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主動權仍然掌握

立法主動權仍然掌握

發布時間: 2022-02-27 18:03:05

A. 掌握主動權,該怎麼把領導地位握在手裡

下面一些方法供你參考:
一、先降低對他的需求感。
當你想要挽回的時候,本身你就是處於一個非常被動的狀態。必須先降低需求感才能獲得主動權。
保持樂觀的心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結識更多的朋友,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價值和能力,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才能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對方才會發現你的優點,重新被你所吸引。
降低需求感,就是在給對方減壓。
二、提升自己,提高自身吸引力
首先,了解自己的現狀,找出自身的缺點與不足。

「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倘若沒有正確認識自己,那麼你的一切努力和改變都會是徒勞的。只有了解自己的現狀,對症下葯,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不需要因為感覺丟臉而去選擇逃避。

第二,進行內在改造與外在改造。

所謂的第一印象,說白了都是以貌取人。需要通過你的各種外在條件來決定你是否得分。因此,改變自我要從外而內。外在改造是最快速,最有效的提升方法。
內在改造,這是一個很長的而且會十分辛苦的過程。但只要你堅持住,你就會看到無比美好的未來。你可以通過談吐舉止、文化水平以及對事物的見解等方面去提升內在條件。
你的外在條件好與壞會決定對方是否有興趣去了解你的內在,而你的內在決定了對方會不會一票否決你的外在。所以,內外兼優才是成功挽回的最高價值配備。

第三、提升生活質量。

積極樂觀地面對自己的生活,擴大朋友圈,嘗試去接觸更多新鮮的事物,豐富自己的生活。女性朋友可以學會去體驗和享受生活,遇到困難學會適合的找人幫助,學會通過示弱來喚醒男性雄性的一面。男性朋友可以通過去冒險,努力拚搏,追逐理想等方法提升生活質量。當你的生活變好了,你的價值才會增加。

三、要重視心錨的作用。

建立有效的心錨

你先要建立誘因。誘因要准確和獨特,如果你提供的誘因就是平常所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特別之處的,那麼對方心中是不會留下深刻印象的,這個心錨就無法建立。

要把挽回的主動權牢牢的把握住,就一定要懂得如何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這樣才會有足夠的籌碼,讓自己處於絕對的主導地位。只有把挽回的主動權握住了,你的挽回,勝算才會更大。

B. 為何說把握主動權,制人而不制於人

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我們應更加保持自己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用更加靈活的處世方法和策略,頑強地去改變我們被動挨打的環境,長久地保持主動的地位。在歷史上的唐朝初期,有一次驚動天下的玄武門政變,名垂青史的唐太宗李世民通過一場兵變,將自己的大哥和三弟殺死,從而掌握了對整個天下的主動權。究其原因還得從唐高祖李淵稱帝後開始說起,那時李淵剛剛當上皇帝,便按照傳統的宗法制冊封自己的嫡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可是最得人心的卻是自己的二兒子李世民,因為從李淵起兵開始,二兒子李世民有勇有謀,且一直帶領軍隊征戰四方,幾乎整個大唐的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如此功高蓋主自然會引起太子的猜忌。

事情全部做完之後李世民向父皇匯報了這一切,並要挾父皇將天下兵馬的控制權交到了自己手中,僅僅過了兩個月就逼迫父親李淵退位,自己毫不猶豫地登上了皇位。唐太宗李世民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脅後,迅速果斷地發動兵變,將主動權把握在手中,進而將整個處境進行反轉,實現了君臨天下的目的。

C. 任何情況,只要對方掌握了主動權,就都不是什麼好事。誰能理解其中含義

我個人的理解是:不管什麼事情都應該是自己掌握主動權,如果對方掌握了主動權自己就是被動方,
如果他對自己不好就慘了,就是不管是什麼事情,一旦對方掌握了主動權,對於自己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

D. 立法機關有權主動干預行政行為嗎

這個要看你是如何理解主動的含義了,比如行政機關根據一些過時的法律法規決定對某些特定人群進行一項收費,立法機關可以制定法律法規,廢止舊法,同時禁止收費,這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主動干預了行政行為,當然這種行為也是很少見的,絕大多數的立法機關的行為只是間接的影響到行政行為。

E. 黨的十九大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以什麼主導立法

堅持(人大)主導立法著力把握立法工作的主動權。

F. 先發制人,才能掌握主動權應該怎麼理解

在兵法中,有「先發制人」之計,其目的是掌握主動權。辦事之道,亦然。「先發制人」是指比對方搶先一步,也就是「快打慢」的手段。但怎樣打法呢?那就得看看要打的是什麼人,環境怎樣了。

比如你想發展某人為客戶,想引起他對你的注意,「先發制人」往往勝數要大些。尤其是對偶然性的機遇,你更是要搶先一步,因為時機不會等人。

佐佐木基田是日本神戶的一位大學畢業生,他畢業後在一個酒吧打短工時,遇到一位中東來的遊客,二人說話很投機,於是遊客慷慨地送給他一隻很有特色的奇妙的打火機。

這只打火機妙就妙在:每當打火,機身便會發出亮光,並且隨之出現美麗的圖畫;火一熄,畫面也便消失。

佐佐木反復擺弄、玩味,覺得十分美妙,新奇。於是他向遊客阿拉罕打聽這種打火機是哪裡生產的,阿拉罕回答他是在法國買的。

佐佐木靈機一動,心想要是能代理銷售這種產品,一定會受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歡迎,肯定還能賺一大筆錢。他一面想,一面就行動起來。他想辦法找到法國打火機製造商地址,寫信給他,十分懇切地要求代理這種產品。最後他花1萬美元獲得了這種打火機的代理權。

當佐佐木「搞定」打火機代理權時,日本也有幾個商人想獲取法國打火機的代理權,結果讓名不見經傳的佐佐木捷足先登取得了。若佐佐木沒有「先發制人」,他很可能競爭不過其他有代理商品經驗的商人。在推銷打火機的過程中,佐佐木不停地想想這,想想那,受這種神奇打火機的啟迪,他的靈感再次觸動,想到了成人玩具,於是下決心發展成人玩具事業。

他從探究法國打火機的訣竅人手,先掌握其竅門,再進行改造,並由打火機推及到水杯等,設計製造了能夠顯示漂亮畫面的水杯產品,大受日本人歡迎。

他造出的這種水杯,盛滿一杯水時便出現一幅美麗逼真的畫面,隨水位的不同,畫面也發生變化。人們用這種杯子品茶閑談,簡直是一種享受,於是都對這種杯子愛不釋手。

佐佐木積累資金後開辦了一個成人玩具廠,專制打火機、火柴、水杯、圓珠筆、鑰匙扣、皮帶扣等帶有奇妙特色的產品。這些產品市面上不是沒有,但佐佐木總是先人一步,在某項功能或某種款式上下功夫,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總之,要弄得有別於他人。他憑著才氣和靈活的頭腦,赤手空拳闖天下,終於由一個窮書生變成了腰纏百萬貫的富翁。

奇妙的打火機引導著佐佐木走上了神奇的發家之路。

沒有條理、做事沒有秩序的人,無論從事哪一種事業都沒有成功可言。而有條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業也往往有相當的成就。

一位商界名家將「做事沒有條理」列為許多公司失敗的一大重要原因。

工作沒有條理,同時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總會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夠。他們認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辦好了。其實,他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條理、更有效率。由於辦事不得當、工作沒有計劃、缺乏條理,因而浪費了大量員工的精力和體力,是吃力不討好,最後還是無所成就。

大自然中,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澀味。除去柿子澀味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是,無論你採用哪一種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時間來熬熟。如果你不等一定的時間就打開,就沒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澀味。這么說來,叫猴子去等柿子成熟,似乎不可能。因為猴子會經常打開來瞧瞧,甚至咬一口看看,於是它就沒有希望嘗到甜柿的滋味了。

任何一件事,從計劃到實現的階段,總有一段所謂時機的存在,也就是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的意思。無論計劃是如何的正確無誤,總要不慌不忙、沉靜地等待其他更合適的機會到來。

假如過於急躁而不耐心等待的話,經常會遭到破壞性的阻礙。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有耐心,壓抑那股焦急不安的情緒,才不愧是真正的智者。假若連最起碼的等待都做不到的話,那麼和猴子也沒有兩樣。

一位企業家曾和我談起了他遇到的兩種人。

有個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麼時候遇見他,他都表現得風風火火的樣子。如果要同他談話,他只能拿出數秒鍾的時間,時間長一點,他會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著他的時間很緊張。他公司的業務做得雖然很大,但是開銷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顛八倒,毫無秩序。他做起事來,也常為雜亂的東西所阻礙。結果,他的事務是一團槽,他的辦公桌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堆。他經常很忙碌,從來沒有時間來整理自己的東西,即便有時間,他也不知道怎樣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個人,與上述那個人恰恰相反。他從來顯不出忙碌的樣子,做事非常鎮靜,總是很平靜祥和。別人不論有什麼難事和他商談,他總是彬彬有禮。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員工都寂靜無聲地埋頭苦幹,各樣東西安放得也有條不紊,各種事務也安排得恰到好處。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對於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復,並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條。所以,盡管他經營的規模要大過前述商人,但別人從外表上總看不出他有一絲一毫慌亂。他做起事來樣樣辦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條理、講求秩序的作風,影響到他的全公司。於是,他的每一個員工,做起事來也都極有秩序,一片生機盎然之象。

工作有秩序,處理事務有條有理,在辦公室里絕不會浪費時間,不會擾亂自己的神志,辦事效率也極高。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時間也一定很充足,你的事業也必能依照預定的計劃去進行。

廚師用鍋煎魚不時翻動魚身,會使魚變得爛碎,看起來就覺得不好吃。相反的,如果只煎一面,不加翻動,將粘住鍋底或者燒焦。

最好的辦法是在適當的時候,搖動鍋子,或用鏟子輕輕翻動,待魚全部煎熟,再起鍋。

不僅是烹調需要秘訣,就是做一切事都得如此。當准備工作完成,進行實際工作時,只需做適度的更正,其餘的應該讓它有條不紊、順其自然地發展下去。

人的能力有限,無法超越某些限度,如果能對准備工作盡量做到慎重研究、檢討的地步,至少可以將能力做更大的發揮。

總之惟有那些辦事有秩序、有條理的人,才會成功。而那種頭腦昏亂,做事沒有秩序、沒有條理的人,成功永遠都和他擦肩而過。

怎樣才能提高辦事效率呢?有下列方法可供參考:

(1)要掌握讀與記的技巧

對於現代人來說,能有時間盡量多閱讀一些書報和雜志,無疑是一件美好而必要的事情。其實,只要具備了某些技巧,便可大幅度地節省時間,比較一般閱讀者與速讀者的差異就清楚了。一般人閱讀速度,大約是一分鍾三四百個字,然而,經過速讀記憶法訓練的人,能使書上的文字由「讀」逐漸成為「一躍飛入眼簾」。一分鍾讀20萬字,亦即一分鍾讀一冊書,而且理解的效果等同於、或者超過精讀。這是在現代分妙必爭的競爭社會中,欲把握時間不可或缺的技能。

(2)要培養隨時記錄的習慣

搜集創意、數字,以及各類有用的信息,加以整理後記錄下來,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知識更加廣博,用很少的時間學到許多活的有價值的東西。

如此看來,創造時間的辦法之一,是應該在會議及重要會談時,帶著筆記本,趁著記憶還很鮮明清晰的時候,把要點趕緊記下來,這樣不但能夠節省時間,還可以避免錯誤。

(3)要果斷地採取行動

無論創建偉業還是做平凡小事,優柔寡斷的結果就是失敗。明明一刻鍾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拖下去就不是一刻鍾能解決得了的。幹事業的人,要時刻提醒自己:把充裕的時間留給特別困難且有意義的問題,不可把大量寶貴的時間耗費在與事業關系不大的一些問題上。

(4)要善於利用電話辦事

電話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可以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當我們忙得無法抽身與對方會面時,只需撥通電話,便能把想講的話講清楚。想得到有關信息或了解有關情況,電話的確是最直接也是最簡捷的工具。

但是,如果電話使用不當,反而會浪費時間,諸如電話閑談、聊天等,也許是大或不必去費神打電話的。因此,若沒什麼重要事情,就應避免多打電話。此外,打電話之前,要先檢查手邊的資料是否齊全,比如說,電話號碼簿,談話內容的准備,記錄用的筆和紙等。

(5)要盡量避免與人雜談

談話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有人估計,人們每天除了8個小時的睡眠以外,其餘的16個小時中,約有70%的時間都在進行相互交往並溝通信息。談話所進行的直接交往,不僅可以交流社會上的各種消息和情報。而且交流思想、情感、觀點。交談中往往包含許多生動的細節,如談話的氣氛,談話的表情和手勢等對於我們了解某些情況是很有幫助的。同時,成功的談話,還有聯絡感情,增進了解和友誼,消除疲勞和緊張,使心情愉快的作用。所以對於成就事業來說,適度的交際應酬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也應該有限度,假如交談的盡是些無補於事業與身心的話題,那麼,就應該理智地終止。

(6)盡量讓郵差去跑腿

寫信的功能是不可計數的,能夠慢一點才辦的事,只要寫封信就解決了。與電話一樣,寫信能幫助我們節省時間,無論是購物還是匯款,都能以投遞的方式來進行。只是要注意對收件人來說,時間同樣是寶貴的,故而寫信時文字應力求簡潔,盡量避免使用容易讓人誤解的文字,下筆前也應思索一下如何表達得更明確,寫得越短越精越好。下筆前,問自己要寫的那句話是否有刪除的必要,能刪則毫不吝惜。

(7)多多利用空閑時間

還在19世紀,馬克思在談到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時就曾經寫道,在這個社會中,成為富足的標准不是工作時間,而是業余時間。當代法國著名的未來學家貝爾特郎·德·茹維涅里甚至指出,在未來社會里,人感到最主要的不是能用於買到一切的金錢,也不是商品,而是業余時間——這種時間可能給人們以知識和文化。因此,學者們紛紛預言:在人們有更多的時間由個人支配時,必須設立如何安排、利用空閑時間的課程。於是「餘暇消費」的概念應運而生,對餘暇的合理利用和創造性利用已經成了時間專家們探討的專門領域。倘若我們只把人的一生按70歲計算,除掉學齡前的7年,如果一天利用空閑時間學習或工作2小時,就相當於多活了15年,該能做多少有意義的工作!

(8)要留意與工作有關的事

珍惜時間並不是讓人們變成只是忙於各種具體事務,而沒有時間對它們的真正價值進行客觀估價的低效率的工作狂。創造時間的方法之一,就是要人們懂得在行動中更多地進行思考,而不是排除思考,尤其是對自己所做的工作厭倦時,容易被其他無關緊要的事吸引。比如,有的人從事寫作,寫作中要查閱某種資料,盡管他的案頭資料很齊全,但他有可能在翻閱資料的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注意力轉移到某個與目標無關的問題上,分散了精力,這或許不是好現象。自己作為自己工作和行動的主宰,要先把不得不做的工作整理出來,各個擊破,方為上策。

(9)要先做重要的工作

不少人認為,提高工作效率就能避免浪費時間,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模糊而且錯誤的觀念。實際上,效率有別於效果或效益,與效能更是不能同日而語。高效率並不一定說明效果好或效益好,更不見得就節省時間。嚴格說來,時間的利用率只能與效能相關,效果和效益兩者加起來才稱為效能。亦即,效能=目標×效率。這就是說,目標方向正確,再提高工作效率,才會出現效能,在這個意義上,傳統的那種「時間與行為」的分析,試圖把一切事情都用最短的時間、最少的動作來完成的研究未必能提高效能。對我們來說,重要的問題應該是如何去減少工作中的困難,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且確實重要的工作,然後以最佳方式去完成它。這比高效率地去做偶然碰上的隨便一件事情要重要得多。

(10)要尋找可能的替代者

人們從事某項事業,完成某項工作,並不是事無巨細,凡事概不求人,單憑一個人獨往獨來。高明的時間運籌者,不僅善假於物,而且善於用人。如果可能的話,請他人幫忙,也許會替你找出另一個節省時間的方法。美國某大企業一位年輕的老闆就曾經請求一位效率專家為他咨詢,他剛從父親那裡接替工作時,尚能輕松地經營,但後來即使每天晚上把公事帶回家,都無補於堆積如山的工作,效率專家跟他一起到辦公室,了解了他的工作方式後,很快將問題的症結告訴他:任何事情你都嘗試著自己做,別人根本沒有插手的餘地,你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在瑣事上,反而把重要的經營工作忽視了。真正意識到了問題的症結以後,年輕的老闆才逐步擺脫困境。這對我們或許是有啟發的。

(11)要做到休作有時

會工作的人往往都是會休息的人,大凡成就卓著者都有獨特的休息方式。很多偉大的、有成就的科學家,他們不僅過著正常的家庭生活,而且還有時間從事業余愛好。愛因斯坦、普朗克等科學大師並沒有因為他們的音樂活動而影響其科學工作;數學大師希爾伯特、閔可夫斯基等人每天散步大大有益於數學研究。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連續工作時間太長,會喪失頭腦的清醒和獨創性。大多數人的休息是娛樂或變換興趣,以防止變得遲鈍、呆滯和智力上的閉塞。這比那些忙忙碌碌的低效勞動者不知贏得了多少勞動奮斗的時間,更不要說那些因長期疲累而積勞成疾的英年早逝者!如果平日適度的休息能夠讓他們多活10年、20年,那麼由休息而獲得的這段不算短的工作時間又何嘗不能說是創造時間呢?關於人的懶惰的特性,古今中外都以之作為人的共性之一加以鞭撻,不少君子以只爭朝夕而自勉,對許多「今日復明日」的懶惰行為提出批評和諷刺。為此,古人指出,人要成為君子,就要努力克服自己在品行上的缺點,身體力行地去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而要成為君子,就要以勤奮作為行動的第一要則,克服各種人性的缺點,實現人格的圓滿和完善。所以君子不以小惡而不改之,不以小善而不堅持。

如何克服人的懶惰心理呢?克服懶惰的最好辦法就是強迫自己去做懶得去做的事情,它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盡快做出決定,讓自己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遲疑和退縮;二是將你要做的事情公諸於世,利用周圍的人和大眾輿論來監督自己。

盡快決定的方法對於習慣拖延的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老張是個50歲的中年男人,他有一個壞毛病,就是凡事都拖延。本來他極想成功,但什麼事都不能准時完成,結果經常為積壓下來的工作而痛苦,最後幾乎因為拖延這個惡習失去了工作。但幾年以後他卻成了一家旅遊公司的總經理,別人問他使用了什麼計謀,他娓娓道來: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坐在一家避暑旅館的走廊上看書,無意中聽到一個人在和他的家人談話。這位做父親的人決定不了,該在當天下午還是次日上午去駕船,這天氣候很好,第二天或許更好。孩子們很想立即出發,而那父親卻還是嘮叨著,現在去還是明天去。這個人的猶豫讓我感到不耐煩,心裡罵他:『為什麼還不快做決定,這個美麗的下午就快過去了。』忽然我一下想到,這不也正是自己的毛病嘛。我辦事不成功不在能力方面,而是在做決定上。有些事情本身沒有那麼復雜。意識到這一點,我從此改變了行為方式。我對自己說:『要是我不願意立刻就做一件事,那麼我就要求自己立刻去做並決定在什麼時候才做,而到時就非做不可!』幾年來,我就是這樣督促自己,用『趕快決定』這么一個簡單的方法使自己獲得成功。」

老張說得不錯,正因為生活復雜、千頭萬緒,所以盡快決定自己的選擇,就顯得十分重要,取得成功的道路實際上也就是決定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

公之於世的方法特別適合於那些因為膽怯和退縮而最後懶於行動的人,日本的滑雪運動員三浦雄一郎就是這種人。因此他被朋友們譏為「吹牛皮的阿雄」。他從一開始就大言不慚地到處找人吹牛皮,說什麼「我要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我要從富士山的最頂端滑下來」等等。他的牛皮越吹越大,他的心理壓力也就越來越大,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他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完成自己的承諾,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真的完成一次次壯舉。對此他說出了自己的體會:「其實我對自己毫無信心,心中老是充滿著懶惰、懦弱、退縮的念頭,這個時候我就不得不開始找人吹牛。」

只做不說,能真正做到這點的人可能太少了,就連三浦雄一郎這樣的優秀運動員也不行。一般的人不具備超強的堅韌性和巨大的行動能力,很難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因此,不妨學學三浦雄一郎的做法。為了克服雖下了決心,但在困難時卻因沒有人約束而最後放棄的弱點,可以在別人面前宣布的目標,這可算是一種能使決心真正付諸實踐的有推動性的技巧。

懶,是人們對於行動退縮和遲緩的概括,其實,真正因為害怕出力而變懶的人不多,絕大多數懶人是因為他們有著太多的畏懼和顧慮,所以,治懶的辦法應該是根據懶的心理原因加以激勵。

G. 如何率先定義,掌握主動權

當我們在和他人談話時,如果明顯處於不利的位置,是就此俯首稱臣呢?還是回到談話原點,重新定義事件起源呢?很明顯,我們要採取第二種策略。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種不利的局面,我們應提前做好准備,率先定義。

所謂「率先定義」,就是針對論題中的某些關鍵詞,做出有利於己方利用事實、展開論點、爭取認同的定義,從而能先聲奪人、先發制人、位居優勢位置。而這正是論辯中最常使用的一種策略,尤其適用於當辯題明顯不利於己方的時候。

在1986年的亞洲大專辯論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隊與香港中文大學隊進行了一場辯論,題目是「外來投資能否確保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高速增長」,香港中文大學隊為正方,新加坡國立大學隊為反方。

從命題上來看,香港中文大學隊明顯處於不利位置,因為「確保」一詞是個值得推敲的詞語,也就是說如果將「確保」解讀成「百分之百的保證」,那麼正方香港中文大學隊幾乎是無理可辯。不過香港中文大學隊靈機一動,採取「先發制人、先聲奪人」的策略,一開場就提出「確保」並非指「百分之百的保證」。他們說像乘坐大眾運輸工具時,廣播員常說:「為了確保各位旅客的安全,請不要扶靠車門。」這並非意味只要不扶靠車門,乘客們的安全就可獲得百分之百的保證。由於香港中文大學率先定義「確保」一詞的含義,為自己的論點開辟了廣闊的活動舞台,而反方新加坡國立大學隊則因無法令人信服地證明「確保」一詞等同於「百分之百的保證」,因此香港中文大學便化不利為有利,進而牢牢掌握自己在辯論場上的主導權,並最終獲得勝利。

由此可見,如果不是採用了「先聲奪人、率先定義」的方法,而是在承認「確保」就是「百分之百的保證」的前提下與對方辯論,正方將很難獲勝。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遇到同樣不利的事件時,千萬不要忘了追溯問題的源頭,從而為自己尋找一個更有力的新定義!

H. legislative initiative 立法主動權

1. 沒有上下文?

2. 這里是歐洲還是美國?歐洲和美國的立法創制權的歸屬有區別,在美國,這種權力屬於議會,但政府也可行使。在歐洲,這種權力屬於政府和議會共有。

3. 這里的administration 指政府,而不是行政機關。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