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法治視角疫情

法治視角疫情

發布時間: 2022-02-28 00:03:43

① 從疫情防控的視角談談中國的制度優勢論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

② 疫情期間我國政府買單的行為體現了哪些法治的方面

摘要 您好,疫情期間政府能體現其政治職能的事兒:組織領導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職責、緊急應對疫情的職責、對疫區實施封鎖的職責、調集人員、公布、報告傳染病疫情信息的職責

③ 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在疫情期間如何體現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必須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原則,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全面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科學立法,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體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是制定機構設置和組織編制方面法律的根本依據。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就要加快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組織編製法律法規體系,推動機構編制科學化、規范化、法定化,改進機構編制管理方式。要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制定中國共產黨機構編制工作條例,完善機構和編制方面的黨內法規。協調發揮好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在規范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中的作用,把黨政機構統籌起來考慮、設置,構建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的黨政機構新格局。要完善黨政部門機構設置、職能配置、人員編制方面的規定,依法管理各類組織機構和編制,充分發揮法律引領、推動、保障機構改革的作用,保障黨和國家機構改革順利、平穩、有序開展。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實現組織法定,為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奠定製度基礎。

深化改革,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在行政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上,要做到職責明確;在履行職能和行使權力上,要做到依法行政。要調整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轉變政府職能,解決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責劃分不夠科學、職責缺位和效能不高問題。加強和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完善市場監管和執法體制、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完善公共服務管理體制、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滿足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要。要深入推進簡政放權,精簡整合辦事機構,精幹設置各級政府部門及其內設機構,簡化辦事手續環節,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改革行政執法體制,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整合精簡執法隊伍,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解決執法不作為、亂作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營造公正、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處理好改革和法治的關系,發揮法治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和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政府職能轉變到哪一步,法治建設就要跟進到哪一步。」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要把握好深化改革和推進法治的關系。實現改革與法治相向而行、同步雙贏,要求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要求,為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按照改革方案和政策要求,全面清理與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相關的法律法規,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該制定的制定,為機構改革掃清法律障礙,為改革後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提供製度保障。凡涉及法律設定的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事項,應當及時啟動法律修改和廢止程序,確保在法治的框架內推動改革。只有將改革全面納入法治軌道,以法治的方式推動改革,以剛性的制度管許可權權,才能增強改革的合法性與權威性,順利完成改革任務。十三屆全國人大修改憲法,賦予國家監察委員會憲法地位,用一節五條的篇幅規定國家監察機關的產生、性質、組成、體制、許可權和程序等重大問題,並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就是為了確保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於憲有源、於法有據,為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提供法治保障。要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相促進,既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用法治的方式促進改革,充分發揮法治規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又要在改革中完善和強化法治,主動適應改革需要,推進機構、職能、許可權、程序、責任法定化。

④ 從疫情防控和應急管理視角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擴散迅速、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等特徵,對一個國家常態治理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戰。應對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須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與水平。同時,要提升國家衛生治理能力,更好保障和落實公民憲法權利,補齊公共衛生短板,強化市場監管,加強法治建設,完善自然生態保護法律體系,完善國家儲備體系,加強組織人才工作,完善激勵問責機制,切實提高國家整體治理能力。一、全球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重大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擴散迅速、影響深遠、危害嚴重等特徵,對一個國家常態治理體系和應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戰。(一)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復雜性,往往暴露出現代文明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和國家治理中的各種漏洞導致重大流行病疫情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其背後都指向發展價值導向的偏差與治理包容性的缺失。人類缺乏節制的慾望擴張和運用利潤尺度對世間萬物的無盡索取是各種重大流行病疫情頻發的重要原因,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在人類侵佔自然生態空間的同時也必然導致自然界對人類的拒止與反侵入。各種反常的火災地震、物種滅絕、氣候巨變、病毒肆虐都無不昭示著這樣一個無情的事實:整個地球上人與自然的矛盾與沖突已經達到了一個十分危險的臨界點。人類發展成果從外觀上看是日益現代化的高速交通與完善的公共設施、日益豐富的消費產品與不斷進步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壯大的城市圈與洪流般聚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但深層次中潛藏著分配不公平、服務不完善、監管不到位、社會不安全等多種問題,使重大流行病疫情獲得了潛滋暗長的各種必備條件。要有效應對重大流行病疫情,人類必須確立發展的邊界與限度,以自然生態完全修復為標准確立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准則,完善為自然立法的各種治理制度,找到人與自然的共生點;在人類文明自身,則需要以包容性發展為基礎,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與權利保障為目標,全面完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種必備制度體系,「抓緊制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使城市化、智能化、現代化的各種成果為了人、服務於人、服從於人。(二)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擴散迅速性,需要整個國家應急管理體系與疾病控制系統進行有效的緊急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特別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往往發生突然、傳染迅速、迅疾造成廣泛影響,如果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各個系統、各個層級和各個環節應對不及時、決策不科學、處置不恰當,就有可能導致事件迅速_化,產生群體性心理恐懼、情緒焦慮、行為改變、人格變異等惡果;如果在疫情暴發初期不能及時有效加以干預控制,疫情影響的范圍和程度往往迅速擴大升級,從局部的原始疫區向周邊區域乃至全國、全球擴散,從衛生醫療秩序的失序向整個經濟秩序的失序、市場秩序的失衡和社會秩序的失穩擴散。面對重大流行病疫情日益嚴峻的擴散形勢,只有完全的信息公開、科學民主的應急決策、高效的部門協同和應急處置,才能占據先機、贏得主動。(三)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影響深遠性和危害嚴重性,需要整個國家公共治理體系協同高效應對公共衛生應急事件特別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常常在短時間內造成感染人群大量發病和不治身亡,特別是致病人群大量向醫療機構集聚形成對衛生資源的擠兌,使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體系面臨巨大壓力。如果不能有效阻止疾病傳播,就有可能對經濟貿易、金融投資及社會生活造成極其嚴重的危害。例如,1918年甲型流感病毒H1N1亞型在全球引發的「西班牙流感」導致超過5000萬人死亡;1998年登革熱大流行使世界56個國家的120多萬人患病;2009年的全球性流感有超過160萬人確診;2019年的非洲豬瘟對中國經濟造成巨大影響;等等。顯然,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重大流行病也呈現出全球傳播的明顯趨勢。但是,各國公共衛生治理水平還停留在國內常態化治理的水平,遠遠難以應對日益突出的全球重大流行病趨勢。2019年1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工程與流行病學系副教授Jennifer B. Nuzzo與約翰·霍普金斯衛生安全中心的研究人員一起發布了首個顯示全球衛生安全水平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GHS Index)。這一評估全球195個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水平的指數顯示,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應對重大流行病疫情方面具備完全充足的資源和能力,全球整體的衛生安全平均得分僅為40.2,世界上主要的中高收入水平以上的國家平均得分也不超過50。為有效應對各種重大流行病疫情和日益常態化多樣化的危機事件,中國整個國家治理體系都要進行應對全球傳染病風險的壓力測試,從結構和功能上重塑國家治理體系,提升應對全球流行病疫情的整體能力與水平。二、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國家整體危機管理能力應對以新冠肺炎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須針對這次疫情應對中暴露出來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國家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升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與水平。「非典」以後,我國不斷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和傳染病防控體系,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等等,基本構建了應對自然災害、社會危機與公共安全事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體系。但是,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的實踐過程中,從體制到機制等各方面卻暴露出了存在的嚴重問題。一是對於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依然存在分割管理的體制。即使在2018年黨政機構改革之後,自然災害、生產安全、社會危機事件由應急管理部門統一管理,但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依然由衛生部門管理。一方面,應急管理部門作為危機事件的主管部門沒有衛生應急管理的各方面權力與責任,另一方面,衛生部門承擔著對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的沉重管理責任,難以有效承擔起衛生應急管理責任。自然災害與社會危機、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職責分割管理的體制,使具有豐富應急管理經驗的應急部門難以第一時間介入啟動應急響應,衛生部門沉重的日常醫療管理工作也導致了其對公共衛生危機事件的麻木和反應遲緩。來源:中國經濟報告

⑤ 新冠疫情視角下的非常狀態和法律秩序。寫一篇300

很多方方面面都會寫。

⑥ 從政治學原理的視角看,如何理解疫情對國家治理能力/體系現代化所提出的挑戰

反正這些原理的截圖吧,如果濾鏡夜景對國家治理能力提起,寫得話題徹底調整。嗯,因為疫情是資料袋咳嗯,就抗日國家的治理方式,十戶符合人們的需求或鋼夾魷魚花。

⑦ 馬克思主義視角下全國疫情後的發展是怎樣的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世界越來越多的民眾健康遭受病毒威脅,在疫情襲擊下倖免於難的國家寥寥無幾。在疫情全球迅速蔓延、金融市場動盪不安、世界經濟面臨衰退的危機時刻。

G20特別峰會在全球亟待合作抗疫的現實需求下應運而生,這不僅是當前國際關系劇烈變革、世界格局深度調整的標志性事件,也是全球事務更趨復雜、人類文明曲折演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世界仍然在同新冠肺炎疫情作斗爭,每個人的主要任務是挽救生命,遏制、減緩疫情流行。歐盟繼續支持世衛組織,已經向世衛組織提供了額外資助。」聲明還指出,保持全球合作與團結是唯一有效的抗疫途徑,敦促美國重新考慮終止與世衛組織關系的決定。

馬克思主義的不同角度

從不同的角度,我們可以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作出不同的回答。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各個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

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斗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從它的研究對象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中,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不可分割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

⑧ 如何從道德和法治兩個層面來對疫情進行防範

道德是自律,法治是他律,就是要從兩個方面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避免疫情造版成傳播權。
道德還有他律的部分功能,比如有的人如果在公共場後不戴口罩,就有正直人士出來勸說或責備。
這其中道德應當是基礎,因為人的自覺行動比硬性要求更有效,法治必然有力之不逮或者監管漏洞,自律正好可以彌補其不足。
法治是保障,通過對違法人員進行懲處,可以有效地強化大家的道德觀念,彌補道德約束軟弱無力的缺陷。

⑨ 概括實現疫情防控法治化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各個行業領域法律法規的科學制定和不斷及時的完善, 法律知識的宣傳和普及程度。執法力度的加強,執法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職業道德素養

⑩ 1.結合依法治國,談談後疫情時代如何更好地進行依法治旅

要做到更好的依法治旅必須在全民中大力宣傳法治教育,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