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老子寫的道德經

老子寫的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2-27 16:06:30

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嗎

是的。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是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② 道家老子的<<道德經>>是怎麼寫出的

道德經是老子研究易經以及先賢聖人們的著述、思想結合自己對世界萬物的感悟認知的著作。《道德經》思想是2000多年來,任何哲學家所不能比擬的。我們學習中國文化,了解中華文明歷史,不能只看到耳熟能詳的大家,還要知曉「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不知名的聖人很多,不過因為周朝末年被大火焚毀、加上焚書坑儒,中華失去了不計其數的偉大著述,想來都痛心。古代聖人老子都是仰望的。比如第十五章就說:「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前二十年我很喜歡閱讀西方哲學,但學習道德經後,感覺自己被耍了那麼多年。不要被洗腦,認為遠古人是愚昧落後的,這樣的人是下士。「道」早於天地,2000年算什麼?道是永恆的,古人發現了道,我們畫蛇添足去「糾正、更改」以為自己聰明,實則是把道推得更遠。

③ 老子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道德經

2500多年前,老子離開洛陽,出函谷關向西,之後再也無人知曉其下落。《史記》籠統地說他西出函谷關,不知所終;《後漢書》提出了「老子化胡說」,認為他到西方教育胡人去了,並且後來成了佛,這都給後人留下了謎團。
老子到底去了哪裡?至今還是一個謎,後人對此既關心又無知,只能不斷地猜測。倒是洛陽人找到了一些有關老子下落的蛛絲馬跡:欒川有、洛寧也有……但這都是真的嗎?

2500多年前,老子要離開洛陽時,面臨著走向的選擇。

東邊是他的家鄉,南邊是楚國,但他沒往東走,也沒往南走,更沒考慮往北走。他把目光投向了西方。

西方最有吸引力。老子從文獻中,知道西方有函谷關、大散關,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脈,而在更遠的地方,流淌著兩條神秘大河,河流流經的地方,有一種宗教在召喚人們……

這,無疑在召喚老子。他騎上青牛,往西邊走去。



這時的老子真的是老了。沿著邙山南麓往西行,夕暉直接塗抹在他臉上。這張臉已經非常蒼老:兩道長長的白眉毛,宛若兩道白色瀑布,順著陡峭的臉頰,誇張地飄落;而那長長的白鬍須,被風往前吹著,好像探路的觸角,指向了西方。

歷代繪制的《老子出關圖》,基本上都是這個形象。但在洛陽下清宮,我看到的《老子騎牛圖》遠沒這么誇張。這里的道士講:下清宮原名青牛觀,是老子煉丹修道時拴牛的地方。附近有條山谷,名叫青牛峪,是青牛吃草的地方。

但這里有個疑問:歷代《老子出關圖》上,老子騎的都是一頭水牛,為啥不騎「老實肯干」的老黃牛呢?

我市某中學曾討論過這個問題,答案千奇百怪。有的學生說:老子專門騎水牛,因為他要西渡流沙,茫茫戈壁上,他得靠水牛尋找水源;有的說:老子是為了坐著舒服,水牛脊背寬闊,像卧鋪,可躺下休息,還可盤腿吹笛;有的說:老子是為了喝牛奶!這頭牛就像一個車載牛奶公司,他可以隨時補鈣,防止老年骨質疏鬆症。

可是:老子騎的是一頭公牛!牛角上還掛著酒葫蘆呢。

這是笑話。其實還是聽聽專家的見解吧——很簡單,2500多年前,洛陽氣候和現在完全不同,森林湖沼密布,很多地方是水鄉,水牛多得很呢——如此看來還是專家牛,一下子就拽住了牛鼻子!

話說老子一直向西,心中並不好受。其一:他犯了瀆職罪,沒有看管好圖書資料,讓人給搶運到楚國去了!為此,朝廷罷了他的官。其二,各諸侯國勢力漸大,周王室不斷內訌,這些明爭暗鬥使他厭煩,他要出走!

走吧走吧——洛陽已經不可留戀。老子微閉了眼睛,老青牛睜大了眼睛,朝廷閉上了一隻眼睛,任由老子逃離洛陽。但走得匆忙,老子沒帶關牒!

沒帶關牒,咋過函谷關呢?一個現實難題,擺在老子面前。



函谷關,在如今靈寶境內:「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如今此地已建了城樓式關門和游覽區。但真正的函谷古道,是位於靈寶市北15公里處,緊靠黃河岸邊。

話說這日清晨,關上旌旗招展,關下的通關之人來來往往。關令尹喜一大早就來守關。他站在城樓上,手搭涼棚望東方——古人有望氣之學,若看到紫氣,必有貴人至。

不一會兒,果然有紫氣從東邊飄移過來,漸漸地近了、大了。他趕忙吩咐下屬備好酒菜,然後急步走下城樓,虔誠相迎。

來者是一位皓首白須的老者,騎一頭青牛,這便是老子。

老子出關,是在公元前485年,算來已經86歲了。尹喜見老子雖然須發皆白,但面色紅潤,精神矍鑠,紫氣頭上飄,朝霞身後照,如此背景畫面中的老子,沉靜如水,清氣撲面,仿若神仙一般。

尹喜大喜!他知道當今世上的智者來了!他要留住老子,讓他教授自己學問。但他到了老子跟前,卻一時說不出話來。那老子,笑眯眯地看著他,自然如風,沉靜如水,他頓覺得自己的這團躁氣,遇到老子這股清氣,懸殊太大,不覺自慚形穢。

老子和青牛都看了他一眼,見他不說話,就又繼續趕路,往關外走去了。尹喜急壞了!是啊,這是清晨啊,又不是黃昏投宿問店的時候,有什麼理由攔住人家求教呢?

正懊惱間,尷尬事發生了:老子要過關,卻沒有帶關牒——好!尹喜靈機一動,有辦法了!



離開洛陽時匆忙,老子忘了帶關牒,或者因犯了瀆職罪,壓根就不敢去領關牒。沒有關牒,不準過關,這是規矩。這正好給了關令尹喜一個機會。《史記》記載「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這似乎是在強迫老子著書了。老子是不太願意的,但若不答應,人家不會放自己過關。

所以有人說:老子簡直是被「槍」逼著,才寫出五千言的!其實細想想,這並不符合兩位當事人的身份。你想啊:那五千言一字一意,是何等的珍貴!上篇下篇,氣韻連貫,可謂最動聽最深刻的雜言哲理詩。這種好東西,必是在最愉悅的心境下一氣呵成的,哪裡是被逼出來的?

所以,早有文人為我們描繪出當時情景:尹喜見了老子,道:「我是函谷關令尹喜,前些日子我觀天象,見東方紫氣雲集,知有聖人來到,已恭候多時了。願先生到寒室一敘,學生想聆聽先生教誨。」

老子順其自然,與其暢談,似遇知音。不覺黃昏來臨,乃秉燭夜話。尹喜問:「天下人都知先生是得大道的聖人,卻很難領悟您的思想。先生能否指點一二?」老子道:「我的話淺顯易懂,但有人認為說得太寬泛、不具體,所以不得要領。其實不外乎三條:一曰柔慈,量力而行;二曰儉約,去貪去欲;三曰不爭,無為而治。」

又問:「何為去欲?」

又答:「五色、五音,使人耳不聰目不明;五味、畋獵,使人沉湎享樂之中;尋奇、居寶,使人行為不儉。因此,聖人只求維持基本生計,凡事有所取捨。」

「先生思想果真博大精深!敢問先生出關西遊,可有嚮往?」

老子回答:「我要到那小國寡民的地方去!我願人們廢棄各種器具,珍愛生命而不背井離鄉;棄車船、罷戰事,回歸到自然純朴中來;安逸居所、樂尚民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

尹喜充滿嚮往:「敢問先生,你所說的小國寡民在何處呢?」良久不見回答。看時:老子雙腿盤坐,雙目攏合,呼吸均勻,已進入夢鄉也。尹喜道:「真乃世間第一高人矣!」

次日東方發白,尹喜推開房門,老子已經走了,幾案上擺放著墨跡未乾的竹簡,共五千言。尹喜因知乃老子所撰,故書名《老子》。至唐改稱《道德經》。

據說尹喜讀後,似聞天籟,官也不做了,趕緊追老子。對老子說:「我要跟您一起出走!」老子一笑,順其自然,帶他走了。至於這是不是真的?誰也鬧不清。

鬧不清楚的豈止這個?就連老子的歸宿,也都是一個謎。



關於老子的歸宿,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第一是「老子化胡說」,始見《後漢書·襄楷傳》。稱:「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這是說老子肩負重大使命,到西邊教化胡人,並且後來成了佛。但自古到今,在西方沒找到老子的任何蹤跡和遺物,所以此說存疑。

第二,班固在其《漢書·藝文志》中指出:老子入關西去,尹喜「去吏而從之」且「俱之游流沙之西。」這說明老子在尹喜的陪同下,一直到了甘肅河西的居延地區。

第三種說法:老子出關之後,根本沒有繼續往西走,而是調整方向,經盧氏,到欒川,最後在洛寧去世,並葬於洛寧壽安山。

持第二種說法的人,列出了老子在甘肅的大致線路:出函谷關、過大散關、由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入甘肅,經游天水、隴西、臨洮、蘭州、酒泉等地,又回到隴西邑,落戶臨洮,最終在臨洮東山去世。

老子在臨洮去世後,其子嗣在此繁衍。唐太宗李世民所修《氏族志》稱:「李氏凡十三望,以隴西為第一。」於是有「天下李氏出隴西」之說。

持第三種說法的人,一般為洛陽人。媒體工作者李泰軒認為:老子一生,始終沒遠離河洛地區,所以洛陽郊縣大有老子蹤跡。他推斷老子西出函谷,不過為表明自己不投楚國,所以老子向西,意在入秦不入楚,但走著走著,忽想起西邊是「周」的根據地,故而半途折返,回到欒川,青山綠水,正好隱居。

欒川人也認為老子出關是虛晃一槍,出關後馬上掉頭,沿虢國古道,從靈寶、盧氏輾轉至欒川隱居,故有老君山。如今的老君山,確有殘碑文物為證,還有老君河、老君廟以及四月初八的廟會,都是紀念老子的。

洛寧人李德龍卻認為:老子最後落腳洛寧,並在此病死,安葬此地。理由是洛寧縣城東5公里壽安山南麓有祖師墓,其實就是老子墓。依據其一是古竹書《老子葬其造》中載「老子葬壽鞍(同「安」)山,其周所四龍圍繞」。如今,祖師墓周圍果然有四條深谷,宛若四條游龍。其二是北宋林靈素《水鏡相術論》前言中載「老君者李耳,卒葬於永寧(洛寧)之壽安山」。

他還有很多依據。當然,他有多少依據,別人就有多少質疑。反正無論哪種說法,都似乎說服不了人。這都是被司馬遷那句「莫知其所終」給忽悠的!

不過「西出函關」、「紫氣東來、「西渡流沙」、「不知所終」到後來都成了典故,也挺好,其文化意義已超過考據意義了,其審美價值也超過考證價值了。而且老子、尹喜兩位高人在函谷關一邂逅,就把一個只有軍事意義的關卡,綰成了一個歷史節點,賦予了文化內涵——從此讓道家文化有了一個神秘走向和青色彌漫……

④ 知道老子為什麼要寫道德經嗎

因為老子願意。

⑤ 老子為什麼寫道德經

「作為國家管理圖書的官吏,老子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典籍,在他管理圖書的若干年中,周王室日漸衰弱,老子決定離開東周,他的這一決定誕生了我國最早的哲學著作,卻也暴露了老子自相矛盾的問題,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說\\「言者不如知者默」,也就是說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老子主張大智慧的人不說話,不寫文章,可是為什麼老子自己卻寫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這不是拿己之矛攻己之盾嗎?究竟是老子愚蠢還是回另有智慧?」
———————— 來自答友

這個問題曾仕強老師回答過:
「他當時大可悠哉游哉地過生活,他干嗎寫完以後就莫知其所蹤?這是有玄機的,就是要提醒我們,人應該說真話。你不說真話算什麼呢?可是第一個,你有沒有能力說真話?第二個,你說了真話人家會不會相信?經常你說真話人家是不相信的,你說假話反而很多人相信,這事實到現在還是這樣。你說了真話,你該怎麼辦?不然變笑話嘛。你看說真話,然後後面後患無窮,那就是笑話了。因此他的標題簡單只有四個字:叫做《老子傳道》。」
——————曾仕強講中國文化大合集:試聽|1.【入門篇】老子是藏龍?誰講的

「我們要了解老子,要了解當時那種情境之下的老子而不是現在用我們的方式來想像老子,那是不可以的。現在民智已開,資訊充分,大家經過多元化的激盪,我們要來講真話。是時間已經到了。我們現在再不說真話,那人類真的是太危險了。」
———————曾仕強講中國文化大合集:【第一季】發刊詞:時代的呼喚,心靈的歸宿

我來多解釋一下這個意思:老子只是把「道」好心告訴我們 希望我們子子孫孫都能遵循道法自然地去發展自己 要學會順應天道(說真話必然就是活不了或者活不久 所以選擇「莫知其所蹤」)

說白了老子他再不說真話人就沒救了好吧 好好體會老子的用心 人家是好心好意為了人類的未來才說出來的!是必須說的!

⑥ 老子寫的道德經到底是啥意思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內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容"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⑦ 道德經是老子寫的嗎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釋者、傳抄者的集合體)所撰寫,
麻煩採納,謝謝!

⑧ 老子怎麼寫出的道德經

我覺得要承認,人天生是有差異的,有些人就是天才,看到相同的事物,天才的思想家可以領悟很多人生、自然、世界的道理,天才的文學家會發一番文學方面的感慨,而普通人呢,就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以道德經為例,老子對於水講了一番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普通人,吃一輩子水,用一輩子水,看過天下所有江河湖海,能講出這么深刻、這么有哲理的話來嗎?

再舉個例子,周恩來從小就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而他的同班同學,還有其他所有人都講不出這種話,為什麼,只能說人家天生就具有偉人的素質,在老師提問的那一刻激發出來。

所以要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普通人就是難以到達偉人、聖人、思想家的高度。

但是,並不是說一個人天生潛質好,就一定能成偉人,還要有後天很因素。

比如老子那個時代,春秋爭霸,天下大亂,在這種亂世,如何自處,如何生活,如何治天下,如何快樂,都是思想家要想的問題,而且因為亂,思想能爭鳴,所以造就出一大批偉大的思想家。所謂亂世出英雄嘛。

最偉大的思想家一般都出在亂世,因為亂才思治。

當代嘛,也不見得沒有人具有聖人的潛力,只不過,因為和平盛世,很難被激發出來,現在的教育體制不能做到因村施教,教育出來的人千人一面,有潛質也被埋沒了,很難出偉人。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