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學百科 » 立法保護扶老人

立法保護扶老人

發布時間: 2020-12-21 06:06:41

民法通則里有沒有扶老人的立法

民法通則里並沒有扶老人的相關規定,但有部分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製定適用於扶老人的相關規定,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核實。
附:《深圳經濟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
第一條 為了保護救助人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救助人,是指沒有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對在緊急情況下遭遇人身損害或者人身損害危險的人,自願提供救助的自然人。
第三條 被救助人主張其人身損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應當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四條 被救助人主張救助人在救助過程中未盡合理限度注意義務加重其人身損害的,應當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證明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五條 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而發生費用的,有權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償。
第六條 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救助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規定行為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救助人的,救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救助人承擔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
被救助人誣告陷害救助人的,處理機關應當在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通知公共徵信機構,錄入個人信用記錄系統。
第七條 知道救助情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救助人的救助行為提供合法有效證據予以證明的,有關部門依照規定對證人予以獎勵。
第八條 救助人因救助行為與被救助人產生民事權益糾紛請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提供援助。
第九條 對救助人的獎勵和其他保護,適用見義勇為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第十條 本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❷ 立法能否解決老人跌倒扶不扶難題

扶不扶是道德層面的問題,如果道德要靠法律去約束道德,那社會也變得太過冷漠。

❸ 立法保護扶老人是真的嗎

這個還是不好說的,做這個還是要看情況的!

❹ 對老人跌倒扶不扶立法是道德流失的悲哀

關於「扶不扶」的話題,隔三差五地會熱一回,幾乎成了檢驗公眾道德指數的「試紙」。不過,最近的一些「測試」似乎有些離譜。

近日,有媒體派記者到不同地點進行現場測試,用「摔倒街頭」的體驗式采訪,看看危難之時到底有多少人、在多長時間里施以援手。無獨有偶,某單位主辦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走上街頭,以 「假摔」來觀察市民面對此情況的反應,還對第一個施以援手的人現場送汽車大禮。

此類「假摔」測試,初衷可能是好的,希望鼓勵更多人行善舉,希望能對社會道德生態作一回實證研究。但是,用「假」來測試道德和愛心,終究不妥,還會帶來副作用—今後,人們在面對「扶不扶」的問題時,既要糾結會不會好心反遭訛,還會懷疑「這是不是一個測試」。這樣,無疑給道德生態加了一瓢「渾水」。見路人摔倒,有些好心人想扶,卻怕成為「試驗品」;有些人本不想扶,頭腦中卻閃過「可能會幸運得大獎」的念頭而去扶了。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為路人的道德水準來打分呢?

「扶?還是不扶?」近年來,人們不斷討論這個話題,每次有新的相關事件發生,這個「經典之問」就會熱上一回。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現在的輿論往往就是兩極:不扶,你就是見死不救;扶了,你就是道德高尚。一些「假摔測試」也是這樣非黑即白的結論。事實並非如此。不扶,有可能是因為不懂急救知識而不敢扶。有人摔倒受傷,遭圍觀,不能簡單加上一句「圍觀人群無人施以援手」的評注。多數情況下,圍觀者並不是看熱鬧,有人在焦急地商量應該怎樣施救,有人拿出手機呼叫120救護車,有人自動在傷者周圍設立 「警戒線」,以免倒地者受到其他傷害。社會道德生態包含了人們的多種想法、規則、行為,凡此種種,不是一兩場測試、不是「扶不扶」的簡單選擇題可以測試出的。

與其做一些所謂的 「愛心測試」,不如更好地為愛心護航。今年全國兩會上,「扶不扶」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有委員提出,「扶不扶」與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 「誠信」、「友善」、「公正」、「法治」等相關聯,要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崇德向善的力量,要把誠信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原則,推動建立健全社會徵信體系。代表委員還呼籲,大眾輿論不要跟風炒作事件過程,而應更多地關注結果。如果每次結果都敘述得明朗,是非曲直都講清,讓人們知道善有善報、惡有懲罰,就能給社會建立信心。有人大代表從法律的角度去評價 「扶不扶」,指出法律要引導善、遏制惡。按照民法的精神,不扶,你不是罪犯;扶,是道德高尚的表現,法律保護你。如果你說扶你的人撞了你,你要舉證,而扶的那個人不需要舉證。有了這樣的鼓勵,就會打消人們的擔心。

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永不過時。鼓勵人們做好事、行善舉,要堅守某種「不變」,那就是懷著一顆純凈的心靈去幫助他人,從中得到快樂。但也應該看到,社會環境變了,思想多元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需要廓清一些觀念,健全法律和制度,呵護愛心,保護善舉。

❺ 扶老人被訛 大家都關心事實雙方,那高高在上的立法者 立法專家的責任呢

任何國家、任何時期的法律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沒有漏洞。法律是一內步一步完善的,容但再完善也會有漏洞,也不會面面俱到。
扶老人被訛,主要是訛人者的道德問題,不一定是法律問題。即使是法律問題,也不是立法者能阻止得了的。立法者有責任和義務時刻阻止訛人嗎?能時刻阻止殺人放火嗎?!

❻ 扶起跌倒的老人被老人誣賴用什麼法律來保護自己

我個人認為應該扶,畢竟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傳統美德嗎,如果怕誣告可以在公眾場合人多的地方扶,因為有人作證嗎!如果是人少的地方最好有監控區的位置,只要做到以上這2點就不怕別人誣告,因為有證有據…

❼ 世界上那個國家的法律規定老人摔倒,必須扶

各國家現行尚未沒有有關扶老人的保護法律,但有部分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規定對扶老人行為進行立法保護。
附:《深圳經濟特區救助人權益保護規定》
第一條 為了保護救助人的合法權益,弘揚社會正氣,促進社會和諧,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結合深圳經濟特區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救助人,是指沒有法定義務或者約定義務,對在緊急情況下遭遇人身損害或者人身損害危險的人,自願提供救助的自然人。
第三條 被救助人主張其人身損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應當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四條 被救助人主張救助人在救助過程中未盡合理限度注意義務加重其人身損害的,應當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證明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其主張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擔不利後果。
第五條 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而發生費用的,有權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償。
第六條 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救助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規定行為的,依法予以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救助人的,救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被救助人承擔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等民事責任。
被救助人誣告陷害救助人的,處理機關應當在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通知公共徵信機構,錄入個人信用記錄系統。
第七條 知道救助情況的單位或者個人,對救助人的救助行為提供合法有效證據予以證明的,有關部門依照規定對證人予以獎勵。
第八條 救助人因救助行為與被救助人產生民事權益糾紛請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及時提供援助。
第九條 對救助人的獎勵和其他保護,適用見義勇為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
第十條 本規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❽ 扶老人法律問題

你好

對於你以上所述信息表示質疑!

將某一行為規定追刑責,這只有專全國人大才有這個權力,全屬國人大常、國務院,以及其他地方性法規均無此權;
誣告救助人,屬於誹謗行為,侵犯權利人的名譽權,此還沒有達到犯罪的程序!刑事中有誣告陷害罪,指向司法機關以隱瞞事實或虛構事實的方式誣告他人,欲使他人被刑法追責!因此,做事好反被誣陷的,在主觀上只想讓對方賠償,而並非追刑責,所以不構成!還有詐騙,其是以虛構事實、隱瞞真像的方式騙取他人財物,對方自願支付其財物的行為,此詐騙罪也不構成!

熱點內容
黑子林律師 發布:2025-01-18 11:23:10 瀏覽:354
三大訴訟法的證明對象 發布:2025-01-18 11:10:53 瀏覽:208
2013最新勞動法 發布:2025-01-18 10:10:11 瀏覽:745
法律援助中心屬於事業單位 發布:2025-01-18 09:52:13 瀏覽:127
過有道德的生活 發布:2025-01-18 09:47:05 瀏覽:433
法治雲端 發布:2025-01-18 09:46:08 瀏覽:560
委託代理經濟法 發布:2025-01-18 09:45:21 瀏覽:196
司法局三下鄉 發布:2025-01-18 09:44:41 瀏覽:370
堅持統一立法 發布:2025-01-18 09:35:30 瀏覽:236
產生法律責任的原因有哪些 發布:2025-01-18 09:31:40 瀏覽: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