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道德問題的原因
① 組織行為學為何會產生道德問題
您好,組織行為學會產生道德問題,是因為組織行為跟道德有直接關系的,具體是這樣的,希望能幫到您。
② 社會道德淪喪,道德困境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他從未被教育____中國教育
③ 什麼是道德怎樣產生的
道德從哪裡來,功用是什麼,目的是什麼,還要不要道德理想,都是重大而復雜的問題,然而,跳出汗牛充棟的書本,放下龐雜拗口的術語,藉助於一些淺近的比喻,或許更能接近問題本身。
萌芽的比喻:先驗的還是發生的
任何生命的萌芽,不僅需要一定的條件,而且需要這些條件之間「發生關系」。道德問題的要害無非是怎樣看待他人、他物的問題。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他的所作所為就無所謂道德與不道德的問題;或者地球上有很多人,但彼此隔絕,也不會產生道德問題。所以道德不是先驗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人與人的「交往」(交換、交流、交談、交通、交涉)過程中發生了的,而且不斷發生著的意識形態,是可以被改造、被建設的對象。
社會發展的進程表明,人和自然的「交往」、「交涉」越頻繁,人對自然越了解(科學技術越發達),環境保護的意識越強烈、環境保護的措施越得力;同樣,人和人的交往、交流越充分、越便利(市場經濟越發達),人們的道德水平越高、社會風氣越好。超越以擁有為前提,成熟以生長為前提。我們很難設想從一個抽象的道德概念演繹出美好的社會生活,但我們可以期待從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開始建設健全的道德體系。所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最終是切切實實地發展社會生產力。換言之,「賽先生」(科學)和「麻先生」(市場)的發展、成熟的過程也就是道德觀念不斷受到挑戰、作出調整、得到實現的過程。如果以固定的、僵化的道德觀念去限制、壓制新的社會生產力,不僅會延誤發展,這些觀念本身最終也會被拋棄。
同時,具體的道德觀念形成以後,就會作為文化基因傳承下去,成為決定性的力量。我們一出生所面對的道德體系,都是有根源,有「來頭」的,是大於個體的力量、背景,或者場域,連莊子也慨嘆「君臣父子,無所逃於天地之間」。故而,對於傳統的道德學說,最可取的恐怕還是溫古而知新。
根系的比喻:固本培基還是剪裁個性
道德作為公民內在的觀念系統,無疑是個體選擇行為和判斷是非的標准。而作為公共的輿論,則是個體活動的場域和環境。每個人成年之後,都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而作為「別人」的「他者」———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鄰居,對他人的求全責備、說三道四,會造成一種苛刻壓抑的道德氛圍,隱私得不到尊重、個性得不到伸張,靠窺視、打聽、推測傳播信息而不是靠交流、交談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很多問題被埋藏了、被掩蓋了、被扭曲了,一旦爆發,貽害無窮。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在培育自覺和負責任的道德主體的同時,需要營造寬容、寬松的道德氛圍。用種樹來比喻,教育者的任務是澆水、施肥,而社會輿論則是陽光、空氣和水,制度和法律則是藩籬和剪刀———一切以維護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為出發點,最終要依靠道德主體自己在健康的道德根繫上開花結果。批評是為了建設,譴責是為了引導。而「整人」的道德環境則是社會發展的沉重包袱。
目前的社會心態之中,被批評者,特別是被批評的既得利益者,缺乏「聞過則喜」的態度,而有便利條件的批評者又缺乏負責任的態度。
出路的比喻:以通為目的還是以塞為目的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十字路口沒有了紅燈,大家都會無路可走。道德正如人生道路上的紅燈,當置身於社會這個龐大的「交通」體系之中,和別人的去向發生了沖突或碰撞時,「損己利人」,放棄一些權利,「禮讓三先」,於是你來我往,天下太平。然而,不管是出於道德自覺,還是出於被迫接受,公民接受了紅燈,並不意味著他應該甚至是必須永遠等待下去、永遠放棄下去。紅燈太多的地方交通必然堵塞,只有紅燈的路口難以想像。
所以,一切以「公共」為名義的輿論、機構、設施,不管是軟體,還是硬體,最終的目的都必須是保障「每個人的全面發展」。最不道德的行為就是假公濟私———在公共的名義下謀求一部分人、一小撮人、甚至是個別人的利益。如果片面強調公民對社會的責任,而忽視社會對公民的義務,就會造成道德觀念的扭曲和道德心態的失衡。道德建設的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大家各有出路」。
鏡鑒的比喻:正人言行還是招搖過市
很多人習慣於以兌換式的、實用主義的思維來追問道德理想究竟有什麼用,有公平嗎?有正義嗎?有幸福嗎?如果看得見、摸得著才算做「有」,道德理想確實是「沒有的」,道德虛無主義由此產生。但我們為什麼或者憑什麼能知道什麼是不公、什麼是不義、什麼是不幸?不就是因為有一個理想在那裡嗎!理想永遠是超越現實的,就像平、靜、公、正的鏡鑒一樣。鏡鑒的作用,吃不得、喝不得,無非使我們看得見自己而已。我們在道德理想的面前可以反觀自己和他人的言行,知道什麼是真、善、美,「看見」什麼是假、惡、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理想為鏡,可以正言行。所以說,道德榜樣和道德楷模不能和道德理想本身劃等號,在公眾當中自發形成以後,可以去褒揚、去紀念,但盡量不要去製造,以杜絕弄虛作假、欺世盜名,要知道,道德典型中的泡沫一旦破滅之後,受損害的是人的心靈。正所謂「不尚賢,使民不爭」。
④ 當今社會道德存在問題的原因
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潮的影響,獨生子女家庭教育問題,影視文化等等。
⑤ 社會上目前存在的道德問題,是如何產生的
道德是做人的心理底線。法律是做人的行為規范,道德是一種自我約束。法律是帶有強制性的。中國人是世界上最願意講道德的民族。從古代一直講到現在。事實證明,只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制度下,社會的道德水準才是最高的。如果做不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講道德就是空談,就是說假話。道德就會成為一種欺騙的道具。
第三,對外開放和國際大氣候的影響。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吸收人類文明中的一切優秀成果。但是,門打開了,西方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會乘機而人,從而腐蝕和毒害我們的人民特別是青少年。西方敵對勢力會利用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大肆宣傳資本主義的「自由、民主、人權」,宣傳資本主義道德觀念和生活方式。西方的一些社會思潮,如社會民主主義思潮、自由主義思潮、享樂主義思潮、性解放思潮等,也會對一部分社會成員產生這樣那樣的影響。實踐證明,越是深化改革,越是擴大開放,越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越要重視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
⑥ 試分析企業管理道德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研究管理道德問題的現實意義
1)管理道德的含義:道德是指規定行為是非的慣例或原則。管理道德研究在一定的道德標准和行為准則體系內的決策問題。
(2) 產生不道德決策行為的原因:組織目標,個人目標,競爭,從眾問題,恐懼與憂慮
(3) 道德管理的方法:① 確定道德壓力:組織目標,個人目標,競爭,從眾問題,恐懼與憂慮② 解決道德兩難困境:功利論,義務論,公平論,權利論,社會契約論。③ 道德行為制度化的方法:領導者以身作則,道德標准和行為准則,道德訓練,熱線服務,道德委員會和道德審計。(4)現實意義:
⑦ 社會公德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我個人認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中國長時間單方面追求經濟增長,導致社會普遍急功近利,盡管一直提倡精神文明建設,但是跟近些年經濟增長速度相比,成效甚微。嘗到一夜暴富滋味的中國人,早已把提倡「禮」、「仁」的孔孟之道拋到了九霄雲外。第二,成年人對青少年的教育方面存在誤區。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每個家庭僅有的一個孩子成了家長們爭相疼愛的對象,許多家長盲目溺愛,捨不得讓孩子吃苦,只教孩子享樂;身為獨生子女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更不知道謙讓和付出為何物,反而個個霸道、唯我獨尊。第三,教育制度亟待改進,學校,只抓升學率,忽視道德教育,學習成績變成評判學生好壞的標准。培養出來的人才普遍高分低能,甚至不乏有才無德者。
⑧ 道德困惑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是教育程度與文化休養的高低決定的
⑨ 道德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產生原因是什麼
道德自控能力不強大學生的道德自律意識如何,直接關繫到其道德自控能力的版強弱權,從而影響其道德行為的產生。在網路社會中,我們發現某些大學生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強。往往憑借網路的隱蔽性、虛擬性等特徵,在網路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各種活動,沒有把握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