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稿道德
Ⅰ 法律與道德辯論賽一辯的開場詞
首先,我們從定義上來看法律與道德的區別。俗話說:分析問題要看實質。法律是國家制定、頒布用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規則;道德則是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准則、規范。它們雖然都是指引、評價人們行為的尺度,但性質不同,法是調整人們某些行為的規范,以規定權利和義務為主要內容,為統治階級服務,註定它具有狹義性。然道德是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的調整,其所調整的范圍點多面廣,因此,更能體現人民的意志。
不可否認,我們已進入法制時代,遵紀守法當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與義務。制定有效的法律並付之順利實施來維系安定團結是治國之本,真的能不能以法保持安定團結是要看是不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意願。其意志、意願就是人民在長期生活形成的一種共識的道德准則。我們看下面這個實例,我們大家吃西瓜都是在橫著吃的,是很自然,也很習慣的,是經過實踐而來的,這時突然有一個人說:「你們應該豎著吃,橫著吃不不對。」這明顯是不和諧的事,會得到大家的反對,恰好這個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由此可以說法律應該是建立在大多數人認同的基礎上,大多數人認同也就是道德的基礎之上。因此,道德沒有理由拒絕道德或是凌駕於之上。
道德作為啟發人們內心覺悟的無形力量,有著國家強制力無法代替的動力。記得,在前天我乘公交車,一個蹣跚的老人上車,乘務員說:「你沒錢,沒有證,不能坐車,下去別耽誤大家時間。」一個教師模樣的中年女人,自己掏出錢給那老人付了,老年人才得以坐車。沒錢沒證不準坐車,這是法律法規規定里,乘務員嚴格按標執行正常,因為是法是無情。但人有情的,做到有人可以為其借付。這么做就是道德讓人有了幫助他人憐憫之心。我在這里可以說,提高個人素質,加強道德建設,可以更有效地譴責和抑制違法犯罪行為,並可以多涌現一些見義勇為與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行為的人,而提高道德素質對法的實施可起到超出國家強制力范圍的作用。這來看來,道德力量是高於法律的范疇,因此,法律不可以反出來說道德的「不」,強奸民意。
道德對法還有彌補不足的作用,此話不假,法律是偏面的,只是單純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因此,社會上關系需要由法調整的往往並不是都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及雖然立法相當完備了,不可能事無巨細「一籃子」全部涵蓋。在這種情況下,道德卻要擔負起調整法無明文規定的某些社會關系的任務。 在此可以證明,法律基於它在現實生活中的狹隘性,也註定了它對道德沒有言否的機會。
綜上所述,法律與道德間,後者的觸及領域和優勢遠多於前者,更能體現大多數人的意願。而且就道德而言,當國家消亡了,階級消失了,仍存在於人們心中,支配著我們上行,並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一步發展。因此,法律與道德比較,它只是道德范疇上的一個基石而已,所以更談不法律向道德說「不」了。
Ⅱ 道德問題是什麼(辯論會用)
不知道對方的辯題是什麼,如果是說「用法律解決社會問題更有效實」話那版你們危險權了,而且社會問題大多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利益分配用道德解決顯然是不切實際的,利益分配用制度解決,制度中就包括法律。
恕我直言--這個辯題的設立本身就存在問題,一方明顯處於優勢地位。我們都很嚮往那種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盛世景象。對今天而言那隻是一種美麗的幻想。
祝你們好運!!用道德解決社會的一些問題是有效的,談更,則不知和什麼比。我猜想大約是指法治吧,如果是這樣則不用更字為好,因為法院監獄警察等等現在還不能沒有。
Ⅲ 道德追求更重要的辯論材料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 與賤,是人之所內惡也,容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 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我們今天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什麼「道」?合法之道。
說到底,也就是仁義之道—一仁道。
仁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礎,生活的原則。 所以,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倉促之間還是顛沛流離 之時,都絕不能違背這個基礎和原則。用孟子的話來說,還是那 句名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當然,這里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的原則。對於那些「跟著感覺 走」,甚至「過把癮就死」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了。 面對激烈的竟爭,弱肉強食,爾虞我詐,只要能達到目的,不擇 一切手段,還有什麼仁道的原則可遵循呢?如果說有,那也是 「盜亦有道」的原則——目的就是一切。
這已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選擇問題了。
Ⅳ 求一個關於道德的辯論詞
對於大學生,才比德更是理想,德比才更是理想。
對於職場人士,職業水平比職業道德重要,職業道德比職業水平重要。
Ⅳ 辯論賽:道德比才能重要的材料 在線等
德勝才為君子 才勝德為小人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從德才兩個方面出發,把人分為四回種:德才兼答備為聖人,德才兼亡為愚人,德勝才為君子,才勝德為小人。認為在用人時,如果沒有聖人和君子,那麼與其得小人,不如得愚人。因為「君子挾才以為善,小人挾才以為惡,而愚者雖欲為不善,但智不能周,力不能勝。」。「德勝才為君子,才勝德為小人」意思是:人,道德是第一位的,道德比才能重要。如果道德不好,即使有才能,也是卑鄙小人。
Ⅵ 辯論賽 道德知識比專業知識重要
沒有知識,何談道德:
事實上,科學的存在和發展中一個永恆的問題是標准與創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學知識的出現必然形成相關的評判正誤的標准,另一方面,科學知識出現的過程就是對原有標准突破的過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標準的限制或壓制。這就需要我們更深刻地反思兩種科學的悲劇:一種是推行錯誤的標准所導致的後果;另一種是肆意創新所帶來的人道主義災難。聶文濤面向基層醫院適宜技術培訓講演中說:人類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標准(John rollo標准),到重新執行「高碳水化合物」標准(如北京協和醫院標准),這期間無數患者因為錯誤的糖尿病飲食治療進一步喪失了健康。醫學界要如何面對這樣的情況?該講演引發的強烈震動,正在於他提出了一個深刻的科學倫理問題。
關於塞爾維特被燒死,也是人們缺乏知識的結果。斯蒂芬·茨威格在《異端的權利》原文中的兩段話:「(卡斯特里奧與加爾文)在這場戰爭中,存在著一個范圍大得多並且是永恆的生死攸關的問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確定自由和權力間的界標。因為,如果缺乏權力,自由就會退化為放縱,混亂隨之發生;另一方面,除非濟以自由,權力就會成為暴政。」這兩段話隱藏著這樣的意思:(1)應該給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證明自己的權利,或者說一切反對異端見解的人必須提供證據;(2)所有持異端見解的人都需要證明自己的正確,而無需在此之前抱怨社會的不理解。(3)所謂科學發展的意義,正在於改變人類原有的認識。因此,選擇錯誤是一種權利,否則就沒有科學探索的合理性。
Ⅶ 道德與法律辯論詞,我方是道德更重要,需要對方無法反駁的觀點,請給出辯論詞!急需!!!
尊敬的評委、對方辯友:
經過激烈的爭辯,
我發現無論是對方辯友還是我方辯友都懷著對高度的責任感,
而對方
辯友的觀點也使我受到很大的啟發,
法律和道德都是規范行為的手段,
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
可,但在對方義憤填膺的措辭中,我發現幾點不妥之處:
第一點:對方辯友提出法律有強制性,權威性,高效性等優點。但是社會秩序的維護是一個
持久性狀態,
強制權威的法律也許短期內有很好效果,
但是單純地懲治容易產生反效果而且
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
又如何能維護社會長久秩序呢?而道德是向善的,
自律的,
其發揮
作用是內在的,自發的,才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最佳也是主要方式啊!
第二點:對方辯友強調,法律有統一性,客觀性,標准清晰,有章可循,而道德標准不
清晰,
無章可循。對於這一點我方表示非常遺憾啊。首先,社會中長期發展存在的道德怎麼
會是模糊的呢,
天朝中國和諧向榮的景象不就是人民清晰明了的道德觀的體現嗎?要說有章
可循,
「八榮八恥」
「尊老愛幼」這些不就是我們心中善惡的標准嗎。其次呢,法律執行的
妥協性和失誤後的不可挽救行對社會秩序甚至會產生反作用,
而道德是循序漸進的。
法律是
死的條條框框,
道德是活的規范領域,
對方辯友是希望生活在硬生生的牢籠之中呢,
還是更
自由公正的規范領域之中呢?
第三點:對方辯友還很巧地結合實際用現狀說話,現狀是要提倡法制社會,國家是依法
而存的。
對方辯友的結合現狀我方感到很欣慰!
但是呢,
首先辯題中的靠法律和法制不是不
完全相同的兩個概念,
這樣的偷換概念破壞了辯題的公正誤導了觀眾和評委啊。
再者,
我們
也來談談現狀:
維護社會秩序主要靠法律是需要一個全社會知法,
懂法,守法的基礎,
還需
要一整套完整公正的法律體系和知法機關體系。
那麼人民知法懂法守法,
執法者客觀公正不
也正是道德的主導嗎?沒有道德這根主心骨,法律的強制輔助作用難以發揮啊!
而我方則認為,
道德能滲透社會方方面面,
更是法律的發揮作用的根本之所在,
因為道
德是立法,是執法,是守法的基礎。第一,法律的制定受道德影響,體現道德的要求,如我
國憲法和婚姻法中規定
"
父母有撫養、教育未成年子女的義務,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
的義務
"
,就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尊老愛幼
"
其次,
道德也是執法和守法的基礎,
法律的執行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
執法
者素質的高低至關重要,
而執法者素質的高低是由個人道德水平決定的,
守法者
的素質高低也決定了他會否好好守法的根據。
最後,
法律的發揮實質上有很大局限性,
部分私人生活不適合用法律。
我們
還是學習對方辯友結合現在來談吧。
從大事件來說,
救人先要錢的發生,
難道需
要一部法律要制裁他們,
要求償命嗎?顯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從道德角度其違背
了社會道德觀念,
應該受到社會各界的批判和控訴,
這樣的精神教育和感化才是
治本治根的啊。
我是花心的人,
做過腳踏兩條船的錯事,
導致了我方二辯現在的
怨婦可憐模樣。我知道我應該專一一點的。但是如果用法律來制裁我表示憤怒。
愛情是自己的事,法律來強制未免太荒唐了!再從小事著眼,上課睡覺,無聊偷
拿公共應急箱里的葯品,
這些明顯違背道德的壞事自然需要道德來感化教育,
難
道還需要高高在上的法律來懲治?
因此,
法律只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外在表現形式和使用工具,
而道德才是維護
社會穩定的決定因子和主導力量,
當前的社會誠信問題,
老人碰瓷問題,
犯罪問
題破壞著社會的穩定,
而法律只能被動消極的,
事後進行修正,
而道德則是主動,
積極的,預見性的維護社會穩定。
一百年前德國的哥德斯堡住著一個叫康德的老人,
他說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兩件
東西讓他終身信仰,一個是身邊的道德准則,另一個是頭頂上燦爛的星空。
因此,我方認為社會穩定主要靠道德。
Ⅷ 道德與法律辯論賽道德總結
道德是基於人性之上的成就…就是無形的去靠著良心…法律則是有形的依賴規定去保護社會…當良心變黑時法律就充當保彪去維權…公道不只是在人心更在法律的真實化…用法律維權比用道理約束更能引起社會的信任!
Ⅸ 辯論:道德比利益更重要的1辨稿
長這么大,不管在什麼地方,總會聽到周圍的人說xx地方又有商家為了自己的利益,昧著良心,欺騙顧客。每次聽到這些,內心都會特別難受,彷彿那些不法商家坑騙的是自己。而我也產生了一個疑問:到底是利益重要,還是道德重要?
字典上對利益的解釋是利益就是好處,或者說就是某種需要或願望的滿足。由定義上來看,利益涉及到的不僅是個人,甚至是國家,這不可說利益不重要,但違背道德而得到的利益於又有什麼意義呢?人不能離開群體而孤立地生活。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其行動必須顧及別人或自己所屬群體的利益,否則就會引起糾紛或沖突。早在原始社會中,人們為了維護部落成員的共同利益,協調彼此的關系,就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調節各人行為的准則。遵守這些准則,便稱之為善,就會受到輿論的贊許或使個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則,便稱之為惡,就會受到眾人的譴責或使個人感到內疚而力求改正。這些由輿論力量與人們的「良心」所支持的行為規范及其施行的總和,這便是道德。由此看來,道德這個概念在很久以前就有了,而且影響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
人活在世上,處在社會中,生活在人群里,就不能離開道德談利益。只要暫時的利益而棄道德於不顧的人是永遠不會成功的。日常生活中發生了多少利益與道德沖突的事:有的人不會為一己私利而坑害別人,把道德仍在一邊;有的人則完全棄道德不顧,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可想而知,前一種人會留下很好的口碑,而另一種人則會臭名昭著,甚至「臭名」千古。
黨的好乾部牛玉儒以勤政為民、忘我工作詮釋「生命一分鍾,敬業六十秒」,橋吊工人許振超在普通崗位上創出世界一流的「振超效率」,鄉郵員王順友二十年如一日大涼山中用腳步丈量工作的苦樂,公安衛士任長霞以熾熱情懷書寫執法為民的人生壯歌,導彈司令楊業功用赤膽忠心澆鑄共和國的和平之盾,醫學專家鍾南山在抗擊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敢醫敢言,科學家馬祖光在實驗室里以生命之火點燃科學之光,藝術家常香玉用德藝雙馨八十人生唱響「戲比天大」……從中,人們無不感受到一種品格,一種境界,這就是對國家、對人民、對事業的責任。
前段時間爆出的日本老闆波和二因涉嫌詐騙投資者至少14億美元,被警方逮捕。更有河北省國稅局原黨組書記,局長李真利用職務便利為自己謀取利益,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賄賂,侵吞公款達上千萬元。2003年11月13日,被稱為「河北巨貪」的「李真受賄貪污案」李真被執死刑。這就是下場,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會看到那些是好人,哪些是壞人。
可見,道德遠遠比利益重要!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我們都要以道德為先,切不可為了暫時的利益違背道德,從而犧牲掉自己的人生。
Ⅹ 辯論賽:法律重於道德
我之前打這個辯題是打社會秩序的維護主要靠道德還是靠法律。我打的是道德。個人感覺道德比較好打。我把我方的觀點和對方的觀點跟你說說吧。
道德:1.道德的廣泛性。道德能夠調整法律調整不到的社會關系。
2.道德對問題解決的根本性。法律傾向於通過外部力量來使問題得到解決,而道德則主要依賴於內心的信念來維系。這種內心的信念使人們自覺的遵守社會公德,社會秩序就能很好維系。這個地方是我們跟對方的交鋒點。當時我們拼例子,但是要知道拼例子講究後發制人,先舉例子反而不利,對方可能給你一個反駁就得到裁判的贊賞。所以當時我們就在這個環節上拿了分(技術問題)
第三是什麼我忘記了。
法律:1.法律具有強制力,能夠打擊違法犯罪,保障社會秩序的有序進行。
2.法律具有統一性,一個統一的標准能使全社會有一致的信仰,違法者被抨擊,守法者被褒揚,而道德則沒有統一的標准,道德不道德在於個人的主觀臆斷。這里也是對方和我們的交鋒點,我們提出了八榮八恥、五講四美等等作為反擊,同時提出區際法律沖突沖擊對方,法律同樣不統一(我們聰明的四辯)。
3.法律是自律與他律的結合,而道德只是單一的自律。對方的說法讓人感覺他們價值上比我們高,但是我們提出了道德的他律性,比如新聞媒體的作用等來反駁。
那場比賽我們贏了,因為我們擅長打煽情,像道德這樣的感性詞給了我們比較大的煽情空間,我們的四辯的結辯說到在座都起雞皮疙瘩,但是總的感覺還是旗鼓相當。
都說時代的命題要有時代的色彩,如果是打法律建議樓主從時事出來,比較有說服力,比如周老虎、人肉搜索等等,都非常好發揮。很樂意跟你探討,如有需要可在網路上發信息交流,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