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針法治療
❶ 古代針灸用具是幾針
古代針灸用具是幾針?答案是九針。
《靈樞?九針十二原》曰:「九針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閗針,長一寸六分。二曰員針,長一寸六分。三曰鍉針,長三寸半。四曰鋒針,長一寸六分。五曰鈹針,長四寸,廣二分半。六曰員利針,長一寸六分。七曰毫針,長三寸六分。八曰長針,長七寸。九日大針,長四寸。閗針者,頭大末銳,去瀉陽氣。員針者,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鍉針者,鋒如黍粟之銳,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鋒針者,刃三隅以發痼疾。鈹針者,末如劍鋒以取大膿。員利針者,大如氂,且員且銳,中身微大,以取暴氣。毫針者,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痹。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大針者,尖如梃,其鋒微員,以瀉機關之水也。九針畢矣。」
古代針灸用具九針分別是:
鑱針
鑱針,古針具名。九針之一。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靈樞·九針論》:「鑱針者,取法於巾針,去末寸半,卒銳之,長一寸六分,主熱在頭身也。」該針形如箭頭。主要用於淺刺出血,治療頭身熱病及皮膚疾患等。
圓針
古代九針的一種。針體如圓筒狀,針尖呈卵圓形。多用於按摩穴位以治療肌肉疾病。
鍉針
古針具名。九針之一。《靈樞·九針論》:「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出。 又稱推針,是通過對經絡穴位的皮膚表面進行按壓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鍉針長約3~4寸,以粗鋼絲製成,也可採用骨質或硬木製成。針頭鈍圓,不致刺入皮膚,用於穴位表面的推壓。柄部或用鋁絲纏繞,在推壓時可以用指甲沿上下方向刮動,以增強感覺。
鋒針
古代九針的一種。即現代常用的「三稜針」。針體圓,針尖呈三稜狀,有刃。主要用於刺破皮下靜脈及小血管,治療癰腫、熱病、急性胃腸炎等。
鈹針
鈹針,古針具名,九針之一,亦稱(釒非)針、鈹刀、劍針。《靈樞·九針論》:「鈹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癰膿,兩熱爭者也。」是形如寶劍,兩面有刃的針具。多用於外科,以刺破癰疽,排出膿血。
圓利針
古代九針的一種。狀如馬尾,針尖又圓又尖。多用於治療癰腫、痹病和某些急性病。
毫針
毫針(filiform needle),是用金屬製作而成的,以不銹鋼為制針材料者最常用。不銹鋼毫針具有較高的強度和韌性,針體挺直滑利,能耐熱和防銹,不易被化學物品腐蝕,故目前被臨床上廣泛採用。也有用其他金屬製作的毫針,如金針、銀針,其導電、傳熱性能雖明顯優於不銹鋼毫針,但針體較粗,強度、韌性不如不銹鋼針,加之價格昂貴,一般臨床比較少用。至於鐵針和普通鋼針,因容易銹蝕,彈性、韌性及牢固度也差,除偶用於磁針法外,目前已不採用。
長針
古代九針的一種。針體較長,一般為六至七寸(相當於 20~23 厘米)或更長一些。 多用於深刺,以治療慢性風濕病、坐骨神經痛等。
大針
針尖形如杖,略圓,似鋒針,長4寸。大針主治關節內有水氣停留的疾患,用以瀉水。這種針也可用以通利九竅,祛除三百六十五節的邪氣。
❷ 古代把針扎到頭上可以治病的那個叫什麼
你好,你說的可能是針灸,就是扎身體穴位可以治病的方法兒。
❸ 中國古代針灸醫書
本針灸書單涵蓋246(篇)本,覆蓋古典針灸醫籍、歌賦,針灸基礎理論、各家臨床經驗集、理論與臨床進階篇、解剖書籍、針灸簡史等內容,適合針灸專業學生、規培醫師,針灸醫師。
注意看圖中右下角紅色標記,此目錄中的所有中醫針灸書籍均出自於此,其中還有很多其它中醫書籍資料
針灸書籍目錄:
[天元針刺術:旋轉補瀉古法].李建寧.李建靜.掃描版
超高清人體穴位經絡大圖
近世針灸醫學全書(楊醫亞)
近四十年來中國針灸研究精要(楊順益)
鄔品嘉針灸精義(超清版)
金針再傳(鈕韻鐸)
金針梅花詩鈔 周楣聲整理
金針王樂亭經驗集(超清版)
針法灸法圖解(高清版)
針灸秘驗
針灸秘驗(彭靜山)
針灸穴位全真圖解(超清版)
針灸穴位層次解剖圖譜(高華齡)
針灸穴名解(高式國)
針灸穴名釋義(周楣聲)
針灸簡易取穴法(黎文獻)
針灸精蘊(針灸治療手術學)-中國古法針灸
針灸精蘊(針灸治療手術學)針灸擷英
針灸精蘊(針灸治療手術學)針灸談
針灸精要(王曉紅)
針灸組合穴(徐宗)
針灸經典處方別裁(周楣聲)
針灸經典處方釋義(超清版)
針灸經外奇穴圖譜(郝金凱)
針灸經穴 觸診定點陣圖譜(陳以國)
針灸經穴與原氣——黃帝明堂經穴體例辨
針灸經穴概要(董德懋)
針灸經穴觸診定點陣圖譜(超清版)
針灸經緯(楊維傑)
針灸經絡取穴全真圖解(超清全彩版)
針灸經絡圖解(李愛芳)
針灸經絡穴位速記手冊
針灸經論選(李鋤)
針灸美容美體(全真圖解超清版)
針灸耳鼻咽喉口齒科學(李復峰)
針灸耳鼻咽喉科學研究進展(李復峰)
針灸聚英(明)高武
針灸腧穴與刺法發揮(超清版)
針灸腧穴主治歌(褚成炎)
針具針法(第二版)【賀普仁】
針刀醫學臨床實踐(吳富林)
針到病除——獨特針灸治病絕招(楊光)
針到病除(劉仲喜)
針到病除:獨特針灸治病絕招.楊光
針刺事故救治與預防(劉玉書)
針刺手法圖解手冊(邵水金)
針刺手法技巧與應用解剖(孫國傑)
針刺治療功血病(劉萬成)
針刺運動療法與疼痛治療(何廣新)
針挑療法(梁慶臨)
針術臨床實踐(陳積祥)
針法灸法圖解(藺雲桂)
針灸七字經(黃榮活)
針灸三法的應用——刺血、燔針、發泡灸(南正九)
針灸三絕(高維濱)
針灸三通法臨床應用(賀普仁)
針灸與按摩(遼寧中醫學院)
針灸臨床取穴圖解(北京中醫學院編)
針灸臨床處方速記口袋書(超清版)
針灸臨床妙用
針灸臨床妙用(鄭其偉)
針灸臨床學(孫申田)
針灸臨床治療學(胡武光)
針灸臨床治療歌訣(郭效宗)
針灸臨床特色療法(超清版)
針灸臨床筆記(超清版)
針灸臨床經驗匯集
針灸臨床經驗輯要(焦國瑞)
針灸臨床選要(陳全新)
針灸臨床配方手冊(於致順)
針灸臨床問答(張學全)
針灸臨證精要(閻潤茗)
針灸五輸穴應用(楊維傑)
中國傳統實用針灸學(超清版)
中國刺血療法大全(超清版)
中國頭皮針(朱明清)
中國實用刺血療法(譚德福)
中國實用芒針治療(楊兆鋼)
中國微針療法(郭長青)
中國手針療法(王富春)
中國新針灸學匯編(張中和)
中國最新針灸療法--百病神針
中國梅花針 第二版 鍾梅泉
中國特種針法臨症全書(尹遠平)
中國特種針法全書(馮春祥)
中國特種針法(孫啟鳳)
中國脊柱推拿手法全書(超清版)
中國足針療法(李家康)
中國針術臨床實踐(陳積祥)
中國針灸臨床治療學(臧郁文)
中國針灸全圖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
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黃龍祥)
中國針灸器械學-看醫學網
中國針灸處方大成
中國針灸處方大成(王立早)
中國針灸處方學(肖少卿)
中國針灸復健醫學(劉勝敏)
中國針灸大全 上編 針灸學基礎(王雪苔)
中國針灸大全 下編·針灸學臨床 附編·針灸學文萃(王雪苔)
中國針灸奇術(石學敏)
中國針灸奇桉(申倬彬)
中國針灸學術真(焦順發)
中國針灸學講義(承澹安)
中國針灸學辭典(超清版)
中國針灸學(程莘農)
中國針灸對穴療法(陳德成)
中國針灸急症驗桉(周志傑 )
中國針灸推拿集成(周日清)
中國針灸歌訣(周志傑)
中國針灸治療事典(郭有昌)
中國針灸治療學(邱茂良)
中國針灸獨穴療法(陳德成)
中國針灸穴點陣圖譜(王玲玲)
中國針灸證治通鑒
中國針灸魂(上冊)焦順發
中國針灸魂(下冊)焦順發
九靈針經 氣功針經合璧
人體經絡使用手冊(超清彩圖版)
傳統實用針灸學(范其雲 編著)
傳統針灸辨證處方(張道宗)
元代珍稀針灸三種(高清版)
內經針炙類方與臨床講稿(超清版)
切脈針灸 黃帝內經針法
切脈針灸治癌症
刺灸手法圖解(吳富東)
刺灸法匯論(陸瘦燕)
刺疔捷法-1876年首刊版
刺血療法治百病(程爵棠)
刺血療法(王秀珍)
十萬金方針灸第一集內科
歷代針灸經典歌賦詳注(王曉龍)
口針療法(劉金榮)
古典針灸入門(超清版)
吳炳煌針灸醫案醫論(超清版)
圖解人體穴位辨認捷徑
圖解點穴療法(超清版)
大成水針刀療法(吳漢卿)
太極六合針法_葛欽甫
奚永江針灸臨證驗案(超清版)
女性常見病簡易針灸推拿(超清彩圖版)
孫學全針炙臨證集(超清版)
實用針灸臨床手冊(超清版)
幫你學針灸(徐宏勛)
常用臨床針灸配穴與禁忌(侯中偉)
常用穴位層次解剖與針刺要點(邱樹華)
常用穴位解剖與針灸指南(超清版)
常用針灸推拿療法(葉永銘)
常用針灸腧穴速記手冊(超清版)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王國瑞.文字版
[承淡安針灸經驗集].項平.夏有兵.掃描版
[文王功中醫學:基礎與針灸].楊啟潤.掃描版
[毫針療法圖解-賀氏針灸三通法之二].賀普仁.掃描版
[活人金丹針灸秘要].張鴻謀.掃描版
[活神仙點穴絕技].邵發明.掃描版
[火針療法圖解-賀氏針灸三通法之一].賀普仁.掃描版
[灸法速成圖解].劉鄉.諸葛建.掃描版
[特效穴位使用手冊].蕭言生.掃描版
[石學敏針灸學].石學敏.掃描版
[肌肉起止點療法:反阿是穴].張文兵.霍則軍.掃描版
[觀手治百病].王虹等.掃描版
[針到病除:獨特針灸治病絕招].楊光.掃描版
[針灸學釋難(增訂本)].李鼎.掃描版
[針灸治痛].賀普仁.掃描版
《千金》針灸臨床類編(魏稼)
《彭靜山針灸秘傳十絕招》
一針療法
世界衛生組織標准針灸經穴定位(中英對照超清版)
中醫民間灸法絕技林紅
中醫灸法循證臨床實踐指南(超清版)
中醫針灸一本通(超清版)
中醫針灸健康指南(超清版)
中醫針灸證治訣(超清版)
中華奇穴大成-看醫學網
中華現代針灸驗方薈萃(杜立寬)
中華藝術針灸集(超清版)
中華針灸學(趙爾康)
常見病信息穴一針療法(劉丕祥)
常見病簡易針灸療法(劉強)
常見病針灸推拿治療手冊(超清版)
常見病針灸治療法(超清版)
常見病針灸療法(阮少南)
常見眼病針刺療法(曹仁方)
常見老年病針灸治療(靳瑞)
當代針灸醫學新論(王啟才 )-看醫學網
心理針灸篇(超清版)
急症針灸備要(劉冠軍)
急症針灸學(吳旭)-看醫學網
急症針灸學(吳旭)
急症針灸治療學(殷克敬)
急症針灸集驗(方吉慶)
急症針灸(張仁)
新醫療法與針灸奇穴匯編 附:土、單驗方-看醫學網
新醫療法與針灸奇穴匯編+附:土、單驗方-看醫學網
新安醫學針灸精華(超清版)
新針灸大成林昭庚
方氏微型針灸(方雲鵬)
方氏針灸創新之一頭皮針(方本正)
方氏針灸創新之三體環針(方本正)
方氏針灸創新之二手象針與足象針(方本正)
時:針灸子午流注選摘
易學實用—刮痧、拔罐、針灸(超清版)
杜越五臨床治療經驗集(杜越五)
民間針灸絕技1959年版
活人金丹針灸秘要(超清版)
浙江名中醫臨床經驗選輯(第一輯)
浙江近代針灸學術經驗集成(楊楣良)
浙江針灸名家臨證錄(超清版)
火針療法圖解——賀氏針灸三通法之一(賀普仁)
火針等刺法入門(朱江)
火針(劉保延)
灸具灸法(賀普仁)
灸刺匯通(林竹朋)
灸法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應用與研究(周楣聲)
灸法(基礎 臨床 保健)【謝錫亮】
灸療·拔罐·刮痧(董少萍)
灸療偏方(趙瓊)
灸療治百病(劉長江)
灸繩(周楣聲)
現代針灸學(超清版)
電針基礎與臨床(張兆發)
電針療法治百病(溫木生)
百病蜂針療法(房柱)
百症賦__精解
百症針灸用穴指南(全建庭)
神奇指壓療法(高清版)--周華龍+主編-更多醫學資源
穴位針灸拔罐療法(超清版)
簡明頭針療法(鍾稷民)
簡明針灸學(楊明遠)
簡易針灸療法(彭靜山)
簡易針灸療法(超清版)
精編中醫針灸基礎(朱鳳山)
精編實用針灸學問答(孫遠征)
經穴斷面解剖圖解·上肢·嚴振國
經穴斷面解剖圖解·下肢·嚴振國
經穴斷面解剖圖解·頭頸胸·嚴振國
經穴斷面解剖圖解·腹盆·嚴振國
經穴治病明理(王富春)
經穴纂要(小坂元佑)
經穴辨證運用學(余仲權)
經穴透刺法(劉炎)
經絡與腧穴實訓指導(超清版)
經絡實質與針灸作用機理(周迪湘)
經絡穴位與針灸概要(靳士英)
經絡穴位診法(劉正華)
經絡腧穴學(超清版)
耳穴效驗方(郭長青)
肩周炎一針治療法(王文遠)
背針療法(劉炳權)
脈診入門圖解(高清)-看醫學網
脊椎手療法大全(圖解掃描版)
董氏奇穴處方學
董氏奇穴治療學(掃描版)
董氏奇穴針灸學--楊維傑
董氏針灸臨床精要秘錄(超清版)
董氏針灸臨床精要秘錄-看醫學網
董氏針灸臨床精要秘錄(胡丙權)
董氏針灸全集驗證 上
董氏針灸全集驗證 下
袖珍針灸(超清版)
超簡單針灸療法(超清版)
針灸從神論治精神疾病(超清版)
針灸保健學(何樹槐)
針灸保健防病(張仁)
針灸健身術(梁保義)
針灸六絕——針灸治療神經疑難病(高維濱)
針灸減肥速成手冊(超清版)
針灸助學歌訣(超清版)
針灸醫學寶典(王啟才)
針灸醫學文摘(林昭庚)
針灸醫家治病妙法(一)【鍾起哲】
針灸醫案選讀(超清版)
針灸醫桉與臨症備急(張濟民)
針灸醫籍選譯(王順)
針灸醫經選(張吉)
針灸十四經治病概要(熊修五)
針灸十絕招(彭敏)
針灸取穴圖解(漢英對照超清版)
針灸取穴綱要(耿恩廣)
針灸名醫經典醫桉(趙壽毛)
針灸名家醫案精選導讀(趙建新)
針灸名家:陸瘦燕學術經驗集(陸焱垚)
針灸名著集成(黃龍祥)
針灸器械應用百問(楊華元)
針灸圖說(高清彩圖版)
針灸基礎理論及方法(王炫燊)
針灸處方學(王岱)
針灸處方指南(朱玉祥)
針灸處方集(閻洪臣)
針灸大全(1958年版)
針灸大成新編(楊繼洲)
針灸大成(明)楊繼洲
針灸奇法治病術(符文彬)
針灸婦科學研究進展(李復峰)
針灸妙方治百病(王雲凱)
針灸子午流注選摘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池澄清)
針灸學(谷世喆)
針灸學七字歌訣(超清版)
針灸學基礎(超清版)
針灸學新論(林昭庚)
針灸學新論(超清版)
針灸學現代研究與應用 (上冊)【郭長青】
針灸學筆記圖解(超清版)
針灸學表解(李瑞)
針灸學釋難(增訂本)【李鼎】
針灸學(劉冠軍)
針灸實驗錄(申倬彬)
針灸對穴臨床經驗集(呂景山)
針灸康復學(唐赤蓉)
針灸心傳(高立山)
針灸心悟(高立山)
針灸心扉(高立山)
針灸心語(高立山)
針灸意外桉例選析(倫新)
針灸手冊(靳瑞)
針灸探微(謝文志)
針灸推拿全書(李學武)
針灸推拿醫籍選(李繼福)
針灸推拿及經絡實用技術(詹文濤)
針灸推拿基礎與臨床(張立德)
針灸推拿學(嚴潔)
針灸推拿學(超清版)
針灸推拿應用解剖與臨床(嚴振國)
針灸推拿技術(超清版)
針灸推拿概要(劉茜)
針灸推拿治療學(周文新)
針灸推拿療法(張登部)
針灸擷英(高希言)
針灸數據挖掘與臨床決策(超清版)
針灸斷病法則
針灸新義(祁越)
針灸新醫療法(遵義醫學院)
針灸新穴精選(李紅陽)
針灸時間治療學(李磊)
針灸明理與臨證(劉冠軍)
針灸易學新法(張崇一)
針灸易學(清)李守先
針灸有效點圖解(郭效宗)
針灸有效點理論與臨床(郭效宗)
針灸有效病症(方幼安)
針灸樞要(陳克勤)
針灸歌訣800首(董明強)
針灸歌訣歌賦259首(蔡文)
針灸歌訣配彩色圖譜(高清彩圖版)
針灸歌賦處方集解(施震)
針灸歌賦校釋(施土生)
針灸歌賦選讀(李磊)
針灸歌賦選(宮艷華)
針灸歌賦集成(張應泰)
針灸歌賦集注(王森)
針灸治法與處方歌訣(文碧玲)
針灸治法與處方(超清版)
針灸治療五官科常見病(超清版)
針灸治療失眠(超清版)
針灸治療學(超清版)
針灸治療學(高清版)
針灸治療常見病圖解(嚴振國)
針灸治療急症(鄧春雷 )
針灸治療捷徑(回克義)
針灸治療百病薈萃(楊慶雲)
針灸治療精要(黃建軍)
針灸治療肥胖病(超清版)
針灸治療肩周炎(超清版)
針灸治療腰腿痛(超清版)
針灸治療陽萎(張洪度)
針灸治療面癱(超清版)
針灸治療面部色素斑(超清版)
針灸治痛 第2版(賀普仁)
針灸治痛(賀普仁)
針灸治痛(高清版)
針灸治要(郭命三)
針灸治驗錄(楊永璇)
針灸治驗匯錄(嚴振國)
針灸流派概論(超清版)
針灸特定穴的理論與臨床(趙吉平)
針灸現代研究與臨床(張濤)
針灸甲乙經 (第二版)【晉·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校釋(上冊)
針灸甲乙經校釋(下冊)
針灸男女科臨證精粹(王大生)
針灸疑難奇症醫桉薈萃(張登部)
針灸療法(張善忱)
針灸療法與臨床診治(超清版)
針灸療法入門
針灸療法(穆臘梅)
針灸療法(陳可冀)
針灸病例綜合療法(顏道銘)
針灸病例驗方二萬三千個(戴新民)
針灸病例驗方二萬三千個(戴新民)1978
針灸的基礎與臨床(超清版)
針灸真髓-1958年版
針灸研究進展
針灸秘開+揚醫亞清晰版
針灸秘開(楊醫亞)
針灸腧穴圖譜(修訂版)【朱汝功】
針灸腧穴彩色圖譜(李瑞)
針灸腧穴療法(李平華)
針灸自學指南(甘承銓)
針灸表面解剖學-看醫學網
針灸要訣與按摩十法(趙緝庵)
針灸解剖學圖譜
針灸解惑 (王啟才)
針灸解惑(超清版)
針灸證治歌括(彭述憲)
針灸證治精要(章逢潤)
針灸辨證治療學(章逢潤)-看醫學網
針灸辨證治療學(章逢潤)
針灸速成臨證歌要(杜雲喜)
針灸逢源(清)李學川
針灸配穴(劉天成)
針灸金方(楊醫亞)
針灸銅人與銅人穴法(馬繼興)
針灸錦囊(邵經明)
針灸問對
針灸問對(明)汪機
針灸問答(鄭魁山)
針灸防治哮喘(邵經明)
針灸防治老年病(吳緒平)
針灸集錦(修訂本)【鄭魁山】
針灸驗方(張文進)
針灸麻醉(掃描版)-看醫學網
針灸(劉森亭)
針灸(河北新醫大學編)
針炙推拿技術(超清版)
針炙甲乙經選讀(超清版)
針炙療法(超清版)
針炙真髓(澤田派見聞錄)(超清版)
針葯並用臨證精華(王毅)
❹ 古代針灸有多厲害
上古有神針法。
岐黃時代已嘆神針法沒落。但針灸仍然是治病最主要手段,《黃帝內經》主要論述針灸。
春秋戰國時代有針灸高人,比如扁鵲。
秦漢時代針灸高人較多,比如郭玉。
三國時代針灸開始沒落。東漢末年以張仲景為主的中葯學派出現,有人願意吃葯而代替了針灸。曹操甚至斬了針灸大家華佗。以華佗先生命名的「華佗夾脊穴」在針灸學上有重要地位。
金元時期社會戰亂,中草葯供給短缺,針灸研究重新有了提高。比如竇漢卿寫成了《標幽賦》。
明代針灸獲得大成。比如泉石心、楊繼洲是很代表的人物。
清代道光曾下旨太醫院禁用針灸。針灸再次沒落。
民國針灸名家不多,寥若晨星,但黃石屏先生很著名。
新中國成立以來,針灸得到了發展,中國針灸成為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是針灸的簡單歷史介紹。
針灸可以用於一切疾病的治療。在《黃帝內經》中,甚至有針灸治療天地運氣變化所導致的瘟疫病等專論。
中國有很高明的針灸術,甚至以某種觀點看這些針灸術向未失傳。比如說「燒山火」、「子午搗臼」、「進氣法」、「子午流注」等這些針法現在都有會的。
中國現代的針灸術並不沒落。但有的針灸家卻在技術和醫德上沒落了,主要表現在他們不用針法,一味的採用電針,並且1次紮好多的針按針灸針的使用個數收費。其實,針灸的效果不一定要用電針就好,也不是扎的針數多才好。筆者認為:針灸取穴宜少,電針的效果不如妥善的使用中國傳統針法。
《針灸大成》裡面有《導引本經》,雖不一定正確,但卻啟發針灸師應該鍛煉自身。筆者的導師敦煌太極拳創始人李國峰先生,曾教授我學習「神針法」及「太極心法」、「內功心法」。
❺ 馬新宇古法針灸是什麼好學嗎
針灸治療挺難的,首先要學會身體各個穴位的位置,然後掌握精準的力道
❻ 古代人針灸用的針是怎麼做出來的
古人最早用的是銅鐵所做的針也有少量金銀材料的,根據治療目的的不同做成不同的制式,也就是所說的「九針」。與其他鐵器一樣,鍛打、塑形、拉長等工序後,就變成了針具。但是受到冶煉技術的限制,針會比較粗苯,尤其是毫針。目前一般所說的針灸針就是毫針,現代臨床以不銹鋼為主。
❼ 什麼是古老的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針法是指把毫針刺入患者某些穴位,用捻、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用燃燒著的中草葯熏灼身體某些穴位,利用熱刺激來治療疾病。
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是一項古老且偉大的發明。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距今約8000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傳有一個樵夫得了頭痛病,有一天,他頭痛得走路都困難,結果不小心摔倒了,他的小腿被路邊的一塊尖尖的石頭磕出了血,但他發現頭居然沒那麼疼了。樵夫感到很納悶,不過也沒有多想。有一天樵夫又患病了,想起那天的事,他就找來一塊石頭刺小腿的那個部位,結果頭痛減輕了很多。樵夫發現這也許是個治療頭疼的好辦法,於是不停地用石頭刺激小腿,漸漸地頭痛症竟痊癒了。慢慢地,這個方法傳開了,大家試著用磨尖了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個部位,以減輕病痛。這就是最早的針灸,而尖尖的石塊叫做砭石。最初的砭石都是用石片磨削而成的,後來逐漸變為比較先進的骨針、陶針、銅針、金針、銀針等。
醫學的發展,必定需要許多醫學家的貢獻。相傳在晉代,有個名叫皇甫謐的人,他特別愛看書,一拿到自己喜愛的書就愛不釋手,想要一口氣讀完。長時間的苦讀,使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疾病的折磨並沒有打倒他讀書的意志,反而更堅定了他學習醫學的決心。從此皇甫謐苦讀醫書,並對照醫書自己進行針灸治療。隨著病痛漸漸減輕,他的臨床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於是,皇甫謐萌發了一個想法:要詳細記錄人體的穴位。皇甫謐開始研究醫書,並將自己對針灸的研究寫成文字。經過努力,他終於寫成了《針灸甲乙經》。在這本針灸專著中確定了人體的394個穴位,為針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中國醫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針灸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是世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越來越受到國外醫學界的重視。現在,古老的針灸醫術已經走向世界,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❽ 針法的針刺療法
三棱針主要用於刺血,多用於瘀血症、實熱證等。皮膚針過去通稱梅花針、七星針等,多用於敲打皮膚對疾病進行治療。火針是用火將針尖燒紅,然後迅速刺入穴位以治病的方法,可用於痹證。挑刺是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用特製針具挑斷皮下白色纖維組織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民間有稱為「挑羊毛疹」的,臨床多用於血管神經性頭痛、肩周炎、慢性咽炎、神經衰弱性失眠、胃脘痛、腰肌勞損、腦血栓而引起的偏癱、頸椎綜合征、坐骨神經痛、支氣管哮喘、痔瘡、慢性腸炎等多種疾病。芒針是一種特製的長針,一般用較細而富有彈性的不銹鋼製成,因形狀細長如麥芒而得名,是由古代「九針」中的長針發展而來,常用芒針的長度為5~8寸,也有一尺以上者。此法有疏通經絡,調節人體臟腑功能的作用。芒針刺鳩尾、巨闕穴位,可以調節上焦功能,治療頭部和神經精神系統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針刺上、中、下脘,可以調節中焦的功能,治療消化系統疾病;針刺水分、陰交,可以治療下肢水腫、腳氣病等。
耳針
耳針是用針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見耳穴)。頭針也稱頭皮針,是在頭部進行針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見頭皮針療法)。腕踝針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應點用毫針進行皮下針刺以治療疾病的方法。一般以人體前後正中線為標線,將身體兩側面由前向後劃為六個縱行區,主要治療與縱行區靠近的臟腑和筋膜的疾病。如1區在前正中線兩側,能治療前額痛、目赤痛、咽喉腫痛、胃脘痛、痛經、帶下、遺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