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楷體
『壹』 高分求【鮮於樞】楷書《老子道德經卷上》
看來要我有時間才能給你了。首先要查【鮮於樞】的內容,查完再寫,回再拍照,再傳,有點麻煩。不答過我確實需要懸賞。
另外,如果你方便就把 【鮮於樞】楷書《老子道德經卷上》的文字內容發郵件給我。這樣我就不用再查了。 [email protected]
『貳』 書法字帖的楷書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德芳之後。趙孟俯一生歷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他的父親趙與告官至戶部侍郎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善詩文,富收藏,給趙孟俯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趙孟俯十一歲時父親便去世了,家境每況愈下,度日維艱。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趙孟俯等十餘人,被推薦給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趙孟俯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見,元世祖贊賞其才貌,驚呼為「神仙中人」,給予種種禮遇,被任命為從五品官階的兵部郎中,兩年後任從四品的集賢直學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濟南路總管府事;在濟南路總管任上,元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實錄》,趙孟俯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內部矛盾重重,為此,有自知之明的趙孟順便借病乞歸,夏秋之交終於得准返回闊別多年的故鄉吳興。趙孟俯在江南閑居四年,無官一身輕,閑情逸致與鮮於樞、仇遠、戴錶元、鄧文原等四方才土聚於西子湖畔,談藝論道,揮毫遣興,過著與世無爭的寧靜生活。大德三年(1299),趙孟俯被任命為集賢直學士行江浙等處儒學提舉,官位雖無升遷,但此職不需離開江南,與文化界聯系密切,相對儒雅而閑適,比較適合趙孟俯的旨趣,他一直幹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趙孟俯的命運發生了變化。皇太子愛育黎拔力八達對他發生了興趣,拜趙孟俯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次年五月,愛育黎拔力八達即位,是為仁宗。他登基後不久,立即將趙孟俯升為從二品的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將趙孟俯晉升為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官居從一品。至此,趙氏政治地位達到了一生中的頂峰。由於仁宗的青睞和趙氏藝術的出類拔萃,趙孟俯晚年名聲顯赫,「官居一品,名滿天下」。
趙孟俯是一代書畫大家,經歷了矛盾復雜而榮華尷尬的一生,他作為南宋遺逸而出仕元朝,對此,史書上留下諸多爭議。「薄其人遂薄其書」,貶低趙孟俯的書風,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趙孟俯的為人。盡管很多人因趙孟俯的仕元而對其畫藝提出非難,但是將非藝術因素作為品評畫家藝術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鑒於趙孟俯在美術與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以趙孟俯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環形山,以紀念他對人類文化史的貢獻。散藏在日本、美國等地的趙孟俯書畫墨跡,都被人們視作珍品妥善保存。
趙孟俯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在繪畫上,山水、人物、花鳥、竹石、鞍馬無所不能;工筆、寫意、青綠、水墨,亦無所不精。他在我國書法史上已佔有重要的地位。自五歲起,趙孟俯就開始學書,幾無間日,直至臨死前猶觀書作字,可謂對書法的酷愛達到情有獨鍾的地步。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
趙孟俯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膽巴碑》、《歸去來兮辭》、《蘭亭十三跋》、《赤壁賦》、《道德經》、《仇鍔墓碑銘》等。著有《尚書注》、《松雪齋文集》12卷等。
『叄』 道德經鋼筆楷書字帖/國學經典中有臨摹紙嗎評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漢字的書寫藝術,從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鍾鼎文)演變而為大篆、小篆、隸書,至定型於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等,書法一直散發著無窮的魅力。中國書法在中國文化里產生、發展起來,是一種很獨特的視覺藝術,是區別於其他種類藝術的主要標志,是世界藝術的奇葩。
書法除具有交流功能之外,還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線條的布局或疏或密,或粗或細,或攲或正,造成空間的對比和變化,在矛盾中尋求和諧與統一,在相對的空間中,給人無窮的韻味和藝術感受。這是其他民族文字所無法做到的。這種復雜的美學原理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卻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潛心修煉,小孩子學習書法時,往往望而卻步。在楷書的教學過程中,我試圖結合人體美學原理來探究楷書的審美情趣,我理解為漢字的形象就像人的形象,特別是楷書。朝著這條路去理解和書寫漢字,真是太奇妙了,既可以使抽象的線條立時變得有血有肉,還可以指導我們把漢字寫好,寫規范。下面我就以楷書為例來說說我的理解。
古人講「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意思就是把漢字比做人,楷書就像站著立正的人,行書就像行走的人,草書就像奔跑的人。楷書是書法的入門,也是其他書法的基礎,古人早就說過「未有未能立而能行,未能行而能走者也」。所以楷書也是我們現在學習漢字書法通用的途徑。寫好楷書的價值和意義就自不必說了。
杜雄俠,1976年生,四川平昌人。中國當代特色藝術代表人物、國際優秀書畫家、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書壇百傑、中國當代藝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作品被錄入《全國楹聯書法繪畫邀請展作品選》、《今日翰墨中國書畫家優秀作品選》、《紀念唐寅誕辰540周年國際書畫交流展作品集》。
『肆』 趙孟頫最好的楷書
趙體楷書的代表作是《膽巴碑》。但是,趙孟頫最好的楷書應該是他的幾個小楷作品,比如,《道德經》、《千字文》等。
『伍』 小楷初學者,練靈飛經好還是道德經
小楷初學者,練靈飛經好還是道德經,兩個都是經典權威,喜歡那個就學那個。選帖的原則:權威、喜歡、易學。
小楷,即是楷體小字。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
經典小楷代表作有:鍾繇《宣示表》、《薦季直表》;王羲之《黃庭經》、《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等。
小楷的書寫原則:一般說來,寫小字與寫大字是大不相同的,其原則上是:寫大字要緊密無間,而寫小字必要使其寬綽有餘。也就是說:寫大字要能做到小字似的精密;而寫小字要能做到大字似的舒朗,故古人所謂「作大字要如小字,而作小字要如大字。」又蘇東坡論書有「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有餘」的精語。以上這些話怎麼講呢?因為我們通常寫大字時,以為地位(面積)寬闊,可以任意揮灑,結果字體變成了鬆散空闊。寫小字則正好相反,因為地空間太小,擔心寫不下就越難免要盡力局縮,往往局縮過當,反而變成蜷促。這都是自然而然的心理現象,極易觸犯的毛病。所以蘇公「大小難能」這句話,正是針對這種神情而發,更是經驗老到之談。
寫小字的重心與筆畫的配合,則與大字無大差異。至於運筆,則略有不同。小字運筆要圓潤、娟秀、挺拔、整齊;大字要雄壯、厚重。大字下筆時用逆鋒(藏鋒),收筆時用回鋒; 小字下筆時則不必用逆鋒,宜用尖鋒,收筆時宜用頓筆或提筆。譬如寫一橫,起筆處或尖而收筆處則圓; 寫一豎,起筆或略頓,收筆則尖;撇筆則起筆或肥而收筆瘦:捺筆則起筆或瘦而收筆肥,同時也要向左向右略作弧形,筆畫生動而有情致;點欲尖而圓,挑欲尖而銳,彎欲內方而外圓,鉤半曲半直。運筆靈活多變,莫可限定。尤其是整篇字,要筆筆不同,而又協調一致,一行字寫出來,錯落有致,卻又一直在一條線上,如是則行氣自然貫串,望之如串串珍珠項鏈,神采飛揚。
『陸』 練鋼筆楷書,是臨靈飛經好,還是趙的道德經比較好
一看哥們你練得就是龐中華的我建議你直接用鋼筆臨摹古代小楷字帖專給你推薦幾個著屬名的zhongshaojing《靈飛經》,王羲之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趙孟頫道德經,文徵明的小楷也很好看我個人喜歡靈飛經和文徵明的小楷我們今天看到古人的小楷都是原大的,古人也就寫這么大,和今天的鋼筆字差不多大正好符合我們臨寫另外不要貪多,找典型的字樣先臨摹,之後就會觸類旁通
『柒』 小楷書道德經譯文,急用
《道德經》全文五六千字,需要哪段譯文網上搜索即可。
『捌』 楷書四大家那四大
楷書四大家是指唐朝歐陽詢、唐朝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1、歐陽詢
結構穩重,法度森嚴,中宮緊縮,疏密有致,多獻側取勢,於平整中求險絕,遒勁中見疏朗。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等傳世。
2、顏真卿
顏體吸收篆隸筆用筆外拓,正面取勢,以圓為主,方圓並施,逆入平出,轉折處多提筆另起,蓄勢回鋒超鉤,點畫厚重豐肥,端莊雄偉、氣勢開張。楷書有《多寶塔碑》、《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和《爭座位帖》等傳世。
3、柳公權
結構端正俏麗,謹嚴勁緊。字形方中顯長,筆畫安排中緊外松,疏密有致,在勻稱中求變化。代表楷書碑刻有《金剛經刻石》、《玄秘塔碑》、《馮宿碑》等傳世。
4、趙孟頫
筆畫腴潤豐滿,外圓內方,方以立骨,圓以取潤,形似秀美而內含剛毅結構巧麗、灑脫,撇捺舒展,橫豎相安,方正謹嚴。有《洛神賦》、《道德經》、《膽巴碑》、《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臨黃庭經》、獨孤本《蘭亭十一跋》、《四體千字文》等作品傳世。
(8)道德經楷體擴展閱讀
1、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2、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 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
3、柳公權(778-865),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後世以「顏筋柳骨」並稱他們,成為歷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4、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玖』 麻煩問下大家,有沒有《清靜經》《老子》的硬筆書法的字帖謝謝!行書,楷書,都可以
趙孟頫寫的小楷《老子道德經》、《清靜經》十元左右,新華書店有售。可以當鋼筆字帖來臨寫。如果內容要求不很嚴格,可以臨寫鍾紹京的《靈飛經》、唐人寫經、文徵明、王寵等人的小楷書法都可以。