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教法學
『壹』 教學的四大規律八大原則
在教師資格證「小學教育教學與能力」知識點的考試中,「教學」一章一直是考察的重點內容,尤其是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這兩節內容更是考點中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的題型有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從歷年的考試題目來看,其實考題難度不大,但是仍有很多學員依然分不清教學原則,總會出現題干選項匹配錯誤。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大家對於各項原則的來龍去脈以及各原則之間的對比區分不是特別的明晰。
所以,今天就帶領大家結合教育、教學規律,常考的教學原則內涵關鍵詞以及常考的教學原則典型案例和古語來深度剖析教學原則,以便幫助大家更好理解每一個教學原則,進而提高做題的正確率。
一、考點復現(四大教學規律、八大教學原則)
(一)教學規律
1.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3.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規律)
4.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相統一的規律
(二)教學原則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3.直觀性教學原則
4.啟發性教學原則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6.鞏固性教學原則
7.量力性原則(又稱可接受性原則)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二、考點組合解讀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准則。也就是說,教學原則是人為的主觀制定,一個主觀的教學原則必定會反應客觀的一個甚至多個客觀規律。這里的規律可能是依據我們教學的規律制定,也可能是依據教育活動中的其他規律制定。所以,為了加強深度理解,大家一定要整明白每一個原則的來龍去脈,以免快速定位考點。具體考點解讀如下表格所示:
以上就是關於教學原則內容的相關解讀,下面給大家出示幾個相關考題,以便對這部分知識點進行加以鞏固。具體如下:
【單選題】
1.教學的教育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的哪一條基本規律中(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規律
B.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規律
C.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的規律
D.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想相統一的規律
【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原則的相關知識點。教學的教育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所以,該原則主要體現了教學規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相統一的規律。故答案選B。
2.一位教師在向學生講雪花這一事物時,採用觀看錄像帶並向空中拋出大量碎紙片,以引導學生體會下雪場景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體現是( )教學原則。
A.直觀性教學原則 B.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C.循序漸進教學原則 D.教育性教學原則
【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原則的相關知識點。題干中,該老師採用觀看錄像帶以及碎紙片的方式,豐富學生的感性認知和直接體驗,屬於模象直觀。故本題選A。
『貳』 四大教育是什麼
魚缸法則
狼性法則
南風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叄』 晏陽初四大教育和三大方式是什麼
晏陽初是我國著名的平民教育家,被譽為國際、國民平民教育之父,不僅在我國河北定縣率先開展了平民教育實驗,更在泰國、柬埔寨等地開展了改革實踐。因此他的思想不僅對中國教育影響深刻,更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的教育影響。
晏陽初首先分析了中國落後的問題,把中國的所有問題歸結為「愚、貧、弱、私」。
「愚」指的是中國國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缺乏科學文化知識,晏陽初在進行社會調查後發現,中國國民有占總數80%的文盲;「貧」指的是中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較低,生活在生死邊緣;
「弱」指的是當時的中國人民身體素質較差,被稱為東亞病夫;「私」指的是國民之間較為自私自利,缺乏團結力和道德陶冶。針對這樣四個問題,晏陽初提出了以下的解決辦法。
一、教育內容方面提出「四大教育」
在教育內容方面,晏陽初提出「四大教育」。首先,以文藝教育攻愚,培養知識力。在當時的中國文盲是大量存在的,要想解決國民文化程度較低的現象,首先就是掃清青年文盲,對他們進行文字的普及和基本知識的教育,使其具備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
其次,以生計教育攻貧,培養生產力。當時的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村人民普遍生活在水深火熱中,處於生死邊緣,因此晏陽初指出要從多個方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比如通過教育使農民具備基本的農業科學知識,增加產值、開展多種合作方式發展經濟、提倡農民開展多種副業和手工業等
再次,以衛生教育攻弱,培養強健力,提倡要注重衛生和醫學的設施設備;最後,以公民教育攻私,培養團結力,通過教育使公民具備基本的道德素質,培養公共心與團結力。在「四大教育」中,晏陽初認為應以公民教育為根本。
二、教育方式方面提出「三大方式」
在教育方式方面,晏陽初提出「三大方式」:學校式教育,以青少年為主要教育對象,在學校中對青少年進行基本知識的傳授;社會式教育,主要通過開展各種社會團體活動,向群眾及團體進行教育;家庭式教育,主要將家庭中不同地位的成員橫向聯系起來進行教育。
三、進行教育實踐的目標與途徑
晏陽初還提到了進行教育實踐的目標與途徑:欲化農民必先農民化。所謂化農民指的及時要進行鄉村教育改革、要教化農民。
『肆』 海天政治考研 四大教學法是什麽
任式教學法 四位一體教學法 互聯法 診斷式教學法
『伍』 四大學習理論是什麼
學習理論如下:
在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科目的考試中,學習理論是重點考察的一個內容。尤其是四大主義關於學習理論的觀點,是考試經常涉及的內容。包括: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簡介:
學習理論簡稱「學習論」,是說明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因素的各種學說。心理學家從不同的觀點,採用不同的方法,根據不同的實驗資料,提出了許多學習的理論。
一般分為兩大理論體系:刺激-反應(S-R)理論和認知理論。刺激-反應理論又稱聯想主義(或行為主義),是繼承英國聯想心理學派的一種理論體系,哲學上受洛克的經驗論的影響。
這派理論一般把學習看作刺激與反應之間聯結的建立或習慣的形成,認為學習是自發的「嘗試與錯誤」(簡稱試誤)的過程。
『陸』 四大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各自是什麼它們對學生的學習有何指導意義
基本觀點:學習是如何發生的,有哪些規律,學習是以怎樣的方式進行的?近百年來,教育學家和教育心理學家圍繞著這些問題,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了各種研究,試圖回答這些問題,也由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理論。
對學生的學習意義在於是在學習中要不斷強化練習,反復鞏固,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點。
(6)四大教法學擴展閱讀:
學習定律。
(1)准備律。在進入某種學習活動之前,如果學習者做好了與相應的學習活動相關的預備性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學習者就能比較自如地掌握學習的內容。
(2)練習律。對於學習者已形成的某種聯結,在實踐中正確地重復這種反應會有效地增強這種聯結。因而就小學教師而言,重視練習中必要的重復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視練習中的反饋,他認為簡單機械的重復不會造成學習的進步,告訴學習者練習正確或錯誤的信息有利於學習者在學習中不斷糾正自己的學習內容。
(3)效果律。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各種正或負的反饋意見會加強或減弱學習者在頭腦中已經形成的某種聯結。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學習定律。
桑代克認為學習者學習某種知識以後,即在一定的結果和反應之間建立了聯結,如果學習者遇到一種使他心情愉悅的刺激或事件,那麼這種聯結會增強,反之會減弱。他指出,教師盡量使學生獲得感到滿意的學習結果顯得尤為重要。
『柒』 現代教學方法有哪些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敘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
2、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
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
3、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
4、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5、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閱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布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積極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
『捌』 教學模式的四種類型
教學模式的四種類型就是信息加工教學模式、人格(人性)發展教學模式、社會交往教學模式、行為修正教學模式。這由國外學者喬伊斯和威爾根據教學模式的理論和根源所區分出來的。
據了解,教學模式可以定義為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8)四大教法學擴展閱讀
教學模式的相關方法
按照教學模式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小學在教學模式中常用的方法分成以下五類:
1、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
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2、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
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
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等。
4、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方法
例如陶冶法等。
5、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
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玖』 什麼是四大教學體系
一是完善理論教育體系。堅持以理論教育統領黨風廉政教育,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作為黨風廉政教育的首要內容,開設教學專題,精心組織學員學習科學發展觀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二是突出黨性修養教育體系。堅持以提高黨性修養築牢思想道德防線,以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為重點,強化黨的作風建設、黨的優良傳統、黨史黨建理論、黨的群眾工作等內容的學習。
三是豐富依法行政教育體系。堅持把依法行政作為廉潔從政的重要保障,以提高領導幹部執政能力為核心,加強科學執政、依法行政、從政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四是鞏固廉潔從政教育體系。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築牢思想道德和黨紀國法兩道防線,認真宣傳我黨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理論和經驗,及時宣傳中央關於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會議和《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等文件精神。
『拾』 課堂教學四環節是什麼
教學環節一般來說有四個:
1、導入環節。舊知識回顧,建立新舊知識聯系。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或是一個問題、案例,或是社會熱點、身邊小事,等等,都可以激發學生接受新知識的興趣,激活課堂氣氛,為講授新課營造氛圍,做好鋪墊。同時要復習舊課。教師在講授新課之前,首先要對上一節課所講的內容進行簡要回顧,這樣既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能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2、講授新課。這是課堂教學環節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把精講的教學內容與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同時,每次課堂講授至少要有一個亮點,即精彩的教學環節和內容,以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
3、課堂小結。好的課堂總結,既是對教學內容的提煉和概括,也能為學生繼續學習拓展新的道路。教師要認真對待,精心設計,讓精彩的課堂小結架起師生交流對話的橋梁,為課堂教學畫龍點睛,錦上添花!
4、鞏固練習。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後加深印象,鞏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