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解釋的主體
㈠ 有權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的主體有哪些
主體包括:國抄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依據如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四十六條 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1)立法解釋的主體擴展閱讀:
需要法律解釋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四十五條 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法律解釋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十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法律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㈡ 如何看待和理解立法機關和立法主體,請給出你的理由
立法機關,是指立法倡導部門。他是立法的發起者,如中央人民代表大委員會立法委員會;「立法主體」是指法律的具體來源和法律效應的實施之處,如國家的國民。
㈢ 刑法中 立法解釋的主體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 還是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
全國人大沒有立法解釋權.刑法立法解釋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刑法規定的含義進行闡明的活動.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其表現形式只能是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之外,對刑法中的疑難問題進行解釋.
㈣ 全國人大提出法律議案的九大主體 都是什麼
全國人大提出法律議案的九大主體是:
有權向全國人大提出議案的主體是:
(1)全國人大主席團
(2)全國人大常委會
(3)全國人大各專門委員會
(4)國務院
(5)中央軍委
(6)最高人民法院
(7)最高人民檢察院
(8)全國人大的一個代表團或30人以上代表聯名
(9)10名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中國法律規定,有法律提案權的組織和人員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一個代表團、30名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0名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未經授權的機關和人員雖然可以用各種形式提出制定、修改或廢除法律的意見和建議,但在立法程序上不具有提出正式法律議案的意義。議案提出後,必須經過一定程序,方能列入法律制定機關的議事日程,進行審議和討論。
(4)立法解釋的主體擴展閱讀:
法律案的審議。對列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的法律案,首先由全體會議聽取提案者關於法律案的說明,然後由各代表團全體會議和分組會議審議,並由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
法律委員會根據各代表團和有關專門委員會的審議意見,對法律案進行統一審議,向主席團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主席團審議通過後印發會議,並將修改後的法律案提請大會表決。
對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的法律案,實行至少兩審的制度,即在第一次常委會會議上聽取提案者關於法律案的說明,進行初步審議後,交法律委員會和有關專門委員會審議,
由法律委員會向下一次或者以後的常委會會議提出審議結果的報告,再次經常委會分組會議、聯組會議審議後,才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表決。
法律案的表決。在代表大會會議和常委會會議上,表決法律案,都採取了按電子表決器的方式,須由全體代表或全體常委會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
法律的公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法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以主席令的形式公布。
㈤ 憲法立法的主體是
憲法立法的主體是具有代表性質的權力機關,我國憲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專定和修改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是我國憲法立法的主體。
拓展:立法主體
立法主體是指根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有權制定、修改、補充、廢止各種規范性文件以及認可法律規范的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團體和個人。
第一,立法主體實際上主要是國家機關。
第二,有關國家機關只有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才能成為某些立法的主體。
第三,應當注意組成國家機關的個人和國家機關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第四,應當注意參與立法者和立法主體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當代世界各國的立法主體主要有:
1、具有代表性質的權力機關,即議會(人大)
2、具有管理性質的行政機關,即政府
4、被國家機關授權或由法律規定的社會組織、團體
5、由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享有全民公決權或立法復決權的公民個人。
根據我國《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我國的立法主體只包括前兩類。
㈥ 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的效力有什麼區別
1、解釋主體不同
全國人大常委會屬於立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立法解釋;而「兩高」屬於最高司法機關,其作出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
2、解釋效力不同
作為立法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而「兩高」的解釋屬於司法解釋,是工作層面的,其解釋效力要低於立法解釋,不能與立法解釋相沖突。
3、解釋情況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2條第2款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針對以下兩種情況進行解釋: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而「兩高」只針對司法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解釋。
4、解釋程序不同
根據立法法第43、46條的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解釋可以由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以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要求。
法律解釋草案表決稿由常務委員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由常務委員會發布公告予以公布。而「兩高」的司法解釋主要由其內部的業務部門或者其他相關單位或者個人提出,並分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通過。
㈦ 我國立法主體包括哪些
行政來立法主體,是指依法源取得行政立法權,可以制定行政法規或行政規章的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立法主體包括國務院,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國務院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
《憲法》第90條規定:"各部、各委員會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內,發布命令、指示和規章。"據此,國務院各部委享有行政規章立法權有了明確的憲法依據,但現行憲法只規定了國務院各部委的立法權而沒有相應規定國務院各直屬機構的立法權.實際工作中直屬機構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相當於規章,但苦於無法律支撐,於是在2000年頒布的《立法法》第71條第1款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這樣使國務院直屬機構也有行政立法權有了法律依據。
㈧ 根據法律解釋的主體和解釋是否有法律效力,法
1、有同等效力。該《釋義》也是有權機關作出、經國務院公布的,解釋者根據立法目的及自己對正義價值的認識,對內容作進一步修改、完善和補充。這部分解釋滿足了法院實現裁判的基本需要,是立法者與法律適用者的有效粘合劑,在司法實踐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是解釋最具活力的內容,是解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對這部分解釋予以迥避,實質是迴避了法律適用的客觀要求。2、如未經有權機關公布,該釋義就不具主體適格性,也就不具法律效力3、國家目前逐步走向法治化,不經有權機關公布即不具有法律效力,這在《立法法》中第九條有所體現: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有權作出決定,授權國務院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其中的部分事項先制定行政法規,但是有關犯罪和刑罰、對公民政治權利的剝奪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司法制度等事項除外。第十條授權決定應當明確授權的目的、范圍。被授權機關應當嚴格按照授權目的和范圍行使該項權力。被授權機關不得將該項權力轉授給其他機關。第十一條授權立法事項,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及時制定法律。法律制定後,相應立法事項的授權終止。即任何據以裁判的條文必經法定授權才得以向外公示,均應當有批准文號或者總理簽名
㈨ 我國立法主體有哪些
我國立法主體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它們代表國家行使立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