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調研報告

立法調研報告

發布時間: 2020-12-21 05:40:10

① 市場經濟調查報告

優化市場經濟環境調查建議報告

李紀兵

【關鍵詞】永久地權 行政檢查法 經濟環境
【全文】
2005年8月到10月,我們抽調精幹力量,與省內8個地州市的市場經濟會員舉行座談會。座談會上,大家圍繞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環境問題,集思廣益,提出如下優化經濟環境,落實國務院36條的建議,供政府領導與人大、政協參考。
一、 糾正思想偏差,引領發展動態,改革公務員教育與學校課堂教育的內容
1、 思想調查出現新情況
過去,政府歷來重視思想動態調查。由於調查主要作為政府對相對人進行思想教育與思想引導的依據,每次的調查報告均有「為富不仁」、「浪費」、「違法亂紀」、「擺闊」的內容,與教材所講的「私人老闆資產階級意識比較濃厚」完全一個樣。
本次思想座談發現新情況:即思想問題的根子不在市場經濟主體身上,而在公務員身上。或者說,部分企業老闆的思想狀況不好無關大局,公務員的思想狀況一個不好,就會出現大問題,抓民眾思想建設不如抓公務員思想建設。本次調查統計的具體數據如下:
(1)私企老闆的思想認識與人生觀體現了對國家法制框架的認同,他們碰到困難一般都會自覺在法律法治的框架內尋求好的解決辦法,但同時有60%左右的人碰到或者聽說過公務員管卡拿要,主動提出不合理要求的。可以說,私營企業出於對財富的愛惜,對黨和國家提出依法治國有很積極回應,在參與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中,自身法律素養也不斷提高,但公務員尤其是執法人員誘導違法的現象並不少見。
(2)私企老闆正面評價我國法制環境,認為好的法制在執行中出了偏差。在收回的44份問卷中,對國家法制環境改善持正面評價的佔90%,持中性評價的佔5%,只有5%的會員認為市場經濟發展的法制環境總體上有所倒退。
(3)社會財富管理人理念成為會員企業家的主流理念;在常德的座談會上,一位會員認為:民營企業家的責任就是為社會創造財富,「我們是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我的財富來源於社會,現在看來是我的,過一下也許就轉到其他人手裡,子孫不努力,不一定繼承得到」。這種社會財富管理人的理念,得到了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認同。
(4)熱心公益,關注國家大勢;在我們的調查中,認為政治文明建設在經濟發展沒有作用以及對中共中央五號文件及國務院兩個36條不感興趣的,均為零,而認為作用很大並且參加學習的佔到了80%,這既說明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是深得民心的,也說明會員的政治素質是優良的。
(5)飲水思源,扶危濟困,關愛貧民生活;私營企業家成為扶貧、慈善事業的主力軍有目共睹,而新聞媒體的報道卻還以負面事件為多,為社會和諧埋下隱患。
本次思想座談在湖南市場經濟的抽樣比例為:百萬以上規模的企業的41%(152家隨機抽取64家),百萬以下規模的企業的10%(329家隨機抽取32家),有一定的代表性。
2、 只有採用新辦法,加強公務員的思想轉型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經濟的思想環境問題
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建議在公務員之中,應當加強思想教育,讓他們認同富人,尊重富人的勞動成果,承認富人對國家經濟建設與政治法律建設的貢獻,樹立企業是自己的衣食父母的思想,樹立忠於職守,服務企業的思想。
此外,要適時進行思想轉型教育。過去仇富教育的資料很多,許多材料還在繼續使用,改造富人而不是服務富人(富人與窮人都是公務員的服務對象)的觀念,與富人保持距離甚至勢不兩立的做法一直受到肯定。這從長遠來說,都是不利於小康社會建設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可以說,許多思想沖突與索賄現象,均與我們長期的「殺富教育、妖魔化富人階層」的教育與宣傳有關。
對下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學生的教育也要重視,因為他們馬上就會成為公務員,或者成為與富人打交道的人。如果我們在教育與意識形態上都不承認富人,我們又怎麼能夠激發下一代的創業熱情,為下一輪經濟騰飛醞釀良好的經濟環境呢?
二、 彌補法律空缺,完善現行立法,降低經濟運作的法製成本
(一) 兩項重要法律空缺,導致經濟預期不穩,運作成本高昂,民企知難而退
本次調查發現,80%以上的民營企業反映市場經濟進一步做大做強「太難了」,經濟運作前景太不明朗了。大家一方面不敢追加投資,一心一意求發展;另一方面,疲於應付來自各政府部門的各項檢查,確保不得罪人。究其原因,是國家缺了兩項重要立法:
1、 永久地權立法缺失考驗民企投資決心與政府發展智慧
永久的經濟發展是建立在永久的地權之上的。土地權,無論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作為人們安身立命的基礎,各行各業發展的基石,都必須是永久的,才能激發起民眾的投資熱情。因此,在中國大陸,能不能確立永久地權,正在考驗著民企的投資決心與政府的發展智慧。正本清源,當時我們主張土地公有是因為土地公有制可能讓土地的流轉比私有制更有效率,更節省資金。但實踐證明,確立公有制並不能改變民眾依賴土地生存的狀態,國家徵用土地無論是私有土地還是公有土地,都必須提供足額補償,公有制節省國家徵用土地的資金的可能性不僅不存在,而且出現了反方向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
(1)土地公有制度將土地資源排除在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之外,使得中國的市場成為不完全的市場;
(2)土地公有制度將所有與土地轉讓有關的商業活動都集中到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增加了國家機關的工作量,浪費了大量的寶貴的行政資源;
(3)在不變動所有制的前提下,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能夠部分彌補土地公有制的缺陷,但土地使用權不是永久物權的設計,使得正常商業流轉憑空多添一個事項:「約定以及不斷檢查土地的使用年限是否到期,何時到期,如何退出」,政府、企業、村鎮、自然人耗費了大量的資源作這些無用功,實在可惜;
(4)目前設置土地使用期限的做法,有三種可能,一是到期收回土地與土地附屬物,只給附屬物以補償;二是到期收回土地,但附屬物所有權人有權依照市場價格競買土地使用權;三是允許附屬物所有權人無償或者低價辦理土地使用手續,繼續使用土地。前兩種可能都是國家對民眾的剝奪,是又一次公社化,後一種可能只是民間的一種願望,這種願望一直處在不確定狀態之中,就會大大影響社會交易的穩定性與安全性。總之,期限不管有多長,總會到期。到期以後怎麼辦?是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問題,經濟預期是否穩定的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社會穩定問題。會不會一夜之間一無所有?人們的擔心不是多餘的,非永久的土地物權設置破壞了人們對未來經濟的穩定預期,使得社會經濟主體的長遠經濟發展策劃面臨期限瓶頸,讓我們的經濟發展前景天生劣後於土地私有制國家;尤其是死亡期限來臨前的幾年,有可能出現又一次類似於1958年「人民公社化」的社會危機;調查中發現的民企觀望,有很多人都是因為擔心國家在土地使用權問題上又來一次「人民公社化」。
我們建議可以考慮以下三種解決方案:
(1)最佳方案:落實憲法保護私有產權的規定,讓私有產權的范圍擴大到土地所有權,以後,住宅建設等與土地有關的轉讓,國家應當直接轉讓土地所有權,而不是轉讓土地使用權,這可以極大地活躍我國土地市場,節約行政資源,增加財政收入。
(2)次佳方案:在物權法中規定土地永久使用權。實際操作中以後的土地建設,國家土地管理部門都轉讓土地永久使用權給使用人;這個方案不是國際社會通行做法,很難被外國人理解,故不可能象第一種方案那樣吸引外資,降低國際交易成本。但逐步減少了土地管理部門的工作量,節約了行政資源。
(3)最低方案:國家土地管理部門頒布一個新的土地管理條例,規定土地使用期限已經到期的建築物或者資產權利所有權人,可以在到期前5年申請辦理連續使用手續,重新約定使用年限,該手續不收費,或者定額收費(20~50元)。這個方案既不能被國際社會理解,也絲毫沒有節省行政資源,但至少掃除了又來一次「人民公社化」的擔憂,穩定了社會,刺激了長期投資與規劃。我國土地使用權農業、林業用地最短是30年,住宅70年,都引起了民眾的普遍擔心。
2、 行政檢查(程序)法缺失降低企業生產效率,敗壞社會道德,滋生腐敗
目前,我國制定了行政許可法,從源頭(企業設立、市場准入)上堵住了政府濫用審批權擾亂市場秩序的可能,這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在整個生產流程中,對政府各部門如何依照確定的行政檢查進行行政檢查還是一個空白。也就是說,政府在檢查時還缺乏一個行政檢查程序法。
眾所周知,公民的合法生產秩序政府不得無故干擾,因為此舉會滋生腐敗,也會降低企業生產效率。就是對有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搜查,也不得僅憑公安工作證就可進行檢查,而必須有公安局長簽發的搜查令,這表明政府幹預企業和私人生活領域,受到了嚴格的程序制約。但另一方面,沒有犯罪嫌疑的企業日常經營,政府稅務、安檢、質量監督、城管等部門卻擁有無限的檢查權力,公務員只要出示工作證就可以隨心所欲地下廠檢查工作。這顯然是法律缺失造成的混亂。當前的混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檢查部門多,且獨立行事,這家查了那家查,導致企業很大一部分時間在陪檢查。據反映,企業最多要與七個以上的政府檢查部門打交道,每個部門就是每年檢查4次,每次三天,如果錯開檢查,企業也得賠上84天,佔全年工作時間(250天)的33.6%。
2、由於缺乏程序監控,假檢查真了難(敲詐錢財)司空見慣。實際工作中,企業受干擾的程度遠遠大於這個比例,因為有很多防不勝防的假檢查。所謂假檢查,就是公務員為了個人目的假借政府部門名義進行的檢查。許多企業家經過多年經驗總結,認為絕大部分行政執法人員上門都是找著茬兒罰款,為了節省時間耗費,往往在他們一上門時就支付了難費,或者熱情款待以消災減禍。公務員明了這一點,對不給面子的企業總是每茬(查)必罰。許多上門的公務員為了表示成績,節省時間,甚至公開說明檢查的目的就是「有錯沒錯都要交點面子款,了難費」,否則,沒有錯誤會一直查到發現錯誤為止,使得民營企業疲於應付。
濫用行政檢查權已經成為社會一大公害,也有許多地方治理經驗可資借鑒:許多地方政府成立行政長官負責下的「市場環境優化辦公室」,直接處理來自檢查違法的投訴。湖南省長沙市政府更是以大動作先行一步,它們將擁有行政檢查權的所有政府部門歸總到「優化辦」門下,各部門的檢查計劃要到優化辦公室備案報批,實行統一、綜合的檢查,以節省企業應付各種檢查的時間。
我們認為,要從根本上治理濫用行政檢查權這一社會公害,必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之法制化,透明化,可訴化。行政權是一種國家權力,必須從國務院開始立法,方能從根上收到效益。建議國務院吸納地方經驗,成立高於各行政部門的執法檢查監督審批機構,直接隸屬於國務院總理,名稱可以是「市場經濟環境優化與效能辦公室」,也可以是「公平交易促進與行政執法檢查監督署」,行使發達國家「公平交易局」的職能,反市場壟斷,反行政壟斷,反行政檢查權濫用,歸口審批工商、稅務、城管、消防、質檢、安全、衛生檢疫等部門的檢查計劃與個案,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下廠檢查,必須先行備案,領取行政檢查許可證才能進行。同時有接受公民投訴,指令部門檢查的職權。公民因為違法檢查遭受損失的,可以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
(二) 金融、稅收與政府收費制度亟待完善
金融、稅收與政府收費都屬於宏觀經濟法律制度的范疇,或者說,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閥門,對微觀經運行的好壞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在使用上述法律手段時,理論上存在著兩大缺陷:
1、 宏觀經濟調控「偽國家利益論」一統天下。
計劃經濟體制遺留給我們的東西就是「維國家利益論」。它的內容是:「國家利益至上,個人利益、企業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由於這個說法割裂了「個人、企業、國家」三者之間的聯系,使國家利益虛偽化,國家利益至上的非平等安排最終使得國家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因此,又被稱作「偽國家利益論」。宏觀經濟法律制度只有充分考慮微觀經濟主體的需要,為微觀經濟主體提供公平競爭的經濟環境以及應急的救助與服務,才能實現經濟資源配置最佳化,並避免不必要的企業破產與社會不穩定。我國受計劃經濟思維模式的影響,將宏觀經濟工具當成國家的專用工具,使用這些工具的目的不是為微觀經濟主體的自由、有效、充分的發展服務,而是根據既定計劃,干擾其有效發展,與世界上市場經濟國家的通行做法完全背離,既損害了企業利益,也降低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益,還造成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不公平,可以說是宏觀經濟調控「偽國家利益論」一統天下。
2、 「輕視、棄用金融手段,只重視稅收與政府收費」使社會失信、失業、整體貧困與政府欠賬問題久拖不決,政府進退兩難
計劃經濟發展經濟只依靠一種手段:稅費手段。對於金融手段,計劃體制根本不了解,也不打算用。在這個背景之下,計劃體制的設計者們讓所謂的經濟學家大肆宣揚金融手段的罪惡,並最終關閉了全部金融市場。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以後,雖然大政方略是市場經濟的,但國內懂得金融手段功能的人才很缺,教育體系與研究體系依然進行著計劃經濟時代的教育,以研習政治經濟學為基礎的所謂「市場經濟人才」,還是典型的「計劃經濟體制經濟人才」。他們同以前的經濟學家一樣,一如既往地宣揚著金融手段的罪惡,不懂、排斥、輕視、棄用金融手段發展國內經濟,只重視稅收與政府收費,使社會失信、失業、整體貧困與政府欠賬問題久拖不決,政府進退兩難。
以政府欠賬問題為例。在人員、資源富裕的情形下,政府無論是為拉動經濟搞建設,還是為改善辦公條件和公務員住宿條件搞建設,不僅使無可非議的,也是不得不為的。因此,中國的地方政府沒有不欠賬的,欠帳問題本來是一個金融問題,用金融手段就能輕松解決,不留任何危害。但由於中央政府的「經濟顧問」、「經濟學家」們都是「政治經濟學」出身,或者是「政治經濟學」嫁接「供需平衡經濟學」出身,沒有根本了解金融手段的妙處,不僅棄用金融手段,而且禁止地方政府使用「金融手段」,只允許他們使用計劃經濟體制慣用的「稅費手段」。這樣,一個小得不能再小,只要運用金融手段就能輕松解決的金融問題就轉化成了重大社會問題,而且是永遠不可能解決的重大社會問題。這個問題的鏈條如下:

上述金融手段鏈條表明:搞政府建設或者政府主導經濟不是壞事,只要允許地方票據在市場上流通,允許銀行為地方政府票據貼現,政府建設就等於社會誠信且繁榮。
上述稅費手段鏈條表明:如果不允許地方票據在市場上流通,不允許銀行為地方政府票據貼現,只允許地方政府使用稅費手段解決社會問題,搞政府建設或者政府主導經濟不僅是壞事,而且是永遠解決不了的拖累個人、企業與社會的大壞事。
根據我們的調查,禁止地方政府發行票據,禁止銀行給地方政府政府與企業本票貼現,是地方政府失信、增加稅費,擾亂市場經濟運行的根源。企業失信絕大部分來源於政府失信,或者與政府失信有關聯。政府拖欠大量的工程款,政府欠老闆的,老闆欠工人的司空見慣。為了解決拖欠問題,政府各部門常常致力於創收工程,上街攬財。上街斂財必然導致稅收收入下降,越攬財越窮酸。最後,出現費用與稅收的比例完全倒置,失信事件更多,政府進退兩難的困境。以湖南省為例,2003年全省非稅收入是250億元,相當於地方財政收入1.08倍和地方各項稅收收入164億元的1.52倍,省內大部分地市級政府的非稅收入都超過了稅收收入,非稅收入與稅收收入倒置表明政府陷於兩難境地。而這個困境的根源是中央政府禁止地方政府使用金融手段,自己棄用金融手段,割裂了宏觀經濟調控與微觀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三) 解決信用問題只能用信用手段,政府失信源於棄用票據手段,運用稅費等行政手段只會勞而無功
雖然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借賬,但只有在中國,才會碰到賴賬的政府,到期不能還賬的政府。現在的情況,幾乎每一個地方政府都欠賬,到期不能還賬。地方政府失信嚴重影響了政府在社會的權威,影響了中央政府的形象,同時也拖累中央政府。顯然,為解決失信問題增加稅費或者控制稅費,只會導致稅費倒置現象更加嚴重。同樣,為了解決失信問題嚴禁政府發展經濟,只是把政府的責任推給社會,會導致國家更加落後,失業、貧困、經濟領域的社會失信更加嚴重,政府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左右兩難的困境讓我們意識到了失信的根源:政府失信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第一大難題,而根源不是大家沒有誠信觀念,而是我們的金融立法沒有給大家運用信用手段解決信用問題提供方便。
解決政府失信、社會失信、企業失信、個人失信等信用問題不能依靠增加稅費,只能依靠完善金融立法,運用信用手段解決信用問題。
(四) 立法承認地方票據、企業本票,讓人民幣成為有源之水
票據是貨幣之源,承認地方票據、企業本票是增強貨幣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也是市場經濟的慣例。承認票據並不會危及物價穩定,不承認票據而機械地運用計劃經濟管制物價的辦法管制貨幣價格反而會傷害經濟發展、傷害物價穩定、傷害充分就業,已經成為經濟學的共識。我國票據法、商業銀行法、中央銀行法為了物價穩定這個計劃經濟指標,違背市場經濟慣例與運作經驗,拒絕為地方票據、企業本票貼現,不支持其在市場流通,是計劃體制的產物。它不僅使得人民幣成為無源之水,中央銀行手中沒有地方票據與企業本票資產作支撐,也使得我國的中央銀行資產主要立足於外國貨幣(票據)、金銀之上,與國內經濟實體價值表現脫節,在國際貨幣競爭中被動挨打。
據統計,發達國家的銀行票據資產的總量在貨幣、金銀、外匯資產的總量的6倍以上,全世界86%以上的經濟運作依靠票據進行,依靠貨幣的部分不到14%。人民幣兌美元的價格也已經放開,我們既然可以承認外國票據,為外國人服務,再承認本國票據、為本國人服務服務又有何妨?又有何擔心?因此,就算是為國家民族計,在早已承認外國貨幣的大背景下,立法承認本國地方票據、企業本票,讓人民幣成為有源之水,增強人民幣的國際競爭力、本國地方政府的競爭力、本國企業的競爭力也已經刻不容緩。
(五) 放開利率管制,增強商業銀行競爭力,防止金融腐敗,防止白錢變黑
我國一直實行利率管制制度,在今年匯率放開的情形下,利率繼續管制更是說不過去。在利率管制制度下,商業銀行成為依靠壟斷利潤生存的寄生蟲,成為沒有競爭力與創新能力的腐朽機構。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力與創新力,首先在於放開利率管制。
利率管制的初衷是給企業生產提供低息貸款,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促進經濟發展。調查結果表明,利率管制制度違背了這個初衷,造成了如下不良社會現象:
1、 存款利率過低,民眾手中的白錢被洗黑了
商業銀行的壟斷利潤來源於普通民眾尤其是下層民眾應得的利息收入,調查中發現,存款利率過低,迫使大量民眾寧願賭博、買彩票、借黑錢,也不願存到銀行接受小利。也就是說,中國的存款利率管制,使民眾手中的白錢流入黑市,白錢被洗黑了。
2、 減少儲蓄率,增加關系貸款,促長地下錢庄
過低的利率在減少人民幣存款存量的同時,也給人民幣貸款的發放增加了難度。由於存款、貸款利率與實際利率存在著巨大的利差,大量貸款落入關系人之手,銀行職員與關系人共同賺取利差,產生金融腐敗;同時也使得地下錢庄的生意異常興隆,地下錢庄搶了地上銀行的生意,道理只有一點:地上銀行對民眾的盤剝比地下錢庄更黑。
3、 銀行不務正業,挾款自重,利用壟斷地位侵凌中介行業利潤
資信評估本來是中介行業的業務,由於利率管制,銀行之間不存在利率競爭,商業銀行之間的服務價格(利率)競爭權被利率管制制度剝奪以後,商業銀行挾款自重,利用行業壟斷侵凌其他行業經營利潤成為必然之選。造成商業銀行不務正業,搶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的怪象層出不窮。據調查,銀行的大量精力由貸款業務轉向其他非貸款業務,非貸款收入比重增加。商業銀行通過對貸款人進行資信評估,指令資信評估,指令擔保,指令封閉貸款的方式從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賺取評估費,分成比例更是達到了令人吃驚50%,使得資信評估制度流於形式。
4、 惡化金融環境,導致國內資源大量外流,造成資源黑洞
利率管制導致中國金融環境惡化,迫使中國資本外流、貨物外流、人力外流、技術外流,形成巨大的資源黑洞。2004年中國的外貿依存率已經超過了70%。而在發達國家,這個比例一般都在10%左右,中國的70%可謂絕無僅有。中國使用本國資源為本國提供的服務之不到30%,說明了中國資源黑洞問題的嚴重性。
(六) 調整稅制,優化結構,精簡稅務人員,確保稅收立法、執法公平
流轉稅是一種在任何時點都可以徵收的稅,流轉稅既使得征稅權力趨向於無限,無法監控,也使得征稅環節無限增多,稅務人員空前增加,稅制效率大大降低。但是,流轉稅最大的惡果在於它對企業日常生產秩序的沖擊。
本次調查中有許多老闆反映他們為什麼不追加投資,是因為怕樹大招風,引來稅務人員隨時隨地的拜訪。流轉稅使得稅務人員擁有很大的自由檢查權和自由裁量權,同時也讓企業感受到多重征稅或者不間斷檢查的壓力。俗話說:「稅納得起但查不起」。如果天天陪稅務查帳,任何一個經營好的企業,也會垮掉。由於民營企業在規模較小的時候,本小利薄,稅務人員很少過來檢查,企業財務環境較寬松。只要做到一定規模,稅務還有其他政府主管部門,都會慕名上訪。「入門必查,沒查必罰,沒有問題要一直查到有問題」的做法,讓企業明顯感到賠不起檢查,不該「樹大招風」。
計劃體制的稅都是流轉稅,目前中國的還有一半來自流轉稅。由於流轉稅無法監控,許多地方政府都在流轉稅方面根據不同的所有制實行差別征稅,對外商投資企業在稅收立法與徵收環節有優惠,對國有企業有特殊保護,對民營企業除了口頭說推動外,很少有實際行動減免稅收的,這就造成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不公平。
眾所周知,所得稅與財產稅跨越了動態與靜態兩個領域,完全覆蓋了社會生活各個環節,生產要素流動時繳納所得稅,靜止時繳納財產稅,除此以外,再設流轉稅完全是重復征稅,只能增加總成本,無法增加總收入。因此,在我們已經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財產稅的背景下,廢除流轉稅只會使國家稅收收入大量增加。

希望這些對你有幫助!

② 農田水利立法前期調研報告參考材料或範文

農田水利立法前期工作調研報告——關於xx市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調查與思考

熱點內容
刑事訴訟法219 發布:2024-11-20 07:28:08 瀏覽:80
廣東省16個地級市立法權 發布:2024-11-20 07:25:19 瀏覽:98
道德不良行為 發布:2024-11-20 07:10:00 瀏覽: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規 發布:2024-11-20 07:02:52 瀏覽:683
刑法懲罰說 發布:2024-11-20 05:48:45 瀏覽:984
對民法典的實施 發布:2024-11-20 05:47:20 瀏覽:934
民法典對婚姻財產的規定 發布:2024-11-20 05:23:51 瀏覽:970
段波民法講的怎麼樣 發布:2024-11-20 04:42:20 瀏覽:637
基層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演講 發布:2024-11-20 04:39:41 瀏覽:221
侵權責任賠償法律規定 發布:2024-11-20 04:39:03 瀏覽: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