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學論述
㈠ 結合本學期所學的稅法知識,談談你對稅法基本原則的認識.然後進行論述.
基本原則1.稅收法定原則是核心,2稅法公平原則根據納稅人負擔能力分配3.稅法效率原則即經濟效率和行政效率,4.實質課稅原則根據客觀事實確定是否符合課稅要件。
適用原則法律優位原則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立法;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一部新法實施後,對新法實施之前的人們行為不得適用新法;新法優於舊法原則新法和舊法對
同一事項由不同規定是,新發的效力優於舊法;特別法優於普通法原則對同一事項兩部法律分別訂有一般規定和特別規定,特別規定的效力高於一般規定的效力;實
體從舊、程序從新原則一是實體稅法不具備溯力,而是程序法在特定條件下劇本一定的溯及力;程序優於實體原則在訴訟發生時稅收程序法由於稅收實體法。
㈡ 學習稅法從那幾個方面入手
接觸過稅法的學員都知道,注會稅法學起來並不難,但是到做題時要做到「滴水不漏」就不是那麼容易了,總是顧此失彼,例如審題時還記得考慮13%稅率的問題,到寫答案時就寫成17%了。在備考中,如何提高對這些陷阱的警戒度,如何周密考慮題目中的條件,如何進行完備的復習,就顯得尤其重要。
首先,要深諳知識點內涵。作為注會的學習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學習階段、瘋狂做題階段、實戰模擬階段,而基礎學習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關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應該完成教材的預習、教材的精讀、基礎班網路課程的學習、章節配套習題的練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很多學員,看書覺得很枯燥,而是直接去聽課,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一是學習變主動為被動,聽課過程中很容易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觀點,沒有去考慮為何這樣規定;二是老師授課內容是圍繞考試大綱對重點、難點內容的講解,而考試針對的是教材,全面復習才是我們制勝的關鍵。因此,預習很關鍵,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對整章的內容有了框架的了解,同時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聽課,在某種程度上將獲得成就感或滿足感,也就不是那麼枯燥了。聽課過程中,要善於做筆記。可以在教材的旁白處記錄,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列印老師的講義進行標識。因為授課老師有多年的授課經驗,往往都很多總結。這對於初次學習的學員,可能感覺有些難度,對於這樣的融會貫通還不是很輕松地能夠消化,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會發現老師講解的精彩之處,這說明您已經掌握了教材的重點。聽完一章或者一節的課程後,可以再將這一章或者這一節教材中的內容精讀一遍,此時或許您就可以對一些內容大徹大悟了,發出「原來如此」的感慨!聽完一章的課程後,就要做章節配套練習了,真正聽會了,距離我們考試的要求還很遠,「空有一番感嘆,卻沒有感嘆後的妙筆生花」 .在做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自己並不是那麼「聰慧」,才發現明明會做,卻沒有看清題目要求,才發現題目原沒有聽課程那麼簡單,才發現知識點竟然可以這樣結合。所以,做題吧,做題使我們進步,使我們變得敏感,使我們變得謹慎。其次,要實練知識點應用。基礎學習階段的練習只是幫助我們鞏固了知識點,知道了知識點如何應用,但往往題目都是針對各章節的,綜合性並不強,而到了瘋狂做題階段,我們需要對跨章節的內容進行集中性地練習,例如有關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教育稅附加、關稅的綜合練習題,這樣的題目幾乎是每年的保留曲目。最後,要實現完美沖刺。首先,要將近三年考題獨立做一遍,當然對於稅法科目而言,考題中涉及的中外資企業所得稅的題目已經不適用了,不用再做了。通過做考題,可以了解命題的特點、命題思路、題型設置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其次,做模擬試題。在測試過程中要嚴格要求自己,限定時間,不查閱輔導書,完全獨立完成。不要僅僅潦草算一下,只將結果與答案對比,要將步驟完整寫下來,看自己整體速度是否跟得上考試時間要求。
㈢ 稅法的重要性
(一)規范作用
1.指引作用
2.評價作用
3.預測作用
4.強製作用
5.教育作用
(二)經濟作用
1.稅法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重要保證
2.稅法是正確處理稅收分配關系的法律依據
3.稅法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
4.稅法是監督管理的有力武器
5.稅法是維護國家權益的重要手段
(3)稅法學論述擴展閱讀
稅法的來歷:
稅法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頒布,或由國家立法機關授權國家機關制定公布。一般說來,主要的稅收法規,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公布施行;各稅條例(草案)和徵收辦法,由國務會議審議通過,公布施行;稅法實施細則,由財政部根據稅收基本法規作出解釋和詳細規定;
有關地方各稅的征免和各稅具體稽徵管理制度,一般由省級人大常委會或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稅法由一些基本因素所構成:納稅人、課稅對象、稅率。其他因素有: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免稅和違章處理等。
㈣ 稅法怎麼學啊
今年剛剛過了稅法,交流一下經驗O(∩_∩)O~
先聽一遍課件,對稅法有個大體的了解,不必要求全部記住,甚至不必全部有印象
再把前幾章自己看看,一定要看懂,尤其是增值稅,我總覺得把增值稅弄明白了就基本上能把整本稅法拿下了
之後就是看個人進度了,要是這個時候出強化班的課件了,就一邊聽課件看課本,一邊把配套的練習題做了,如果沒出就自己看書做題。這個時候要尤其注意兩點,一是看一章課本徹底弄明白之後接著做這一章的題,二是做題的時候一定要寫一寫,稅法這個東西挺碎,只有勤動手,做大題的時候才能不落下小知識點
最後就是買個考前六套題什麼的做做,做的時候正確率不高也不要太著急,但一定要把每個題中用到的每個知識點都明確了,就是說如果覺得這個知識點「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時就一定要去課本上把原文找出了仔細看個幾遍。如果做題的時候自己聯想起另外關聯的知識點或是曾經做過的題,如果記得不明確的話也要去找出知識點或是原先做過的題。總的來說,做套題的主要目的在於總復習,不要急於提高分數。
復習稅法的關鍵點是勤動手,多寫多翻書,練習題的量不用過多,一本東奧或者中華的配套練習冊足矣,(如果實在懶的話,這本練習冊也可以不必全部做完,挑這來——我懶,我就這么乾的),練習冊最後的專項練習可看可不看,如果覺得自己那個稅種確實很差,就挑幾個題做做。考前六套題也不用全做完,盡量做就行了。
另外,學稅法一定要戒驕戒躁,前面也提過稅法是比較碎的一門學科,細心耐心是很很很必要的O(∩_∩)O~
最後,祝你成功\(^o^)/~
㈤ 如何學習稅法方面的知識
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學習階段、瘋狂做題階段、實戰模擬階段,而基礎學習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關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應該完成教材的預習、教材的精讀、基礎班網路課程的學習、章節配套習題的練習。
第一部分主要講解了稅法的基礎知識。對於研修《稅法》的學生來講,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准確理解稅收法律條文的基礎,沒有這部分內容的鋪墊,學生不但對我國稅法缺乏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而且會對許多稅法內容難以理解和記憶。所以,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決不可忽視。也正因為此,歷屆考試題都會涉及這部分內容。2004年4月份的考題中,30分的單項選擇題中有關這部分內容的佔6分;在10分的多項選擇題中也佔6分;在12分的簡答題中佔4分;而12分的論述題就出在這部分。2004年7月份的考題中,40分的單項選擇體中有關這部分的內容有4分;10分的多項選擇題中有4分,而15分的簡答題中有10分。
《稅法》的第二部分是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這部分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我國現行的主要稅收法律制度,包括流轉稅、收益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等稅收法律制度。從政府組織稅收收入的角度講,這些稅種的重點安排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第二個重點層次是營業稅和消費稅;第三個重點層次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和 個人所得稅。從課程講授和考題分之排列看,其重點章節的層次安排與此基本相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不但必然出現在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中,而且,間或會出現在簡答題和論述題中,並且占的分值很大。消費稅和營業稅在選擇題中多有涉及,間或案例分析題也會涉及。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尤其是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和退稅問題)和個人所得稅也是重要的考察內容,這兩個稅種主要在計算題中出現。
第三部分介紹了稅收徵收管理法、稅務行政法制和稅務代理的主要內容,其中稅收徵收管理法是重點。這部分內容既可以通過選擇題、簡答題的形式考查,也可以通過與具體稅種結合在案例分析題中考查。
㈥ 學習稅法的重要性,或者說學習稅法的意義和作用。
學習稅法的意義和作用:
稅法學習心得 稅收是國家實現政治和經濟職能的一種有效的工具。 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 稅法的影響也無處不在。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 稅收的不適應性和不完善性也逐漸表現出來, 所以學習稅法不只在其作用上有必要性, 對其的不斷變化也應該時刻關注。 因為國家通過稅收參與一部分社會產品或國民收入分配與再分配, 所以通過稅收的變化可以看出市場經濟所存在的問題和發展方向, 以及國家經濟政策的導向。 為了 適應市場發展需要繁榮中國經濟, 稅法的變更也是必然的。 這也是稅法穩定經濟、 維護國家利益職能所要求的。 時刻關注稅法變化是學好稅法和應用稅法的關鍵所在。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 稅務是無處不在的。 作為一名公民面對這項具有政治和經濟雙重意義的義務時, 應該持積極的態度。 認真學習稅法、 時刻關注稅法不但可以維護自身的權利、提高生活質量, 還能在今後的學習或工作中把握對經濟動脈的敏銳度, 提高信息利用率。 由於稅法調整的對象涉及社會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 與國家的整體利益及企業、單位、 個人的直接利益有著密切的關系, 並且在建立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家將通過制定實施稅法加強對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 因此, 稅法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正確認識稅法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對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准確地把握和認真執行稅法的各項規定是很有必要的。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
(一) 稅法是國家組織財政收入的法律保障。 為了 維護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以及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必須籌集大量的資金, 即組織國家財政收入。 為了 保證稅收組織財政收入職能的發揮, 必須通過制定稅法, 以法律的形式確定企業、 單位和個人履行納稅義務的具體項目、 數額和納稅程序, 懲治偷逃稅款的行為, 防止稅款流失, 保證國家依法征稅, 及時足額地取得稅收收入。 針對我國稅費並存(政府收費) 的宏觀分配格局, 今後一段時期, 我國實施稅制改革, 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逐步提高稅收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 以保障財政收入。
(二) 稅法是國家宏觀調控經濟的法律手段 我國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一個重要的改革目標, 就是國家從過去習慣於運用行政手段直接管理經濟, 向主要運用法律、 經濟的手段宏觀調控經濟轉變。 稅收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通過制定稅法, 以法律的形式確定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的利益分配關系, 調節社會成員的收入水平, 調整產業結構和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使之符合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 同時, 以法律的平等原則, 公平納稅人的稅收負擔, 鼓勵平等競爭,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例如, 1994 年實施的增值稅和消費稅暫行條例, 對於調整產業結構, 促進商品的生產、流通, 適應市場競爭機制的要求, 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 稅法對維護經濟秩序有重要的作用 由於稅法的貫徹執行, 涉及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每個單位和個人, 一切經營單位和個人通過辦理稅務登記、 建賬建制、 納稅申報, 其各項經營活動都將納入稅法的規范制約和管理范圍, 都將較全面地反映出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情況。 這樣稅法就確定了 一個規范有效的納稅秩序和經濟秩序, 監督經營單位和個人依法經營, 加強經濟核算, 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同時, 稅務機關按照稅法規定對納稅人進行稅務檢查, 嚴肅查處偷逃稅款及其他違反稅法規定的行為, 也將有效地打擊各種違法經營活動, 為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一個良好、 穩定的環境秩序。
(四) 稅法能有效地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由於國家征稅直接涉及納稅人的切身利益, 如果稅務機關隨意征稅, 就會侵犯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影響納稅人的正常經營, 這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因此, 稅法在確定稅務機關征稅權力和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 相應規定了 稅務機關必盡的義務和納稅人享有的權利, 如納稅人享有延期納稅權、 申請減稅免稅權、 多繳稅款要求退還權、 不服稅務機關的處理決定申請復議或提起訴訟權等; 稅法還嚴格規定了對稅務機關執法行為的監督制約制度,
(五) 稅法是維護國家權益, 促進國際經濟交往的可靠保證 在國際經濟交往中, 任何國家對在本國境內從事生產、 經營的外國企業或個人都擁有稅收管轄權, 這是國家權益的具體體現。 我國自 1979 年實行對外開放以來, 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不斷擴大和發展同備國、 各地區的經濟交流與合作, 利用外資、 引進技術的規模、渠道和形式都有了 很大發展。 我國在建立和完善涉外稅法的同時, 還同 80 多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的協定。 這些稅法規定既維護了國家的權益, 又為鼓勵外商投資, 保護國外企業或個人在華合法經營, 發展國家間平等互利的經濟技術合作關系, 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