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的法學院
⑴ 有誰知道蘇州大學法學專業怎麼樣
1、蘇州大學的法學專業還不錯,畢竟學校是211重點大學。
2、蘇州大學法學專業的主要課程設置有: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含總論、物權法、債權法、婚姻與繼承法)、知識產權法學、商法學、刑法學(含刑法總論、刑法分論)、經濟法學、環境法、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
3、蘇州大學法學專業就業前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政法機關,律師事務所,銀行、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單位等。
⑵ 蘇大王健法學院好考嗎
蘇大法學院真的很壯觀,那個王建法學院造得真是貴氣逼人,也很氣派,祝大家都考上啊!
同等學歷的不顧慮那麼多,重要的是初試成績好,然後復試好好准備,就沒有什麼問題了,蘇大今年上線的法碩考生有32個,其中就有12個是同等學歷的,不用怕,只要復試能通過,一樣能錄取的。
只需努力,上不上專升本並不重要,想想看——2年與2科加試哪個更便宜?而且蘇大在錄取時,對專科並不太歧視的。有好多專科生在讀研。
關於2科加試,以前指導思想「並不難為學生」,今年有些情況,因上線人數太多,所以加試題目較難(我考的是生理生化),不過都過了(只要60分就行,監考老師就這么說的)。祝大家都能心想事成!
法碩參加復試32人,同等學力加試10多個,不就是多考兩門課,也沒聽說誰受歧視呀。
我考法律碩士:
初試成績(500)+英語口語(50)+專業筆試(50)+專業面試(50),按成績從高到低排,我是公費。
不象有的學校(初試成績/5)*75%,人為製造混亂。
同等學力不受影響,電話了解有同學是同等學力,也是公費。
同等學力加試刑、民訴,但是成績不記入復試成績,僅供參考。
等額面試,32人,無人復試被刷,沒有接受調劑。
公費80%。
蘇大公費名額還的蠻多的,比其他的學校要高的多。
不過競爭比較大,各個專業不一樣把,反正這兩年的公費比例很大,達到了90%以上。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隸屬於蘇州大學,為江蘇省最早成立的法律人才培養的基地。蘇州大學的前身是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 1915年,以東吳大學為本,於上海創設"東吳大學法學院"。學院教學突出"英美法"內容,專以講授"比較法"為主,其科學的培養目標和鮮明的教學特色,使東吳大學的法學教育在當時飲譽海內外,時有"南東吳、北朝陽"之稱。培養了一大批現當代著名的法學專家,如王寵惠、吳經熊、倪征(日奧) 、李浩培、潘漢典、楊鐵(木樑)等,被人們譽為"華南第一流的而且是最著名的法學院。"
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改名為"江蘇師范學院",法學院也隨之並入他校。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江蘇師范學院"易名為"蘇州大學",同時恢復法學教育,設法律系,是全國最早恢復法學教育的院系之一。1986年經江蘇省政府批准,擴建為蘇州大學法學院。 2000年5月,畢業於東吳大學法學院的王健教授重返蘇大,參加百年慶典,行走母校故道,難舍百年風光,其心汲汲,其情拳拳。有感於斯,王先生長子王嘉廉先生慷慨出資捐建蘇州大學法學樓,設立獎學金,以推動蘇州大學法學院的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同年,蘇州大學法學院更名為王健法學院,成為全國第一個由海外專項基金參與建設的公辦法學院。
法學院現有專職教師60餘位;正副教授27人。目前在校本科生 473人,研究生349人。學院教師踵繼東吳法學的教育傳統,兢兢業業,精心耕耘。經過二十年的努力,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現有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點1個;法理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經濟法學、訴訟法學、刑法學、法律史學碩士點6個,同時經國家學位辦批准,為法律碩士培養單位。法學專業為蘇州大學品牌專業,2003年又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行政法學為省級重點學科,受江蘇省政府專項經費資助。學院曾先後主持國家級社科項目6項,省部級社科項目30餘項,"現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項目,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資助建設項目。近年來,學院教師共出版各類教材、專著80餘部,發表論文1000多篇;先後獲得國家級教學獎、科研獎 5人次;獲省級教學獎、科研獎40餘人次,多人被評為國家級或省級有特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自1982年以來,已為社會培養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等各層次的專門人才 4000多人,許多校友已成為國家政法部門和法學教育的中堅力量 。
法學院圖書館現有圖書5萬多冊,中外文期刊600多種,在收藏、保留港台法學期刊、圖書方面具有特色。學院還設有比較法研究所和英美法研究中心,出版學術刊物《東吳法學》,在總結和整理東吳法學成就的同時,積極開展英美法系研究及兩大法系的比較研究;拓展對外學術交流,加快法律研究的國際接軌,曾先後與美國太平洋大學麥克喬治法學院,日本名古屋大學、熊本大學、台灣東吳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英國APU大學和澳大利亞邦德大學等法學院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派出大量教師出國出境進修和講學,接待了世界各地知名法學專家學者90餘人次。
"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馳騁法界,揚我東吳;前赴後繼、薪火相傳。幾代東吳法學人守持著一個美好理想:攀登高峰,走向世界。
蘇大與王嘉廉齊心打造一流法學院
「讓王健法學院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論壇」
江蘇省副省長吳瑞林蘇州市長楊衛澤等參加慶典
世界第二大軟體公司——美國國際聯合電腦公司(CA)創辦人、榮譽董事長王嘉廉11月8日來到我校,為用其父名字命名的我校王健法學樓的起用慶典剪綵。江蘇省副省長吳瑞林、蘇州市市長楊衛澤等有關領導以及來自海內外的60餘名法學院院長、法學專家出席了慶典,並舉行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法學研討會。
我校的主要前身——東吳大學創建於1900年,是中國最早建立的現代高等學府之一,曾羅致和培養出一批傑出的政治、法律等各界知名人士,如費孝通、倪征日奧 、談家楨等,享譽海內外。1915年,東吳大學設立法學院,並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法學教育。20世紀上半葉,東吳法學教育極一時之盛,時有「南東吳,北朝陽」、「律師出東吳,法官出朝陽」之盛譽。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東吳大學改名為江蘇師院,一度停辦法學教育。1982年江蘇師院改制為我校並重設法律系;1986年擴建為法學院,是當時全國最早的法學院之一。法學院現有博士點1個,碩士點6個,專業碩士學位點1個。行政法學學科已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國際上也有影響,其研究項目「現代政府法律管理」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法學院設立了東吳比較法研究所,繼承老東吳法學院比較法研究所的傳統,積極開展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的比較法研究及中國與各個國家和地區法律的比較研究,在中國的對外開放和經濟建設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多年來,已為社會輸送各類法律專門人才4000多人,現在他們多數已經成為省內外的法學專家和骨幹。
2000年5月,畢業於老東吳法學院的王健教授應邀參與母校的百年校慶盛典。王健教授尋根訪舊,睹物思人,其情拳拳。有感於斯,其子王嘉廉慷慨出資1000萬美金,捐建我校法學樓,設立獎學基金,以推動我校法學教育與法學研究。王健教授對法學的造詣和對祖國的熱愛令我校師生深受感動,經有關部門同意,我校把法學院更名為王健法學院,成為全國第一個由海外專項基金參與建設的公辦法學院。王健教授說:「能為培養自己的母校盡力,幫助其建立中國一流法學院一直是我多年的心願,希望王健法學院未來為中國輸送更多優秀的法律人才。」
11月8日,王嘉廉及家人參加了王健法學樓的起用剪綵。錢培德校長和國際聯合電腦公司(CA)榮譽董事長王嘉廉表示,將齊心把王健法學院建成中國乃至世界一流的法學院,並使王健法學院成為溝通中國與世界的論壇。錢培德校長認為,王健法學樓的落成為古老、滄桑的東吳校園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為王健法學院重振東吳法學雄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必將進一步推動並提升我校法學教育與研究事業。王嘉廉及家人陪同海內外百餘位法學專家饒有興致地參觀了王健法學樓,並參加了在我校王健法學院大講堂舉辦的名為「全球化·小康社會·法治建設」的國際學術會議。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法學院、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法學院等國內外的近百名法學院長和知名法學專家出席了學術會議,並進行了熱烈的學術交流。
黨委書記閔春發對記者說,為建設一流的法學院,蘇州首先著手王健法學院的硬體建設,從王健法學樓奠基到竣工歷經三年,現在這座建築面積一萬六千平方米的法學樓已經交付使用,座落在我校內原東吳大學校園舊址。王健法學樓融中西建築風格,既凸現現代氣息,有保留華夏傳統,並與周圍的原東吳大學建築相映生輝。
王健法學大樓建設耗資650萬美元,功能齊全,內設教學系統、科研系統、圖書資料系統和辦公系統功能區,有可召開大型學術會議的大講堂,中式和西式模擬法庭;配置的圖書館可藏書20餘萬冊,並有多媒體教室、學生活動中心等。王健法學樓還體現出現代化和智能化,具有網路和有線電視傳輸系統,具有同聲翻譯、投影、視頻和現代信息傳播通道。
閔春發書記強調說,在進行王健法學院樓硬體建設的同時,我校也在精心進行軟體建設。早在2001年,我校率先在全國進行法學課程改革,積極探索法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路子;同時,面向海內外引進了一批高級法學人才。我校還從王嘉廉捐資中拿出250萬美金用於師資隊伍建設、教師和學生與國內外法學院和法學界的合作和交流,努力將我校王健法學院建成國內一流的法學院,為促進中國乃至世界法學教育與研究事業的不斷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慶典後,我校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戰爭研究中心達成意向,雙方將在一些重要項目的研究上開展合作。我校與英國APU大學、美國加州大學和太平洋大學在合作辦學上也達成了意向。
此外,王嘉廉先生還參加了國內最大的一項目藝術獎學金——我校王嘉廉藝術獎學金的頒獎儀劍�鬃暈�諶�旎窠蓖�О浣保�⒚憷��前岩帳跤肟蒲�昝廊諍稀?/textarea>
<br>回答字數10000字以內<br><br></td>
</tr>
<tr valign="top">
<td nowrap class="f14">參考資料:</td>
<td><input name="sn" type="text" size="50" value="">
<br>如果您的回答是從其他地方引用,請表明出處。</td>
</tr>
<tr valign="top">
<td></td>
<td><br><input type="submit" name="d" value="提交修改" ></td>
</tr></table></form>
</div>
<div id="Lg"></div>
</div></div>
</div></div>
</div>
<div id="cp"><a href="http://www..com/ty/right.html">&;2006</a> Bai</div>
<!--[if IE]>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var objmai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ain");
function updatesize(){ var bodyw = window.document.body.offsetWidth; if(bodyw <= 792) objmain.style.width="752px"; else if(bodyw >= 1016) objmain.style.width="976px"; else objmain.style.width="100%"; }
updatesize(); window.onresize = updatesize;
</script>
<![endif]-->
</body>
</html>
⑶ 蘇大的法學專業如何法學院里最好的專業是什麼
蘇大法學不錯,全國前20名,法學院最好的專業是憲政專業,全國前5的水平,本人蘇大法學院憲政研究生。
⑷ 關於蘇州大學法學院的研究生問題
你好,我是蘇大在讀研究生。且根據我的經驗回答一下。
1、蘇大每年都是報考熱門,特別是法學院,還是挺熱的。據我觀察,蘇大本校考蘇大的不多,當然除去文正學院了。即使由本校報考的一般也是保送。所以和你一起參加考試的基本都是外校的。因此關於不公平競爭的擔憂大可不必。好好復習只要能過國家線一般都沒問題。關鍵就是要看每年國家線是不是像11年這么變態了。。。。另外,如果你想考憲政專業的話還是需要花大力氣的,蘇大憲政還是競爭蠻激烈的,復試的時候刷掉的人比較詭異。有些排名比較靠前的都可能因為發揮不好被刷掉。往年復試比例是1:1.2,今年是1:1.5.以後可能還會調整。不建議上法學法碩。
2、研究生只分專業不分班。比如環境、經濟法、法理這樣的小專業人數都比較少,大概10個左右,上課的時候每個專業的在一個教室,只有一個班。蘇大研究生不多(只限學術碩士)。法碩分為法學和非法學。非法學就是一般的法律碩士啦,總共60個人一個班。法學法碩基本都是考其他法律專業沒有錄取而調劑進去的,人數比較多,一般能進復試的人而又被刷掉的都能上法學法碩,當然了法學法碩裡面也有很多藏龍卧虎的人才的,也只是一個班上課。可能今年會調整吧。整個研究生人數不是很多,蘇大很美。歡迎你來觀摩一下。
本部交通住宿都很不錯。哦了~希望能幫到你
⑸ 蘇州大學法學院在哪
蘇州大學法學院
蘇州大學前身是著名的東吳大學(Soochow University)。本世紀上半葉,她以法學教育享譽海內外,時有"南東吳、北朝陽"、"法官出朝陽,律師出東吳"之稱。東吳大學特別是她的法學院,曾培養出一批傑出的政治、法律學者或知名人士,如費孝通、雷潔瓊、孫起孟、董寅初、趙朴初、談家偵、王宏惠、董康、楊鐵梁、王紹堉、倪征×、梅汝璈、吳德熊、李浩培、呂光、桂裕、丘漢平、梁鋆立、張志讓、查良鑒、查良鏞(金庸)、盛振為、何世禎、馬漢寶、姚淇清、陳霆悅等,堪稱一時之盛。1952年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改名為江蘇師范學院;1982年改名為蘇州大學。1982年復設法律系,1986年擴建為法學院。
本院現設法律、經濟法、國際經濟法、律師四系,並設比較法研究所和東吳律師事務所。現有憲法與行政法學博士點1個,法理學、行政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碩士點3個。行政法學專業為省級重點學科,受省政府專項經費資助。現有正副教授18人,講師20作人,其中有碩士以上學歷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者占近50%。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已列入法律碩士專業學位試辦單位。現每年招收全日制本科生200餘人,專科生30-50人,並開設了法律專業大專函授班、專業證書班、本科進修班、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等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項目。自1982年以來,已為社會培養碩士生、本科生、專科生等各類專門法律人才近5000人。
長期以來,本院教師兢兢業業、努力耕耘,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先後獲國家級教學獎、科研獎等3人次,獲省級教學獎、科研獎等12人次,獲評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次,獲評省級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2人次,7人被評為蘇州大學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先後承擔(主持)國家級社科研究項目5項,省級研究項目20餘項,出版各類專著、教科書、譯著等60餘種,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其中包括在海外學術刊物及國內權威刊物發表的論文50餘篇)。
近年來,本院對外學術交流也有重大發展。先後有25人次赴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日本等地進修、講學、參加學術會議、訪問,邀請外籍及台港澳專家講學70人次。行政法重點學科還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行政法制研究所等實際部門開展了合作研究。
蘇州大學已進入國家"211"工程,我院"現代政府法律管理"科研項目也已被列入"211"重點資助項目。本院師生員工將抓住機遇,同心同德,弘揚東吳法學傳統,再創輝煌!
蘇州大學專業列表
文學院
傳播學 新聞學 漢語言文字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 戲劇戲曲學 文藝學 課程與教學論
美學
商學院
企業管理 金融學 會計學 農業經濟管理
區域經濟學 財政學 世界經濟 政治經濟學
工商管理碩士
教育學院
應用心理學 教育經濟與管理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 高等教育學
教育學原理 課程與教學論
外國語學院
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英語語言文學 俄語語言文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 政治學理論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馬克思主義哲學
倫理學 課程與教學論 中國哲學 外國哲學
法學院
法律碩士 刑法學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訴訟法學
國際法學 法學理論 法律史
社會學院
社會保障 社會學 檔案學 中國近現代史
中國古代史 專門史 世界史
化學化工學院
應用化學 有機化學 分析化學 無機化學
物理化學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課程與教學論
電子信息學院
通信與信息系統 信號與信息處理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計算機應用技術 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醫學院臨床醫學系
中西醫結合臨床 內科學 臨床檢驗診斷學 外科學
婦產科學 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腫瘤學 神經病學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麻醉學 急診醫學
數學科學學院
應用數學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基礎數學 計算數學
課程與教學論
葯學院
葯物化學
藝術學院
設計藝術學 美術學
生命科學學院
細胞生物學 遺傳學 課程與教學論 免疫學(理學)
水產養殖 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
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 凝聚態物理 光學 理論物理
課程與教學論 材料物理與化學
放射醫學與公共衛生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衛生毒理學 放射醫學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
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生物醫學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 機械電子工程 機械設計及理論
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訓練學 體育人文社會學 運動人體科學
醫學院基礎醫學系
葯理學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法醫學 生理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免疫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病原生物學
材料工程學院
服裝 材料學 紡織工程 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
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
醫學院臨床醫學兒科系
兒科學
信息光學工程、現代光學技術研究所
光學工程
蘇州大學醫學院的前身為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蘇州醫學院,至今已有90多年的辦學歷史。目前,學院設有基礎醫學系、臨床醫學一系(醫學影像學系、護理學系)、臨床醫學二系、臨床醫學三系、臨床醫學四系、兒科學系等10個獨立建制的教學實體系以及綜合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醫學院擁有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專業學位博士點,2個博士後流動站,共有博士學位點35個,碩士學位點52個。
學校簡介
蘇 州大學坐落於素有「人間天堂」之稱的古城蘇州,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江蘇省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其前身為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東吳大學與蘇南文化教育學院、江南大學數理系合並為蘇南師范學院,同年定名為江蘇師范學院,在原東吳大學校址辦學。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改辦為蘇州大學。經教育部和江蘇省省政府批准,蘇州蠶桑專科學校、蘇州絲綢學院、蘇州醫學院先後於1995年、1997年、2000年並入蘇州大學。目前,蘇州大學已發展為一所具有相當規模,基礎較為雄厚,辦學效益顯著,在國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綜合性大學。
一 百年來,蘇州大學先後向社會輸送了15多萬名大學生和研究生,其中許多人已成為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中的著名學者和知名人士。原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孫起孟、雷潔瓊,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董寅初,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著名的法學專家倪征日(奧) 、著名蠶桑教育家鄭辟疆、著名腦外科專家和醫學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楊鐵(木樑)、查良鏞(金庸)、現任江蘇省副省長張衛國、省政協副主席陸軍;江蘇省委原副書記顧浩、副省長吳錫軍、江蘇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以及談家楨、劉建康、宋鴻釗等三十多位兩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蘇 州大學現有12個博士後流動站、6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80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含自設專業8個)、1個一級學科專業學位博士點、204個碩士點(含自設專業8個)以及10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本科專業101個,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2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1個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點、2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9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中心,2個國家人才培養基地,1個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目前,擁有各類在校生約50000人(其中研究生12100多人、本科生21000多人,成人學歷教育11200多人):教職工40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雙聘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300餘人,一支力量比較雄厚,結構比較合理的師資隊伍已初步形成。
近 年來,蘇州大學堅持教學和科研兩個中心,在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強化應用、重視實踐的思想指導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注重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面向地方經濟主戰場,加強了應用性、開發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碩果,先後獲得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發明獎在內的省部級以上科研獎400多項。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蘇州大學SCI索引名列全國高校第27位。
蘇 州大學現有5個校區,佔地面積2368畝,建築面積近120萬平方米。學校圖書資料豐富,圖書館館藏圖書388萬冊,中外期刊2800餘種;分析測試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服裝中心、網路中心等設備先進;擁有為教學科研服務的蘇州大學出版社。學校還編輯出版了多種學報、《國外絲綢》等刊物與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交流。
我 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為學校發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開辟了廣闊途徑。蘇州大學積極擴大開放,與日本、法國、韓國、新加坡、德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及香港、台灣等地區的100所高校建立了校際交流關系,每年接收外國留學生、進修生1600餘人來校學習漢語語言文學和其他有關專業。
近 年來,蘇州大學注重依託本省,特別是蘇南地區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優越的人文、地域條件,積極探索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有效途徑,同時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堅持走後勤社會化道路,並以此作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動力。目前,天堂學府——蘇州大學正以前所未有的氣魄和膽識爭創國內一流綜合性大學,以日新月異的姿態擁抱二十一世紀。
對,是瀆墅湖那裡!
⑹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和蘇大法學院哪個好
當然是中國政法大學嘍,中國政法的法學專業是全國第二、第三的(最好的是人大,以前第二是北大,但09年教育部給的新分數法大是第二,超越了北大,所以北大、法大的二三位是有爭議的)。
⑺ 蘇州大學法學院如何
LS的不要亂說好伐
蘇州大學的法學院在全國也是排得上的.
⑻ 蘇州大學法學院怎麼樣
蘇州大學法學院,
還可以。
蘇州大學法學專業,
是省級品牌專業。
蘇州大學法學院,擁有法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及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目前在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知識產權法學、訴訟法學、經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十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招收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在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刑法學、民商法學、訴訟法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八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招收博士研究生。學院擁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同時,也是我國較早開展法律碩士教育的單位,招收全日製法律碩士(法學)、全日製法律碩士(非法學)及在職法律碩士等各種類法律碩士專業學位學生。
⑼ 蘇州大學的法學專業怎麼樣
1、蘇州大學的法學專業還不錯,畢竟學校是211重點大學。
2、蘇州大學法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專設置有:法理學屬、中國法制史、憲法學、行政法學、民法學(含總論、物權法、債權法、婚姻與繼承法)、知識產權法學、商法學、刑法學(含刑法總論、刑法分論)、經濟法學、環境法、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國際經濟法學、國際公法學、國際私法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等。
3、蘇州大學法學專業就業前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安、檢察院、法院等政法機關,律師事務所,銀行、會計師事務所、企業單位等。
⑽ 請問下蘇大的法學研究生怎麼樣
總起來講,還是不錯的。章志遠老師原來就是安徽大學法學院讀的本科和碩士,你可以聯系一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