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道德的共同地方
⑴ 法律與道德之間的關系(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
目的都是為了穩定社會秩序
不同
使用的手段不同
⑵ 法律與道德的共同點
法律與道德的共同點如下:
1、都是人們的社會行為規范;
2、內容是互相滲透的。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規定在法律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定了作為社會主義道德基本內容的五愛以及社會公德的要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其他條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規定或隱含了道德的要求;
3、二者建立在同一經濟基礎上並隨著經濟基礎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在經濟基礎基本不變而經濟體制有了變化、生產力有了很大發展的情況下,法律和道德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規正在進行大量的立、改、廢,道德也發生了變化;
4、二者的目標是一致的。它們追求的都是社會秩序安定,人際關系和諧,生產力發展,人們生活幸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十四條 國家通過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通過在城鄉不同范圍的群眾中制定和執行各種守則、公約,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在人民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教育,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反對資本主義的、封建主義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第四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
國家培養青年、少年、兒童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第五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⑶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共同點在於
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共同點在於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所決定的,並為經濟基礎服務。
思想道德與法律既屬於不同的學科領域,有著各自不同的研究對象和領域,但也存在著相互關聯的地方,在個體思想道德素質結構層次上融為一體。思想道德為法律的制定、發展和完善提供價值准則。道德與法律的關系如下:
1、法律是道德的法律化。即通過立法把國家中大多數的政治道德、經濟道德、社會道德和家庭倫理道德的普遍要求法律化,使之轉變為國家意志,成為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行為規范;
2、法律是道德的非法律化。道德與法律畢竟是兩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規范,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社會的大多數道德已經或可以法律化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少數或者某些道德是不能法律化的;
3、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比如見利忘義、不講信用、欺騙欺詐等現象,從一定意義上說明國家法律對於促進和保障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滯後。
正確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系,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國家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
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⑷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不同點與相同點
相同點是為了讓社會有秩序、讓人們更和諧。不同點是:道德是約束、紀律是管束、法律是強制。
⑸ 道德和法律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是什麼
聯系:
1、在發生學上,都由原始習慣脫胎而來。
2、都屬於社會規范,只是在規范的程度上有所不同。
3、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且在很多方面二者是相互轉化和滲透的。
4、都是社會控制的手段,維護一定的社會秩序。
區別:
1 、產生和變遷不同。法律的產生和變遷更多具有人為的特點;道德的產生和變遷具有自生自發性。
2 、兩者表現的具體形式不同。法律是具體的、規范的表現形式,由國家權力機關制定或認可,是成文的。道德體現在人們的意識和信念中,道德規范出於人們社會生活的日積月累,一般沒有特定的表現形式。
3、 兩者的實現方式和約束力不同。法律具有國家的強制性.這種強制性在立法、執法和守法的各環節中體現,道德不依靠強制力,依靠內心信念,習俗、教育力量來維持。
4 、調整的范圍不同。可以說大多數的社會關系既可以由法律和道德共同調整,也可以由他們各自調。
5、表現形式不同。法意國家意志形式出現,主要表現在規范性文件中;而道德以社會意志形式出現,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社會輿論。
6、違反的後果不同。道德制裁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統一性;而法律制裁則是十分確定的;道德制裁無須經特定程序;而法律制裁必須有特定機關按一定程序進行。
(5)法律與道德的共同地方擴展閱讀
對於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來說,提升人們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制定法律規則同樣重要。法律與道德二者各有各的邊界,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它們有各自發揮作用的范圍,是完全不同的兩個范疇,不能簡單偏重於某一個方面。
對於法律規則來說,無論是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還是社會習俗演化而成的法律,都適用於社會公共行為領域。在法律規則管轄的公共領域,維護社會正義、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權利是根本要求。
而道德更多涉及個人內心的自我修為,它可以高標特立,但只能針對自己,不能強迫他人。因此,法律以公共利益為指針,道德以效法聖賢為理想;法律講求的是底線正義,道德追求的是高尚人格。
同時,法律與道德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律能夠為社會道德的生成提供有益制度構架,為個人道德培育提供良好生活環境。法律固然不是道德,但能夠凈化人們的內心,讓人們激濁揚清、去惡存善。
因此,雖然法律規則不等同於道德良知,但可以培育和激發人們的道德良知。一個社會,如果人人都講規則,都按照法律規則處事,那麼,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壞的社會,雖然可能還不是一個美好的社會。
而法律要深入人心、發揮作用,也必須符合社會的道德追求。換言之,法律規則要有道德性。這個道德性不是法律規則自身生長出來的,而是法律規則吸收了道德理念,從而彰顯一個社會的道德價值。
與此同時,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提升,可以使人們強化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弘揚社會公序良俗,自覺遵守法律。另外,實踐中被廣泛認同、較為成熟、操作性強的道德要求,也可能上升為法律規則。
可見,對於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我們不能簡單地分割或統合。使二者絕緣甚至截然對立起來肯定不行,但混同亂用的做法也行不通。應當明確,依靠法律所建立的正義秩序,是任何一個社會都離不開的基礎。今天,我們既要贊美道德,更要信奉法律。
法律並不排斥道德,相反,它可以促成道德生長。這個促成不是代替,而是為道德提供一個制度環境。一個法治昌明的社會,才有望成為一個道德純凈的社會。就像是一片良莠不齊的草地,法治猶如一個農夫,用獵槍抵禦強權的侵奪,用鐮刀去除蔓生的雜草。這樣,美麗的道德之花才會芬芳開放。
⑹ 法律和道德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關系:1 道德是法律的理論基礎。道德理論、理念,觀點等是法律理論、理念等產生、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沒有道德理念、思想的更新和發展,……,就不可能形成法律大廈的堅實基礎。2 道德是法律的價值基礎,是判斷、評價法律的價值尺度。3 道德是法律運用的社會基礎。法治的形成和實現都離不開道德信念的支持,人們的道德水平越高,守法的程度也越高,選擇法律所認可的合法行為的程度也越高。
4 道德是法律的補充。5 法律是道德的承載者,弘揚和發展一定社會道德。6 法律是形成新的道德風貌、新的精神文明的強大力量。作用: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相互促進。1 道德是法律制定的價值指導。法的創制一般以道德為指導,比如道德的正義、合理等會體現在法律中。2 道德對法的實施有促進作用。良好的道德狀況有助於法的有效實現。3 道德可以彌補法律在調整社會關系方面的不足。法律不調整的社會關系可以由道德加以調整。4 過法律教育和實施活動,可以促進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 區別:1 產生方式不同。道德根據 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漸產生。法律則由國家機構制定。2 表現方式不同。道德表現為人們的意識、信念和心理通過人們的言論、行為、內心信念、風俗習慣等形式表現出來。法律一般表現為國家制定的規范性文件。3 實現方式不同。道德主要依靠社會輿論、社會評價的力量,依靠人們內心信念,內在修養、傳統等來維持,通過人們內在的自覺進行,是一種內在強制力。法律具有國家強制約束力。4 調整范圍不完全相同。道德調整范圍廣泛,幾乎涉及一切領域。法律主要調整人的行為。5 評價尺度不同。道德評價主要是一定社會的價值觀念體系,如公正觀、是非觀、榮辱觀等。法律則是看合不合法,有效與無效。6 權利義務的特點不同。兩者都是以權利和義務為內容的,者通過權利義務的配置實現社會調控。但道德主要以義務為主體,法律主要以權利為本位。
⑺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是什麼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為其都是由社會生活條件所決定的,都是為經濟基礎服務的。
道德與法律的相同點表現為二者之間的縱的聯系,所謂縱的聯系是指它們和其他社會現象間的共同關系,決定著它們的社會階級本質和服務的總方向是共同的,因而它們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必然是一致的。
道德與法律都受到一定階級的政治和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影響,並為實現一定階級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服務。
(7)法律與道德的共同地方擴展閱讀:
道德與法律的共同作用的好處:
在道德與法律的共同作用下,制約國人的言談舉止,規范人們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一些事情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又受人們的道德所約束。
道德與法律緊密聯系,作為同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的組成部分,道德和法律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法律以道德為基礎,道德以法律為動力,共同發揮著維護社會秩序和社會價值的功能。
我國法律和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進,互相補充。凡法律所禁止的行為,都是社會主義道德所譴責的行為。有很多法律上的義務,同時就是社會主義道德的要求。我們積極實施法律所倡導和鼓勵的行為,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道德,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道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律
⑻ 法律與道德等行為規范有什麼共同點與區別
ABC都對,因為是對法律區別於道德的三點論述,D之所以不對是因為道德不僅靠輿論約束,也靠自身的約束。
⑼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是什麼
在法律的范疇內,來講到底源是不合適的,在道德底線錢講法律也是扯淡的,但是我覺得這兩個東西還是有一定的關系的,在我看來法律基本上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我記得在法律中有一個規定就是在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公利益的同時要維護良好的道德風尚,這是法律的一條基本原則。
總結:
從這個案子可以看到,就算是法律有時候也不是萬能的,更多意義上來講,法律只是道德的最低限度,那個法律的規定,只是給法律的一個圓場說法而已。
⑽ 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和異同點
道德與法律的嬗變 ——法治與德治之歷史與現實反思
http://www.pp369.com/by/zflw/fxlllw/245.htm
法律與道德
http://www.ahe.gov.cn/show.asp?Article_Id=1656
法律與道德
http://www.harbinlawyer.com/Article/Class2/Class40/200405/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