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反著看道德經

反著看道德經

發布時間: 2022-02-28 17:50:02

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的作品出處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章。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道德經》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為道教經典,所以有學者認為《道德經》被分為八十一章有明顯的道教的九九歸一的思想,在內容的分割上未免牽強。但道德經前三十七章講道,後四十四章言德,簡單說來,道是體,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慣例而分《道德經》為六十八章,相對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② 如果一個人看道德經

如果一個人看道德經,只看一遍,會是什麼樣的人?那他只是想了解一下道德經的大概內容吧,道德經確實要在生活中慢慢去體會。

③ 一個女人突然喜歡看佛經道德經之類的書為什麼

是一種精神的寄託,因為從繁重的工作和家庭里漸漸輕松後,情感上的內缺口大了,被容家人忽視後,自己會失落,在這個浮躁的時代里,能靜下心來抄抄經書、焚一柱香,都是難得的清凈和幸福!

所以。在寺廟里,虔誠禱告的往往是女人居多,她們有時自己跪拜,有時指點孩子上香,有時喃喃低語,有時淺笑安然地靜聽鍾聲悠揚,深情里藏著所有過往的日子。

(3)反著看道德經擴展閱讀

一位好久不見的朋友,忽然在朋友圈曬自己抄的心經,佛文。雖不懂,也看到了她的變化。兩年前,也是雄心勃勃,忙於晉升,也有些小脾氣的。再一接觸,更感覺驚訝,言語中頗多佛繫心態,雖不入佛門,卻勤於抄經,常常去寺廟上香靜心。

再看看身邊,的確這樣的女人不少,中年以後,開始不僅僅依靠自己的努力,也感恩命運的眷顧,機會的蒞臨。一位媽媽的口頭禪:「我是有信仰的!」她信人世間冥冥之中有註定,她信許多事情有因果輪回,她更信自己的虔誠會給家庭帶來好運。

④ 關於道家思想,《道德經》是寫給誰看的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1]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2] ,被譽為萬經之王。[1]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函谷關的守關關令尹喜對《道德經》的成書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時即好觀天文、愛讀古籍,修養深厚。司馬遷在《史記老子傳》中記載老子「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尹喜感動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以王朝興衰成敗、百姓安危禍福為鑒,溯其源,著上、下兩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經》。[3]

⑤ 在《道德經》中,對於反的理解正確的是。

在《道德來經》中,自 對於「反」的理解正確的是 (    ABC)    A. 禍福相依     B. 相反相成     C. 反向思維     D. 道法自然

⑥ 一個人讀懂了道德經會怎樣

有人讀懂的道德經會是怎樣一個人的道德和理念,它的人有所不同,而且他所做的一切事情有鎖所不同

⑦ 假如將《道德經》反著讀,我們會得到什麼啟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直認為是倩女幽魂里抓鬼捉妖的經典台詞。很久以後才知道是先秦道家經典著作道德經的開篇。


至於說對我們的啟示,我覺得大概就是三點,第一點就是,把自己看得低一點,把別人捧起來,你把自己放的越低,別人把你看得越高,你越弱,別人越尊敬你,有些沒必要的東西就要捨去,這樣你才能得到更多。


第二點是善於了解別人的人有智慧,但是能夠認識自我的才是高明,善於戰勝別人的人有力量,但是能夠戰勝自己的才是強者,知道滿足別人的人就是富有,但是能夠堅持實踐的人才是有志氣。


最後一點是常言道,知足者常樂,很多人不快樂就是因為不知足,很多情況中,快樂是相對而生的,舉個例子,如果一個家庭有十萬元,居住在一個人均兩萬元的小區中,人們的生活狀態是不會相同的,太多攀比的慾望,足以讓人走向快樂的反面。因為有慾望不知道滿足,所以才會感慨時運不濟,感慨命運多變,殊不知自己已經是千千萬萬人眼中的幸運兒,只有知道滿足,才能抓住幸福。

⑧ 反者道之動。(道德經),請闡釋一下。

不是一個意思。「反」通「返」,「反者道之動」表示萬物都將歸返於它本來的寂靜之處。參考16、25章。
個人理解。

熱點內容
婚姻法那條最不合理 發布:2025-02-02 09:08:55 瀏覽:272
違反行政法規導致合同無效 發布:2025-02-02 09:08:22 瀏覽:482
廣州市天河法院 發布:2025-02-02 08:55:03 瀏覽:363
工資隨意更改勞動法怎麼辦 發布:2025-02-02 08:06:44 瀏覽:595
模範法官胡國運的妻子 發布:2025-02-02 07:59:34 瀏覽:234
貴陽有名離婚律師 發布:2025-02-02 07:43:16 瀏覽:515
有關禁毒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2-02 07:28:50 瀏覽:350
香港律師資格考試 發布:2025-02-02 06:53:18 瀏覽:335
新民事訴訟法涉外基層法院 發布:2025-02-02 06:45:22 瀏覽:789
港府司法復核 發布:2025-02-02 06:25:04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