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2-27 14:16:06

❶ 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依法治國。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要求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不斷提高法律素養,切實增強法制觀念,堅持嚴格執法,模範遵守法律,自覺接受監督,時時處處注意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2、執法為民。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實現好、維護好、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宣傳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各項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執法為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3、公平正義。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公平正義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是和諧社會的首要任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首要目標.要求政法幹警必須秉公執法、維護公益、摒棄邪惡、弘揚正氣、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堅持合法合理原則、平等對待原則、及時高效原則、程序公正原則,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
4、服務大局。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級政法機關和政法幹警,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大局開展工作,立足本職,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致力於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
5、黨的領導。
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要自覺地把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和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統一起來,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嚴格執法統一起來,把加強和改進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與保障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統一起來,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忠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

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質上就是政法工作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合理借鑒中外法治文明發展的優秀成果基礎上形成的,是科學的、先進的理念,為當前和今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正確的思想指南。

❷ 深入開展什麼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普法教育意為普及法律常識的教育,旨在加強受教育人群的法律知識和法律道德意識。

❸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是我們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樹立依法治國的理念,就是在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特別是執法者中養成自覺尊重法律、維護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辦事的思想意識,使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務,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規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依法治國是我們黨治國理政觀念的重大轉變,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准確把握依法治國理念的深刻內涵樹立依法治國理念,需要准確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基本內涵。 公平正義的首要內容便是確保一切行為符合法律規定。法律是根據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體現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本身就蘊涵著公平正義的精神。政法機關嚴格執法,就是合乎了公平正義的形式要求。
同時,執法者還必須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權。一是權力行使應當符合法律賦予該項權力的目的。現實中,有的政法機關把法律賦予的行政處罰權作為創收渠道,為幹警制定罰款指標;有的政法機關為保護本地利益爭案件管轄權,等等。凡此種種,執法權力被用於法律規定之外的目的,這顯然是濫用職權,與公平正義相違背。二是案件與處理結果輕重幅度相當。對犯罪分子處罰的輕重應當與其所犯罪行輕重相當,罰當其罪,不能重罪輕罰,也不能輕罪重罰。行政處罰也是如此,畸輕畸重就違反了公平合理原則。三是同樣情形同樣處理。這一方面是法律自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符合社會公眾對公平合理的理解和期望,同時也有助於遏制執法權力的濫用、維護法制統一和法律權威。 人權是一個社會歷史范疇,不同社會、不同階級有不同的人權觀。我們黨一直把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人權作為革命和建設的重要奮斗目標。2004年,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正式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標志著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權,首先要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人權保護意識,努力提高執法水平,公平公正、及時高效處理有關案件和事件,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和普遍的生存權、發展權和其他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權利。其次要尊重和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違法行為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員以及被害人的訴訟權利和其他合法權利。切實樹立維護社會秩序與保護人權、打擊犯罪與保護人權並重的觀念。 文明執法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對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進步的表現,是政法機關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政法機關文明執法,還有助於妥善化解矛盾,密切政法機關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增強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信任。
文明執法,就是要做到服務熱情。對待群眾說話和氣,態度和藹,辦事熱情,服務周到,考慮細致,多為群眾提供便利,不給群眾增加麻煩。就是要做到舉止文明,態度公允。尊重行政管理相對人和案件當事人的人格尊嚴,不污辱、不挖苦、不嘲諷;既要體現法律的威嚴,但又不能去辱罵、威脅恐嚇執法對象;對待所有當事人都要耐心聽取陳述、申辯和申訴,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好惡來決定對當事人的態度。 執法者是否清正廉潔,是為公執法還是為私執法的集中體現。保持清正廉潔,是人民群眾對政法幹警的基本道德期待,是黨紀政紀和國家法律的嚴格要求。做到清正廉潔,就要正確對待金錢和權力,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養成艱苦奮斗的精神和良好的生活作風。正確處理私情與法律的關系,鐵面無私,剛直不阿不徇私,不枉法,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❹ 在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中,必須明確

法律至上是公安執法人員應當具備的最基本的法制理念

❺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建議您到這個網站參考一下:http://www.yisk.cn/Article/zhuanti/200607/13629.html;
http://www.yisk.cn/Article/Class40/Class41/200607/14019.asp

❻ 請結合工作實際談談你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中受到的啟發或得到的收獲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內容是在我們國家法制建設的過程中,根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應當遵循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等這些具體理念。前提就是必須堅持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念下,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我們各項工作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樹立大局意識,樹立服務意識,樹立責任意識。對於審判工作,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最基本的客觀要求,不能單純的就審判而審判,不能把審判工作獨立與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的客觀實際,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要強調調解,要強調通過調解實現和諧。

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觀念。法治理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實施所持有的內心信念和觀念,一定的法治理念是由一定的社會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念所決定,一旦形成,便相對固化於人們的思想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持久性,有什麼樣的法治理念,就會表現為什麼樣的立法、執法及守法行為。因此可以說,法治理念是法治活動的靈魂,決定著法治行為及法治效果。另一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樹立又具有長期性、不穩定性,需要全體政法幹警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一、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提出的國際國內背景分析

中央政法委決定2006年對全體政法幹警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政法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進一步加強政法隊伍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舉措,是促進政法幹警公正執法、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治本之策,是保持政法隊伍永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時代要求,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復雜而特殊的歷史背景。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日益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日趨復雜多樣,改革攻堅的任務艱巨而緊迫,國民經濟正處於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經濟、科技、國防實力顯著提高,民族凝聚力明顯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綜合競爭力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不斷深入,各種思潮和理念不斷產生,在法學理論界和司法領域里也難以避免地受到西方法律文化和法治思想的沖擊,導致一些政法幹警、檢察幹警的執法思想、執法觀念產生混亂,執法工作出現偏差,尤其在執法層面,執法不公、執法不文明、執法不嚴格的問題比較突出,嚴重製約和阻滯了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建設步伐。

從國際形勢看,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沒有放棄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影響我國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意識形態的沖突加劇,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總體來看,和平、發展、合作仍是當今時代不變的主流,世界經濟正處於新一輪增長時期,世界局勢總體保持和平,我國周邊局勢比較平穩,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快速發展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二、為什麼要開展業務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時代的需要。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第六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我國的發展已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的發展時期,必然要對政法機關提出新的要求,政法隊伍、政法工作要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就必須有一個科學、明確、符合時代需要的執法指導思想,因此說,中央在政法系統開展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十分必要、非常及時的戰略舉措。

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各種經濟成份不斷出現,使經濟實體呈現多元化,必然導致經濟利益的多元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也同時也發生著變化,各種利益沖突不斷發生,使處在快速變化階段的司法工作者有時不知如何面對,司法執法相對滯後的情況比較突出,如何有效服務、怎樣服務也需要進一步明確,因此,這種客觀發展要求司法機關在執法辦案中要體現出公平、正義,維護各個階層群眾的合法權益,這也要求政法機關要有一個科學、正確的的法治理念。

穩定的需要。中國要發展、要富強、要崛起、要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的因素還大量存在,改革和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出來,人民內部矛盾凸顯,有的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社會管理、經濟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不斷出現,極易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甚至導致嚴重刑事犯罪高發。而擔負維穩重任的政法機關,就需要進一步明確自己的使命,需要有一個正確的法治理念。

法制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擴大和深化,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司法體制等上層建築的改革和調整也必將提上日程。這些體制、制度的改革和調整,包括司法制度、執法機制怎麼改、如何改,如何才能適應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制需求,也需要我們有一個統一明確的認識。在討論這一問題之前,首先要對我國國體政體加以明確,即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與西方國家法治理念的根本的區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應當與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相適應,其中也包括對各國現代法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融合,但決不能盲目移植和照搬西方國家法治理念和民主政治模式。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關鍵是要堅持我們的國體和政體,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

執法的需要。在建設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民群眾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人民群眾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不斷提高。而我們政法隊伍、檢察隊伍在執法中存在的執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的現象,甚至執法犯法的情況也時有發生,上述行為的背後存在著不合時宜的執法觀念急需糾正,混亂的執法思想需要澄清,不適應新形勢的執法思想迫切需要得到改變。

對此,我們一方面要用好這個機遇期,推動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另一方面,面對新形勢,政法隊伍和政法工作必須主動應對新挑戰,積極適應新要求,盡快提高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防範和打擊違法犯罪的能力、維護國家政治穩定的能力、公正執法的能力。而要做到這些,必須用科學、先進、正確的法治理念武裝政法幹警頭腦,也就是說,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政法工作。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指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觀念,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原則的概括和反映。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等五個方面。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四、怎樣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在政法戰線開展的一場深刻的社會主義法治理想信念的思想教育,要開展好這場學習教育活動,就必須做到:學習認識階段「五個明確」,對照檢查階段「五個結合」,整改提高階段「五個與時俱進、五個保持不變」。

(一)檢察實踐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做到學習認識「五個明確」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全局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重要思想,標志著我們黨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律、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把握。要理解和掌握上述重要思想就必須做到「五個明確」。

1、明確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進行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讓執法者樹立和形成遵守法律並維護法律的權威、嚴格依法辦案的自覺意識,通過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實現民主政治的規范化、程序化、法制化。「法治」是迄今人類社會探索治理國家的最合理模式。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完成了了我黨治國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轉變。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提出依法執政,把依法治國理念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明確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我們的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切權力是人民給的,我們一切執法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檢察工作者,在執法實踐中要體現執法本質,體現執法為民的宗旨,要時刻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這就要求我們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要和藹,要急為人民群眾所急,想為人民群眾所想,要依靠人民群眾,走群眾路線,執法中尊重保護人權,防止和杜絕亂作為和不作為。

3、明確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價值是經濟學的概念,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是價值規律,用在這里講就是比喻執法要圍繞著公平和正義進行,公平和正義是法治的核心,沒有這個核心或中心,法治就無從談起。我國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同的人犯同樣的罪,要受到同樣的處罰,有罪的不追究,無罪的反受「追究」,合法的利益受到保護,不合法的利益也受到「保護」,這就不能體現公平正義。法律是最講公平的,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提前公布於世,人人都明白,誰觸犯就追究誰,理所應當,這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的道理,不依法辦事,不嚴格執法,違法不糾,就不能體現法律的威嚴,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要求就無法體現。

4、明確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社會主義法治的大局就是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執法者的工作就是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個大局,現階段就是服務於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總之就是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環境。為此每一個政法幹警都要胸懷全局、立足本職、正確履職、努力工作,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即服務大局與嚴格履職的關系,大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

5、明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是憲法確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的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司法機關要正確理解和處理黨的領導與獨立行使職權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和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都是憲法規定的原則,都是保障國家法律正確實施的重要保證,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主要是指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要堅決糾正把黨委督促依法公正處理案件等同於干涉司法活動的錯誤認識,更要堅決防止借口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抵制和否定黨的領導的錯誤傾向。堅持黨的領導,首先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統領法學輿論陣地,堅決反對打著依法治國、「司法獨立」的幌子否定黨的領導,其次要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第三自覺服從黨對政法工作領導和監督,做到令行禁止。

(二)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要與檢察實踐緊密聯系,做到對照檢查「五個結合」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理論指導,同時也與政法工作、檢察實踐密不可分。通過學習統一了認識,增強了理解,明確了內涵,關鍵還要與我們的檢察實踐相結合,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用以指導我們的工作和辦案,實踐中有哪些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相符的,就要下功夫去改正它,哪些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有差距的,就要認真去彌補它,在這個過程中檢察工作、檢察幹警要做到「五個結合」。即一要與履行檢察監督職責相結合;二要與「規促」專項整改活動相結合;三要與社會主義的榮辱觀教育相結合;四要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五要與「雙創」活動相結合。

(三)確保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取得長效,做到整改提高「五個與時俱進、五個保持不變」

具體講就是要在檢察實踐的整改階段中做到「五個與時俱進、五個保持不變」。即執法觀念和執法策略必須與時俱進,堅持依法治國的核心內容保持不變;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途徑和方式必須與時俱進,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始終保持不變;檢察機關的職能作用必須與時俱進,服務大局的重要使命始終保持不變;檢察機關是履行職能的方式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始終保持不變;檢察體制和工作機制要必須與時俱進,黨的領導這個根本保證始終保持不變。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教育是一次全國政法系統的重要思想教育活動,全體檢察幹警要通過這次學習教育活動,進一步端正執法觀念,進一步增強執法能力,進一步規范執法行為,進一步堅定改革方向,進一步加強檢察隊伍建設,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提供高效優質的司法服務和法治保障。

❼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基本遵循。
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❽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具體目標要求包括哪些

答:(1)執法理念進一步端正;(2)執法能力進一步增強;(3)執法行為進一步規范;(4)改革方向進一步明確; (5)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6)人民群眾對政法隊伍和政法工作的滿意度進

❾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內容可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專大局、黨的領屬導五個方面。這五個理念,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協調一致地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為部署、開展好這次教育活動,中央政法委組織編寫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在此基礎上,又進行提煉概括,編寫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讀本》(簡編版),目的是便於廣大政法幹警攜帶學習。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
2006年4月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