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周遊
㈠ 周遊是什麼梗
周遊,最早是一個叫故野的女孩子寫的隨筆,在這里,周遊不僅僅代表一個人,反而是可以代表任何人。周遊可以是你心中所念之人,可以是另一個你,可以是你錯過的人,你覺得周遊是誰周遊就是你的誰。
簡單來說,這個名字就是一個符號,這個符號的背後是一個鮮明的人。你可以不用暴露他的隱私和特徵,就可以寫下想說的話。
(1)法學院周遊擴展閱讀
網路世界總是瞬息萬變的,更不要說流行語了,還記得之前賈乃亮的女兒甜馨一句「我們白著呢」也曾風靡一時,網友們更是把甜馨製作成了表情包,來表達對甜馨的喜愛。
而現在因為網路太過發達,所以帶來的影響也是甚為遠之的,人們接受消息的速度也尤為的迅速。的比如之前鄭爽代孕事件的爆出,包括華晨宇與張碧婷有一個孩子的事實,這都是互聯網帶來的消息。
所以我們在面對互聯網時也要抱著平常心的態度,不可盲目跟風,也不能肆意妄為,畢竟互聯網也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聯網上我們也要對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負責,更不能造謠和傳播虛假信息。
㈡ 大家推薦幾部關於律師題材的比較好的電影吧
1.《魔鬼代言人》 Devil』 Advocate
基努.里維斯的律師造型與《生死時速》中的T恤造型一樣酷氣逼人,艾爾.帕西諾也一如既往,瞪大了眼睛,咄咄逼人。不過本片的主題:現實功利的誘惑與理想道德正義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仍然是好萊塢的古老話題,只不過引入了一些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在片尾十分鍾里,艾爾.帕西諾代表的魔鬼慷慨激揚地集中展現他的誘惑力,基努.里維斯最終也以悲壯的自殺投向了正義。
2.《永不妥協》 Erin Brockwich
朱莉亞.羅伯茲的獲獎之作,說實話,這個獎她是應該得的。女主人公舉止粗魯,但心地善良,賣弄風騷,但目的正當。她沒有進過一天法律學校,但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環境污染索賠案起到了關鍵作用。以真實事件改編 的本片再次告訴我們:那些自以為正宗科班出身,沾沾自喜,自高自大的人往往是最愚蠢的。人民群眾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
3.《肉體證據》Body Evidence
本片當年曾被公安部門定為黃片而遭查禁,現在看來,連四級的水平也夠不上。不過有趣的是片中性高潮居然也能成為殺人利器,好萊塢編劇的超人想像力實在是令人不得不佩服。
片尾瑪當娜出庭做證,在特寫鏡頭下,顯示了十分高超的演技,把她看作低級趣味的性感歌星實在是低估了她,以後,《貝隆夫人》獲獎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
4.《費城故事》Philadephia
本片主題曲曾風靡一時,同性戀律師向老闆索賠的題材也夠異類。湯姆.漢克斯由前途無量的准合夥人律師一落而成為遭人唾棄的喪家犬,真讓人慨嘆命運的無常。身患愛滋,自知瀕死的他在壁爐炭火的映照之下,一番獨白,表達了對生命的無限眷戀。這一情節時隔多年之後仍能深深打動我的內心。我至今仍然認為同性戀是令人惡心的,不過我也同意羅素的話:"單從繁衍後代的角度而言,同性戀並不比和尚、尼姑更不道德」。
5.《性書大亨》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本片是美國色情雜志大王的傳記片。伍迪.哈里遜敢說敢露,蔑視權威,主教、法官都成了他嘲笑的對象。長著一張娃娃臉的愛德華.諾頓則是他不離左右的守護神—律師。這位律師一路高喊著言論自由,不惜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言論自由當然是神聖不可侵犯,不過伍迪.哈里遜也逃不過天道懲罰,心愛的女人暴亡,自己也挨了黑槍,終生得坐輪椅。
6.《律師事務所》 The FORM
哈佛法學院一畢業,就被一家大型律師事務所看中,代為還清了所有貸學金,送房,贈車,老闆還催著他早點娶妻生子。這等好事全讓湯姆.克魯斯碰上了。不料想這是一家專為黑社會洗錢的事務所,最後小湯以毒攻毒,狠很敲了一大筆錢,抱著復印來的機密檔案周遊世界去了。不過,他的律師生涯也就此劃上了句號。這種事即使是在無奇不有的美國,恐怕也只在電影里才有。
7.《國家公敵》State Enemy
實際是一部動作片,威爾.史密斯是一個精明干練的律師,也有李小龍一樣的身手,更有前國安局特務從旁協助,不過最後還是靠西西里老大才能脫身,和國家機器對著干,可不是鬧著玩的。
8.《義海雄風》 A Few Good People
軍隊是法律的特區,湯姆.克魯斯和戴咪.摩爾受命調查一起士兵重毆致死案,傑克.尼克爾遜自然要暗中阻撓。最後證據滅失,證人自殺。萬般無奈之下,小湯當庭使出激將法,惹得傑克.尼克爾遜口誤,這才將他拿下。這真是老套中的老套,時到如今,只有小湯、小咪的帥氣軍服還算給我留下點印象。
9.《律證俏佳人》Legally Blonde
一部沒什麼深度的娛樂片,女主人公為了贏得郎心歸,硬著頭皮上哈佛法學院,沒想到歪打正著,成了正果。男人們吶,不是因為弱智被無情拋棄,就是心理骯臟的猥瑣教授,總之沒一個是好東西。這部影片很適合畢業二年左右的小女生,在茶餘飯後,邊欣賞邊暗自竊喜一番。
10.《審死官》
周星馳的中等水平作品,放在這里叩陪末座,主要是為了提醒各位,中國律師剛由訟棍脫胎而來不久,對很多醜惡現象要帶著發展的眼光來看。恩格斯不也說過:惡是歷史前進的動力嘛。
㈢ 周遊的人物生平
1、MBA專業培養方向:市場營銷
2、學習經歷
1983年,畢業於山西財經學院,計劃統計系綜合統計專業;
1998年,完成黑龍江商學院商業經濟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課程進修班課程。
3、科研情況
(1)課題
1998年,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商業自動化技術集成及綜合示範工程」。任專題負責人,
由國家計劃委員會立項,國家科技部組織驗收。
1999年,《二十一世紀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研究》,參加人,由黑龍江省教育廳立項。
2000年,《中國餐飲企業名牌發展戰略研究》,專題負責人(在研),該項目為: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中國烹飪協會重大研究項目
2000年,《黑龍江省五大連池礦泉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研究》,課題主持人,由黑龍江省計委和黑龍江省宏觀經濟學會聯合立項。
2003年,《哈爾濱萬家寶鮮牛奶(投資)有限公司管理流程再造》項目(在研橫向課題)
2003年,《哈爾濱九龍物流有限公司營銷管理設計》項目(橫向課題),主持人。
2005年,北京燕莎集團哈爾濱貫通項目(橫向課題)。
2005年,鶴崗雪滿天飲食連鎖機構《企業經營管理規范設計》項目。
2005年,黑龍江省克東腐乳集團《企業文化建設》項目。
(2)著作
《市場營銷學教程》,副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 《中國餐飲企業名牌戰略研究》,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7月
《 《網路市場營銷學》,主編,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年
(3)論文
2005年,《基於商業生態系統的企業經營戰略》,管理世界
2003年,《美國和日本政府采購救濟制度比較》,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
《網路營銷中產品屬性與渠道屬性匹配研究》,商業研究,2003年
《假日經濟,餐飲企業幾多商機》,商業研究,2002年3月
《餐飲企業實施名牌戰略的切入點》,餐飲世界,2001
《信息系統功能需求規范的設計》,商場現代化,2000年7月
《芻議重視品牌資產經營》,商業研究,2001年4月
《 《黑龍江省啤酒市場競爭態勢分析及營銷要素整合》,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2001年2月
《按需制訂信息系統(上)》,中國商報,1999,12/7
《按需制訂信息系統(下)》、中國商報,1999,12/14
《WTO與中國企業市場營銷管理系統的重構》,商業研究,2001/4
《WTO的沖擊與中國零售企業的對策》,《黑龍江省對外經貿》2001/2
4、獎勵情況
2004年12月,黑龍江省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2003年07月,《基於要素整合的營銷人才培養模式系統構建》,獲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同獲哈爾濱商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3年02月,獲哈爾濱商業大學2002年度優秀教師。
2002年11月,獲哈爾濱商業大學教學示範大獎賽一等獎。
2002年11月,《餐飲企業名牌戰略研究》項目獲全國餐飲業教育成果獎(中國烹飪協會)
2001年,《素質教育:市場營銷教學改革研究報告》獲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同獲哈爾濱商業大學2001年度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名次:第一名)。
2001年,《現代經營管理模式與信息系統功能需求規范》獲黑龍江省信息產業廳科技進步三等獎(名次:第一名)。
2001年,《商業單品核算方法的應用研究及核算系統實現》獲黑龍江省信息產業廳科技進步三等獎(名次:第七名)。
2000年,《市場營銷學》獲哈爾濱商業大學首屆優秀CAI課件(電子教案)二等獎。
1999年,《商業信息基礎結構研究與設計》獲國家國內貿易總局科技進步一等獎(名次:第二名)。
1999年,《二十一世紀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研究》獲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同獲 1999年哈爾濱商業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名次:第三名)。
1998年,獲哈爾濱商業大學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優秀指導教師。
1998年,獲哈爾濱商業大學97-98學年第一學期教案評比優秀教案一等獎。
1995年,獲哈爾濱商業大學94-95年度學院十佳青年教師。
1993年,獲哈爾濱商業大學第二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獎賽一等獎,同獲工商管理分院第二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一等獎。
㈣ 回溯法 馬周遊問題
你怎麼不寫注釋啊
㈤ 周遊的人物經歷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之初,周遊任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新聞出版部新聞處處長。隨後,北平市人民政府成立,周遊任當時及此後的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出版處第一任處長。
周遊在解放前曾在北平和平談判中擔任過戰地記者,並且是八路軍《子弟兵報》的編輯,後來在聶榮臻司令員領導的晉察冀軍區司令部任軍事報道股股長,寫過著名的戰地通訊《冀中宋庄之戰》。周遊肄業於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他的這篇佳作《冀中宋庄之戰》在《子弟兵報》刊載後,反響很大,其新聞才華逐漸展現。後周遊被任命為軍代表,1942年2月負責接管國民黨二戰區在北平辦的報紙《道報》。接管工作結束後,周遊又趕往《世界日報》負責接管工作。《世界日報》是當時北平僅次於國民黨機關報《華北日報》,規模與影響較大的報紙,也是北平報紙中最後接管的一家。由於接管工作較其他報紙復雜,既有財產的清點、接收,還有原報社與職工勞資雙方未了事宜的處理,所以領導才選派周遊這樣既是學新聞的,又在解放區長期從事過新聞工作的、有經驗的新聞幹部。那時,周遊總戴著頂單軍帽,身上穿的衣服很單薄,外邊整日都裹著件舊棉軍大衣,脖子上掛著一副釘著長帶子的棉手套。讓人一點兒都看不出他是一個「洋學生」。初次見到他時,有人以為他有50歲左右,實際上他的年齡當時還不滿35歲。
當時,中央人民政府尚未成立,新聞出版總署尚未組建,已解放的城市也無新聞處的建制可借鑒,北平是座文化古都,人民政府的牌子掛出後,許多應由政府解決的新聞出版管理問題又紛紛找上門來,而這些問題政策性、敏感性又很強,稍有不當,便會對尚未解放的地區乃至國外造成不好的影響。而那時,新聞處雖然是市政府辦公廳的直屬機構,但許多事情都要由周遊親自跑香山,去向胡喬木等同志直接匯報、請示,所以那時的周遊夜裡一兩點鍾才返回宿舍是家常便飯。和周遊同住一院的劉向勃同志常被他叫門的鈴聲驚醒。
周遊做領導工作,從來都不給大家劃框框,而是注重實際,及時將中央和市領導的指示及形勢發展的背景材料傳達給大家,讓每個同志根據形勢的需要自己去發揮,從而創造性地工作。這就是為什麼新聞處建立起來不久,新聞報道、新聞和出版管理各項工作便迅速鋪開並取得顯著成績的原因。
在報紙接管工作結束後,周遊又根據上級指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停止了國民黨在北平的軍友廣播電台、民生廣播電台、中國廣播電台的播音,一天之內全部接管,使自北平發出的電報,於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的前夜,全部控制在人民的手中。
在上級領導的關懷下,周遊和全體有關同志從無到有,摸索出一套政府機關新聞發布機構,以及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的路數,為建國後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提供了實踐經驗。早在人民解放軍進城伊始,鑒於這座城市過去報社林立的特點,北平市軍管會就頒布了《報紙雜志登記辦法》。這是我黨進入大城市後,人民政權頒布的第一個有關報刊登記的成文法令。由於這是以「北平軍管會」名義頒布的,自然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處就成為全國第一個進行報刊登記的「執法」機關。
建立「新聞秘書」制度
新聞處在實施行政管理的同時,還十分注意讓幹部走出辦公室去宣傳、教育、發動自己的工作對象,開展工作。在查沒壞書的同時,新聞處還引導琉璃廠、打磨廠的小書商投資合作出版新書、好書。為此,新聞處組建了公私合營的新大眾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由周遊擔任董事長,聘請王子野、王春、章容、苗培時、鄒雅等同志擔任編委,組織北京新國畫研究會的一些畫家,從事新連環畫的創作。
周遊領導的新聞處,當時設有新聞發布科,承擔著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宣傳報道任務。在市屬各局都建立了「新聞秘書」制度,由新聞秘書負責各部門新聞線索的提供、報紙記者采訪的接待、本部門新聞通訊稿的撰寫等。同時,新聞處指定專人負責與各部門聯系。這套機關新聞發布、報道的制度和辦法,在全國政府部門中,北京是推行最早的。新聞處每天將市屬各單位匯集來的新聞報道編印成《市府新聞稿》,發至京津兩地的報社。各報採用時一般均標出「市府新聞處訊」字樣。新聞稿是由陸元熾同志定稿的,重要稿件需送周遊同志審定。當時京津兩地報紙的版面上每天都有標出上述字樣的幾條新聞見報。有一天晚間,新聞處收到一個中共中央送來的急件,是北京市十二區各界代表會全體代表為龍須溝竣工給毛主席發去的感謝信,稿首有段批示:「喬木:送市府新聞處發表。」後面署名「毛澤東」。收到這個批示,全處同志深受鼓舞,許多天都沉浸在興奮之中。因為從批示中可以獲悉毛主席曾讀過新聞處的新聞稿,「市府新聞處」在他頭腦中是留有印象的。
周遊領導的新聞處除了自己撰稿報道北京市的工作,還花費較多的力量,為本市和外埠各報記者的采訪提供服務,動員各報社記者寫「本報訊」報道北京市的工作。新聞處辦公室幾乎每天都有大批記者光臨,彭子崗、高汾、馮種、陸超棋、王紀剛、陳壽儒、潘靜遠、王鴻、丁匯川、方明等當時活躍在新聞采訪戰線的同志,都曾是這里的座上客。在他們的眼裡,新聞處猶如他們的「記者之家」。平時接待各報社記者的是陸元熾同志,周遊同志在時,大家談話的興致更高。正是由於和各報記者的親密無間、推心置腹,因而北京解放之初的許多大事,特別是大面積的市政工程建設鋪開後,能夠調動各報的力量,以文字、攝影、新聞紀錄片等多種形式,從多角度、多方位來進行宣傳。盡管當時北京的財力、物力、施工技術、機械設備和工程規模遠遠無法與現在比,但群眾通過報道對人民政府「為勞動人民、為生產建設、為首都服務」的市政建設方針體會卻是十分深刻的。
願去政協做工作人員
北平市人民政府新聞處的辦公室那時設在中南海西花廳前左邊第二進四合院面南的五間大廳里,宿舍則被安排在中南海「游泳池」迤北臨近北門的一組建築里。和北池子比,居住的地方寬敞了許多。人也不再是睡在地上,而是每個人都有了一副床板,大家都很知足。平時大家都不走出西花廳和中南海這兩個大院子的,周遊作為處長,和大家住在一起。那時,晚飯後回到宿舍,沒有電視可供消遣,唯一的活動就是聊天。周遊毫無領導架子,每晚都是不請自來,很隨便地在宿舍的幾個房間里串上一遍,與同志們十分融洽。
1949年9月,各民主黨派的代表齊聚北平召開「新政協」,籌組中央人民政府,周遊同志當時已被任命為「北平市人民政府新聞處處長」,有了「局級」的官銜,但他為了使大家了解即將發生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便自告奮勇地到政協大會上去服務,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他每晚從懷仁堂回到宿舍,總要將大會的要聞及時地傳達給新聞處的同志們,與大家共同分享。大會上共同綱領的討論,國旗、國歌的確定,以及定都北京,種種大事,新聞處的同志都要比一般單位早知道些。有次回來,周遊說:「今天看到了傅作義將軍,他帶了一位全副戎裝的將軍,走到毛主席的面前,身板筆直,靴子跟一碰,立正向毛主席敬了個舉手禮,會場上許多人為之一驚,原來這位被引見的將軍就是不久前在綏遠起義的董其武將軍。」這個小小花絮使大家深深體會到了傅、董兩位國民黨高級將領,對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心悅誠服和尊敬。那些日子,大家不論等多晚,都要聽罷他精彩的「當日見聞」才肯入睡。
聶榮臻同志擔任北京市市長時,有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有關北京市政府的工作報告,交由周遊同志起草。他接受任務後要下邊的同志幫他搜集材料,而他卻不慌不忙,晚間照樣聽他的收音機,玩他的撲克牌,不到臨交卷的頭天晚上他從不動筆,但到了第二天凌晨,他准按時完成任務。但這卻苦了為他打字的同志,每次都是十分緊張。
周遊和同志們相處時十分坦誠大度,能將領導對他的批評,毫不隱諱地講給大家聽。北京市委決定籌組《北京日報》時,有天晚上他回到宿舍,立即將這一決定告訴了大家。周遊說,彭真同志今天把他找去,開頭一句就是:「周遊同志,你的名字若能改成『周定』就好了。這次委託你來籌備辦報的事,只能辦好,不能辦壞。」周遊對大家講,沒想到彭真同志對下邊的幹部摸得這么透。顯然,周遊是同意領導對他的告誡的。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需要通過報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以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實。而《北平解放報》停刊後,中共北京市委還沒有自己的機關報,不能滿足工作的需要。1950年初,市委決定創辦一張市委機關報,並向黨中央作了報告。考慮到當時北京市有一張民辦的《新民報》是日報,為避免重復,開始市委機關決定定名為《北京晚報》。經黨中央批准,北京市委於1951年3月正式建立《北京晚報》籌備處,指定市政府新聞處處長周遊、市委政策研究室秘書長羅林、《新民報》地下黨員張其華為籌辦處負責人,並委託廖沫沙負責指導黨報籌備工作。
籌備工作的第一步是調集幹部,建立機構,《北京晚報》籌備處的幹部基本來源有以下幾個方面:市委政策研究室、市政府新聞處。這些地方來的人員是籌備處工作人員的骨幹,但人數很少,大部分人員是市委組織部從北京各大學和一些高中抽調的肄業學生,還有少數是從本市各單位調來的。這樣籌備處的編采人員共有50多人。《北京晚報》籌備時期培養新聞隊伍,主要是培養作為黨報編輯、記者應具備的政治素質和新聞業務能力,因此對學習抓得很緊,工作人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學習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和時事政策,主要是北京的情況和政策,這方面學習多由周遊親自抓,他非常重視,報社工作人員的政治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很快。
1952年3月,北京市委決定,由原來計劃辦的《北京晚報》改為《北京日報》。這一決定和北京市政府此時收購了《新民報》私股財產有直接關系。改為公私合營後,《新民報》經理鄧季惺要求把《新民報》上交國家。後經北京市委決定,3月27日北京市政府收購了北京《新民報》私股,由《北京晚報》籌備處接辦。《新民報》大部分工作人員和財產設備並入《北京晚報》籌備處。於是,《北京晚報》籌備處一邊接辦《新民報》,一邊籌辦出版《北京日報》。
1952年5月3日,原《北京晚報》籌備處的全體人員,從蘇州胡同125號遷入西長安街72號《新民報》社。自此以後,報社內部領導、機構、人員作了相應調整,報社由周遊、羅林負責。5月22日,《北京日報》開始試版,試版版樣為四開八版。
1952年4月14日,周遊作為《北京日報》籌備處負責人為報紙創刊問題寫信給彭真,當時彭真正在外地。周遊在信中說,《北京日報》正式創刊的日期,希望定在彭真回京後。並說原來預定5月1日創刊,為時過促。編輯部的同志聽說5月1日創刊的消息,曾說「我們是長期准備,倉促應戰」。信中還希望彭真能轉請毛澤東主席為《北京日報》題寫報頭。4月15日,彭真在周遊的來信上批示了《北京日報》出版問題。批示是寫給周遊、鄧拓、廖沫沙的。批示說:「報頭可以請主席題寫,報紙出版不要等我。至於『應戰』,辦報紙總是要天天應的。要爭取在倉促應戰中又是有準備有把握的。這就要求報社的同志好好注意思想、政治、政策,好好掌握情況,經常抓住當前的中心任務和中心思想,我希望報社同志從這方面加強自己的力量。出版的日期請你們斟酌。」
1952年5月24日,《北京日報》社寫信給毛澤東主席,請求題寫報頭。信原文如下:
主席:
《北京日報》准備於6月1日創刊。當彭真同志告訴我們主席已允許給我們題「北京日報」四字的時候,全報社的同志都為之歡欣鼓舞,興奮極了。我們都下決心要把北京市的黨報辦好,來報答黨對報社的關懷。
現送呈《北京日報》試版版樣2份,上面報頭的題字是從其他方面把主席的題字拼起來的。我們知道中央有規定,在正式的報刊上是不允許這樣做的。
我們的試版並不向外發行,所以臨時安上這四個字,來研究我們的版式。報紙創刊在即,我們懇請主席能在百忙當中,抽暇給報紙題寫這四個字。如有可能,希望在5月27日以前就便題好,賜寄北京西長安街72號《北京日報》社。
請接受《北京日報》社全體同志深深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當日,毛澤東主席就為《北京日報》題寫了報頭。8月底,天津市委當時的宣傳部副部長、《天津日報》總編輯范瑾調到北京日報社,與周遊一起主持《北京日報》的籌備工作,《北京日報》創刊條件日趨成熟。9月27日到29日,《新民報》刊登了《北京日報》創刊啟事和北京《新民報》終刊啟事。《新民報》於1952年9月29日終止發刊,《北京日報》於1952年10月1日創刊。范瑾擔任了第一任《北京日報》社社長,周遊成為第一任《北京日報》社副社長兼總編輯。
㈥ 七部能夠讓你重塑價值觀的紀錄片 想知道都有誰嗎
七部能夠讓你重塑價值觀的紀錄片 想知道都有誰嗎?
1,《人生七年》
我看過最美的紀錄片《塵與雪》。美得讓人窒息。每個框架都可以單獨取出來。
自然攝影家格雷戈里・柯貝爾13年,27次長途旅行周遊世界,拍攝人類,與野生動物結成了自然微妙的關系。人類和自然相互依賴,和諧共存,語言在絕美的畫面前失去了用場,每次呼吸都完成了對靈魂生命的拜禮。
羽毛變成火,火變成血,血變成骨,骨變成髓,髓變成塵,塵變成雪。生命周而復始,生不停息。這是對自然的最高贊揚。
㈦ 親愛的周遊是什麼電影
李現和春夏在《人生若如初見》里分別飾演良鄉和秋紅
制服筆挺、眉頭微蹙,一臉英氣撲面而來……時隔一個多月,粉絲們終於見到了「現男友」李現新角色的定妝照。7月9日,從主演到幕後團隊均稱得上豪華的年代大劇《人生若如初見》發布了定妝劇照。這也是李現飾演的貴族少年良鄉,春夏出演的革命者秋紅等劇中5位主角的扮相首次曝光。
巧合的是《親愛的,摯愛的》也在今天官宣了主演陣容:胡一天和李一桐
有意思的是,另一部和「現男友」李現息息相關的大劇《親愛的,摯愛的》也選擇在今天(7月9日)官宣了主演陣容:胡一天、李一桐將在劇中組成新的CP。
愛國、救亡圖存,可以說《人生若如初見》的全劇主題就像本次曝光的5位主演扮相一樣英氣勃發。就在上月23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第三批2018-2022年重點電視劇規劃選題名單,《人生若如初見》就名列其中。根據此前的備案公示顯示,《人生若如初見》的時間背景設定於清廷甲午戰敗之後。李現飾演的貴族少年良鄉和革命黨楊凱之(魏大勛飾)、北洋軍人李人駿(周遊飾)成了最早一批赴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深造的進步青年,他們在郵輪上和革命流亡者俞天白(朱亞文飾)、秋紅(春夏飾)相遇。5人的命運就此被緊密勾連。全劇就圍繞他們5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下,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做出不同選擇引出的故事展開。
朱亞文作為特別出演在劇中飾演俞天白
5位主角的人設特點都在今天曝光的首批劇照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李現的制服照完全可以用英氣勃發來形容,身著旗袍、披肩的春夏儼然就是民國美女的標准照,魏大勛、周遊的一身戎裝各有千秋。最有意思的則應該是朱亞文飾演的俞天白:正在做實驗的手套、圍裙,再加上有點不修邊幅的發型,完全就是一副標準是學霸造型。
魏大勛和周遊飾演的楊凱之和李人駿則是軍人扮相
而在同樣已經吊起粉絲胃口的《親愛的,摯愛的》官宣中,片方確認胡一天和李一桐將出演男女主角。它講的雖然是主角的新故事,但在粉絲心目中《親愛的,摯愛的》始終繞不過的是它就是去年讓李現紅到發紫的《親愛的,熱愛的》的姊妹篇。與此同時,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李現雖然不是主演了,但劇中仍有少量情節會涉及到第一部的主角「韓商言」,李現也會繼續扮演,以客串的身份出現在這部姊妹劇中。
㈧ 當和尚可以每天周遊嗎
不可以。在你修行還沒有達到一定境界的時候,住持方丈是不可能放你出去的。
作為秉承佛陀意志的修行者,獨身、素食、以寺為家、不蓄有財產錢物、終身奉獻給佛教事業,普度眾生,再無「上班下班加班」一說,無論世俗什麼節日,對於僧人而言,都是恆常的一天。
一般僧人的一天是這樣安排的:
1、4:30起床(江浙一帶日出較早,通常是3:00-3:30);
2、5:00-6:00上殿做早課(延祥古寺為了方便全國各地不同時差的學員體驗早課,特意定在6:00-7:00做早課);
3、6:00-6:30早餐(吃飯也是修行之一,禪宗通常稱為「過堂」)
4、6:30-7:30開門,打掃衛生或做其他工作。
5、8:00-10:00禪修或做住持指派的事情;
6、10:00-11:00自修(這個過程寺院也有非硬性的安排,或者禪修念經做法事,或者看殿巡迴,每一位僧人及常住居士都有寺務的);
7、11:00-11:30過堂(午餐);
8、11:30-14:00午休
9、14:00-15:30禪修或做住持指派的事情;
10、16:00-17:00上殿做晚課;
11、17:30-18:00葯石(由於寺院講究過午不食,所以這一頓飯是幫助那些還做不到過午不食的僧人修行的,形同葯物,稱為「葯石」)。
12、18:00-19:00關寺院大門;經行(法師們通常會四處走走,由於行走時需要保持內心的覺知,也是修行的方式,故稱為「經行」);打掃衛生。
13、19:00-20:00禪修(這段時間比較自由,僧人會選擇禪定、修習、喝茶等各種方式)。
14、21:00入睡。若通宵不睡的禪定的,就叫「夜不倒單」。
雖是女僧人,但在寺內做的和男性僧人是一樣的,而且由於戒律更多(比丘250戒,比丘尼348戒),所以注重的地方也更多。
㈨ 網友發文帶話題「親愛的周遊」,你知道這是什麼梗嗎
除了用“周遊”來描繪那並不存在的心中人物,我更偏向於另一種說法,即:人人都是“周遊”。
周遊或許是我,也或許隱含著我失去過的和擁有著的人,我們了解他們所以才可以把“周遊”描寫得如此的生動,如此的熟悉,熟悉到他的生活習慣,他的喜好我們都可以清晰的表述。
對此,我沒有法去深究,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雖然社交變得容易了,彷彿有一套簡單的公式或者方法,就可以輕松的交到朋友。但是,大家都清楚,信息的爆炸和碎片化,讓大家鮮有一個好的辦法表達真實的自己和自己的真實想法,大家心裡都藏著點東西。有人說:“沒有人是一張白紙”,所以他們害怕也不願讓別人看到自己的污點。
但是“周遊”就是一張白紙,人們借用著“周遊”光明正大的表達自己,他們或許覺得借用一個虛擬的人物會很可笑,但是他們的觀點,他們的意識卻真實的傳達了出來。
沒有人會歇斯底里的認為“周遊”就是說的他們自己,因為,人人都可以是周遊。
我的“周遊”是我的“周遊”。
你們的“周遊”是你們的“周遊”。
故野的“周遊”是故野的“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