好,的確帶來無限的發展機遇,但是,有一點大家想到過沒有,新世紀的好、新世紀的無限發展機遇是建立在激烈的(甚至於殘酷的)競爭的背景下發生的,而且更可怕的是,盡管我們的社會主張競爭的公平性、公正性、公開性,但是,處於社會劇烈轉變的現實,卻處處反映出「游戲的無規則性」,所以,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如今,「適者生存原則」恐怕比過去任何時代都適用,都能反映出來。

對此,人們准備好了沒有?沒有。幾千年封建傳統文化的影響,幾十年計劃經濟體制下「左」的根深蒂固,使絕大多數處於我這年齡段知識分子的思想上沒有準備好,心理上沒有準備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或者本領)上也沒有準備好。於是,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來了,人與群體之間的沖突來了,人與文化之間的困惑來了,人與人之間的斗爭就來了。這些,對於社會來說,意味著更多的(甚至可以說是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出現,而對於具體的個人來說,恐怕不一定僅僅體現的是成功,更多的則是意味著挫折,意味著失敗,意味著逆境。

的確,我們有太多的理由為自己一代的「無私貢獻」而自豪、驕傲,我們也的確可以說我們這一代是共產黨教育最成功的一代,所以,我可以無虧地說,我們這一代無虧於這個國家,卻「有虧」於自己的人生;無虧於這個社會,卻「有虧」於自己的生命;無虧於自己的事業,卻「有虧」於自己的健康……

怎麼辦?在劇烈變化的社會中更要學會「善待自我」、「善待事業」、「善待人生」、「善待生命」、「善待健康」。

因為這是一代人的人生生活歷程的結晶!

Ⅳ 生命道德的核心是什麼

您好,生命道德的核心是什麼價值論。

生命的主題是愛。人間生存著就是需回要愛,如果愛沒有了,答那麼感情也就沒有了,感情是用愛來作基礎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人是社會的人,打個比方,一個吸毒的人,他的生命的主題是毒品,他的生活充滿恨,那麼他的世界是黑暗的,因為他違背了生命的主題,他的生命不會被人同情,只能被人唾棄。愛才能人活的溫暖,讓人生活在藍天白雲下。
生命的偉大是貢獻。李時珍用了畢生的精力寫了《本草鋼目》,他的生命貢獻在這本書上,讓後人解決了醫學難度,他廷長了人類的生命,他的生命就是偉大的,錢學深為中國研製了原子彈,加強了新中國的國防力量,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打下個強心針。他們象春蠶一樣吐出自己最後一縷蠶絲,為人類提供價值,這些生命的貢獻是被後人敬仰的,不會被人類忘記的,他們的生命有意義,是我們這些前輩激勵著我們後人的鬥志。
生命的渺小是無為。如果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是索取和消化,那麼我們人類的生產力只會降低,那麼這個生命是多餘的,一個沒有事業心的人和人生追求的人是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的。

Ⅵ 生命道德學校包括哪些

一、生命道德的提出及其價值 1.生命道德的提出 道德存在於關系之中,而人與生命之間也是一種關系,故人與生命之間有道德可言。以往談到人的關繫世界時,只是指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社會(群體、集體)、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並沒有將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納入。 對人類道德發展歷程稍加回顧,便可以得出這樣的結淪:伴隨著人類自身的解放,人類的道德范疇已由「中觀」的社會道德(人際道德)向宏觀的自然道德(生態道德)和微觀的自身道德(個人美好生活)兩個維度拓展。當人類自身的存在還是一個主要問題時,解決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族群存在之間的矛盾,則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首要問題,因而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成為道德的重要或唯一范疇,這樣人們注重的只是人際道德,而「無暇」關注人與自身、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人類所賴以生存的自然被人類「征服」「改造」得「體無完膚」而以其「毀滅性」的方式報復人類,直接威脅並使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不斷出現危機時,人類則不得不重新思考其與自然的關系,這樣,生態道德便誕生了。而當大工業生產將人類處於「奴隸」與「主人」「工具」與「自身價值」的矛盾、抗爭中時,並伴隨著物質文明與個性的不斷解放,人類關注個體美好生活的倫理呼聲也日益凸顯,這樣關注人類個體自身的存在與發展也就成為道德的一個重要范疇。[1]因此,對道德的理解,已經跳出以往僅僅限定於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范疇,而將人與自我、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納入道德的范疇,但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仍沒有納入道德的范疇。 人與生命之間存在獨特的關系。藉助當代生命科學等研究成果可知,生命是一種獨特的現象,是一個「涵蓋」全部物種的概念。人是生命的載體,生命不等同於人,生命除人類之外,還包括其他所有的生命種類。生命屬於自然,但自然不等於生命,自然除生命之外,還包括一切非生命的事物。因此,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不同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人與自我的關系、人際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不能替代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不僅包括個體人之間的生命關系,而且包括人與自己生命、他類生命之間的關系。從現實中存在的生命問題看,如個體人的生命非自然喪失、生命意識淡漠、生命意義迷失,它類物種的生存危機等現狀,我們也可以推斷,既有的關於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道德並不能有效地調節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因此需要有一個明確的道德范疇來調節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即「生命道德」。 2.提出生命道德的價值 生命道德的提出旨在為了生命更好地存在與發展,不論是個體生命還是種類生命。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將人與生命關系及其道德訴求顯性化,使生命道德進入人們的顯意識之中,有利於克服現實中忽視生命或漠視生命的現象與問題,凸顯生命的價值;有助於人們深刻認識愛與生命的關系,愛與生命相伴相生,對生命之愛具有人性的根基,是人性的光輝所在,以便更好地關愛生命。 其二,為其他關系道德提供一個內在基礎。人怎樣認識生命、怎樣理解生命、怎樣對待生命,都會影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講,有怎樣的人與生命的關系,就會有怎樣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生命之間的關系,輻射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一個對生命有著深切關愛之情的人,不會不愛他的同類,不會無辜傷害他類生命,不會盲目破壞他賴以生存的社會和自然環境;不僅不會,反而更具有關愛他人之情、之意、之能。[2]從這個意義上說,生命道德為人我道德、人際道德、生態道德提供了一個更為內在的、彼此關聯的基礎。 其三,使生命道德成為學校德育的一項顯性內容。生命道德教育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關愛生命之關系,激活、喚醒個體生命的生命道德意識,培養、提升個體的生命道德能力,促進個體生命的健康發展;有助於落實生命教育的旨趣,提高學校德育的有效性。 二、生命道德的意涵 如何理解生命道德?概言之,生命道德就是調整人與生命關系的道德。人與生命關系包括人與自己生命、人與他人生命以及與他類生命之間的關系。生命道德最基本、核心的意涵是關愛生命。為什麼要將生命道德的核心歸於此?這首先取決於生命本身的價值。生命是最寶貴的,「現在已經很清楚,沒有任何特殊的物質、物體或力量可以和生命等同」;[3]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系統學、體質人類學、遺傳學、行為生物學等都論證了任何物種,包括人類在內,都沒有兩個個體完全相同,也就是說,世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個體;每個個體生命都是類生命的全部持有者和獨特展現者,個體生命是類生命的載體,是一條以生死為端點的生命「線段」,因而更顯珍貴。 那麼何謂關愛生命呢?首先需要理解何謂關愛?關愛的內涵極其豐富多彩,弗洛姆對愛的闡釋是:愛是一種主動活動,而不是一種被動的情感;它是「分擔」,而不是「迷戀」。在最一般的意義上,愛的主動性特徵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除了給予之外,愛的主動性還包含著一些基本因素,它們是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4]由此,可以將關愛生命理解為給予生命、關心生命、責任生命、尊重生命和認識生命等方面。 1.給予生命 何謂給予?弗洛姆認為,給予是潛能的最高表達。正是在給予的行為中,我體驗到我的力量、我的財富、我的能力。這種提高生命力和潛能的體驗使我充滿了歡樂。給予比接受更快樂,因為在給予的行動中表示了生命的存在。在物質的范圍內,給予意味著富有。人並不是擁有許多才富有,而是給予了許多才富有。最重要的給予范疇是在特定的人類王國。給予是指一個人給予另一個人的是他生命的活力,他給予另一個人的是他的歡樂、旨趣、理解、知識、幽默、悲哀,給予他的生命活力的全部表達方式和全部證明方式。這樣,在給予他的生命時,他使另一個人富有起來,通過提高他自己的生命感,他提高了另一個人的生命感。[5]可見,給予生命是指一個人給予另一人以生命活力,是一個生命給予另一個生命的幫助、回報、奉獻,給予不是犧牲,而是快樂,提升彼此的生命。 2.關心生命 何謂關心?在詞典中的解釋是一種全心投入的精神狀態,一種有所分擔的精神狀態,對某事某人的一種焦慮、擔心或掛念;或是對某事某人的一種關注或傾向,負有保護維持某事某人的責任。馬丁·海德格爾將關心描述為人類的一種存在方式:關心即是人對其它生命所表現的同情態度,也是人在做任何事情時嚴肅的考慮。關心是最深刻的渴望,關心是一瞬間的憐憫,關心是人世間所有的擔心、憂患和痛苦。[6]弗洛姆認為,愛包含著關心,是對所愛的生命與成長的主動關注,愛的真諦是為某種東西「出力」,並使「某種東西成長」,愛和勞動不可分。人人都愛自己出過力的東西,同時也為他所愛的東西而出力。[7]可見,關心體現在投入、焦慮、擔心、掛念、關注、渴望、促進等方面。關心生命是指對生命及其成長的投入、同情、憐憫、焦慮、擔心、掛念、關注、渴望、促進等。 3.責任生命 弗洛姆認為,照顧和關心包含著愛的另一方面,即責任。責任是一種完全自願的行動,是人對另一個人的需要──表達的或未表達的──的反應。有責任感意味著有能力並准備「反應」。[8]由此而言,責任生命是指對生命需要的自願反應行動。從生命需要的角度看,生命存在是生命的第一需要,有生命才可能有生命的一切,因而保護生命應是責任生命的第一要務。保護生命的存在,從正向看,是提供生命存在所需的一切能量,如衣食住行和精神發育所需的能量;從負向看,就必須要預防有害於生命存在的一切因素,如戰爭、自然災害、環境污染、非自然死亡等。 4.尊重生命 尊重生命旨在尊重個體生命狀態。何渭尊重?弗洛姆認為,如果沒有愛的第三個因素──尊重,責任就會很容易地墮落為統治和佔有。尊重意味著能夠按照其本來面目看待某人,能夠意識到他的獨特個性,尊重意味著關心另一個人,使之按照其本性成長和發展。[9]何謂生命狀態?生命狀態是生命系統內部狀態的外部表徵,是個體生命整體而現實的表徵。分子科學與進化論的研究成果表明,個體生命是其自身的遺傳性與其存在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也就是說,個體生命狀態是個體生命的遺傳獨特性、生命追求、生命需要、經歷與經驗共同運作之產物,因而每個個體的生命狀態都應該尊重。 尊重生命狀態也意味著尊重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尊重個體生命的差異性,尊重生物多樣性及其共在的生命世界,尊重生命追求、生命經歷和經驗。其中,生命追求即個體在生物界生命成長的目標,是成為自己。成為自己包括成為他的「生命所是」和「生命所能是」。在生命世界中,每一個個體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成為自己是其獨一無二的個體生命的實現。 5.認識生命 在此所言的認識生命,是指基於愛生命並通過體驗融合的方式而產生的對生命本性的認識。在此,特別強調的是這種認識是對生命深層、本性的認識,而不是停留在對生命表層、現象的認識;是通過體驗融合獲得的認識,而不是藉助思想給予的知識。弗洛姆認為,認識有許多層次,作為愛的一個方面的認識,並不淹留在認識的外圍,而是深入它的核心。我通過人類認識生命活力的唯一可能途徑認識著──即通過體驗融合一一而不是藉助我們的思想所給予的知識。[10] 關心生命、尊重生命、責任生命與認識生命是相互依存的。「對一個人來說,沒有認識就不可能有尊重;沒有認識的引導,關心和責任將是盲目的。沒有關心的推動,認識也是空虛的。」[11]由此,認識生命是尊重生命的基礎,是關心生命、責任生命的方向。沒有對生命的認識,就難以有對生命真正的尊重,對生命的關心與責任就可能迷失方向。 6.相信生命、敬畏生命、感恩自然、共生 此外,從生命的角度看,生命道德還包括相信生命、敬畏生命、感恩自然、共生等。生命本身的特性使其具有向上性、向善性、智慧與能量,因而應相信生命。生命是世上最完美的造物,世上沒有什麼可與之相媲美,因而應敬畏生命。人類對於(自身)能夠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平安活下去,應該感到難能可貴,對大自然的饋贈,應該感恩不盡」,[12]應感恩自然。每個個體生命雖是獨一無二的,但並不是孤獨存在的,而是與其他生命相互幫助、相互依存,故共生也是一種生命道德。

Ⅶ 請從生命觀,道德觀,法律觀分析葯家鑫案件分析道德的知行關系

我曾經也是一個,犯故意傷害罪做過牢的人;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善面,只是它不輕意隨時展露出來,或者做了也未必所有人都能知道;其實很多錯誤都是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把每個人影響了,每個人都想過好的生活,過好的人生,並非想去犯錯與自己生活過不去,我們看到的這一大現象是人類現實社會的一個大問題。其實我個人覺得社會跟國家應該大力的宣傳一些道德精神和文化,從人的內心深處來引導人們的思想和作風;為什麼,每當人們要犯了錯誤不可收拾的時候才會來重視它呢?為什麼每個非要到了監獄的大門里,才會來糾正錯誤呢?為什麼要給後來的人去成為這些列子呢?為什麼不在每個人要犯錯誤之前就好好的對『他、她』做一個重視的思想教育,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把他們引導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來,其實不管是社會和家庭都沒有一個正確和實事的做法來引導,也就更不用說來得到提倡,為什麼孔子的教學方式和處人為善的道德過去幾千年了,也沒有得到一個堅固的傳統呢,這是整個國家和社會都應該深思熟慮的問題;其實說實話光靠學校裡面的那點思想教育是完全不行的,因為在很多教師和學校也只是當方面的注重課本知識,像這種思想教育到了初中幾乎都沒有專門的老師來講解了,只有一本又一本的課本成績,一次又一次教師和父母的嚴歷批評給了我們無窮的壓力,讓我們厭倦而想逃避,這樣以來也從何去學到品德呢?如果一個人出生了社會也能得到一個專門機構的教育和培養,能過把他們的心態和思想引導在一個正確的道路上來,那裡還會有人去犯錯誤呢,其實幾乎所有人在犯錯誤的時候都是沒有找到一個正確的解決方法,才會誤入歧途走上絕路;往往正確與錯誤就在「一念之間」只是分往左還是往右而以;希望國家和政府給於高度重視,來加大力度來培養和提倡文化道德!讓我們每個人的心都能得到純凈的進化!

Ⅷ 生命與道德

生命。只有活著才有一切。

Ⅸ 生命的意義是什麽(品德)

下面這段解釋不知道合不合你意。
中國有句很難聽的話叫:你不得好死?為什麼這句話難聽?因為我們活著的目的就是求的好死。
死大概分有倆種:死的心安理得,一個是死不瞑目。
死的心安理得這句話可以很好的借用《鋼鐵是怎麼煉成的》那段句子很好的闡釋。
死不瞑目,嘿嘿,這個就比較恐怖。所以講的話,沒有什麼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現在正在做的這件事情。活在當下。這是首要建立起來的生命態度。每天晚上這個腳在床邊往床上一收起來,你就要想這個時候,今兒晚上睡下去,明兒起不來,我還有什麼事情有掛牽的。死的瞑目么?

說了這么多,,明白了不?
這里你如果非常認同的我說法,但是我要告訴你:沒有人可以告訴你生命的意義,只有靠你自己去尋找。抑或生命的意思就是一個尋找的過程,意義就在你尋找的過程中賦予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理解。就像我講的這些,這是我的理解,不代表這就是生命的意義。你可以認同,也可以不認同。但不是說這是錯的。從來沒有對與錯,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