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法學
『壹』 大學生應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高校法制教育,首先要遵循法制教育的特有規律。法制教育是「認同」規范、「接受」規范和「消化」規范的教育,是培養自覺、自願的守法精神和塑造體現民主、正義、效率、公平等現代法治理念的教育,依靠傳統的枯燥無味的「課堂說教」事實上很難奏效,較適宜的是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實踐活動中感受為什麼要遵守及如何遵守這些規范。法律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沒有經過法律實踐是無法真正學好法律的,適當沿用英美法系國家的「實踐性法律教育模式」也無不可。比如:運用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成為課程的主體,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最佳的答案,老師不斷提出問題,引出各種可能性,引導學生發現有關的法律規范、事實材料、及其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思索,這樣學生掌握的知識就會更為牢靠、更加深入;又比如運用角色扮演、模擬案件等多樣化安排,對真實或模擬的案例進行課堂分析和討論,讓更多的同學通過觀察、評論、角色轉換和辯論等方式,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其優點是能讓更多的同學參與案件的分析,容易從群策群力的多種方案中,鑒別、篩選、產生最佳方案,這種方法不僅能夠使課堂的案例分析深入、實用,而且使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老師不再是單純教育者和大案提供者,而是平等的案件參與者和學生的幫助人;再如打破課上與課下的界限,書本與現實的分割,開辟第二課堂教學,經常性參觀監獄,旁聽有關刑事、民事、經濟、行政案件的審判活動,讓學生在面對面的親臨感受和事實分析中自覺獲得價值判斷,以此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形成待人的態度和處理有關問題的方法……,等等。
另外,法律意識的自覺養成和法律技能的嫻熟掌握,不是通過學一門《法律基礎》課所能及的,也不是憑給某年級的某部分人上某門課程能做到的,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應貫穿於整個學習期間,不能斷線,並且在不同年級要有不同的任務和重點。當然,這要遵循一般的學校教育規律,不可能大學幾年都開法律課,而要充分利用校園這一特定的文化傳遞空間,發揮各有關專業課程在進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受到比較系統的法制教育。事實上,專業教育與法制教育的有機結合,更有利於學生「內在性」地消化與專業知識密切關聯的、在學生的學習及今後的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法律知識,進而增加學生學法的實效性。
『貳』 為什麼大學生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怎樣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一、為什麼大學生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
從社會學角度講,我國正在融入法治社會。對置身於未來社會的任何一個人,是無法擺脫法律而生存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和加入WTO,所有市場主體都得遵循統一的規則或制度,在這種高度規則化的社會里,「法制手段」將越來越廣泛地運用於我們的現實社會關系中。這意味著,從個體人的日常生活行為到豐功偉業之創造,均離不開一定的法律知識或法律技能。當我們以審思發展和關切生活的態度來判斷實踐視域時,自然會發現,必備的法律素養,已成為現代市民特別是青年大學生們立足社會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勿容置疑,作為造化育人的高等學府,主導性培育和快速提升青年學生的法律素養,是其參與社會現代化進程和塑造「現代型人才」不可推卸的職責。然而,近年來一升再升的大學生犯罪數據,頻頻向我們告示:校園並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還十分貧瘠。
二、大學生怎樣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
1、懂法從法做起,做一名普通的大學生,不是學法律專業的同學應該學習一些基本的法律,如:婚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2、平時多看一些法律類的節日,加強對法律的理解,如今日說法等法律節日,通過其中一些案例能更直觀地理解學習到的法律知識;
3、旁聽一些官司,以身邊的事情對學生進行生動的教育,起到的效果往往超出預期;
4、可以參加校園法律互動的活動,比如進行辯論等
『叄』 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簡單來說,法律是一種武器,幫助維護自己的權益。法律也是一個規內范,來約束自容身,讓自己處於相對安全的狀態。
『肆』 如何做到加強相關法律法規學習
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回內涵,處理答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
『伍』 大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的重要意義
1.教育功能。對大學生開展法制教育,即培養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主要是通過傳授必要的基礎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充分認識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要讓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觀點,了解和認識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掌握我國憲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內容,增強法制觀念和社會責任感,正確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積極學法,嚴格守法,主動用法,自覺護法。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通過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把提高法律意識從自在的行為變為自覺的行為,從而意識到法律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性,並把法律當成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最終實現對大學生開展法制教育的目的。
2.導向功能。我們正在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因為新中國成立以前,社會主義法制基礎相當差,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雖加快了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步伐,但仍未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我們過去制定的不少法律、法規已經不適應不斷發展的客觀物質生活條件,尤其是在目前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殊歷史條件下,加快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尤其是加快立法、加強執法(包括司法)更顯迫切。立法的前提條件是客觀條件的需要,這里的客觀條件除主要包括生產力發展水平之外,還包括公眾的法律意識的現狀。法律的制定就是為了規范人們的行為,調節人們相關之間的社會關系,如果人們的法律意識水平處在較低的層次上,法律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貫徹和實施,即使在實施過程中,也會因此而增加法的實施成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水平與法律實施的關聯程度較大,如果大學生能有較高水平的法律意識,這對法律的實施無疑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進而帶動和促進全體社會公眾對法律實施的支持。從這個角度講,大學生法律意識具有導向功能。這種導向是相對於社會公眾而言的。
3.評價功能。法的實施,包括法的遵守和法的適用兩個方面。就法的遵守而言,法律意識的功能主要指社會公眾把法律當成自己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自覺依法辦事,自覺維護法律尊嚴。而就法的適用而言,法律意識的功能主要表現在對專門機關的司法活動進行法律監督,保證法律得到切實有效和公正、及時的實施。在這里,主要體現的是評價功能,即對行為的正確與錯誤,法律是否公正,法律的實施是否有效做出價值判斷,從而影響法制建設的進程。當然,由於大學生缺乏判斷和辨別復雜事物的能力,因此當他們在做價值判斷時,就不可避免地出現錯誤的判斷,從而影響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評價功能的發揮。
4.規范功能。統治階級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以法律這樣一種特殊的行為規范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以法律來調整習俗、道德和政策等行為規范,無法調整或調整不力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法律這一目的的實現除依賴國家強制力外,還必須依賴社會公眾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因為國家強制力僅僅是外部力量,而法律意識則是實現法律目的的內在動力。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內因是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當代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構建可以使他們自覺按照法所體現的廣大人民的意志去規范自己的言行。
『陸』 加強法律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內涵,處理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范,理解和實踐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依法制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做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國的建設者,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通過學習經濟法規,學習合同法,學習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到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使我們能夠在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正確的行使我們的權利,正確的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更能正確地遵守法律規定,使我們更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擾,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同時還能學到國與國之間的法律,這些法律所規范的范圍不僅僅在國內,而是規范國際關系。了解如何處理國際關系。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也是先進文化技術水平的先進代表,所以大學生要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人民公僕的義務感。在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努力家強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人民公僕的法律義務感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備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通過學習,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個社會的調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會中的全面調解功能,我國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民主保障、社會管理、經濟協調、文化科技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人口控制、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是我國法律相對來說還並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的工作。
學習法律常識,普及法律,刻不容緩。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內涵,處理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范,理解和實踐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依法制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做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國的建設者,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通過學習經濟法規,學習合同法,學習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到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使我們能夠在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正確的行使我們的權利,正確的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更能正確地遵守法律規定,使我們更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擾,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同時還能學到國與國之間的法律,這些法律所規范的范圍不僅僅在國內,而是規范國際關系。了解如何處理國際關系。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也是先進文化技術水平的先進代表,所以大學生要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人民公僕的義務感。在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努力家強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人民公僕的法律義務感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備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通過學習,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個社會的調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會中的全面調解功能,我國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民主保障、社會管理、經濟協調、文化科技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人口控制、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是我國法律相對來說還並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的工作。
學習法律常識,普及法律,刻不容緩。
『柒』 如何加強法學會和法學研究體制機制建設
要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想深入研究內和解決深化改革給容基層黨組織建設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應改革創新的新形勢,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就必須認識時代特點,創新工作思路,始終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
『捌』 大學生為什麼要加強法律意識
簡單地說就是要避免犯罪,犯罪少了,那麼社會就穩定了,國家就進步了
『玖』 大學生加強法制觀念的重要性
大學生加強法制觀念的重要性有以下兩點:
1、大學生肩負時代使命,在促進社會民主和文明法治的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接受法律教育,樹立法治觀念,不僅有利於傳承和弘揚法律精神,而且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大學生是參與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在具備自身過硬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具備牢固的法律知識。這樣一來大學生既能在市場交易中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又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經濟活動,更好地適應和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
(9)加強法學擴展閱讀:
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念培育路徑:
國外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展開比較早,也比較嚴格,對我國的法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法治教育在法治觀念養成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基於教育角度,建議通過以下路徑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
一、「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樹立。
首先,加強大學生對法治運行基本理論與實務的理解。一方面增加大學生法律知識教育;另一方面,大學生法治教育應融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運行理論與實務於一體,幫助大學生理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其次,加強法治思維和法治行為方式的訓練。大學生法治思維教育注重以下三個維度的培養:以規則意識為核心、以合法性意識為基礎的思維;以權利意識為中心、以責任意識為條件的思維;以程序意識為重點、以證據意識為依託的思維。
最後,改革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評估方式。針對現實問題,高校大學生法治教育的評估方式應作出合理的調整,鞏固「知行合一」的法治教育目標和理念。
二、「三個並重」教育機制的構建。
首先,創新靈活性、多樣化並重的法治教育模式。多樣化的法治教育模式需要拓展法治教育的方法和渠道。法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結合時事熱點,運用多媒體或者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學習興趣,幫助大學生更快理解法治理論知識。
其次,遵循科學性、層次性並重的法治教育規律。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取決於教育內容的科學性以及大學生這一主體的接納性,在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的設置上要探討這兩者間的關系,將二者有機結合、協同一致。
法治教育是從簡單的普法教育逐漸向深層次的思維訓練、行為養成過渡的,具有循序漸進的規律。不僅要在大學的各個階段根據大學生不同的特徵和需求適時調整法治教育目標和內容,而且還應加強大、中、小學法治教育的聯動與配合。
最後,建構互動性、參與性並重的新型師生關系。為了更好地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其自覺學法、守法、用法、護法的良好習慣,高校理應從「教師中心論」的舊模式轉變為堅持「大學生主體性」原則的新模式。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目標。
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家長要從自身做起,嚴格要求自己,為孩子樹立起「勿以惡小而為之」的行為准則。
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做好宣傳,在全社會形成尊重法律的良好風尚;高校對於大學生的規范效果將會起到最為明顯的作用,高校應當加強誠信教育,建立制度規范,通過社團活動、科創活動、教學活動鼓勵大學生守法用法,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制和引導,讓大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中樹立起正確的價值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